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四的要求是《他 _________了》,这是一篇半命题习作,尽管题目看似开放的,但是读读导语——“生活中,谁陶醉、生气、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就会发现,其实习作内容还是比较明确的,要求描摹一个人的情绪状态。
情绪是内在的,是一个人面对具体的情境所表现的情感反应。但是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却能让人感觉的到,因为他的话语、神情、动作无不透露出这个人当时的内心世界。这就是我们常常听说的一个词语,叫“相由心生”。因此,我们要展示他人内心真切的喜怒哀乐,可以借助此人外在的表现来描摹。
一写到“人”,大家还是比较有经验的。因为要写人,就得先放在事情中写。对于本次习作,这件“事”就是主人公情绪(感动、生气、伤心、兴奋等)产生的缘由,也就是教材中所说的:“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只有把事情起因写清楚,主人公的情绪状态才会有来由;将主人公的情绪状态持续阶段描写细致,事情的经过才会具体;还要把事情的结果交代一下,主人公的情绪状态才能回归常态。“事情”是我们给人物在文字世界里创造的活动空间,只有将人物写真了、写细了、写活了,“事情”才能发展成为“故事”,这件事才会对读者有吸引力。
可是,怎么在事情中展现一个人的内在情绪?不少同学会说,可以借助主人公的神态、动作、话语展示。值得肯定的是,这样的理解和表达是正确的,但又是模糊的。因为人是立体的,他有很多个不同的侧面,譬如兴趣爱好、内在品行、独特本领、性格特征……无论写谁,无论写他的哪一个侧面,好像或多或少都离不开这些细节。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同侧面,所需要呈现细节的方式是不完全相同的。
那么本次习作,该怎样用文字来呈现这些细节,才能将主人公当时的情绪状态鲜活地表现出来呢?大家不妨读读教材给我们提供的例文,或许有所发现——
他的眼睛闪着奇异的光芒,面孔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嘴里不停地说:“太美了!真是太美了!”他根本没听见周围喧闹的声音,整个世界对他来说好像都消失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痴痴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凝望着这座雕像……
显而易见,这是对一个人“陶醉”状态的细致刻画。读完这段文字,第一个蹦入你脑海的词语大概会是“不正常”!的确,我也深有同感。首先是神態“不正常”——眼睛闪着奇异的光芒,面孔涨得通红。其次是话语“不正常”——嘴里不停地说:“太美了!真是太美了!”再次是举止“不正常”——他根本没听见周围喧闹的声音,整个世界对他来说好像消失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痴痴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凝望着这座塑像。而产生这种“不正常”的感受,是与人物“常态”的时候相比的,同时还是与身在事件中“周围人”的表现相比的。对比越鲜明,主人公的情绪状态就会越逼真;对比的方面越多,主人公的情绪状态就会越充分。
读到这里,大家该明白了吧,要写好一个人外在的情绪状态,首先得找到“参照物”——正常的自己和正常的周围人。通过对比,就会将身在情绪状态下的主人公异样的表情、反常的举止、突兀的语气、失控的话语逐一凸显出来,再借助相应的文字描绘清楚,这个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就会真正暴露在读者面前。
同学们,写人的内心世界常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描述,通过心理活动来实现,一般在写“我”的习作里常常运用;一种是间接描述,借助外在的动作、神情、话语来展现,一般在写“他”的习作里采用。无论是哪一种方法来写人物的内心世界,都必须做到真实和具体。
吴勇
“童化作文”的倡导者,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获评“有重要影响的全国小学写作教学名师”。
情绪是内在的,是一个人面对具体的情境所表现的情感反应。但是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却能让人感觉的到,因为他的话语、神情、动作无不透露出这个人当时的内心世界。这就是我们常常听说的一个词语,叫“相由心生”。因此,我们要展示他人内心真切的喜怒哀乐,可以借助此人外在的表现来描摹。
一写到“人”,大家还是比较有经验的。因为要写人,就得先放在事情中写。对于本次习作,这件“事”就是主人公情绪(感动、生气、伤心、兴奋等)产生的缘由,也就是教材中所说的:“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只有把事情起因写清楚,主人公的情绪状态才会有来由;将主人公的情绪状态持续阶段描写细致,事情的经过才会具体;还要把事情的结果交代一下,主人公的情绪状态才能回归常态。“事情”是我们给人物在文字世界里创造的活动空间,只有将人物写真了、写细了、写活了,“事情”才能发展成为“故事”,这件事才会对读者有吸引力。
可是,怎么在事情中展现一个人的内在情绪?不少同学会说,可以借助主人公的神态、动作、话语展示。值得肯定的是,这样的理解和表达是正确的,但又是模糊的。因为人是立体的,他有很多个不同的侧面,譬如兴趣爱好、内在品行、独特本领、性格特征……无论写谁,无论写他的哪一个侧面,好像或多或少都离不开这些细节。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同侧面,所需要呈现细节的方式是不完全相同的。
那么本次习作,该怎样用文字来呈现这些细节,才能将主人公当时的情绪状态鲜活地表现出来呢?大家不妨读读教材给我们提供的例文,或许有所发现——
他的眼睛闪着奇异的光芒,面孔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嘴里不停地说:“太美了!真是太美了!”他根本没听见周围喧闹的声音,整个世界对他来说好像都消失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痴痴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凝望着这座雕像……
显而易见,这是对一个人“陶醉”状态的细致刻画。读完这段文字,第一个蹦入你脑海的词语大概会是“不正常”!的确,我也深有同感。首先是神態“不正常”——眼睛闪着奇异的光芒,面孔涨得通红。其次是话语“不正常”——嘴里不停地说:“太美了!真是太美了!”再次是举止“不正常”——他根本没听见周围喧闹的声音,整个世界对他来说好像消失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痴痴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凝望着这座塑像。而产生这种“不正常”的感受,是与人物“常态”的时候相比的,同时还是与身在事件中“周围人”的表现相比的。对比越鲜明,主人公的情绪状态就会越逼真;对比的方面越多,主人公的情绪状态就会越充分。
读到这里,大家该明白了吧,要写好一个人外在的情绪状态,首先得找到“参照物”——正常的自己和正常的周围人。通过对比,就会将身在情绪状态下的主人公异样的表情、反常的举止、突兀的语气、失控的话语逐一凸显出来,再借助相应的文字描绘清楚,这个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就会真正暴露在读者面前。
同学们,写人的内心世界常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描述,通过心理活动来实现,一般在写“我”的习作里常常运用;一种是间接描述,借助外在的动作、神情、话语来展现,一般在写“他”的习作里采用。无论是哪一种方法来写人物的内心世界,都必须做到真实和具体。
吴勇
“童化作文”的倡导者,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获评“有重要影响的全国小学写作教学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