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林匹克运动不仅仅是一场比赛,它意味着更深刻的含义。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促进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方式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和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以维利·塔穆为代表的一部分国际奥委会委员一直致力于倡导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概念应该着眼于理想与现实的结合,更确切地说奥林匹克运动的概念应结合奥林匹克运动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和现实问题更强调于克服与协调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其协调的存在与融合,而使这一概念更具民主化和国际化,对现实应更具有指导性与权威性。传统的奥林匹克运动概念(业余主义)应伴随着世界形势与现实的变化而变化。过于抽象的奥林匹克运动理念已经不再适应奥林匹克运动与现实的结合并阻碍了其发展。简而言之,奥林匹克运动应结合现实并对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很难用一两句话来定义于奥林匹克运动的作用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方向,国际奥委会已不再坚持传统的奥林匹克运动业余主义这一概念,改革后奥林匹克运动更强调其包容性,在80年代除国际奥委会以外,其它国际与国家的体育组织几乎接纳了所有世界上最高水平的运动员。笔者认为:奥林匹克运动如不适应社会发展,他将面临着衰落甚至消失,适者生存将是一条不可抗拒的原则。因此,现代奥林匹克原则应是相对灵活的、可变的、现实的,而不是教条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一直致力于寻求传统奥林匹克运动原则与现实奥林匹克运动原则的最佳结合点。事实证明这一结合点有助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20年代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主要来自于中产阶级和富有阶层,贫困阶层的运动员被拒之门外,而90年代这一现实已不复存在。规则在变化,由于业余主义这一概念很模糊,并一直困扰着历届奥林匹克比赛。业余与职业运动员则越来越难定义了。国际奥委会现在已不再教条地坚持业余主义了,而是更强调业余主义精神与业余主义思想,更强调参与的目的和动机不应是为了金钱,应着眼于他们所热爱的事业——体育运动和竞技精神。这一论点使得奥林匹克运动的概念变得更为实际了,单就参与动机而言,我们也很难鉴别,所以此定义也过于抽象化,前国际奥委会主席基拉宁和萨马兰奇指出,奥林匹克运动应包容所有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员,而这一原则逐渐被广泛接受。
奥林匹克运动新老概念与原则的结合
某些原则与概念是不可调和的,为更好的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壮大,奥林匹克精神得以有效的传播,就奥林匹克运动原则而言新老观念与原则必须在最佳点得以有效的结合。1906年顾拜旦提出的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奥林匹克运动原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推动世界和平、文化交流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奥林匹克运动这一道德教育手段如何被更有效地运用于当今的社会,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沫里特(原比利时著名运动员,现体育官员)发表了大量文章倡导并支持应将顾拜旦的奥林匹克主义与当今世界现实结合这一观点。国际奥委会委员菲路宾更明确的指出:奥林匹克运动应该在不牺牲奥林匹克运动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奥林匹克运动所赢得的商机,以达到商业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目的。他曾抨击国际奥委会的某些绅士们对现代体育和其他体育组织所从事的商业活动避而不闻,而应敦促其改变观念赶上时代的步伐。由于国际奥委会意识的改变,才产生80年代和90年代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功和拥有的魅力。尽管批评家们对此不容置否,但也对此提出警言,80年代和90年代奥林匹克运动成功的背后已蕴藏着巨大的危险,并指出如果国际奥委会忽视奥林匹克教育和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强调,也许有一天将会有类似的小型的易于操作的比赛来代替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实现和传播被奥林匹克运动所忽视的奥林匹克教育,因而奥林匹克运动将失去它应有的意义。因此,奥林匹克运动的新定义的形成和80年代90年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功之时,切不要忘记原有的奥林匹克哲学和理想。即:促进身心道德的协调发展,促进世界和平和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的交流与理解,我们走到一起不是为了找到不同,而是要发现我们的相同之处。
