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临床骨科老年患者,在应用手术治疗中,由于老年患者存在守旧观念,多会对受阻治疗产生排斥,从而导致临床围术期骨科老年患者易发生精神障碍,影响患者康复效果,加重医护人员负荷,为患者家庭造成经济负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发生精神障碍相关风险因素的识别和干预措施,骨科老年围术期患者,其麻醉时间、术中失血量、低氧血症,是导致患者发生精神障碍的相关风险因素,均会导致患者发生精神障碍;研究组经识别精神障碍相关因素后,采取风险识别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有效降低患者精神障碍发生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临床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识别发生精神障碍相关风险因素,并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骨科老年患者精神障碍的发生,并可以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形成。
关键词:围术期;骨科护理;风险因素识别
围手术期是指在确定手术治疗到出院的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患者的身体和精神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医护工作者要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以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患者术后的康复。
一、骨科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骨科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分为术前、术后、术后恢复和出院期。术前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前宣教、术前准备;术后包括术后监护、术后护理和术后宣教;在术后恢复阶段,包括功能锻炼、物理康复、饮食指导、预防并发症;病人出院要對病人进行出院流程、健康宣教、功能锻炼,不适时进行随诊。
1、术前护理
①术前宣教,要让病人了解手术方式和麻醉方法,了解手术的经过、了解手术对生活的影响,从而缓解患者和家属因手术所导致的不安和焦虑,使患者勇于面对手术,教会患者功能锻炼的方法,有利于术后的康复训练。手术后能够顺利的康复出院。
②心理状况的评估。骨科疾病尤其是创伤,往往是突发事件,患者缺乏心理准备,而手术常伴有疼痛和其它严重不适或者功能障碍,所以患者的心理矛盾十分突出,除了脆弱、情绪波动、依赖性增强外,最为常见的就是担忧手术效果,怕被误诊或者误治,惧怕麻醉、疼痛、术后并发症等。这些心里反应会随着手术的临近而加重。所以手术前护士应全面的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正确的引导并及时的纠正不良的心理反应,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是患者手术结束返回病房直至基本康复出院的这段时间。
(1)术后护士应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
①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大手术患者15~30分钟测量1次,至血压稳定,然后改为1~2小时1次,并要做好护理记录。
②术后要4小时测量体温1次,因为体温的变化是人体对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刺激后的一种防御反应。体温升高,常提示有某种刺激存在。手术后因手术创伤的刺激体温略升高,但不超过38℃,不需要给予病人处理。如3天后体温仍高于38℃,应分析发热的原因。
③观察脉搏,脉搏随体温而变化(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脉搏增加10~20次/分),失血、失液可以导致循环容量不足时,脉搏可增快、细弱、血压下降、脉压差变小;但是脉搏变快、呼吸急促,也有心力衰竭的可能。
④呼吸的评估尤为重要,长时间麻醉及随后的肺膨胀不全胸廓形状的改变即医源性血胸或气胸可造成手术后的肺功能损害;术后的肺栓塞(如呼吸短促、胸痛、血红蛋白减少、体温升高等)。应在术后72小时或更长时间,每个值班班次均应检查肺功能,应注意有关征象。
骨科手术后是患者心理反应比较集中,强烈的阶段,随着原发病的解除,顺利的度过了麻醉和手术,患者有了一定程度的解脱感,但随之术后伤口的疼痛,肢体固定造成的不舒适,担心术后并发症会使患者再次产生焦虑。此时,医护人员应耐心的向患者解释介绍有关手术后的相关知识,并指导患者早期功能锻炼。
3.术后康复指导
功能康复是骨科治疗的最终目标,术后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关节活动障碍的预防和治疗,莫过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下肢手术的患者要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的屈伸活动,练习抬腿,进行股四头肌的功能锻炼。下肢手术,如人工膝关节手术,要进行被动的膝关节锻炼,主动的膝关节锻炼,膝关节的伸直和坐位膝关节的屈曲伸直。指导患者使用助行器下地行走。上肢手术的患者要指导患者进行活动,如手指做外展,握拳,肘关节的屈伸活动,腕关节的屈伸活动,上臂的上举活动。
二、护理干预对围术期精神障碍的影响
资料表明,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需要住院手术治疗,患者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恐惧心理,会导致疾病治疗延误,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使骨科老年在治疗中容易产生精神障碍,降低骨折治愈率,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对精神障碍患者,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疗效。临床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识别发生精神障碍相关风险因素,并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有效降低精神障碍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以降低患者精神障碍发生率。强化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护理,可以降低患者发生精神障碍几率。
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精神障碍相关风险识别中,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抑制应激反应、恢复器官功能,围术期,尽可能调整患者全身的状况,避免各种精神障碍诱发因素,护理人员要确保患者可以有充足良好的睡眠。强化骨科患者护理干预,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因此,对于骨科老年患者术后,护理人员要加强患者病情观察,及时纠正老年患者水电解质紊乱与低氧血症,可以提高老年患者机体代偿,维持循环系统稳定,降低精神障碍发生。本研究结果充分证实,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识别精神障碍相关风险因素,由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发生精神障碍的几率,提升患者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骨科护士应急救援护理能力培训的效果分析[J].朱亚,葛学娣,黄莹,李冰,陈美君,李小亭,黄林娟,于海燕.护理管理杂志.2014(05)
