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构新的教学理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注意到三点: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营造民主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关键词:新课标;政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78-0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正体现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就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 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传统课堂教学在形式上,是大家所熟悉的所谓“五段教学法”及其变式。它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知识是第一位的,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情感、态度、智力、能力等其他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属的,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教育教学理念的轉变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1.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 新课程下,教师作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促进者”要起到引导、促进学生体验的作用;教师作为一个“指导者、领导者”,要艺术地把握课堂教学过程的走向,引领学生发展的方向;教师作为一个“合作者”,应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忘记自己是老师,而把学生视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总之,教师应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而去掉“师尊”的面具,不让学生望而生畏。
2.教师学生观的转变。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尊严,热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都是具有开放性的自我创造者。不能用统一的尺度衡量每一个学生,用统一的模式规范每一个学生。学生不仅是教育的 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动力之源、能量之库,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和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本身就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学生思想、行为中的闪光点更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资源。
3.教师教学过程观的转变。 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教不可以统治学,也不可以代替学,教师的教要启发学生的学,引导学生的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不应从教出发,必须从学生的学出发。教师作用于全班所有的学生,学生既向教师反馈,又与同学交流,形成了思想、知识、情感、能力交流的网络。此过程是师生展开对话、理解而达成“你-我”师生关系的过程,是一个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一个体验的过程。
二 营造民主的学习气氛
民主的学习气氛对课堂教学至关重要,没有良好的课堂气氛,就不可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教师要尊重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智慧、情感和志趣,更要尊重他们的个性。不但要尊重他们与自己和谐的求同思维,更要尊重其敏锐有余而成熟不足的求异思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苛求成熟与完善。因为有缺陷、不完善的发言,也胜于缄默与懒惰。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要把学生当成受教育主体,与之同呼吸,共悲欢,一起品尝求知的艰辛与幸福。尤其对待那些自卑心理重的学生(残疾、成绩差等),教师不能有丝毫异样的眼光。这种和谐的氛围正是一系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顺利发展的最佳环境。
学生置身于这种民主气氛浓厚的课堂,就如同种子得到适宜的温床,主体意识被催生勃发,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心理潜能随之释放,创造性思维也就应运而生。比如:教师在评价学生答问时可使用一些简短而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你分析得真好”、“你真聪明”、“这个建议很独特”,或是“不要紧张,慢慢说”,“你再想一想”等。这些期盼性的语言,能使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要加强师生互动。互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主要是指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原有的教学常规,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师生共同活动。如人教版第八册《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教师可让学生观看图景后说说他们这样做的好处,再谈谈自己平时怎样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能带动所有学生思考,又切入教学内容。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互动主要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交流。其中分组活动是学生间互动的主要形式。如本课中“落水救人”环节,就可以让学生前后几个分组讨论。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兴趣爱好等有一定的差异,教学中进行分组活动可以让学生个体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不断开拓自己的思路。在这种亲和的人际情景中,既激活了课堂气氛,又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的培养。
三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学生敢于创新。为学生质疑问难提供宽松环境。学生的大胆设疑、质疑需要教师的鼓励,因为多数学生想质疑而疑虑重重,既怕老师瞧不起,又怕同学讥笑。这时教师要对学生即使是看起来幼稚可笑的问题给予充分恰当的鼓励、肯定。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包办代替,要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无疑处生疑,在学习中去发现,在思考中质疑,在释疑中理解,在理解中创新,养成良好的质疑问难的习惯。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基本方法。学生设疑质疑的基本方法可以从认识事物的三个层面上考虑:一是“是什么”,二是“怎么样”,三是“为什么”。前两者是浅层次的质疑,后者则是深层次的问难。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基础教育的创新。知识经济对发达国家来说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对处于实现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则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因此,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个人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对知识尤其是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和创造性的开拓与应用。未来的发展将由知识和创新来推动。