笔者认为,商业化永远不能成为奥林匹克的主旋律,但如果失去了现实与理想的平衡,奥林匹克运动将失去意义,奥林匹克比赛不仅是极具吸引力的比赛,还应保护和强调其更深的涵意和作用。奥林匹克运动是展现和歌颂人类的巨大机会——和平、友谊、和谐、公平竞争、更高、更快、更强。实际上奥林匹克运动的特点即为:促进人类更为理想化。这一直是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奥林匹克运动到底要走向市场还是宗教,更进一步地说,如果奥林匹克运动失去平衡,而走向其中一端,是否能生存下去?结论当然是两种趋势的结合。
奥林匹克运动所起到的作用应该具有更多的含义而不仅仅是金牌,当我们过多的强调“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为了争夺金牌,金牌是至高无上的”那就错了。健美、公正、勇敢、诚实、快乐、想象力、进步与和平应该是奥林匹克运动所体现的价值。我们去比赛是为了冲击个人极限,与奖牌无关,这正是参与奥林匹克运动会与其他职业体育竞赛的区别之所在。
萨马兰奇与新奥林匹克定义
意识也许可以用许多方法来定义,例如:把复杂的情况用简单的语言加以概述和综合以起到对实际的指导意义。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曾经有人以个人的作用和意识形态完全左右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布朗迪奇(原国际奥委会主席)在他长达20年的执政期间(1952~1972),一直在极力完全复制顾拜旦的奥林匹克运动观念,极力倡导和保护奥林匹克运动业余主义概念。基拉宁是继布朗迪奇之后(1972~1980)的奥委会主席,在奥委会执政初期还沿用着其原始的思想,随后基拉宁意识到了改革的必要性,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作出了贡献,从而为萨马兰奇(1980~2005)的改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萨马兰奇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思想一直基于弘扬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同时为奥林匹克运动注入现代的气息。奥林匹克大家庭应该是现实社会中的一员而不是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这正是萨马兰奇倡导和为之而努力的目标。萨马兰奇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再定义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今天的奥林匹克运动的兴旺发达作出了贡献。
在1985年以前,由于长期以来国际奥委会主席不在洛桑专职办公,所以国际奥委会的工作全部由颇利欧克斯代办,因而国际奥委会的实权其实落在了颇利欧克斯手里。在国际奥委会历史上曾称颇利欧克斯为铁女人,她1925年出生在法兰西的马萨,热爱体育,参加过1948年奥运会,在巴黎的索朋学院接受过教育,并曾经做过记者、专栏作家、电视制作人,1960~1985年在国际奥委会工作期间,撰写了六部著作和大量涉及到体育与政治、妇女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文章。颇利欧克斯曾是奥委会非常权威式的人物,她聪明、体格强健、有个性,天生的领导才能使她在洛桑工作期间实际上一直代替着奥委会主席的位置并左右着奥林匹克运动的方向,由于她出色的工作和大权在握,奥委会成员对她既羡慕又敬佩,某种程度上还有一点害怕和压抑。然而,在1983年萨马兰奇从巴塞罗那驻进了洛桑办公室,这是奥委会历史上第一个长住洛桑办公的国际奥委会主席。颇利欧克斯坚持奥林匹克运动传统而脱离现实的意识形态,她在国际奥委会改革方面更趋于保守。特别是在业余主义和商业化问题上。萨马兰奇极力推行他的改革思路和方针并急于改革,否则未来的奥林匹克运动将受到直接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到奥林匹克运动的生存问题。因此,萨马兰奇立刻着手大胆实施奥林匹克改革措施,就业余主义和商业化问题,萨马兰奇没有对颇利欧克斯的观点多加评论,而颇利欧克斯则认为萨马兰奇行动太冒失,她一直致力于奥林匹克运动向着传统的方面发展。两种不同的思想和风格导致两人分道扬镳,使两人的天赋难以共同发挥,最终导致颇利欧克斯的辞职并退出奥委会。
颇利欧克斯与萨马兰奇的根本分歧在于颇利欧克斯一直坚持着传统的精英奥运,而萨马兰奇更加强调大众奥运,即“Sports for all”。
奥林匹克运动的意义与重新定义
当今捍卫奥林匹克运动的公正似乎比和平更重要,没有相互的尊重与比赛的公平和伦理的纯洁,奥林匹克运动将什么也不是。正加如拿大教师和诗人约翰所指出的:在1988年汉城约翰逊丑闻之后,假如奥林匹克运动没有自身的道德伦理与使命,奥林匹克运动将不是奥林匹克运动而只是一场比赛而已。
未来,奥林匹克运动应走向何方。笔者认为奥林匹克运动在新世纪既不能是过去强调的带有宗教色彩的古典奥林匹克主义概念,也不是极力为人类创造的一种生活方式。奥林匹克运动应带给人们更多的启发,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人类与自然之间如何和睦相处,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应如何竞技。体育的哲学和意识形态必须作为下一个世纪的体育学者们研究的方向,非道德和不公正应被奥林匹克运动拒之大门之外,奥林匹克教育应在教育机构得以推广。
本世纪的奥林匹克运动
