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人带鸡蛋在市场贩售,他在纸板上写着“新鲜鸡蛋在此销售”。
有人过来对他说:“老兄,何必加‘新鲜’两个字,难道你卖的鸡蛋不新鲜吗?”他一想,有道理,就把“新鲜”两个字涂掉了。
不久,又有人对他说:“为什么要加‘在此’呢?你不在这里卖,还会去哪儿卖?”他也觉得有道理,又把“在此”涂掉了。
一会儿,一个老太太过来对他说:‘销售’是多余的,不是卖的,难道会是送的吗?”他又把“销售”擦掉了。
这时来了一个人,对他说:“你真是多此一举,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鸡蛋,何必写上‘鸡蛋’两个字呢?”
结果他涂掉了所有的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写成诗歌),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有关“坚持己见”和“采纳他人建议”之间的关系的题目。“坚持己见”的前提是有“独立的思想”。何谓“独立的思想”?是陈寅恪在王国维纪念碑上所写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熊培云在《自由在高处》所写的“以独立之志,做合群之事,以思想与良心去担当”……丧失了“独立的思想”会产生诸多异化行为,如周国平说的“将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如王小波在说的“我看过一些荒唐的书,因为这些书,我丧失了天真”……正是因为丧失了“独立的思想”,没有“主见”,所以对待“他见”,要么全盘“拿来”,自己成了“无思想的苇草”,要么全盘“毁灭”,自己成了“无思想的国王”。套用鲁迅《拿来主义》中一句话来对“坚持己见”进行概述: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回到作文材料中来,“新鲜鸡蛋在此销售”这句话是一个“广而告之”,其作用和动机都非常明确和正确,而且用语简明。卖鸡蛋的人的做法是正确的,可惜他没有坚持己见。四位提建议的路人不仅看不出任何恶意,而且似乎都是有理的。只是换个角度来看,就未必正确。
任何事情包括话语都是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来分析来的,因此,找个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是很容易的。卖鸡蛋的人找个话语的角度来反驳四个路人也不是什么难事。四个路人的建议完全是站到自己的角度来提建议,不管是貌似正确的语句分析,还是善良的内心,都极有可能是“帮倒忙”或者“好心办坏事”,此事提醒我们,就像魏征向唐太宗写《谏太宗十思疏》一样,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建设“他见”。
从卖鸡蛋的人的角度看:做事要有“主见”,不要被“他见”左右;从路人的角度看:应该提富有建设性的“他见”;从材料的整体看:要正确处理“主见”与“他见”的关系。
【原作】
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
徐晨皓
想起了王开玲在《乡下人去哪里了》一文中对古今商铺不同面貌、不同心态的一种对比。
他说古商铺,大清早就挂出两面幌子,一日“童叟无欺”,一日“言不二价”。而今,大街上到处跌水促销、跳楼甩卖,到处喜笑颜开的优惠卡、打折券,反让人觉得笑里藏刀、不怀好意。
我认为,一件事物只有还原了它最本来的面目,才能展现它最真实、最可信的一面,才能表现它最本质的特色,才能赢得他人的好感与信任。相反,那些被里三层外三层包裹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的产品,反到给人一种笑里藏刀、不怀好意的感受与印象。
正好材料中那位贩售鸡蛋的人,或许他是无意才写下那一行字,但仔细想想,倘若鸡蛋不够新鲜,他会在这里卖吗?倘若他对自己的鸡蛋的质量有足够的自信心,对自己鸡蛋的口感有足够的保证,面对自己顾客有足够的勇气去承担产品的责任,他会写那一行字吗?所以我认为最真实最坦诚地展示与销售自己的产品的方式就是脱下产品的那一层又一层的包装,将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展示出来,接受大家的审核与评价。
美国前总统布什在参观大英博物馆时,一群小孩子问他:“白宫是什么样子的?”布什回答:“白宫是白色的。”引起哄堂大笑,布什固然有点幽默,但我认为这句话更多的特色在于他删繁就简,抓住了白宫的本质。
那位贩卖鸡蛋的人的心态或许与布什完全相反,他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产品是什么、在哪里、是否新鲜,他害怕别人不了解自己鸡蛋的质量,所以,他需要将自己的产品包装起来,装饰一下,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关注与了解。
“当下人最缺的是质朴的品质。”余光中曾经跟友人说过这么一段话,他说《乡愁》原本表达的是淡淡的哀愁,但不少演员朗诵时总是激动,甚至凄厉,有样板戏的风味,令人很难为情。是呀,他们想用激动与凄厉刻意地告诉大家他们的哀愁与忧伤,殊不知,这种表达哀愁的形式反倒让人觉得不自在与刻意,不自然也不舒适。
周国平说过,美感就是一种孩子的感觉:纯朴雕琢。所以,我认为不妨还原事物本来面目,少一些刻意与多余,多一些自然。
[点评]
这篇文章流畅老练的语言和挥洒自如的结构令人点赞,全文有几许杂文风格,几乎没有“学生腔”。可惜由于论述事物“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而走题。缺乏对材料的整体把握是主要原因。
【升格作文】
还我头来
徐晨皓
《三国演义》里有个关公玉泉山显圣的故事,关公喊“还我头来”的口号很有意思。
我真想对那位贩鸡蛋的人大声地说:“请将您的脑袋从那四人的言语中夺回来!也请您不要老是这样人云亦云,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见解、自己的独立意志。”
显然,这位鸡蛋贩子在接受别人提出的意见时没有对质疑者的观点保持警惕性,也没有保证对自己内心中原有观点的足够坚定,更没有维持在别人主观想法裹挟下应有的独立性,在“三人成虎”的胁持与绑架下,他彻底丧失了自己的独立之志,最终沦为了偏见的附庸,在各种偏见的互殴与搏击下“掉头”落荒而逃。
多么可惜,多么遗憾!试想,倘若他能在各种议论、观点、偏见的裹挟下保持足够警惕,在各种观点的冲击下不断怀疑,不断相信、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他会涂掉所有的字吗?他会失去自我沦为别人偏见的附庸吗?他会迷失自我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吗?
