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在心血管医院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比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实施前后的心绞痛复发率。结果 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实施后,患者心绞痛复发率降低。结论 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对降低患者心绞痛复发率有正向影响。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社会上比较流行的疾病类型。我国的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国内的老年人患者数量也逐步的增多,由此促使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群体出现了明显的扩大[1]。无缝隙护理是指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康复形成一个一体化的过程, 让患者在治疗和康复的整个过程体会到更加细致和完整的护理服务, 有效保证护理质量[2]。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当中,心绞痛是一项特别严重的并发症,将会给老年患者带来致命的威胁。因此,除了要对患者开展积极的治疗以外,还必须在护理工作上深入研究,确保老年患者得到更多的保护。
1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卧床休息、心电监护、高流量吸氧, 常规抗栓、调脂治疗, 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 无缝隙护理组采用无缝隙护理, 实施方法及内容如下:
1.1成立无缝隙医护联合小组 全科护士划分为3 个责任制无缝隙医护合作小组?每组设置责任组长1名(第一负责人) , 高级责任护士1名(第二负责人) , 责任护士3名(第三负责人) , 进行老?中?青搭配[3]?小组医生?护士共同分管一组患者, 根据病情及护士能力, 每名护士分管1-3 例患者, 小组成员的照片及信息主动公示, 便于患者家属及时反馈对护理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1.2无缝隙护理人员排班 严格实行8 h 在岗, 24 h 负责制?护士提前1 周反映班次需求, 护士长提前1 周将班次排好?增设“9- 5” ?“10- 6” ?“11 -7” ,在患者最需要护士的时间段增加护理人员, 如连班?节假日?根据护士的工作能力?年限合理安排班次,既能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安全性, 又能使护理人员得到充分的休息?
1.3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缝隙护理细则 患者入院以后, 无缝隙责任制护理小组对其病历、病情、生活方式、对疾病治疗的认知程度、心理状态、健康需求等进行评估, 获取相关信息, 发现护理问题, 制定护理计划。除了做好常规护理, 如急性期的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并发症预防等外, 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重点发掘患者的自身潜力,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疾病知识宣教、心理护理和生活方式指导。如:介绍冠心病的医学知识, 包括病理生理、致病因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安全用药(尤其是药物的药理作用、服药注意事项、自行增减药物2分阶段实施步骤剂量、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 、配合事项以及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告知患者饮食、运动、心理、用药、血压监测以及紧急情况下的救治措施, 视病情而言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嘱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指导患者掌握情绪转移法、意向放松法以及倾诉法等心理调节方法, 控制自己的行为, 保持愉快的心情。饮食方面嘱患者增加食品种类及多样性, 多食瘦肉、蛋类及豆制品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保证维生素(动物肝脏、瘦肉、鱼、蛋、新鲜疏菜等) 的摄入量等。保持大便通畅, 多做腹部顺时针按摩, 防止用力排便而增加心肌耗氧量, 诱发心绞痛[4]。
2 结果
心血管医院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复发率由原来的10%升至2%。
3 讨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自身多数表现为较长的病程,同时受到长期服药的影响,自身的身体机能下降也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在开展护理工作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到患者的身体感知情况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变化。
无缝隙护理在执行过程中,其表现在以下优势:第一,该护理方法会结合患者自身的特点来决定,在护理可行性、可靠性方面均表現较高,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较低。第二,无缝隙护理在实施以后,设定了不同的责任人,由此可以将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更加具象化,减少了抽象概念性护理造成的影响。第三,在推广无缝隙护理以后,冠心病患者能够得到24h的护理干预,即便患者表现为突发疾病恶化现象,依然有足够的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开展干预,能够快速的报告医师处理,因此可以将患者的死亡率降低,及时的对患者实施抢救,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有效性。第四,无缝隙护理在实施过程中,基本上得到了家属的肯定,患者对此的依赖性较高,所以在推广的可行性方面,是比较值得肯定的。
参考文献:
[1]周敏.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及预后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4):267-268.
[2]陈佳.开展无缝隙护理对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2 , 9 (4) : 134 - 136 .
[3]何荣华, 范荣兰, 李亚玲, 等.“无缝隙” 护理质量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 .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11 , 30 (3 ) :334 - 336 .
