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理念:
孩子不懂得感恩,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一位教育家说:“孩子变得冷漠与自私,是家庭、学校、社会感恩文化长久缺失造成的,我们现在所缺失的正是感恩文化,如今我们要找回它们,不仅要从学前教育开始,通过情感心理的发展和培养逐步潜移默化,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的努力,重新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学生分析:
社会越来越进步,生活越来越美好,但孩子们内心深处对亲情、师生情、友情的感觉却越来越淡漠,尤其是独生子女自私自利、重索取轻付出的心理问题十分突出。许多孩子认为让自己过上舒适的生活是父母的责任,是天经地义的。
三、教学目的:
1.让全体学生感受父母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感悟父母在自己成长历程中所付出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2.以感恩父母为出发点,让学生学会感恩其他爱护自己的人。
3.教会孩子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去表达情感,并决心用实际行动来回报他们。
4.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让他们学会与爱同行。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1)讲述在家里父母是如何关爱自己的,同时自己又是如何对待父母的亲情的。
(2)自己搜集有关感恩的故事,名人名言等。
2.教师准备:
(1)制作相关的课件。
(2)感恩签名单。
五、教学过程:
(用音乐导入课堂,播放音乐《母亲》)
(一)教师分析目前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成因:与家庭,社会,学校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出示幻灯片,展示生活中感恩父母的图片。
1.父母缺乏对教育的正确理解
许多父母的教育理念还是认为分数决定一切,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都不重要。因此为了孩子用功读书,取得好成绩,他们可以不惜任何代价。还有现在绝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在家庭处于“中心”地位,是家里的“小皇帝”。父母和老人大都是围绕孩子“转”,久而久之,孩子从思想上逐渐产生了偏激的想法:我上学是给“父母”上的;父母生我养我是应该的;我“指挥”父母也是理所当然的。孩子思想品德的引导和教育都被家长忽略了。
2.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由于受社会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校园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现在许多孩子对于父母的辛劳一无所知,却受到社会上追求奢华、虚荣的不良风气的影响。许多孩子认为让自己过上舒适的生活是父母的责任,是天经地义的。
3.学校教育缺乏正确的引导
在学校教育方面,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十分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往往忽视了对于孩子的人格教育。缺乏对孩子人格的正确引导教育,让智力教育与人格教育出现了倒挂现象,使得孩子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他们的心里,分数才是自己唯一的追求,而对于有恩于自己的父母、师长,他们没有任何的感激之情。
(二)通过学生自己的真实事例和教师搜集的具体的事例使孩子们真切的感受到父母亲情的可贵之处。观看《可怜天下父母心》演讲视频,让学生学会如何感恩。
1.学生的讲述:学生讲述观看视频后的心得体会。
2.教师的讲述:让我们也和视频中的学生们一起,大声的喊出“爸爸妈妈,我爱你!”“爷爷奶奶,您辛苦了,我爱你们!”
(三)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古人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古训。感恩是做人应有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
因为有感恩,才会有感人肺腑的亲情;因为有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学会感恩,亲情变的愈加温暖;懂得感恩,友情变得更加紧密;有了感恩,社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恩与爱是好朋友,学会了感恩,你便能与爱同行。感恩,不像你想像得那么遥不可及,它做起来也很简单。当他人向你投来美好的目光时,你要回赠一个亲切的眼神;当得到他人的帮助时,你要投去一个甜甜的微笑;当受到他人的鼓励时,你要说声“我会努力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落叶对根的感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儿子对母亲的感恩。
因为有爱,所以有恩情;因为有恩情,所以有感动。爱,之所以感人,因为爱在心中。
(四)教师制作感恩签名单,学生宣读感恩名言以及感恩宣言。
(五)全体学生合唱《爱因为在心中》,并表演手语。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孩子们知道了回报不光是物质的,还包括感情世界的回报。回报从学会感谢做起,说一句感谢的话,打一个感谢的电话,用一句礼貌用语表达谢意等。日常生活小事是培育感恩大树成长的养料。落实到学生的具体生活可以是对父母的点滴体贴,对师长、同学、朋友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等。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创设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使感恩教育真正融入校园。学生们发誓要将感恩的心落实在行动上,将父母、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关心,换作自己能够表达的方式去进行回赠,报答所有关心爱护和帮助过自己的人,要学会感恩,学会与爱同行。
