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文化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时代价值研究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1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两千多年来,以“昭君出塞”为起点,逐渐演变发展起来的昭君文化,以其自身所表现出来的“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民族团结理念,为我国民族团结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随着《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印发,中华传统文化再一次被搬上时代舞台,作为优秀文化的昭君文化在当代民族团结教育中体现着重要价值。
  关键词:昭君文化;民族团结教育;时代价值
  一、昭君文化的历史渊源及表现形式
  (一)昭君文化的历史渊源
  昭君文化以“昭君出塞”为源头,其主人公是被誉为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出生于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香溪河畔的布衣之家,在汉元帝时期,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选为汉宫宫女。昭君丽质天成,兰心蕙质,书画琴棋,广博精通。大约公元前3世纪,在我国北方区域,匈奴氏族中的游牧民族,建立了强大的奴隶主政权。匈奴征服了许多邻族,控制了辽河以西,葱岭以东,贝加尔湖以南,长城以北的广阔区域,匈奴中贵族为了据财产为私有,深入晋、陕、冀一带,大肆掠夺,给人民带来极大的困苦。在汉武帝时期,经过长时期休养生息的汉朝,国力曾达到强盛,遂汉武帝发动两次出击,大败匈奴。汉匈连年不断的战争,使得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春秋战国时期,追求和平统一的国家还是一种理念与理想,直到秦汉时期,这种理想才在制度上变为现实,秦统一国家以后,和平统一被认为是合理的,而分裂则是反常的。这种大一统的思想,使汉元帝对待匈奴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在昭君生活的时期,汉匈两族的对峙已经结束。公元前54年,由于匈奴内部的分裂,呼韩邪单于以失败告终,不得不南迁至长城以外,与西汉交好,并且“愿婿汉氏以自亲”多次进长安入朝。此时,入汉庭三年未曾谋圣面的王昭君虽心有怨念,但当她听说国家百姓在战争中的动乱困苦的生活时,毅然主动请求出塞和亲。担当民族团结和睦的和平使者。后来,爱好和平的呼韩邪单于得到了西汉的支持,并且控制了匈奴所有边境,使得匈奴同汉朝友好相处,达半个多世纪之久。王昭君由此赢得了爱国奉献、民族和谐、人格独立等在人民心中的典型形象,至今为各族人民所敬爱。
  (二)昭君文化的表现形式
  汉代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一时代承前启后,具有恢宏的国家气象、包容的民族气度和开放的文化精神。“和合”的理论与以“和”的思想处理民族间关系的主张就是这个时候由萧望之提出的,并对民族团结进步起到了理论指导作用。汉匈双方对和平的追求以及昭君作为纽带所带来的和平友好局面,共同形成了和平统一的“和”文化。昭君文化是由“昭君出塞”故事为开头,经过文化界与学术界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其价值,最终发展成为民族、世界的文化体系,并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董必武曾题诗“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为展现昭君的深明大义与爱国情操。此外,唐代张仲素的《王昭君》:“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道出了昭君出塞给汉匈带来的经济繁荣的景象。另有明莫止《昭君曲》:“但使边城静,娥眉敢爱身。”这样对昭君气概的赞许。这两首诗,都是赞扬昭君出塞的功不可没,正如现代历史学家翦伯赞在《游昭君墓》中所提到的雄关史实,长城万里。元代张蠢赞昭君与民同乐、千古芳名。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题昭君墓》中也表达了对她的敬意。
  中国著名作曲家陈钢继的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饱含了对昭君高贵人格的赞扬。2015年4月16日,李玉刚最新舞台剧作《昭君出塞》在北京站正式開票,向观众传达了一个立体的昭君形象。早在1967年,在中国香港拍摄的电影《王昭君》以及由中央电视台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电影制片厂江苏英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2007年拍摄的电视剧《王昭君》,都再现了历史的痕迹。
  昭君文化在旅游区建设方面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位于昭君故里兴山县的王昭君纪念馆,于2008年8月被国家民委授予首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之一,这也是对昭君和亲文化的历史性肯定。此外,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昭君文化旅游区建设工程也随之开工,占地670亩之大,以5A级为建设标准,继续深化其历史文化底蕴。昭君博物院已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14个品牌旅游区之一,在此基础上,将继续扩大建设,包括保护“青冢”、展示“和”文化、改造匈奴文化博物馆、建设昭君故里游园等项目。对游客感受历史文化深厚积淀,并深入学习发扬优秀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旅游区建设不仅是对历史文化深刻的记忆及发扬,还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体现其商业价值,并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吸引国内外游客,促进民族交流与合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增光添彩。
  昭君文化节是昭君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昭君文化节以流传于民间的昭君庙会为起源,1998年在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举办的以弘扬昭君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为宗旨首的届昭君文化节,是内蒙古首次以大型节日展现昭君文化。从1998年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7届。昭君文化节的举办已成为树立和展示地方形象的重要途径,成为城市的形象名片,其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不仅促进了民族团结与民族经济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
  二、昭君文化的内涵及核心价值理念
  (一)昭君文化的内涵
