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与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而新课程的实施也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阅读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但是,低效、无效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也严重阻碍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有义务展开探究,积极探究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为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服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95-01
小学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小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有效途径。阅读的实质在于培养小学生运用民族语言进行思维和表达,在阅读中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为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将着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上面。比如说,培养小学生在阅读时静心阅读,切勿三心二意的意识;要鼓励他们在阅读中通过字里行间的理解和作者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以达到理解文章内涵和中心思想的目的。此外,也要培养学生动笔的好习惯,让学他们都能养成勤于动笔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将文中优美的语句、段落摘抄下来,亦或者,在阅读完一篇文章后将对文章的读后感写出来。当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笔记习惯后,教师指导的阅读教学也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传授阅读技巧和方法,帮助小学生形成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基本保障,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这种阅读习惯。众所周知,阅读的过程也是大脑吸收语言信息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求小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大意,同时也需他们拥有主动探索的精神,并展开积极思考,作出恰当的评判。可以这么说,阅读是探索性和创造性为一体的实践活动,教师如果能够传授一些好的学习方法给学生,学生的阅读技能以及阅读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升。常见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有:略读,快速阅读全文,简单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扫读,快速确定具体信息;整体策略,理解词语以及句子的含义时将词语和句子放到整篇文章当中去理解。这样能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创造性,而且还能使他们的思维得到有效拓展。
三、引导学生多朗读
朗读也是一项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朗读,在朗读中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好地去品味重点词句,发现文章内涵所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多和学生展开沟通交流,有目的地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感悟。通过朗读,还利于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储存一些印象深刻的文字,这样,当孩子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其语言用词也会更加准确,语句也会更连贯,写出来的文章也具有可读性。另外,也可指导学生课前朗诵,帮助他们快速进入到阅读学习状态当中。也可结合课文主题指定重复朗读的部分,加深学生对重点段落的印象,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营造出来的境界。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既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同时也要用心体会蕴含在语言当中的感情,尤其是作者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较为含蓄的情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感悟作品内涵极为重要。例如,在欣赏课文《草原》时,课前可以先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营造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此后,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文字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鼓励学生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用心去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再将作者的感悟转化成为学生自己的感悟。文章的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也要多让学生阅读,在读中有所感悟。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更能加深他们对文章中心的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交流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构建和提升。
五、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
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和散文都具有较强的审美性。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而且受各种因素影响,有时候作品中的美感和学生的情感不容易达成一致,这样,也为学生理解文章中心内涵笼罩一层阴影。但是,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媒体的功能,将无声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图式,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出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者氛围,更利于激发小学生的时空想象,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审美共鸣,有助于小学生更迅速、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例如,在分析《火烧云》一文时,鉴于很多学生都没有仔细观察过火烧云,上这节课钱,可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先通过动画演示课文中描写的几种不同形状、颜色的火烧云,让学生在逼真的画面中真实地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再结合教学内容展开讲解,整节课孩子们的注意力都保持高度集中,学习的积极性也充分调动出来,而且这样的阅读教学也是其他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既维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他们的个性发展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也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为此,教师要积极配合学生的学习,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丰富阅读材料,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在好的阅读习惯的影响下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健怡.小学生课外阅读中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D].四川师范大学;2015 .
[2]章珊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
[3]蒋碧野.“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
[4]赵令令.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化学学习[J].考试周刊;2011(49) .
[5]洪俊娴.浅谈福州市区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5.
[6]魏文杰.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245.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95-01
小学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小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有效途径。阅读的实质在于培养小学生运用民族语言进行思维和表达,在阅读中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为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将着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上面。比如说,培养小学生在阅读时静心阅读,切勿三心二意的意识;要鼓励他们在阅读中通过字里行间的理解和作者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以达到理解文章内涵和中心思想的目的。此外,也要培养学生动笔的好习惯,让学他们都能养成勤于动笔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将文中优美的语句、段落摘抄下来,亦或者,在阅读完一篇文章后将对文章的读后感写出来。当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笔记习惯后,教师指导的阅读教学也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传授阅读技巧和方法,帮助小学生形成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基本保障,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这种阅读习惯。众所周知,阅读的过程也是大脑吸收语言信息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求小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大意,同时也需他们拥有主动探索的精神,并展开积极思考,作出恰当的评判。可以这么说,阅读是探索性和创造性为一体的实践活动,教师如果能够传授一些好的学习方法给学生,学生的阅读技能以及阅读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升。常见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有:略读,快速阅读全文,简单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扫读,快速确定具体信息;整体策略,理解词语以及句子的含义时将词语和句子放到整篇文章当中去理解。这样能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创造性,而且还能使他们的思维得到有效拓展。
三、引导学生多朗读
朗读也是一项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朗读,在朗读中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好地去品味重点词句,发现文章内涵所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多和学生展开沟通交流,有目的地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感悟。通过朗读,还利于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储存一些印象深刻的文字,这样,当孩子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其语言用词也会更加准确,语句也会更连贯,写出来的文章也具有可读性。另外,也可指导学生课前朗诵,帮助他们快速进入到阅读学习状态当中。也可结合课文主题指定重复朗读的部分,加深学生对重点段落的印象,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营造出来的境界。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既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同时也要用心体会蕴含在语言当中的感情,尤其是作者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较为含蓄的情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感悟作品内涵极为重要。例如,在欣赏课文《草原》时,课前可以先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营造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此后,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文字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鼓励学生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用心去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再将作者的感悟转化成为学生自己的感悟。文章的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也要多让学生阅读,在读中有所感悟。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更能加深他们对文章中心的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交流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构建和提升。
五、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
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和散文都具有较强的审美性。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而且受各种因素影响,有时候作品中的美感和学生的情感不容易达成一致,这样,也为学生理解文章中心内涵笼罩一层阴影。但是,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媒体的功能,将无声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图式,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出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者氛围,更利于激发小学生的时空想象,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审美共鸣,有助于小学生更迅速、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例如,在分析《火烧云》一文时,鉴于很多学生都没有仔细观察过火烧云,上这节课钱,可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先通过动画演示课文中描写的几种不同形状、颜色的火烧云,让学生在逼真的画面中真实地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再结合教学内容展开讲解,整节课孩子们的注意力都保持高度集中,学习的积极性也充分调动出来,而且这样的阅读教学也是其他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既维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他们的个性发展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也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为此,教师要积极配合学生的学习,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丰富阅读材料,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在好的阅读习惯的影响下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健怡.小学生课外阅读中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D].四川师范大学;2015 .
[2]章珊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
[3]蒋碧野.“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
[4]赵令令.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化学学习[J].考试周刊;2011(49) .
[5]洪俊娴.浅谈福州市区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5.
[6]魏文杰.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