想起了熊培云在《自由在高处》一书中对独立思考能力精辟而又恰当的比喻:我们可以将一顿饭分给许多人来吃,我们却无法在一个胃里去集体消化化这顿饭,没有哪个人的肺可以代替别人呼吸,没有哪个人的大脑可以代替别人去思考。同样,没有哪个人的言语可以代替别人去发声。没有哪个人的意见、观点可以阻止别人去辨别真伪、优劣。我们需要用自己的智慧而非别人的三言两语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想起了王开岭对这时代的担忧:倘若这个时代唯集体话语而无一己之见,惟道德激情而无理性资源,这正常吗?何来前途?
是啊,登高一呼撕破喉咙的呐喊最易蛊惑人,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水火不容的逻辑思维最易欺骗人,而在这时,不妨心中念出这四个字——“还我头来”,唯此,方能不丢失自我,找到内心的精神家园。
[点评]
本文从《三国演义》关公贤圣的故事切入,“还我头来”暗寓要有“独立的思想”,然后解释不能坚持主见的原因“没有头”——没有独立思想,接着用道理和事例论据正面论述“主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最后“接地气”,呼吁时代应该把“主见”作为时代的主旋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人带鸡蛋在市场贩售,他在纸板上写着“新鲜鸡蛋在此销售”。
有人过来对他说:“老兄,何必加‘新鲜’两个字,难道你卖的鸡蛋不新鲜吗?”他一想,有道理,就把“新鲜”两个字涂掉了。
不久,又有人对他说:“为什么要加‘在此’呢?你不在这里卖,还会去哪儿卖?”他也觉得有道理,又把“在此”涂掉了。
一会儿,一个老太太过来对他说:‘销售’是多余的,不是卖的,难道会是送的吗?”他又把“销售”擦掉了。
这时来了一个人,对他说:“你真是多此一举,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鸡蛋,何必写上‘鸡蛋’两个字呢?”
结果他涂掉了所有的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写成诗歌),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有关“坚持己见”和“采纳他人建议”之间的关系的题目。“坚持己见”的前提是有“独立的思想”。何谓“独立的思想”?是陈寅恪在王国维纪念碑上所写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熊培云在《自由在高处》所写的“以独立之志,做合群之事,以思想与良心去担当”……丧失了“独立的思想”会产生诸多异化行为,如周国平说的“将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如王小波在说的“我看过一些荒唐的书,因为这些书,我丧失了天真”……正是因为丧失了“独立的思想”,没有“主见”,所以对待“他见”,要么全盘“拿来”,自己成了“无思想的苇草”,要么全盘“毁灭”,自己成了“无思想的国王”。套用鲁迅《拿来主义》中一句话来对“坚持己见”进行概述: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回到作文材料中来,“新鲜鸡蛋在此销售”这句话是一个“广而告之”,其作用和动机都非常明确和正确,而且用语简明。卖鸡蛋的人的做法是正确的,可惜他没有坚持己见。四位提建议的路人不仅看不出任何恶意,而且似乎都是有理的。只是换个角度来看,就未必正确。
任何事情包括话语都是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来分析来的,因此,找个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是很容易的。卖鸡蛋的人找个话语的角度来反驳四个路人也不是什么难事。四个路人的建议完全是站到自己的角度来提建议,不管是貌似正确的语句分析,还是善良的内心,都极有可能是“帮倒忙”或者“好心办坏事”,此事提醒我们,就像魏征向唐太宗写《谏太宗十思疏》一样,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建设“他见”。
从卖鸡蛋的人的角度看:做事要有“主见”,不要被“他见”左右;从路人的角度看:应该提富有建设性的“他见”;从材料的整体看:要正确处理“主见”与“他见”的关系。
【原作】
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
徐晨皓
想起了王开玲在《乡下人去哪里了》一文中对古今商铺不同面貌、不同心态的一种对比。
他说古商铺,大清早就挂出两面幌子,一日“童叟无欺”,一日“言不二价”。而今,大街上到处跌水促销、跳楼甩卖,到处喜笑颜开的优惠卡、打折券,反让人觉得笑里藏刀、不怀好意。