  文化这一精神支柱,作为当今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因素,有其深刻的意义。何为“文化”,《辞海》解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狭义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从我们社会生活这一角度来看,“文化”这一词运用极为普遍,随处可见,例如中国的美食文化、红色文化、网络文化、物质文化等等,从不同角度,文化有不同范围,所以,对文化涵义的鉴定应当相对灵活一些,凡是人类不局限于动物的本能所创造出来的指导实践的成果,符合社会需要,符合人类发展进步的理论以及行为,都可以称之为文化。“昭君文化”就是完全符合社会发展,符合历史需要,经历史演变发展而来文化。由于昭君出塞带来的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人心向和的社会局面,为历史以及当今时代的发展创造出了不可多得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二)昭君文化核心价值理念
  昭君文化是遵循“和而不同”原则的“和”文化。昭君文化是以中国“和合”的哲学主张为基础,以和平统一、民族团结、合作发展、共同繁荣为核心,以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综合发展为目的的文化。所以团结是其核心理念。我国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所创造出来的中华传统文化数不胜数,其中,“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礼之用和为贵”向来被传统中国人奉为圭臬。而以昭君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恰当的体现了我国人民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在外交关系上,我们有“求同存异”的包容性外交政策,在民族关系上,我们有“和而不同”的先进性团结理念。围绕昭君出塞逐渐发展形成的昭君文化,是层层发展,互相促进的。首先,以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前提,昭君出塞奠定了汉匈两个民族的和平稳定的社会局面,其次,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清朝灭亡,中国历史上的分分合合最终形成了多民族交流融合的团结和谐局面,而昭君出塞为民族融合书写了光辉篇章。最后,昭君在去往塞北途中,沿路遇到受战乱影响而民不聊生的百姓,昭君将昭君带去的五谷种子以及之后汉朝使节从匈奴带来的养殖、车辆、武器和骑射方面的技术,都大大促进了汉匈民族的经济文化交融,使得中原文化进一步向北传播,加快了漠北地区社会的进步、繁荣与发展。
  三、昭君文化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一)昭君出塞建立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史实依据
  人才是国家的根本,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而民族团结教育则是培养国家接班人的必修课,是实现中国梦与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理论来源于实践,我国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发展,都是经过先哲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实践以及经验升华而来,诸如“孔融让梨”的谦逊、“木兰替父从军”的勇敢、“铁杵磨成针”的勤奋、“子路借米”的孝顺等等。这些小故事都是历史上发生并且被当代所熟知的历史事实,一直成为当代立德树人的史实依据,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我国56个民族共同形成了中华民族,这与民族团结是分不开的,56个民族的团结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经过不断地交流与融合而形成,所以说,中华民族的形成是民族团结发展的客观结果,而昭君出塞正是民族团结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一节点连接了汉匈两族人民的团结和睦,书写了民族团结在历史上存在的真实意义。昭君出塞自身所表现出的和平、团结、交融、进步等,为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动力支撑,对当代民族关系的稳定、民族经济的繁荣、民族团结事业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
  (二)昭君精神丰富了民族团结教育的理论内涵
  王昭君以自己的爱国心赢得了千万人对其崇敬的心,在她身上,民族平等与团结可以被历史看见,因其胸怀天下而展现的人格魅力被人民赞许,其所形成的独特的“昭君精神”可以被认为是当代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昭君精神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五性,即:以天下为一家的高尚性;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坚定性;主动请愿、改变命运的创新性;打破封閉、与民同乐的人民性;以及志向高远、人格独立的先进性。这些都是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华一体的民族意识,表达了国家至上的先进品格。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要求我们坚持创新、共享等理念。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创新,是我国发展的核心内容。昭君文化是经过历史实践证明了的先进文化,并由此带动了一系列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创新了中华优秀文化,且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使得人民可以共享其文明成果,积极深入贯彻了国家的共享理念。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用其来指导实践。昭君精神来源于昭君出塞,用昭君精神来指导今后的民族团结与发展,充分发挥了先进文化指导作用,使民族团结教育有史可依,有理可据,大大丰富了民族团结教育理论的内涵。
  (三)昭君文化拓展了时代背景下的民族团结教育的途径
  当今国际竞争激烈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使得中华优秀文化在世界上彰显出独特的魅力,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以及民族团结意识逐渐增强。从昭君出塞中领悟昭君精神,从昭君精神中感受昭君文化,从昭君文化这一以贯之的形成过程来看民族团结,昭君早已经不能局限于是一个平凡女子了,她是一个美女,美得由表及里,美得人民为之敬礼,成为了民族半个世纪的和平象征。
  昭君文化的内容及其丰富,其表现形式也精彩多样。如昭君出塞的典故作为儿童读物,使得昭君精神扎根于中华儿童的内心;历史上文人墨客关于歌颂昭君的文学作品,广为流传;在多媒体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体现昭君文化的歌舞、话剧等艺术作品在网络上可供大家欣赏;交通的便利、人民素质的日益提高,使得昭君故里以及博物馆等场馆及景点引来无数人民的参观学习。昭君文化丰富的内容及形式都拓展了其在时代背景下民族团结教育的途径,对于更好的加强民族凝聚力提供了重要保证。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如今依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华民族历六千年而不衰,靠的正是民族团结的凝聚力。如果说历史是一面镜子,那么昭君文化就是“华夏一统、胡汉一家、合则双利、分则两伤”的中华民族凝聚力文化的缩影。这种“天下一家”、“互相离不开”的文化,使得民族之间互相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使得民族关系更加紧密,前进方向更加明确,民族团结意识更加牢固,成为时代背景下实现中国梦的强有力量。
  参考文献:
  [1]李静.从汉匈关系的角度探讨汉匈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变迁[J].青海民族研究,2007(3).