孩子不懂得感恩,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一位教育家说:“孩子变得冷漠与自私,是家庭、学校、社会感恩文化长久缺失造成的,我们现在所缺失的正是感恩文化,如今我们要找回它们,不仅要从学前教育开始,通过情感心理的发展和培养逐步潜移默化,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的努力,重新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学生分析:
社会越来越进步,生活越来越美好,但孩子们内心深处对亲情、师生情、友情的感觉却越来越淡漠,尤其是独生子女自私自利、重索取轻付出的心理问题十分突出。许多孩子认为让自己过上舒适的生活是父母的责任,是天经地义的。
三、教学目的:
1.让全体学生感受父母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感悟父母在自己成长历程中所付出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2.以感恩父母为出发点,让学生学会感恩其他爱护自己的人。
3.教会孩子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去表达情感,并决心用实际行动来回报他们。
4.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让他们学会与爱同行。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1)讲述在家里父母是如何关爱自己的,同时自己又是如何对待父母的亲情的。
(2)自己搜集有关感恩的故事,名人名言等。
2.教师准备:
(1)制作相关的课件。
(2)感恩签名单。
五、教学过程:
(用音乐导入课堂,播放音乐《母亲》)
(一)教师分析目前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成因:与家庭,社会,学校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出示幻灯片,展示生活中感恩父母的图片。
1.父母缺乏对教育的正确理解
许多父母的教育理念还是认为分数决定一切,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都不重要。因此为了孩子用功读书,取得好成绩,他们可以不惜任何代价。还有现在绝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在家庭处于“中心”地位,是家里的“小皇帝”。父母和老人大都是围绕孩子“转”,久而久之,孩子从思想上逐渐产生了偏激的想法:我上学是给“父母”上的;父母生我养我是应该的;我“指挥”父母也是理所当然的。孩子思想品德的引导和教育都被家长忽略了。
2.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由于受社会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校园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现在许多孩子对于父母的辛劳一无所知,却受到社会上追求奢华、虚荣的不良风气的影响。许多孩子认为让自己过上舒适的生活是父母的责任,是天经地义的。
3.学校教育缺乏正确的引导
在学校教育方面,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十分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往往忽视了对于孩子的人格教育。缺乏对孩子人格的正确引导教育,让智力教育与人格教育出现了倒挂现象,使得孩子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他们的心里,分数才是自己唯一的追求,而对于有恩于自己的父母、师长,他们没有任何的感激之情。
(二)通过学生自己的真实事例和教师搜集的具体的事例使孩子们真切的感受到父母亲情的可贵之处。观看《可怜天下父母心》演讲视频,让学生学会如何感恩。
1.学生的讲述:学生讲述观看视频后的心得体会。
2.教师的讲述:让我们也和视频中的学生们一起,大声的喊出“爸爸妈妈,我爱你!”“爷爷奶奶,您辛苦了,我爱你们!”
(三)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古人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古训。感恩是做人应有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
因为有感恩,才会有感人肺腑的亲情;因为有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学会感恩,亲情变的愈加温暖;懂得感恩,友情变得更加紧密;有了感恩,社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恩与爱是好朋友,学会了感恩,你便能与爱同行。感恩,不像你想像得那么遥不可及,它做起来也很简单。当他人向你投来美好的目光时,你要回赠一个亲切的眼神;当得到他人的帮助时,你要投去一个甜甜的微笑;当受到他人的鼓励时,你要说声“我会努力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落叶对根的感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儿子对母亲的感恩。
因为有爱,所以有恩情;因为有恩情,所以有感动。爱,之所以感人,因为爱在心中。
(四)教师制作感恩签名单,学生宣读感恩名言以及感恩宣言。
(五)全体学生合唱《爱因为在心中》,并表演手语。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孩子们知道了回报不光是物质的,还包括感情世界的回报。回报从学会感谢做起,说一句感谢的话,打一个感谢的电话,用一句礼貌用语表达谢意等。日常生活小事是培育感恩大树成长的养料。落实到学生的具体生活可以是对父母的点滴体贴,对师长、同学、朋友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等。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创设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使感恩教育真正融入校园。学生们发誓要将感恩的心落实在行动上,将父母、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关心,换作自己能够表达的方式去进行回赠,报答所有关心爱护和帮助过自己的人,要学会感恩,学会与爱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