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有影响力的作家,在5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他一共创作了130多部中长篇小说,其中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和《八十一梦》四部长篇小说最为知名,张恨水的作品以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著称,他本人也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但是并非所有人都知道张恨水的本职工作是记者,而小说创作仅仅是他的副业,在张恨水30多年的记者生涯里,他兢兢业业工作,报道客观的新闻,批判社会黑暗现象,是一个正义、有责任感的好记者,而他的记者生涯也为他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张恨水的记者生涯
1918年,张恨水经好友郝耕仁介绍来到芜湖《皖江日报》担任总编辑兼编文艺副刊,当年就在副刊上发表了长篇小说《真假宝玉》和中篇小说《迷魂游地府记》,引起了上海文坛的注意,不久这两篇小说就被收入小说集《小说之霸王》中。
1919年秋天,张恨水辞去了《皖江日报》的职务,只身一人来到北平的《时事新报》帮助整理新闻材料,后又在《益世报》兼职当编辑助理,一年后调任《益世报》天津办通讯员。由于父亲早丧,身为长子的张恨水需要承担赡养家庭、资助弟妹读书的重任,这段时间他几乎成了“文字机器”,不仅兼任北京《世界通讯报》总编辑、芜湖《工商日报》驻京记者、北京《联合通讯社》编辑,还同时为上海《民国日报》《申报》《新闻报》写诗文和通讯稿。
1924年著名报人成舍我创办《世界晚报》,张恨水应邀担任副刊《夜光》主编,这个时候他已29岁,在新闻界里工作了几年,看到了也听到了不少社会情况,“新闻的幕后还有新闻,达官贵人的政治赌博、经济掠夺、腐朽糜烂的生活及其他逸闻趣事,他了解到很多,引起他写《春明外史》,登载在《夜光》上。”[1]41925年《世界日报》问世,张恨水又兼任副刊《明珠》编辑,这一年他还完成并发表了长篇小说《新斩鬼传》和《金粉世家》,作品《啼笑因缘》也于1929年开始在《新闻报》上连载,这一系列作品的问世奠定了他在文学界的地位。
“九·一八”事变后张恨水改变了“鸳鸯蝴蝶派”的文风,转而写抗战小说。1935年,成舍我在上海创办《立报》,张恨水应邀主编副刊《花果山》,后来作为“文化界抗日分子典型代表”而被日本人追杀,于是他转战南京,在南京创办了《南京人报》,任社长并主编文艺副刊《南华经》,同一时期撰写了《中原豪侠传》《水浒新传》等小说。
1937年“七七事变”后,张恨水抛下所有家当,来到重庆加入了《新民报》,任主笔、总社协理、重庆社经理,自编重庆版文艺副刊《最后关头》,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抗日小说如《冲锋》《游击队》等以及《最后关头》《上下古今谈》等杂文随笔,但是最重要的著作还是《八十一梦》。“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老百姓怨声载道,话不能直说。这时张恨水觉得用平常的手法写小说替人民呼吁,那是不能的,因此借用‘寓言十九托之于梦’,写了一部寓言式小说《八十一梦》。”[1]7抗战结束后张恨水回到北平,任《新民报》北平版副刊《北海》和《新民报画刊》的编辑,一直到1948年他辞去报社职务,专事写作,从此脱离了从事30余年的新闻工作。
二、《八十一梦》的创作背景
1937年,张恨水来到重庆加入了《新民报》的工作,但是他的日子渐渐不好过,因为发表一些激进的言论,受了当局的几次警告,张恨水负责编辑的副刊多次被要求删改稿件,有时干脆整篇不让发表,一开始张恨水还能用诗词、笑话或典故来填满开天窗的地方,后来连他自己的文章也通不过了,国统区当局的人甚至威胁到了张恨水家人的人身安全,气愤至极的张恨水决定不能再忍让了,他拿起了自己的武器——笔,与这个不合理的社会秩序作斗争。