百年来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是国际奥委会始料不及的,奥林匹克运动为世界和平做出的贡献是空前的,这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所不可比拟的,关键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所不同的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所做的努力是教育人们如何避免战争,而不是将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休战日。当代的奥林匹克运动可能会更有利润可图,但是,推广奥林匹克教育、奥林匹克的哲学与思想将显得更加重要,同时也是下个世纪奥林匹克运动所努力的方向。
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很难用一两句话来定义于奥林匹克运动的作用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方向,国际奥委会已不再坚持传统的奥林匹克运动业余主义这一概念,改革后奥林匹克运动更强调其包容性,在80年代除国际奥委会以外,其它国际与国家的体育组织几乎接纳了所有世界上最高水平的运动员。笔者认为:奥林匹克运动如不适应社会发展,他将面临着衰落甚至消失,适者生存将是一条不可抗拒的原则。因此,现代奥林匹克原则应是相对灵活的、可变的、现实的,而不是教条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一直致力于寻求传统奥林匹克运动原则与现实奥林匹克运动原则的最佳结合点。事实证明这一结合点有助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20年代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主要来自于中产阶级和富有阶层,贫困阶层的运动员被拒之门外,而90年代这一现实已不复存在。规则在变化,由于业余主义这一概念很模糊,并一直困扰着历届奥林匹克比赛。业余与职业运动员则越来越难定义了。国际奥委会现在已不再教条地坚持业余主义了,而是更强调业余主义精神与业余主义思想,更强调参与的目的和动机不应是为了金钱,应着眼于他们所热爱的事业——体育运动和竞技精神。这一论点使得奥林匹克运动的概念变得更为实际了,单就参与动机而言,我们也很难鉴别,所以此定义也过于抽象化,前国际奥委会主席基拉宁和萨马兰奇指出,奥林匹克运动应包容所有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员,而这一原则逐渐被广泛接受。
奥林匹克运动新老概念与原则的结合
某些原则与概念是不可调和的,为更好的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壮大,奥林匹克精神得以有效的传播,就奥林匹克运动原则而言新老观念与原则必须在最佳点得以有效的结合。1906年顾拜旦提出的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奥林匹克运动原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推动世界和平、文化交流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奥林匹克运动这一道德教育手段如何被更有效地运用于当今的社会,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沫里特(原比利时著名运动员,现体育官员)发表了大量文章倡导并支持应将顾拜旦的奥林匹克主义与当今世界现实结合这一观点。国际奥委会委员菲路宾更明确的指出:奥林匹克运动应该在不牺牲奥林匹克运动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奥林匹克运动所赢得的商机,以达到商业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目的。他曾抨击国际奥委会的某些绅士们对现代体育和其他体育组织所从事的商业活动避而不闻,而应敦促其改变观念赶上时代的步伐。由于国际奥委会意识的改变,才产生80年代和90年代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功和拥有的魅力。尽管批评家们对此不容置否,但也对此提出警言,80年代和90年代奥林匹克运动成功的背后已蕴藏着巨大的危险,并指出如果国际奥委会忽视奥林匹克教育和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强调,也许有一天将会有类似的小型的易于操作的比赛来代替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实现和传播被奥林匹克运动所忽视的奥林匹克教育,因而奥林匹克运动将失去它应有的意义。因此,奥林匹克运动的新定义的形成和80年代90年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功之时,切不要忘记原有的奥林匹克哲学和理想。即:促进身心道德的协调发展,促进世界和平和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的交流与理解,我们走到一起不是为了找到不同,而是要发现我们的相同之处。
笔者认为,商业化永远不能成为奥林匹克的主旋律,但如果失去了现实与理想的平衡,奥林匹克运动将失去意义,奥林匹克比赛不仅是极具吸引力的比赛,还应保护和强调其更深的涵意和作用。奥林匹克运动是展现和歌颂人类的巨大机会——和平、友谊、和谐、公平竞争、更高、更快、更强。实际上奥林匹克运动的特点即为:促进人类更为理想化。这一直是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奥林匹克运动到底要走向市场还是宗教,更进一步地说,如果奥林匹克运动失去平衡,而走向其中一端,是否能生存下去?结论当然是两种趋势的结合。