  [2]王世昌.弘扬昭君文化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现实思考[J].民族大家庭,2012(4).
  [3]刘岩.昭君出塞的历史影响[J].南北桥,2014(5).
  作者简介:
  梁燕,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5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 要:候立权的散文诗突破了散文诗不利于反映重大主题思想的局限,在时光和内心的追问中感受历史的沧桑、记忆的跳动,刻画黔地的生灵万物、前世因果。她的散文诗具有以小见大的高度、纯净的深度、坚韧的力度,扣动生命的琴弦,奏响诗意的乐歌。  关键词:候立权;沿河;散文诗;女性作家  候立权是沿河作家群散文诗代表作家之一,她善于运用丰富而又有内涵的意象,发挥暗示和想象的作用,使得感性之外有理性的存在,书写了自
摘 要:写作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英语的比重比较大。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目前,高中英语写作的现存问题和错误表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令人担忧,没有达到教学大纲要求和中学课程标准要求。本文结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对教师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进行分析和解读,并提出相应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对策。  关键词:英语教学;高中英语;写作现状;对策分析  英语写作教学是高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的增加,人们越来越开始关注收入分配的公平公正问题。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着收入差距过大、城乡和区域间的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主义;分配论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探索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收入分配理论形成于《哥达纲领批判》,《哥达纲领批判》中并不承认
摘 要:目的:研究高職学生社交焦虑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的400名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评。测评工具:社交焦虑苦恼及回避量表(SAD)。结果:高社交焦虑的大学生有147人,占总体调查对象的43.9%;女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大一、大二、大三这三个年级的大学生在社交焦虑水平上不存在差异;农村与城镇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状况不存在显著性
不只问你,也问自己。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为心事过重,而走不动。”白岩松用仓央嘉措的一句诗把我们带入关于“幸福”平静与深邃的思考。《幸福了吗?》是白岩松2000—2010年间在央视工作的所见所闻所感,从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的心路历程。此书以新闻媒体人的独特视角审视我们这个社会,感悟“幸福”和人生,可谓我们得以慰藉的心灵
摘 要: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很多高等院校都进行学生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使得一些原本规模不大的高等院校学生人口更加密集。在加上消防安全教育宣传的缺乏以及消防安全管理的不不到位,使得高等院校的消防隐患进一步增加。本文对我们国家高等院校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从而结合实际经验,对于高等院校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希望通过本文,
五月一日那天,爸爸妈妈正好休息,  就带我到萌山水库的沙滩上去玩。  到了那里,車很多,爸爸好不容易才停下了车。  我们下了车看到路边的花都开了,五颜六色的,美丽极了。  我们又走了一段路,来到了沙滩。水是那么蓝,沙滩是那么黄。  爸爸妈妈在前面走,我跟在后面,踩在沙滩上软软的,舒服极了。  已经有很多小朋友在堆沙堡了,我也拿着刚买的小铲子和水桶  玩起来了。我堆了个小城堡,里面住着美丽的公主……
摘 要:政府开展“四个意识”学习教育,目的是着力解决一些单位干部队伍中党的意识淡薄的情况。从“四个意识”的要求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于单位干部队伍的新要求,必须坚持理想信念,有规律,讲道理,有品行,乐奉献,有能力,知行并进的合格党员。本文则从多个方面讲述了如果保持“四个意识”,做到相应国家号召,提高单位干部队伍素质能力。  关键词:“四个意识”;政治;坚定信念  随着新世纪的逐步前进,中组部对组织部门
摘 要:罗尔斯正义论作为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它较为深刻的阐述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完整的阐述了自由平等、机会公平等原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期,罗尔斯的正义论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和启示。  关键词:罗尔斯;正义论;“中国梦”;当代价值  一、罗尔斯正义论及“中国梦”的科学概括  (一)罗尔斯正义论的界定  罗尔斯的《正义论》开篇就提到了社会制度的首要
摘 要:在中国,有效的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新研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不竭的理论支持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马克思理论是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科学,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需要科学的方法。在研究中首先要重视对经典原著的解读,使用系统化与层次化的方法解析原理;其次要使用历史分析法,结合史实全面认识;最后要立足中国实际,树立问题意识,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  关键词: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