1939年12月1日至1941年4月25日,张恨水开始在重庆《新民报》连载寓言式长篇小说《八十一梦》,这部作品1942年由重庆新民报出版社出版。《八十一梦》以一种梦幻的形式,参照了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镜花缘》《儒林外史》以及近代谴责小说的写法,以一个清贫但是有正义感的市民的角度,揭露和批判了国统区贪官污吏、豪门乡绅的腐朽丑恶生活,无情地鞭挞了那些醉生梦死的贪官污吏。如在《号外号外》《生财有道》等章节中,张恨水描写了一部分人在战争中毫无廉耻心,大发国难财;在《退回去了廿年》中他描写了官场中复杂的裙带關系,批判贪官污吏任人唯亲,随意加官进爵;而《天堂之游》讲述猪八戒成了偷税漏税的走私贩的故事,西门庆和潘金莲仗着“十家银行董事和行长”的身份在天上横行霸道、无法无天,善财童子、罗刹公主也贪图私利、胡作非为……《八十一梦》以国统区的心脏重庆为故事的发生地点,通过剖析国统区的经济、政治、社会风气以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批判国民党官员置国家安危、人民生活于不顾,自己却过着纸醉金迷、无恶不作的生活。
虽然《八十一梦》被迫只写了十四个梦就戛然而止,而且他主编的副刊《最后关头》也在国民党新闻检查机构的威胁下于1941年被迫停刊,但是张恨水与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斗争却远远没有结束,他后来又创办专栏《上下古今谈》,继续或隐晦或直接地批判国民党官员的贪污腐败。1942年秋,周恩来在重庆接见《新民报》工作者时称赞张恨水用报纸小说同敌人有策略地斗争,他说:“同反动派作斗争,可以从正面斗,也可以从侧面斗,我觉得用小说的题材揭露黑暗势力,就是一个好办法,也不会弄到‘开天窗’,恨水先生写的《八十一梦》不是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吗?”[2]
三、记者生涯对张恨水思想转变产生的影响
从张恨水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思想的转变,从一开始创作纯粹爱情小说到后来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和进步青年男女故事的《春明外史》《啼笑因缘》等,再到后期的抗战小说都反映了他思想的发展和转变,而这样的发展离不开他的记者经历,在做记者的过程中他了解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既了解了底层人民的生活,也与达官贵人有了一定的接触,对整个社会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混在新闻界里看了也听了不少社会情况,新闻的幕后还有新闻,达官贵人的政治生活、艳闻趣事也是很多的”[1]23,所以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一定的转变。而到了《八十一梦》,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张恨水对社会的认识有了飞跃式的提高,他看到了国民政府的腐败,看到了国统区拜金、享乐的社会风气,这一切既让他厌恶也让他痛心,在《八十一梦》中张恨水主要批判了三种人: 第一种是发国难财的人。例如在第五梦《号外号外》中写的就是一纸披露抗战胜利消息的“号外”引起的轩然大波,在重庆开洋货店的王老板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想到的就是大批外乡人将会涌回原籍,于是决定把几个码头的货船改为转跑宜昌一段,只包给富贵人家坐,准备趁机大捞一笔;洪老板则打定主意回南京去做大生意;街上所有的小吃店都打出了庆祝胜利的广告词;政治家沈天虎也趁机出书,名曰“向社会索取代价”[3]4-16。除此之外,在《忠实分子》《生财有道》中的跑香港、奔海防、运私货、赚大钱却不顾人民死活的那些“暴发户”形象也是典型的代表。从他的书中可以发现,有这样想法的人已经不再是社会中处于“上层阶级”的少数人,可怕的是这种拜金主义的风气已经延续到了国统区大部分人身上,人人都只担忧自己的生活而不顾国家当前的形势,当抗战结束的时候没有人因为国家的胜利而感到自豪反而想着如何能趁机捞一笔钱让自己过上好生活。所以张恨水说他写作《八十一梦》的目的就在于“写一些人民的生活问题,把那些间接有助于抗战的问题和那些直接间接有害于抗战的表现都写出来”[3]38。