奥林匹克运动所起到的作用应该具有更多的含义而不仅仅是金牌,当我们过多的强调“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为了争夺金牌,金牌是至高无上的”那就错了。健美、公正、勇敢、诚实、快乐、想象力、进步与和平应该是奥林匹克运动所体现的价值。我们去比赛是为了冲击个人极限,与奖牌无关,这正是参与奥林匹克运动会与其他职业体育竞赛的区别之所在。
萨马兰奇与新奥林匹克定义
意识也许可以用许多方法来定义,例如:把复杂的情况用简单的语言加以概述和综合以起到对实际的指导意义。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曾经有人以个人的作用和意识形态完全左右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布朗迪奇(原国际奥委会主席)在他长达20年的执政期间(1952~1972),一直在极力完全复制顾拜旦的奥林匹克运动观念,极力倡导和保护奥林匹克运动业余主义概念。基拉宁是继布朗迪奇之后(1972~1980)的奥委会主席,在奥委会执政初期还沿用着其原始的思想,随后基拉宁意识到了改革的必要性,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作出了贡献,从而为萨马兰奇(1980~2005)的改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萨马兰奇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思想一直基于弘扬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同时为奥林匹克运动注入现代的气息。奥林匹克大家庭应该是现实社会中的一员而不是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这正是萨马兰奇倡导和为之而努力的目标。萨马兰奇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再定义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今天的奥林匹克运动的兴旺发达作出了贡献。
在1985年以前,由于长期以来国际奥委会主席不在洛桑专职办公,所以国际奥委会的工作全部由颇利欧克斯代办,因而国际奥委会的实权其实落在了颇利欧克斯手里。在国际奥委会历史上曾称颇利欧克斯为铁女人,她1925年出生在法兰西的马萨,热爱体育,参加过1948年奥运会,在巴黎的索朋学院接受过教育,并曾经做过记者、专栏作家、电视制作人,1960~1985年在国际奥委会工作期间,撰写了六部著作和大量涉及到体育与政治、妇女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文章。颇利欧克斯曾是奥委会非常权威式的人物,她聪明、体格强健、有个性,天生的领导才能使她在洛桑工作期间实际上一直代替着奥委会主席的位置并左右着奥林匹克运动的方向,由于她出色的工作和大权在握,奥委会成员对她既羡慕又敬佩,某种程度上还有一点害怕和压抑。然而,在1983年萨马兰奇从巴塞罗那驻进了洛桑办公室,这是奥委会历史上第一个长住洛桑办公的国际奥委会主席。颇利欧克斯坚持奥林匹克运动传统而脱离现实的意识形态,她在国际奥委会改革方面更趋于保守。特别是在业余主义和商业化问题上。萨马兰奇极力推行他的改革思路和方针并急于改革,否则未来的奥林匹克运动将受到直接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到奥林匹克运动的生存问题。因此,萨马兰奇立刻着手大胆实施奥林匹克改革措施,就业余主义和商业化问题,萨马兰奇没有对颇利欧克斯的观点多加评论,而颇利欧克斯则认为萨马兰奇行动太冒失,她一直致力于奥林匹克运动向着传统的方面发展。两种不同的思想和风格导致两人分道扬镳,使两人的天赋难以共同发挥,最终导致颇利欧克斯的辞职并退出奥委会。
颇利欧克斯与萨马兰奇的根本分歧在于颇利欧克斯一直坚持着传统的精英奥运,而萨马兰奇更加强调大众奥运,即“Sports for all”。
奥林匹克运动的意义与重新定义
当今捍卫奥林匹克运动的公正似乎比和平更重要,没有相互的尊重与比赛的公平和伦理的纯洁,奥林匹克运动将什么也不是。正加如拿大教师和诗人约翰所指出的:在1988年汉城约翰逊丑闻之后,假如奥林匹克运动没有自身的道德伦理与使命,奥林匹克运动将不是奥林匹克运动而只是一场比赛而已。
未来,奥林匹克运动应走向何方。笔者认为奥林匹克运动在新世纪既不能是过去强调的带有宗教色彩的古典奥林匹克主义概念,也不是极力为人类创造的一种生活方式。奥林匹克运动应带给人们更多的启发,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人类与自然之间如何和睦相处,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应如何竞技。体育的哲学和意识形态必须作为下一个世纪的体育学者们研究的方向,非道德和不公正应被奥林匹克运动拒之大门之外,奥林匹克教育应在教育机构得以推广。
本世纪的奥林匹克运动
百年来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是国际奥委会始料不及的,奥林匹克运动为世界和平做出的贡献是空前的,这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所不可比拟的,关键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所不同的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所做的努力是教育人们如何避免战争,而不是将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休战日。当代的奥林匹克运动可能会更有利润可图,但是,推广奥林匹克教育、奥林匹克的哲学与思想将显得更加重要,同时也是下个世纪奥林匹克运动所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