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活动规律的科学。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教师若能有意识地根据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等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规律进行教学,就能使 “教”与 “学”和谐合拍,产生“共振”。工作中,我尝试依此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如何加深感知印象、增强理解能力、提高记忆效率等方面进行探索,达到了较好的效果。所教班的学生在东莞市2007年中考中,语文成绩平均分达109.8分,居全市前列。下面,我谈谈在这方面工作的一些体会。
一、 依据感知规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从感觉和知觉开始的,感知觉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加深感知印象的规律有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对比律、组合律、协同律、经验律等。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依据这些规律,灵活地采取一些措施,用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1.教学中尽量使用直观式教学
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涉及面极广,可说是丰富多彩、异彩纷呈。很多内容用语言是难以讲清楚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上课时,我尽可能地运用学校现有的各种教具和教学设备对学生进行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眼、耳、手、心等多种感觉器官一起感受教学内容,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这是心理学中的活动律、协同律等的体现。
2.注重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内容精练的表现。好的板书能使教学内容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学生易看、会看、乐看,从而留下深刻印象。课堂教学板书时,我除了注重内容的设计外,还常常有意识地运用不同的字色、字号、字体来书写不同的内容,力求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深刻的印象。这是心理学中的对比律、组合律等的体现。
二、依据思维规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思维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学生要真正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必须通过思维。学生通过思维能认识事物的本质,掌握感知不到的事物,获得比较全面的深刻的知识。教学中,我着重通过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几方面加强训练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1.加强对知识的分析和综合训练
每讲一个知识点或一篇课文,我都指导学生先拆分认识,再综合思考。如讲课文《海燕》,我先要求学生按课文自然段思考内容,明确各段主旨,然后要求学生对全文进行综合思考:本文主要写海燕,而写自然环境和其他海鸟的目的是什么?经过讨论归纳得知,写环境是为了烘托,写其他海鸟是为了对比。这样,既引导了学生理解本文的教学内容,又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2.加强对知识进行比较训练
比较是在思想上把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不同特性进行对比,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从而认识该事物。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好方法。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拿现在所讲的内容和以前学过的内容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3.加强对知识进行抽象和概括的训练
语文中的许多知识通过抽象和概括可以找出主要特征,形成清晰概念。我很注重引导学生把知识的特征抽象出来,形成概念,并运用到学习中。
通过上面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普遍得到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准确、更深刻。
三、依据记忆规律,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人们的知识经验是靠记忆来积累的。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能都离不开记忆。没有对单字的记忆,就不可能进行阅读;没有对系统知识的记忆,就更不可能指导实践活动。心理学告诉我们,记忆有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等多种类型、方法,同时记忆与遗忘是一对矛盾,在不断地斗争。为此,工作中,我依据这些记忆规律,采用下列一些方法,提高学生记忆效率。
(1)明确记忆目的、任务,注重有意记忆。向学生清楚地表明要记忆的内容及其意义,调动学生记忆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记忆的动力。
(2)先明后记,注重意义记忆。意义记忆与机械记忆相比有明显的优越性。对记忆内容,我想法使学生充分理解,解除疑惑,然后记忆。
(3)张贴记忆内容,强调机械记忆。意义记忆,印象深刻,但有些无多大意义的内容,如作品作者名称,代表作,一些作品的年代等,我常用电脑打印出来贴在课室内,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增强机械记忆。
(4)调动各种感官,协同记忆。我注意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记忆内容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通过尽可能多的渠道将信息输入到学生的脑中,加深印象。
(5)及时记忆,与懒惰遗忘作斗争。我经常给学生讲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要求学生学习后要及时复习。同时,我根据遗忘规律,帮助学生制订详细的科学的复习计划,使学生不断重温记忆内容,由短暂记忆变为长久记忆。实践证明,这样指导学生记忆,是行之有效的。
一、 依据感知规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从感觉和知觉开始的,感知觉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加深感知印象的规律有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对比律、组合律、协同律、经验律等。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依据这些规律,灵活地采取一些措施,用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1.教学中尽量使用直观式教学
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涉及面极广,可说是丰富多彩、异彩纷呈。很多内容用语言是难以讲清楚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上课时,我尽可能地运用学校现有的各种教具和教学设备对学生进行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眼、耳、手、心等多种感觉器官一起感受教学内容,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这是心理学中的活动律、协同律等的体现。
2.注重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内容精练的表现。好的板书能使教学内容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学生易看、会看、乐看,从而留下深刻印象。课堂教学板书时,我除了注重内容的设计外,还常常有意识地运用不同的字色、字号、字体来书写不同的内容,力求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深刻的印象。这是心理学中的对比律、组合律等的体现。
二、依据思维规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思维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学生要真正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必须通过思维。学生通过思维能认识事物的本质,掌握感知不到的事物,获得比较全面的深刻的知识。教学中,我着重通过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几方面加强训练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1.加强对知识的分析和综合训练
每讲一个知识点或一篇课文,我都指导学生先拆分认识,再综合思考。如讲课文《海燕》,我先要求学生按课文自然段思考内容,明确各段主旨,然后要求学生对全文进行综合思考:本文主要写海燕,而写自然环境和其他海鸟的目的是什么?经过讨论归纳得知,写环境是为了烘托,写其他海鸟是为了对比。这样,既引导了学生理解本文的教学内容,又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2.加强对知识进行比较训练
比较是在思想上把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不同特性进行对比,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从而认识该事物。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好方法。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拿现在所讲的内容和以前学过的内容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3.加强对知识进行抽象和概括的训练
语文中的许多知识通过抽象和概括可以找出主要特征,形成清晰概念。我很注重引导学生把知识的特征抽象出来,形成概念,并运用到学习中。
通过上面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普遍得到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准确、更深刻。
三、依据记忆规律,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人们的知识经验是靠记忆来积累的。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能都离不开记忆。没有对单字的记忆,就不可能进行阅读;没有对系统知识的记忆,就更不可能指导实践活动。心理学告诉我们,记忆有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等多种类型、方法,同时记忆与遗忘是一对矛盾,在不断地斗争。为此,工作中,我依据这些记忆规律,采用下列一些方法,提高学生记忆效率。
(1)明确记忆目的、任务,注重有意记忆。向学生清楚地表明要记忆的内容及其意义,调动学生记忆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记忆的动力。
(2)先明后记,注重意义记忆。意义记忆与机械记忆相比有明显的优越性。对记忆内容,我想法使学生充分理解,解除疑惑,然后记忆。
(3)张贴记忆内容,强调机械记忆。意义记忆,印象深刻,但有些无多大意义的内容,如作品作者名称,代表作,一些作品的年代等,我常用电脑打印出来贴在课室内,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增强机械记忆。
(4)调动各种感官,协同记忆。我注意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记忆内容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通过尽可能多的渠道将信息输入到学生的脑中,加深印象。
(5)及时记忆,与懒惰遗忘作斗争。我经常给学生讲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要求学生学习后要及时复习。同时,我根据遗忘规律,帮助学生制订详细的科学的复习计划,使学生不断重温记忆内容,由短暂记忆变为长久记忆。实践证明,这样指导学生记忆,是行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