第二种就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官僚政客。这些人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力胡作非为,最典型的就是《天堂之游》里的神话人物,例如写穿着袒胸露背的巴黎时装的潘金莲因红灯受阻就打了警察两耳光,这件事暗讽的就是孔祥熙的女儿孔二小姐,“她开着轿车在抗战时期的重庆横冲直撞,因违反交通规则,受到警察的劝阻,孔二小姐顿时火冒三丈,不问青红皂白,就扇了警察几个耳光”[4],抨击的正是权贵滥用私权为所欲为的现象。张恨水在《天堂之梦》中隐喻在当时背景之下中国人历来坚守的儒家文化也被逼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子路来到天堂乞讨蕨薇以解孔子的“陈蔡之厄”,一生讲“救世”的墨子在天堂受到虾兵蟹将的侮辱而愤然离去,儒家所坚守的“舍生取义”“杀生成仁”等理念在这个黑暗的社会中是无法奉行的。
第三种是崇洋媚外的奴性之人。在第十梦《狗头国一瞥》中张恨水以他独特的想象力塑造了一个奴性十足的狗头国,狗头国里的官商因为“患了缺少外国货的病”,不时发出狗叫似的咳嗽声,一发病就得找人揍他,而且一般人揍还没有效力,一定要外国人揍他才能治病,他看见小说中的“我”和万士通是外国人,就“向我们深深一鞠躬道:‘两位先生,我快要死了,请你打我几下。’万士通有点不过意,便在他身上轻轻拍了几下,他忽然哼着骂道‘你这混蛋,你这混蛋,你这该死的混蛋!’万士通见他骂人,伸手就向他脸上打了一耳光,‘啪’的一声,只见他左腮红了半边,他忽然不哼了,伸直了腰,将右边脸偏了过来,大声道‘你敢再打我这边脸一下吗?’士通一时兴起,也不管是否有些过分,伸出手来,又给了他右边脸腮一下。那人立刻笑逐颜开,向士通审慎地鞠了一躬道:‘多谢,兄弟的病已经好了。无论如何,外国的耳光是比本国的耳光要值钱一百倍,一耳光之下,百病消除。’”[3]33这段极其生动的描写正刻画了一些崇洋媚外之人以及卖国贼的丑惡嘴脸。
《八十一梦》中除了《退回去了廿年》《天堂之游》和《我和孙悟空》是作者明确点明为南柯一梦外,其他十余篇都正面描写社会现实,张恨水在多年新闻行业和自己的生活经历中认识到了国民党统治时期整个社会处于严重的病态,官商勾结、无恶不作,而普通民众由于生计的逼迫和不良风气的影响也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成了行尸走肉般的工具。张恨水之所以将这些亦真亦假的故事全部归入“梦”,因为它们都是对非正常生活的折射和反映,但是却完全根基于事实,用“寓言十九,托之于梦”的手法进行写作多少含有一些辛辣和讽刺。
结 语
可以看到,张恨水能产生对社会如此深刻的见解和认识离不开他作为记者的职业经历,在写新闻和编辑的过程中使他对国统区的市民生活和达官贵人的嘴脸有了清晰的认识,而1942年国民党严苛的新闻审查制度也让他感到不满,并促使他最终创作出了这些杰出的作品。《八十一梦》可谓张恨水的“转型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他开始彻底批判国民党统治的黑暗,揭露官僚的贪污腐败、投机商人的巧取豪夺和整个社会的不良风气,表现出身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的敏锐眼光和正义感,这种进步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反映了现实生活,所以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张恨水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几年,曾先后在多家报社担任校对、通讯员、记者、编辑、主笔和社长的职务,还创办过报纸,他多次对别人说“我的职业是记者、编辑”。他的儿子张伍也说:“父亲称自己是个‘业余作家’,他所有履历的职业一栏上,填的都是‘编辑’二字。他更喜欢做一个报人。”[2]他的好友张友鸾在《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中也写道:“他终身从事新闻工作,写小说原是他的副业。”[5]他把自己的新闻热情和正义感与作家的辛辣和批判精神结合起来,揭露社会的黑暗现象,所以今天我们在看张恨水的时候,应该时刻记住他是一个杰出的作家,更是一位优秀的记者!
参考文献:
[1]张恨水自述[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2]孟鹏.张恨水:我的职业是记者、编辑[J].新闻与写作,2011(5).