[4]戴晖,武卫民, 王玉娟, 等.强化护理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影响[J] .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 19 (6 ) :656 - 658 .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社会上比较流行的疾病类型。我国的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国内的老年人患者数量也逐步的增多,由此促使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群体出现了明显的扩大[1]。无缝隙护理是指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康复形成一个一体化的过程, 让患者在治疗和康复的整个过程体会到更加细致和完整的护理服务, 有效保证护理质量[2]。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当中,心绞痛是一项特别严重的并发症,将会给老年患者带来致命的威胁。因此,除了要对患者开展积极的治疗以外,还必须在护理工作上深入研究,确保老年患者得到更多的保护。
1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卧床休息、心电监护、高流量吸氧, 常规抗栓、调脂治疗, 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 无缝隙护理组采用无缝隙护理, 实施方法及内容如下:
1.1成立无缝隙医护联合小组 全科护士划分为3 个责任制无缝隙医护合作小组?每组设置责任组长1名(第一负责人) , 高级责任护士1名(第二负责人) , 责任护士3名(第三负责人) , 进行老?中?青搭配[3]?小组医生?护士共同分管一组患者, 根据病情及护士能力, 每名护士分管1-3 例患者, 小组成员的照片及信息主动公示, 便于患者家属及时反馈对护理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1.2无缝隙护理人员排班 严格实行8 h 在岗, 24 h 负责制?护士提前1 周反映班次需求, 护士长提前1 周将班次排好?增设“9- 5” ?“10- 6” ?“11 -7” ,在患者最需要护士的时间段增加护理人员, 如连班?节假日?根据护士的工作能力?年限合理安排班次,既能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安全性, 又能使护理人员得到充分的休息?
1.3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缝隙护理细则 患者入院以后, 无缝隙责任制护理小组对其病历、病情、生活方式、对疾病治疗的认知程度、心理状态、健康需求等进行评估, 获取相关信息, 发现护理问题, 制定护理计划。除了做好常规护理, 如急性期的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并发症预防等外, 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重点发掘患者的自身潜力,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疾病知识宣教、心理护理和生活方式指导。如:介绍冠心病的医学知识, 包括病理生理、致病因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安全用药(尤其是药物的药理作用、服药注意事项、自行增减药物2分阶段实施步骤剂量、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 、配合事项以及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告知患者饮食、运动、心理、用药、血压监测以及紧急情况下的救治措施, 视病情而言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嘱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指导患者掌握情绪转移法、意向放松法以及倾诉法等心理调节方法, 控制自己的行为, 保持愉快的心情。饮食方面嘱患者增加食品种类及多样性, 多食瘦肉、蛋类及豆制品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保证维生素(动物肝脏、瘦肉、鱼、蛋、新鲜疏菜等) 的摄入量等。保持大便通畅, 多做腹部顺时针按摩, 防止用力排便而增加心肌耗氧量, 诱发心绞痛[4]。
2 结果
心血管医院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复发率由原来的10%升至2%。
3 讨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自身多数表现为较长的病程,同时受到长期服药的影响,自身的身体机能下降也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在开展护理工作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到患者的身体感知情况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变化。
无缝隙护理在执行过程中,其表现在以下优势:第一,该护理方法会结合患者自身的特点来决定,在护理可行性、可靠性方面均表現较高,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较低。第二,无缝隙护理在实施以后,设定了不同的责任人,由此可以将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更加具象化,减少了抽象概念性护理造成的影响。第三,在推广无缝隙护理以后,冠心病患者能够得到24h的护理干预,即便患者表现为突发疾病恶化现象,依然有足够的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开展干预,能够快速的报告医师处理,因此可以将患者的死亡率降低,及时的对患者实施抢救,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有效性。第四,无缝隙护理在实施过程中,基本上得到了家属的肯定,患者对此的依赖性较高,所以在推广的可行性方面,是比较值得肯定的。
参考文献:
[1]周敏.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及预后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4):267-268.
[2]陈佳.开展无缝隙护理对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2 , 9 (4) : 134 - 136 .
[3]何荣华, 范荣兰, 李亚玲, 等.“无缝隙” 护理质量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 .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11 , 30 (3 ) :334 - 336 .
[4]戴晖,武卫民, 王玉娟, 等.强化护理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影响[J] .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 19 (6 ) :656 - 6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