“创新是一个民主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政治教师要主动迎接这一新形势的挑战,大胆改革,勇于突破,善于创新,以负责的精神、务实的作风、高昂的姿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关键词:新课标;政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78-0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正体现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就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 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传统课堂教学在形式上,是大家所熟悉的所谓“五段教学法”及其变式。它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知识是第一位的,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情感、态度、智力、能力等其他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属的,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教育教学理念的轉变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1.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 新课程下,教师作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促进者”要起到引导、促进学生体验的作用;教师作为一个“指导者、领导者”,要艺术地把握课堂教学过程的走向,引领学生发展的方向;教师作为一个“合作者”,应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忘记自己是老师,而把学生视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总之,教师应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而去掉“师尊”的面具,不让学生望而生畏。
2.教师学生观的转变。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尊严,热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都是具有开放性的自我创造者。不能用统一的尺度衡量每一个学生,用统一的模式规范每一个学生。学生不仅是教育的 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动力之源、能量之库,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和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本身就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学生思想、行为中的闪光点更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资源。
3.教师教学过程观的转变。 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教不可以统治学,也不可以代替学,教师的教要启发学生的学,引导学生的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不应从教出发,必须从学生的学出发。教师作用于全班所有的学生,学生既向教师反馈,又与同学交流,形成了思想、知识、情感、能力交流的网络。此过程是师生展开对话、理解而达成“你-我”师生关系的过程,是一个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一个体验的过程。
二 营造民主的学习气氛
民主的学习气氛对课堂教学至关重要,没有良好的课堂气氛,就不可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教师要尊重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智慧、情感和志趣,更要尊重他们的个性。不但要尊重他们与自己和谐的求同思维,更要尊重其敏锐有余而成熟不足的求异思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苛求成熟与完善。因为有缺陷、不完善的发言,也胜于缄默与懒惰。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要把学生当成受教育主体,与之同呼吸,共悲欢,一起品尝求知的艰辛与幸福。尤其对待那些自卑心理重的学生(残疾、成绩差等),教师不能有丝毫异样的眼光。这种和谐的氛围正是一系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顺利发展的最佳环境。
学生置身于这种民主气氛浓厚的课堂,就如同种子得到适宜的温床,主体意识被催生勃发,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心理潜能随之释放,创造性思维也就应运而生。比如:教师在评价学生答问时可使用一些简短而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你分析得真好”、“你真聪明”、“这个建议很独特”,或是“不要紧张,慢慢说”,“你再想一想”等。这些期盼性的语言,能使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要加强师生互动。互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主要是指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原有的教学常规,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师生共同活动。如人教版第八册《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教师可让学生观看图景后说说他们这样做的好处,再谈谈自己平时怎样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能带动所有学生思考,又切入教学内容。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互动主要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交流。其中分组活动是学生间互动的主要形式。如本课中“落水救人”环节,就可以让学生前后几个分组讨论。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兴趣爱好等有一定的差异,教学中进行分组活动可以让学生个体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不断开拓自己的思路。在这种亲和的人际情景中,既激活了课堂气氛,又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的培养。
三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学生敢于创新。为学生质疑问难提供宽松环境。学生的大胆设疑、质疑需要教师的鼓励,因为多数学生想质疑而疑虑重重,既怕老师瞧不起,又怕同学讥笑。这时教师要对学生即使是看起来幼稚可笑的问题给予充分恰当的鼓励、肯定。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包办代替,要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无疑处生疑,在学习中去发现,在思考中质疑,在释疑中理解,在理解中创新,养成良好的质疑问难的习惯。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基本方法。学生设疑质疑的基本方法可以从认识事物的三个层面上考虑:一是“是什么”,二是“怎么样”,三是“为什么”。前两者是浅层次的质疑,后者则是深层次的问难。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基础教育的创新。知识经济对发达国家来说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对处于实现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则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因此,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个人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对知识尤其是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和创造性的开拓与应用。未来的发展将由知识和创新来推动。“创新是一个民主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政治教师要主动迎接这一新形势的挑战,大胆改革,勇于突破,善于创新,以负责的精神、务实的作风、高昂的姿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