[3]张恨水.八十一梦[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7.
[4]徐迅.张恨水家事[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181.
[5]中原.张恨水是新闻工作者[J].新闻记者,1995(6).
(作者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2011级本科生)
编校:郑 艳
一、张恨水的记者生涯
1918年,张恨水经好友郝耕仁介绍来到芜湖《皖江日报》担任总编辑兼编文艺副刊,当年就在副刊上发表了长篇小说《真假宝玉》和中篇小说《迷魂游地府记》,引起了上海文坛的注意,不久这两篇小说就被收入小说集《小说之霸王》中。
1919年秋天,张恨水辞去了《皖江日报》的职务,只身一人来到北平的《时事新报》帮助整理新闻材料,后又在《益世报》兼职当编辑助理,一年后调任《益世报》天津办通讯员。由于父亲早丧,身为长子的张恨水需要承担赡养家庭、资助弟妹读书的重任,这段时间他几乎成了“文字机器”,不仅兼任北京《世界通讯报》总编辑、芜湖《工商日报》驻京记者、北京《联合通讯社》编辑,还同时为上海《民国日报》《申报》《新闻报》写诗文和通讯稿。
1924年著名报人成舍我创办《世界晚报》,张恨水应邀担任副刊《夜光》主编,这个时候他已29岁,在新闻界里工作了几年,看到了也听到了不少社会情况,“新闻的幕后还有新闻,达官贵人的政治赌博、经济掠夺、腐朽糜烂的生活及其他逸闻趣事,他了解到很多,引起他写《春明外史》,登载在《夜光》上。”[1]41925年《世界日报》问世,张恨水又兼任副刊《明珠》编辑,这一年他还完成并发表了长篇小说《新斩鬼传》和《金粉世家》,作品《啼笑因缘》也于1929年开始在《新闻报》上连载,这一系列作品的问世奠定了他在文学界的地位。
“九·一八”事变后张恨水改变了“鸳鸯蝴蝶派”的文风,转而写抗战小说。1935年,成舍我在上海创办《立报》,张恨水应邀主编副刊《花果山》,后来作为“文化界抗日分子典型代表”而被日本人追杀,于是他转战南京,在南京创办了《南京人报》,任社长并主编文艺副刊《南华经》,同一时期撰写了《中原豪侠传》《水浒新传》等小说。
1937年“七七事变”后,张恨水抛下所有家当,来到重庆加入了《新民报》,任主笔、总社协理、重庆社经理,自编重庆版文艺副刊《最后关头》,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抗日小说如《冲锋》《游击队》等以及《最后关头》《上下古今谈》等杂文随笔,但是最重要的著作还是《八十一梦》。“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老百姓怨声载道,话不能直说。这时张恨水觉得用平常的手法写小说替人民呼吁,那是不能的,因此借用‘寓言十九托之于梦’,写了一部寓言式小说《八十一梦》。”[1]7抗战结束后张恨水回到北平,任《新民报》北平版副刊《北海》和《新民报画刊》的编辑,一直到1948年他辞去报社职务,专事写作,从此脱离了从事30余年的新闻工作。
二、《八十一梦》的创作背景
1937年,张恨水来到重庆加入了《新民报》的工作,但是他的日子渐渐不好过,因为发表一些激进的言论,受了当局的几次警告,张恨水负责编辑的副刊多次被要求删改稿件,有时干脆整篇不让发表,一开始张恨水还能用诗词、笑话或典故来填满开天窗的地方,后来连他自己的文章也通不过了,国统区当局的人甚至威胁到了张恨水家人的人身安全,气愤至极的张恨水决定不能再忍让了,他拿起了自己的武器——笔,与这个不合理的社会秩序作斗争。
1939年12月1日至1941年4月25日,张恨水开始在重庆《新民报》连载寓言式长篇小说《八十一梦》,这部作品1942年由重庆新民报出版社出版。《八十一梦》以一种梦幻的形式,参照了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镜花缘》《儒林外史》以及近代谴责小说的写法,以一个清贫但是有正义感的市民的角度,揭露和批判了国统区贪官污吏、豪门乡绅的腐朽丑恶生活,无情地鞭挞了那些醉生梦死的贪官污吏。如在《号外号外》《生财有道》等章节中,张恨水描写了一部分人在战争中毫无廉耻心,大发国难财;在《退回去了廿年》中他描写了官场中复杂的裙带關系,批判贪官污吏任人唯亲,随意加官进爵;而《天堂之游》讲述猪八戒成了偷税漏税的走私贩的故事,西门庆和潘金莲仗着“十家银行董事和行长”的身份在天上横行霸道、无法无天,善财童子、罗刹公主也贪图私利、胡作非为……《八十一梦》以国统区的心脏重庆为故事的发生地点,通过剖析国统区的经济、政治、社会风气以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批判国民党官员置国家安危、人民生活于不顾,自己却过着纸醉金迷、无恶不作的生活。