我认为,一件事物只有还原了它最本来的面目,才能展现它最真实、最可信的一面,才能表现它最本质的特色,才能赢得他人的好感与信任。相反,那些被里三层外三层包裹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的产品,反到给人一种笑里藏刀、不怀好意的感受与印象。
正好材料中那位贩售鸡蛋的人,或许他是无意才写下那一行字,但仔细想想,倘若鸡蛋不够新鲜,他会在这里卖吗?倘若他对自己的鸡蛋的质量有足够的自信心,对自己鸡蛋的口感有足够的保证,面对自己顾客有足够的勇气去承担产品的责任,他会写那一行字吗?所以我认为最真实最坦诚地展示与销售自己的产品的方式就是脱下产品的那一层又一层的包装,将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展示出来,接受大家的审核与评价。
美国前总统布什在参观大英博物馆时,一群小孩子问他:“白宫是什么样子的?”布什回答:“白宫是白色的。”引起哄堂大笑,布什固然有点幽默,但我认为这句话更多的特色在于他删繁就简,抓住了白宫的本质。
那位贩卖鸡蛋的人的心态或许与布什完全相反,他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产品是什么、在哪里、是否新鲜,他害怕别人不了解自己鸡蛋的质量,所以,他需要将自己的产品包装起来,装饰一下,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关注与了解。
“当下人最缺的是质朴的品质。”余光中曾经跟友人说过这么一段话,他说《乡愁》原本表达的是淡淡的哀愁,但不少演员朗诵时总是激动,甚至凄厉,有样板戏的风味,令人很难为情。是呀,他们想用激动与凄厉刻意地告诉大家他们的哀愁与忧伤,殊不知,这种表达哀愁的形式反倒让人觉得不自在与刻意,不自然也不舒适。
周国平说过,美感就是一种孩子的感觉:纯朴雕琢。所以,我认为不妨还原事物本来面目,少一些刻意与多余,多一些自然。
[点评]
这篇文章流畅老练的语言和挥洒自如的结构令人点赞,全文有几许杂文风格,几乎没有“学生腔”。可惜由于论述事物“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而走题。缺乏对材料的整体把握是主要原因。
【升格作文】
还我头来
徐晨皓
《三国演义》里有个关公玉泉山显圣的故事,关公喊“还我头来”的口号很有意思。
我真想对那位贩鸡蛋的人大声地说:“请将您的脑袋从那四人的言语中夺回来!也请您不要老是这样人云亦云,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见解、自己的独立意志。”
显然,这位鸡蛋贩子在接受别人提出的意见时没有对质疑者的观点保持警惕性,也没有保证对自己内心中原有观点的足够坚定,更没有维持在别人主观想法裹挟下应有的独立性,在“三人成虎”的胁持与绑架下,他彻底丧失了自己的独立之志,最终沦为了偏见的附庸,在各种偏见的互殴与搏击下“掉头”落荒而逃。
多么可惜,多么遗憾!试想,倘若他能在各种议论、观点、偏见的裹挟下保持足够警惕,在各种观点的冲击下不断怀疑,不断相信、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他会涂掉所有的字吗?他会失去自我沦为别人偏见的附庸吗?他会迷失自我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吗?
想起了熊培云在《自由在高处》一书中对独立思考能力精辟而又恰当的比喻:我们可以将一顿饭分给许多人来吃,我们却无法在一个胃里去集体消化化这顿饭,没有哪个人的肺可以代替别人呼吸,没有哪个人的大脑可以代替别人去思考。同样,没有哪个人的言语可以代替别人去发声。没有哪个人的意见、观点可以阻止别人去辨别真伪、优劣。我们需要用自己的智慧而非别人的三言两语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想起了王开岭对这时代的担忧:倘若这个时代唯集体话语而无一己之见,惟道德激情而无理性资源,这正常吗?何来前途?
是啊,登高一呼撕破喉咙的呐喊最易蛊惑人,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水火不容的逻辑思维最易欺骗人,而在这时,不妨心中念出这四个字——“还我头来”,唯此,方能不丢失自我,找到内心的精神家园。
[点评]
本文从《三国演义》关公贤圣的故事切入,“还我头来”暗寓要有“独立的思想”,然后解释不能坚持主见的原因“没有头”——没有独立思想,接着用道理和事例论据正面论述“主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最后“接地气”,呼吁时代应该把“主见”作为时代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