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学生在跳高学习中出现“畏杆”等心理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探讨诱导法在跳高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可行性,为跳高项目教学中的心理训练提供参考和启示,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诱导法;跳高教学;心理训练;应用
跳高技术相对比较复杂,教学和训练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掌握的速度也比较慢,动作容易生硬、变形,难以做到动作轻松、优美,出现“畏杆”等心理比较普遍。
1.“畏杆”心理产生的原因
跳高技术相对复杂,对技术和素质的要求也比较高。在跳高教学中,由于学生心存顾虑、信心不足等,造成其在练习时的心理障碍大大超过了技术上的困难。实践证明:学生恐惧心理的产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原因较多且较为复杂。
1.1 主观因素(即内在因素)
1.1.1 身体素质差:有些学生的弹跳能力、协调、灵敏等素质存在差异,自我认识及评价也存在偏差,认为自己不具备掌握该项运动技术的能力,产生消极心态,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活动。
1.1.2 错误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具有正确学习动机的学生对学习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自觉性增强,能临危不惧,知难而上,抑制不良情绪,而错误学习动机的表现则相反。
1.1.3 准备不充分:学生课前的生理、心理等准备不足也是产生恐惧心理的重要原因。如身体状况不佳、准备活动不充分、练习方法不当、对课的内容缺乏了解等,都会加重心理负担,影响学习效果。
1.1.4 心理阴影难除:跳高技术相对复杂,又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在完成动作时,由于某一动作环节的疏忽,导致整个连贯动作的失败或身体受到伤害,形成心理障碍,对学习产生深远影响。
1.2 客观因素(即外在因素)
1.2.1 跳高项目自身的特点:由于跳高要求练习者在短时间、短距离的跑动中,跨越一定的高度,即要完成“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的一系列动作,这些技术特点和难度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学生容易心理紧张、害怕。
1.2.2 教师的教法不当:教师没有结合跳高技术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教学计划、选取方法,或者标准过高、要求过严等,都会使学生难以适从,产生恐惧。
1.2.3 练习环境的影响:有些学生看到其他同学动作完成得连贯、优美时,产生自卑心理,担心受讥笑、嘲弄而造成紧张,逃避练习;而简陋的场地器材,学生害怕出现意外事故,注意力不集中,处于戒备状态中,加重心理负担,产生恐惧。
2.诱导法在跳高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畏杆”心理的形成及表现,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通过相应的诱导方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信心,由易而难的完成练习,掌握跳高的技术要领,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
2.1 兴趣诱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强大的学习动力。在体育活动中,兴趣的有无,或者兴趣的高低所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兴趣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懂得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2.1.1 想象诱导:教师可以从跳高的发展史着手,介绍跳高几种形式的演变及各技术的优缺点,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动作的初步印象,减轻他们對学习的畏惧心理。
2.1.2 情感诱导:教师要“动之以情”,用语言去感染和激励学生,适时恰当的给予学生肯定与表扬,给予科学正确的动作分析指导,加以鼓励,增强学习的信心,使其获得情感体验。
2.1.3 示范诱导:教师若在做示范动作的同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诱导提示,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用已学的知识和初步印象去理解和掌握动作,提高学习积极性。
2.1.4 口诀诱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跳高技术的特点,应用其口诀“弧线助跑似弯道,快速踏跳用外脚,蹬身扣摆立直腰,向后倒体勿过早,杆上展髋背成桥,收腹甩腿背落垫。”这种口诀既直观形象又明确,对技术动作的掌握是一种指导,对那些胆怯或信心不足的学生也是一种鼓励。
2.2 练习诱导:练习诱导直接涉及到学生对动作的掌握情况和对正确动作要领的理性认识,教师可采用循序渐进、针对性强的专门练习来提高学生的相应素质,使学生对练习和掌握技术有足够的自信和勇气。
2.2.1 声响诱导:动作节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成绩。在学生练习时,教师可在一旁有节奏的喊“1—2—3—跳”或击掌,来帮助学生领会要领,也有利于学生在跑动中稳定情绪。
2.2.2 标志诱导:助跑与起跳时,学生很难把握节奏和时机:步幅大了不行,小了也不行;起跳早了不行,迟了也不好。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素质和特点,在助跑线路上把跑动点和起跳点标出来,对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是十分有利的。
3.诱导法在跳高教学中应用时要注意的问题
在跳高教学中应用诱导法时,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性格特点、素质条件、技术水平、场地器材及教学的目的任务等,适时、合理的安排和选用,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不从实际出发,随意、随时的运用,则会事倍功半,影响教学效果。
4.小结
在跳高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运用诱导法作为教学手段,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练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对克服学生的“畏杆”心理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能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动作技术的掌握和练习效率的提高,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伟雄. 背越式跳高教学方法研究 [J]. 教学与管理, 2006.
[2] 王乃臣,高爱国. 浅谈背越式跳高教学方法[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1997.
[3] 李勇,常迎春. 对背越式跳高教学中怕杆的心理分析[J]. 辽宁体育科技, 1996.