虽然《八十一梦》被迫只写了十四个梦就戛然而止,而且他主编的副刊《最后关头》也在国民党新闻检查机构的威胁下于1941年被迫停刊,但是张恨水与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斗争却远远没有结束,他后来又创办专栏《上下古今谈》,继续或隐晦或直接地批判国民党官员的贪污腐败。1942年秋,周恩来在重庆接见《新民报》工作者时称赞张恨水用报纸小说同敌人有策略地斗争,他说:“同反动派作斗争,可以从正面斗,也可以从侧面斗,我觉得用小说的题材揭露黑暗势力,就是一个好办法,也不会弄到‘开天窗’,恨水先生写的《八十一梦》不是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吗?”[2]
三、记者生涯对张恨水思想转变产生的影响
从张恨水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思想的转变,从一开始创作纯粹爱情小说到后来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和进步青年男女故事的《春明外史》《啼笑因缘》等,再到后期的抗战小说都反映了他思想的发展和转变,而这样的发展离不开他的记者经历,在做记者的过程中他了解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既了解了底层人民的生活,也与达官贵人有了一定的接触,对整个社会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混在新闻界里看了也听了不少社会情况,新闻的幕后还有新闻,达官贵人的政治生活、艳闻趣事也是很多的”[1]23,所以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一定的转变。而到了《八十一梦》,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张恨水对社会的认识有了飞跃式的提高,他看到了国民政府的腐败,看到了国统区拜金、享乐的社会风气,这一切既让他厌恶也让他痛心,在《八十一梦》中张恨水主要批判了三种人: 第一种是发国难财的人。例如在第五梦《号外号外》中写的就是一纸披露抗战胜利消息的“号外”引起的轩然大波,在重庆开洋货店的王老板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想到的就是大批外乡人将会涌回原籍,于是决定把几个码头的货船改为转跑宜昌一段,只包给富贵人家坐,准备趁机大捞一笔;洪老板则打定主意回南京去做大生意;街上所有的小吃店都打出了庆祝胜利的广告词;政治家沈天虎也趁机出书,名曰“向社会索取代价”[3]4-16。除此之外,在《忠实分子》《生财有道》中的跑香港、奔海防、运私货、赚大钱却不顾人民死活的那些“暴发户”形象也是典型的代表。从他的书中可以发现,有这样想法的人已经不再是社会中处于“上层阶级”的少数人,可怕的是这种拜金主义的风气已经延续到了国统区大部分人身上,人人都只担忧自己的生活而不顾国家当前的形势,当抗战结束的时候没有人因为国家的胜利而感到自豪反而想着如何能趁机捞一笔钱让自己过上好生活。所以张恨水说他写作《八十一梦》的目的就在于“写一些人民的生活问题,把那些间接有助于抗战的问题和那些直接间接有害于抗战的表现都写出来”[3]38。
第二种就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官僚政客。这些人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力胡作非为,最典型的就是《天堂之游》里的神话人物,例如写穿着袒胸露背的巴黎时装的潘金莲因红灯受阻就打了警察两耳光,这件事暗讽的就是孔祥熙的女儿孔二小姐,“她开着轿车在抗战时期的重庆横冲直撞,因违反交通规则,受到警察的劝阻,孔二小姐顿时火冒三丈,不问青红皂白,就扇了警察几个耳光”[4],抨击的正是权贵滥用私权为所欲为的现象。张恨水在《天堂之梦》中隐喻在当时背景之下中国人历来坚守的儒家文化也被逼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子路来到天堂乞讨蕨薇以解孔子的“陈蔡之厄”,一生讲“救世”的墨子在天堂受到虾兵蟹将的侮辱而愤然离去,儒家所坚守的“舍生取义”“杀生成仁”等理念在这个黑暗的社会中是无法奉行的。
