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发展,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愈来愈重要,而衡量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效果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看英语AB级考试过关率。本文从AB级考试要求入手,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并提出如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英语教学;英语AB级;应用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高职高专英语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培养的是具有“用英语从事服务、管理工作”或“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为此,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主要以“职场交际为目标,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为了科学客观地评价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是否达到基本要求,即学生是否具备响应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是用英语处理有关一般业务和涉外交际的基本能力,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要求》,即根据我国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入学水平的现状,将考试分为A级和B级。
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1.从入学成绩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大多数低于60、70分(其中20、30分的高考成绩大有人在),这就说明大多数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英语学习能力自然而然不敢恭维。
2.从学习积极主动性来看,由于长期以来英语基礎薄弱,英语考试成绩差,致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上课听不懂,下课很少甚至从不做英语方面的练习。
3.从课时分配来看,许多高职高专院校为了加大专业课程知识的传授与实训,一再压缩公共课课时,笔者所在院校已经将英语课时由原来的四个学期压缩u时分配的不均匀,无疑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偏差,认为高职院校英语学习不重要,学与不学都一样。
4.从考核形式来看,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为了体现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将公共课程的考试形式灵活多样化:即随堂考查或以写学习体会的形式考查,这就将学生带入一种误区,学生会想当然的认为考查课都是次要的,而考试课才是重中之重。而英语往往就首当其冲的被学生看作是最不重要的一门公共课。
二、解决方法
(一)针对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差异,因材施教
由于高职高专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根据学生这一实际特点出发,因材施教。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意味着他们的学习目标存在着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就必须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根据他们的知识需求,即弄清楚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分别在哪些方面知识比较欠缺,从而来来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要了解学生英语基础,我们可以在入学后对新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各方面进行测试,按学生的基础分几个不同级别,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采取各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水平各异的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在不同程度都有所提高。
(二)改进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理念
目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以A、B级考试为中心进行,讲解AB级考试题型,或者是讲解并让学生学习一些支离破碎的“应试技巧”,有些甚至还开设一些AB级考试强化班,这样做确实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通过率。但是,学生却缺少了在课堂上感受真实语言、操练语言表达的机会,那么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没有得到培养,何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目标呢?因此,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改进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理念势在必行,必须处理好AB级和实际教学的关系,决不能让AB级考试主宰整个教学的全部。
(三)根据学生专业不同,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
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师都主要围绕英语教材,按部就班,注重教材内容,一味的讲解课本内容,从而忽略掉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以实用为目标、已够用为尺度”这一目的。因此,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的当务之急是让课堂教学内容多样化,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根据英语教材的教学目标,设定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英语教学内容,这样,学生既学习了用英语知识,更巩固了专业知识,从而提高了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一石二鸟,两全其美,这样的教学效果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四)针对学生专业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课堂管理模式
“黑板加粉笔、一人站着讲多人坐着听”的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要求。高职院校专业众多,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各异,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应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课堂管理模式,不应该搞一刀切。这样才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大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从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来看,把AB级证书与毕业证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要求严重的遏制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重视造成这一问题的基本原因,尽最大的努力排除这一问题造成的严重后果,尽可能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以及管理层次考核方法的科学性,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意义上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从而真正实现高职高专英语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匡忱,刘莉.改进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模式的新尝试——交际式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J].外语界,2001(1).
[2]王德春.多角度研究语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转贴于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单位:陕西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英语教学;英语AB级;应用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高职高专英语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培养的是具有“用英语从事服务、管理工作”或“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为此,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主要以“职场交际为目标,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为了科学客观地评价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是否达到基本要求,即学生是否具备响应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是用英语处理有关一般业务和涉外交际的基本能力,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要求》,即根据我国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入学水平的现状,将考试分为A级和B级。
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1.从入学成绩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大多数低于60、70分(其中20、30分的高考成绩大有人在),这就说明大多数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英语学习能力自然而然不敢恭维。
2.从学习积极主动性来看,由于长期以来英语基礎薄弱,英语考试成绩差,致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上课听不懂,下课很少甚至从不做英语方面的练习。
3.从课时分配来看,许多高职高专院校为了加大专业课程知识的传授与实训,一再压缩公共课课时,笔者所在院校已经将英语课时由原来的四个学期压缩u时分配的不均匀,无疑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偏差,认为高职院校英语学习不重要,学与不学都一样。
4.从考核形式来看,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为了体现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将公共课程的考试形式灵活多样化:即随堂考查或以写学习体会的形式考查,这就将学生带入一种误区,学生会想当然的认为考查课都是次要的,而考试课才是重中之重。而英语往往就首当其冲的被学生看作是最不重要的一门公共课。
二、解决方法
(一)针对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差异,因材施教
由于高职高专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根据学生这一实际特点出发,因材施教。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意味着他们的学习目标存在着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就必须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根据他们的知识需求,即弄清楚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分别在哪些方面知识比较欠缺,从而来来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要了解学生英语基础,我们可以在入学后对新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各方面进行测试,按学生的基础分几个不同级别,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采取各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水平各异的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在不同程度都有所提高。
(二)改进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理念
目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以A、B级考试为中心进行,讲解AB级考试题型,或者是讲解并让学生学习一些支离破碎的“应试技巧”,有些甚至还开设一些AB级考试强化班,这样做确实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通过率。但是,学生却缺少了在课堂上感受真实语言、操练语言表达的机会,那么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没有得到培养,何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目标呢?因此,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改进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理念势在必行,必须处理好AB级和实际教学的关系,决不能让AB级考试主宰整个教学的全部。
(三)根据学生专业不同,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
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师都主要围绕英语教材,按部就班,注重教材内容,一味的讲解课本内容,从而忽略掉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以实用为目标、已够用为尺度”这一目的。因此,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的当务之急是让课堂教学内容多样化,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根据英语教材的教学目标,设定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英语教学内容,这样,学生既学习了用英语知识,更巩固了专业知识,从而提高了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一石二鸟,两全其美,这样的教学效果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四)针对学生专业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课堂管理模式
“黑板加粉笔、一人站着讲多人坐着听”的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要求。高职院校专业众多,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各异,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应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课堂管理模式,不应该搞一刀切。这样才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大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从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来看,把AB级证书与毕业证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要求严重的遏制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重视造成这一问题的基本原因,尽最大的努力排除这一问题造成的严重后果,尽可能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以及管理层次考核方法的科学性,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意义上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从而真正实现高职高专英语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匡忱,刘莉.改进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模式的新尝试——交际式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J].外语界,2001(1).
[2]王德春.多角度研究语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转贴于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单位:陕西咸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