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月是时装媒体的春节,各大杂志将艺人推出门外讨红包,接下来明星们的义务便是坐在报刊亭上伺候着路人的味蕾,无论梗是新是旧,总能让人驻足一番。惯用的好使一招是价格便宜量又足的人海战术——拉上多个明星名模姑娘,化上浓妆、穿上华服,在大腕儿摄影师的镜头前嫣然一笑。幕后团队双臂一抱,眼角轻瞥:“如此阵容你还不买单?”确实,台上一幕幕大腿与面纱齐飞的“好莱坞大戏”,仿佛在高歌姣好年华,眼神里却又闪烁着不肯定。不明真理的大众们一边惊呼一边疑惑:她们是谁?似曾相识的偶像还是被标签了的人偶?在接下来的网络发布里,一个封面在几个小时内便被消化一空,再经自媒体们浇上的酸甜苦辣小料,一场盛宴,万人受邀。
但这场盛宴,却未有让人体味到那股在舌尖上跳动的反常但有趣的频率,一本九月刊拉页抻出了八达岭,杂志重达五斗米,“新品不买你就输”、“秋冬美甲新颜色”等与社会和产业议题无关联的惯式报道,不出意料地粘在了女明星的左右脸,成了她们“最美”的首饰。粗糙的文字在此刻化身皇家园林里的怪石,它突兀的存在为身旁的花朵增添了一份怪异姿色,鲜少有为女人的思想代言一仿佛观者智商偏低、世界观狭隘,不愿看到除了包款红唇职场情爱以外的生活一般,或者生硬提供出别人的生活模板,又或是没有说服力的品味课堂。
那么,谁来关心当前观者的阅读趣味为何?对当下社会的审视与取舍是怎样?如果需要走在前端,媒体当有的倡导又是什么呢?互联网下的大众审视尖锐如刀,剥开你皮囊发现是草包,怎会再尊你富贵相呢?
没有不破的城墙,只有不肯攀爬的兵。
相比较之下,男装杂志的内容范围和人物取材则出奇地宽容,比如《L’Uomo Vogue》和《Fantastic Man》正是我的心头爱。前者以百花齐放的从容劲一把抹掉了主流杂志的油腻,而后者虽然以50年代的教育式口吻主导文章走向,但却老气得性感。它们从封面人物的挑选到造型,在保持人物特色的同时也毫不客气地留下了杂志的明显标记,是潇洒,也是媒体该有的风骨。当然,我们GQ恰好在九月刊推举出“年度人物”,多人封面是这些年来的常规操作,但如你所见,在人物选择上极为多元化。本刊的抱负、年度人物的评选正是以这样的民主和乐观的心态去拥抱不同类别的男性,从作家到模特、导演到企业家,上天下地无奇不有,反正只要快乐存在的,便展开怀抱并欢迎一起来捣乱,至于做到了几分还得要观者来评判。
大姐大Anna Wintour曾说:“我们希望读者在浏览杂志时偶尔被过于激烈的视觉和议题而产生情绪波动,甚至取消订阅服务。”这便是九月刊和传统媒体的存在目的一一给予读者在电子平台读不到的深度新鲜事,一些无意知晓的诱惑和惊喜,无论反馈积极或消极,它的目的是开放地传达一个全新的视角。中国媒体人推崇的《Vanity Fair》与美国《Vogue》虽然需要用明星封面来刺激销量,但对于媒体该有的敏锐度一丝不少,该嘴贱时也从不缺席,去年发表的“大麻料理”特辑不仅轰动了美国共和党,而且出乎意料地成为Brooklyn hipster们争相阅读的“火辣刊”。2014年大西洋海岸的“圣经”突破销售纪录,却并不是因为9位国际超模的拉页,而是something special,然而他们的洒脱也不是毫无风险的征程,而是毫无保留的最后一搏。
但这场盛宴,却未有让人体味到那股在舌尖上跳动的反常但有趣的频率,一本九月刊拉页抻出了八达岭,杂志重达五斗米,“新品不买你就输”、“秋冬美甲新颜色”等与社会和产业议题无关联的惯式报道,不出意料地粘在了女明星的左右脸,成了她们“最美”的首饰。粗糙的文字在此刻化身皇家园林里的怪石,它突兀的存在为身旁的花朵增添了一份怪异姿色,鲜少有为女人的思想代言一仿佛观者智商偏低、世界观狭隘,不愿看到除了包款红唇职场情爱以外的生活一般,或者生硬提供出别人的生活模板,又或是没有说服力的品味课堂。
那么,谁来关心当前观者的阅读趣味为何?对当下社会的审视与取舍是怎样?如果需要走在前端,媒体当有的倡导又是什么呢?互联网下的大众审视尖锐如刀,剥开你皮囊发现是草包,怎会再尊你富贵相呢?
没有不破的城墙,只有不肯攀爬的兵。
相比较之下,男装杂志的内容范围和人物取材则出奇地宽容,比如《L’Uomo Vogue》和《Fantastic Man》正是我的心头爱。前者以百花齐放的从容劲一把抹掉了主流杂志的油腻,而后者虽然以50年代的教育式口吻主导文章走向,但却老气得性感。它们从封面人物的挑选到造型,在保持人物特色的同时也毫不客气地留下了杂志的明显标记,是潇洒,也是媒体该有的风骨。当然,我们GQ恰好在九月刊推举出“年度人物”,多人封面是这些年来的常规操作,但如你所见,在人物选择上极为多元化。本刊的抱负、年度人物的评选正是以这样的民主和乐观的心态去拥抱不同类别的男性,从作家到模特、导演到企业家,上天下地无奇不有,反正只要快乐存在的,便展开怀抱并欢迎一起来捣乱,至于做到了几分还得要观者来评判。
大姐大Anna Wintour曾说:“我们希望读者在浏览杂志时偶尔被过于激烈的视觉和议题而产生情绪波动,甚至取消订阅服务。”这便是九月刊和传统媒体的存在目的一一给予读者在电子平台读不到的深度新鲜事,一些无意知晓的诱惑和惊喜,无论反馈积极或消极,它的目的是开放地传达一个全新的视角。中国媒体人推崇的《Vanity Fair》与美国《Vogue》虽然需要用明星封面来刺激销量,但对于媒体该有的敏锐度一丝不少,该嘴贱时也从不缺席,去年发表的“大麻料理”特辑不仅轰动了美国共和党,而且出乎意料地成为Brooklyn hipster们争相阅读的“火辣刊”。2014年大西洋海岸的“圣经”突破销售纪录,却并不是因为9位国际超模的拉页,而是something special,然而他们的洒脱也不是毫无风险的征程,而是毫无保留的最后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