第三种是崇洋媚外的奴性之人。在第十梦《狗头国一瞥》中张恨水以他独特的想象力塑造了一个奴性十足的狗头国,狗头国里的官商因为“患了缺少外国货的病”,不时发出狗叫似的咳嗽声,一发病就得找人揍他,而且一般人揍还没有效力,一定要外国人揍他才能治病,他看见小说中的“我”和万士通是外国人,就“向我们深深一鞠躬道:‘两位先生,我快要死了,请你打我几下。’万士通有点不过意,便在他身上轻轻拍了几下,他忽然哼着骂道‘你这混蛋,你这混蛋,你这该死的混蛋!’万士通见他骂人,伸手就向他脸上打了一耳光,‘啪’的一声,只见他左腮红了半边,他忽然不哼了,伸直了腰,将右边脸偏了过来,大声道‘你敢再打我这边脸一下吗?’士通一时兴起,也不管是否有些过分,伸出手来,又给了他右边脸腮一下。那人立刻笑逐颜开,向士通审慎地鞠了一躬道:‘多谢,兄弟的病已经好了。无论如何,外国的耳光是比本国的耳光要值钱一百倍,一耳光之下,百病消除。’”[3]33这段极其生动的描写正刻画了一些崇洋媚外之人以及卖国贼的丑惡嘴脸。
《八十一梦》中除了《退回去了廿年》《天堂之游》和《我和孙悟空》是作者明确点明为南柯一梦外,其他十余篇都正面描写社会现实,张恨水在多年新闻行业和自己的生活经历中认识到了国民党统治时期整个社会处于严重的病态,官商勾结、无恶不作,而普通民众由于生计的逼迫和不良风气的影响也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成了行尸走肉般的工具。张恨水之所以将这些亦真亦假的故事全部归入“梦”,因为它们都是对非正常生活的折射和反映,但是却完全根基于事实,用“寓言十九,托之于梦”的手法进行写作多少含有一些辛辣和讽刺。
结 语
可以看到,张恨水能产生对社会如此深刻的见解和认识离不开他作为记者的职业经历,在写新闻和编辑的过程中使他对国统区的市民生活和达官贵人的嘴脸有了清晰的认识,而1942年国民党严苛的新闻审查制度也让他感到不满,并促使他最终创作出了这些杰出的作品。《八十一梦》可谓张恨水的“转型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他开始彻底批判国民党统治的黑暗,揭露官僚的贪污腐败、投机商人的巧取豪夺和整个社会的不良风气,表现出身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的敏锐眼光和正义感,这种进步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反映了现实生活,所以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张恨水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几年,曾先后在多家报社担任校对、通讯员、记者、编辑、主笔和社长的职务,还创办过报纸,他多次对别人说“我的职业是记者、编辑”。他的儿子张伍也说:“父亲称自己是个‘业余作家’,他所有履历的职业一栏上,填的都是‘编辑’二字。他更喜欢做一个报人。”[2]他的好友张友鸾在《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中也写道:“他终身从事新闻工作,写小说原是他的副业。”[5]他把自己的新闻热情和正义感与作家的辛辣和批判精神结合起来,揭露社会的黑暗现象,所以今天我们在看张恨水的时候,应该时刻记住他是一个杰出的作家,更是一位优秀的记者!
参考文献:
[1]张恨水自述[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2]孟鹏.张恨水:我的职业是记者、编辑[J].新闻与写作,2011(5).
[3]张恨水.八十一梦[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7.
[4]徐迅.张恨水家事[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181.
[5]中原.张恨水是新闻工作者[J].新闻记者,1995(6).
(作者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2011级本科生)
编校:郑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