(作者单位:茂名市行知中学,广东 茂名 525000)
关键词:诱导法;跳高教学;心理训练;应用
跳高技术相对比较复杂,教学和训练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掌握的速度也比较慢,动作容易生硬、变形,难以做到动作轻松、优美,出现“畏杆”等心理比较普遍。
1.“畏杆”心理产生的原因
跳高技术相对复杂,对技术和素质的要求也比较高。在跳高教学中,由于学生心存顾虑、信心不足等,造成其在练习时的心理障碍大大超过了技术上的困难。实践证明:学生恐惧心理的产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原因较多且较为复杂。
1.1 主观因素(即内在因素)
1.1.1 身体素质差:有些学生的弹跳能力、协调、灵敏等素质存在差异,自我认识及评价也存在偏差,认为自己不具备掌握该项运动技术的能力,产生消极心态,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活动。
1.1.2 错误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具有正确学习动机的学生对学习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自觉性增强,能临危不惧,知难而上,抑制不良情绪,而错误学习动机的表现则相反。
1.1.3 准备不充分:学生课前的生理、心理等准备不足也是产生恐惧心理的重要原因。如身体状况不佳、准备活动不充分、练习方法不当、对课的内容缺乏了解等,都会加重心理负担,影响学习效果。
1.1.4 心理阴影难除:跳高技术相对复杂,又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在完成动作时,由于某一动作环节的疏忽,导致整个连贯动作的失败或身体受到伤害,形成心理障碍,对学习产生深远影响。
1.2 客观因素(即外在因素)
1.2.1 跳高项目自身的特点:由于跳高要求练习者在短时间、短距离的跑动中,跨越一定的高度,即要完成“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的一系列动作,这些技术特点和难度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学生容易心理紧张、害怕。
1.2.2 教师的教法不当:教师没有结合跳高技术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教学计划、选取方法,或者标准过高、要求过严等,都会使学生难以适从,产生恐惧。
1.2.3 练习环境的影响:有些学生看到其他同学动作完成得连贯、优美时,产生自卑心理,担心受讥笑、嘲弄而造成紧张,逃避练习;而简陋的场地器材,学生害怕出现意外事故,注意力不集中,处于戒备状态中,加重心理负担,产生恐惧。
2.诱导法在跳高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畏杆”心理的形成及表现,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通过相应的诱导方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信心,由易而难的完成练习,掌握跳高的技术要领,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
2.1 兴趣诱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强大的学习动力。在体育活动中,兴趣的有无,或者兴趣的高低所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兴趣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懂得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2.1.1 想象诱导:教师可以从跳高的发展史着手,介绍跳高几种形式的演变及各技术的优缺点,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动作的初步印象,减轻他们對学习的畏惧心理。
2.1.2 情感诱导:教师要“动之以情”,用语言去感染和激励学生,适时恰当的给予学生肯定与表扬,给予科学正确的动作分析指导,加以鼓励,增强学习的信心,使其获得情感体验。
2.1.3 示范诱导:教师若在做示范动作的同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诱导提示,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用已学的知识和初步印象去理解和掌握动作,提高学习积极性。
2.1.4 口诀诱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跳高技术的特点,应用其口诀“弧线助跑似弯道,快速踏跳用外脚,蹬身扣摆立直腰,向后倒体勿过早,杆上展髋背成桥,收腹甩腿背落垫。”这种口诀既直观形象又明确,对技术动作的掌握是一种指导,对那些胆怯或信心不足的学生也是一种鼓励。
2.2 练习诱导:练习诱导直接涉及到学生对动作的掌握情况和对正确动作要领的理性认识,教师可采用循序渐进、针对性强的专门练习来提高学生的相应素质,使学生对练习和掌握技术有足够的自信和勇气。
2.2.1 声响诱导:动作节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成绩。在学生练习时,教师可在一旁有节奏的喊“1—2—3—跳”或击掌,来帮助学生领会要领,也有利于学生在跑动中稳定情绪。
2.2.2 标志诱导:助跑与起跳时,学生很难把握节奏和时机:步幅大了不行,小了也不行;起跳早了不行,迟了也不好。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素质和特点,在助跑线路上把跑动点和起跳点标出来,对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是十分有利的。
3.诱导法在跳高教学中应用时要注意的问题
在跳高教学中应用诱导法时,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性格特点、素质条件、技术水平、场地器材及教学的目的任务等,适时、合理的安排和选用,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不从实际出发,随意、随时的运用,则会事倍功半,影响教学效果。
4.小结
在跳高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运用诱导法作为教学手段,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练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对克服学生的“畏杆”心理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能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动作技术的掌握和练习效率的提高,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伟雄. 背越式跳高教学方法研究 [J]. 教学与管理, 2006.
[2] 王乃臣,高爱国. 浅谈背越式跳高教学方法[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1997.
[3] 李勇,常迎春. 对背越式跳高教学中怕杆的心理分析[J]. 辽宁体育科技, 1996.
(作者单位:茂名市行知中学,广东 茂名 5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