[2]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病自我管理调查及护理干预实践[J].杨便红,王秋梅,闫岩,耿传营.中国护理管理.2013(06)
[3]经皮微创置入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的术后护理与康复锻炼[J].李萍,史华芬,沃红霞.中华护理教育.2013(03)
[4]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J].邱秀英,黄慈芬,曾美平,张文芳. 现代医院.2011(09)
关键词:围术期;骨科护理;风险因素识别
围手术期是指在确定手术治疗到出院的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患者的身体和精神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医护工作者要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以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患者术后的康复。
一、骨科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骨科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分为术前、术后、术后恢复和出院期。术前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前宣教、术前准备;术后包括术后监护、术后护理和术后宣教;在术后恢复阶段,包括功能锻炼、物理康复、饮食指导、预防并发症;病人出院要對病人进行出院流程、健康宣教、功能锻炼,不适时进行随诊。
1、术前护理
①术前宣教,要让病人了解手术方式和麻醉方法,了解手术的经过、了解手术对生活的影响,从而缓解患者和家属因手术所导致的不安和焦虑,使患者勇于面对手术,教会患者功能锻炼的方法,有利于术后的康复训练。手术后能够顺利的康复出院。
②心理状况的评估。骨科疾病尤其是创伤,往往是突发事件,患者缺乏心理准备,而手术常伴有疼痛和其它严重不适或者功能障碍,所以患者的心理矛盾十分突出,除了脆弱、情绪波动、依赖性增强外,最为常见的就是担忧手术效果,怕被误诊或者误治,惧怕麻醉、疼痛、术后并发症等。这些心里反应会随着手术的临近而加重。所以手术前护士应全面的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正确的引导并及时的纠正不良的心理反应,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是患者手术结束返回病房直至基本康复出院的这段时间。
(1)术后护士应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
①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大手术患者15~30分钟测量1次,至血压稳定,然后改为1~2小时1次,并要做好护理记录。
②术后要4小时测量体温1次,因为体温的变化是人体对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刺激后的一种防御反应。体温升高,常提示有某种刺激存在。手术后因手术创伤的刺激体温略升高,但不超过38℃,不需要给予病人处理。如3天后体温仍高于38℃,应分析发热的原因。
③观察脉搏,脉搏随体温而变化(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脉搏增加10~20次/分),失血、失液可以导致循环容量不足时,脉搏可增快、细弱、血压下降、脉压差变小;但是脉搏变快、呼吸急促,也有心力衰竭的可能。
④呼吸的评估尤为重要,长时间麻醉及随后的肺膨胀不全胸廓形状的改变即医源性血胸或气胸可造成手术后的肺功能损害;术后的肺栓塞(如呼吸短促、胸痛、血红蛋白减少、体温升高等)。应在术后72小时或更长时间,每个值班班次均应检查肺功能,应注意有关征象。
骨科手术后是患者心理反应比较集中,强烈的阶段,随着原发病的解除,顺利的度过了麻醉和手术,患者有了一定程度的解脱感,但随之术后伤口的疼痛,肢体固定造成的不舒适,担心术后并发症会使患者再次产生焦虑。此时,医护人员应耐心的向患者解释介绍有关手术后的相关知识,并指导患者早期功能锻炼。
3.术后康复指导
功能康复是骨科治疗的最终目标,术后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关节活动障碍的预防和治疗,莫过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下肢手术的患者要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的屈伸活动,练习抬腿,进行股四头肌的功能锻炼。下肢手术,如人工膝关节手术,要进行被动的膝关节锻炼,主动的膝关节锻炼,膝关节的伸直和坐位膝关节的屈曲伸直。指导患者使用助行器下地行走。上肢手术的患者要指导患者进行活动,如手指做外展,握拳,肘关节的屈伸活动,腕关节的屈伸活动,上臂的上举活动。
二、护理干预对围术期精神障碍的影响
资料表明,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需要住院手术治疗,患者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恐惧心理,会导致疾病治疗延误,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使骨科老年在治疗中容易产生精神障碍,降低骨折治愈率,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对精神障碍患者,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疗效。临床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识别发生精神障碍相关风险因素,并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有效降低精神障碍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以降低患者精神障碍发生率。强化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护理,可以降低患者发生精神障碍几率。
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精神障碍相关风险识别中,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抑制应激反应、恢复器官功能,围术期,尽可能调整患者全身的状况,避免各种精神障碍诱发因素,护理人员要确保患者可以有充足良好的睡眠。强化骨科患者护理干预,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因此,对于骨科老年患者术后,护理人员要加强患者病情观察,及时纠正老年患者水电解质紊乱与低氧血症,可以提高老年患者机体代偿,维持循环系统稳定,降低精神障碍发生。本研究结果充分证实,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识别精神障碍相关风险因素,由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发生精神障碍的几率,提升患者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骨科护士应急救援护理能力培训的效果分析[J].朱亚,葛学娣,黄莹,李冰,陈美君,李小亭,黄林娟,于海燕.护理管理杂志.2014(05)
[2]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病自我管理调查及护理干预实践[J].杨便红,王秋梅,闫岩,耿传营.中国护理管理.2013(06)
[3]经皮微创置入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的术后护理与康复锻炼[J].李萍,史华芬,沃红霞.中华护理教育.2013(03)
[4]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J].邱秀英,黄慈芬,曾美平,张文芳. 现代医院.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