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就是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的不同,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求给予相应的指导,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采用分层教学法可以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任务”,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实践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目前普遍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其关键是“任务”,课堂上通过学生对“任务”的达成度来衡量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吃不饱”与“消化不了”两极分化的情况普遍存在,常常会听到有同学喊“做好了,接下来做什么?”;另一边马上有同学回应“再等等,我还没做好……”、“这个我不知道怎么做了……”
现在我校实行均衡分班,一个班级里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同样的知识好学生会觉得课堂容量小,吃不饱,后进生会觉得内容太多,吃不消,如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样的课堂中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呢?
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就是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的不同,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求给予相应的指导,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采用分层教学法可以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任务”,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以下是关于分层教学在课堂中的几点实践总结:
一、对教学对象分层
我将学生从低到高依次分为基础层、提高层、拓展层三个层次。理解与接受能力比较差、学习兴趣不高、上课容易分散注意力的学生归为基础层;理解与接受能力比较好,学习认真,但主动性不强的学生归为提高层;学习较自觉,理解接受能力强,潜力较大,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同学归为拓展层。这个分层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暂时的、流动的、递进式的,可能每节课都不一样。假如某个学生对word比较熟悉或是感兴趣,对于课堂上的教学任务能够很熟练地完成,那么他就可以在完成基础层任务的基础上来操作提高层的任务,依次再进行拓展层的任务,他就属于最高的拓展层的学生;如果他对powerpoint的操作相当不熟练,只能完成基础层的任务,那么在powerpoint的教学中,他就只能属于基础层了。
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增长知识和技能。基础层的同学通过课上老师的讲解后应基本能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层的同学能够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层的同学则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让各个层次的学生确立各自的奋斗目标。
二、划分分层内容
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在于备课,分好了层次后在教学设计中制定教学目标就有了针对性,针对各层次学生设计符合他们自身情况的教学目标。基础层的学生应扎实地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好基本操作;对于提高层的学生来说,不应该满足基础知识的掌握,应尽力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对拓展层的学生来说,在掌握了本课的基础知识后不应该让他们觉得无所事事,应巧妙设计,在本课基础知识之上更大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及个性,进一步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课堂上讲授时也要分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基础部分的内容,进行全班统一讲解、演示操作,对于拓展部分可以只对提高层和拓展层的学生讲解,因为这样可以让基础层的同学有更多的操作时间,同时又不影响其他同学进一步的学习。在老师走下讲台巡视时,就可以指导基础层的同学,以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课堂任务,有可能的话可以进行下一层次的学习。
课堂练习更要分层,课堂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消化,我一般布置必做题和拓展题两种,其中拓展题中又分为两种层次,提高层只完成其中的某几个部分,拓展层则要全部做成功。结合目录,内容有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三个不同的层次层层递进,基础层练习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与演示,及参照书本来完成,而拓展练习则需要学生先进行分析,然后再动手操作,一节课下来,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一个满意的作品,这样可以做到拓展层的学生吃得饱,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弱的基础层学生能消化得了。
三、收获分层成效
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课堂中,我发现较低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变得深厚了,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相应的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进行选择,所以各层次学生都能参与,并获得知识,不再为完不成某一个固定的练习而报怨,不再是为完成任务而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积极、自觉、主动,从课堂中能获得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的效益,也从整体上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其次还可以增强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会以全班一起演示讲解和单独辅导的形式来开展,避免了“吃不饱”的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后无所事事,也避免了“消化不了”的学生不知从何下手的问题,使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在与学生进行单独辅导时,可以消除学生对老师的陌生、畏惧感,还会因为老师的关注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但是在分层教学的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分层等方面仍有很多值得慢慢摸索、深入探讨的地方。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与师傅及其他同事们继续研究,使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相比于传统“一刀切”的课堂教学来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各个层次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起点不同,完成的任务不同,但每个学生都有相对于自己的收获与进步。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振华中学校)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实践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目前普遍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其关键是“任务”,课堂上通过学生对“任务”的达成度来衡量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吃不饱”与“消化不了”两极分化的情况普遍存在,常常会听到有同学喊“做好了,接下来做什么?”;另一边马上有同学回应“再等等,我还没做好……”、“这个我不知道怎么做了……”
现在我校实行均衡分班,一个班级里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同样的知识好学生会觉得课堂容量小,吃不饱,后进生会觉得内容太多,吃不消,如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样的课堂中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呢?
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就是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的不同,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求给予相应的指导,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采用分层教学法可以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任务”,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以下是关于分层教学在课堂中的几点实践总结:
一、对教学对象分层
我将学生从低到高依次分为基础层、提高层、拓展层三个层次。理解与接受能力比较差、学习兴趣不高、上课容易分散注意力的学生归为基础层;理解与接受能力比较好,学习认真,但主动性不强的学生归为提高层;学习较自觉,理解接受能力强,潜力较大,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同学归为拓展层。这个分层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暂时的、流动的、递进式的,可能每节课都不一样。假如某个学生对word比较熟悉或是感兴趣,对于课堂上的教学任务能够很熟练地完成,那么他就可以在完成基础层任务的基础上来操作提高层的任务,依次再进行拓展层的任务,他就属于最高的拓展层的学生;如果他对powerpoint的操作相当不熟练,只能完成基础层的任务,那么在powerpoint的教学中,他就只能属于基础层了。
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增长知识和技能。基础层的同学通过课上老师的讲解后应基本能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层的同学能够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层的同学则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让各个层次的学生确立各自的奋斗目标。
二、划分分层内容
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在于备课,分好了层次后在教学设计中制定教学目标就有了针对性,针对各层次学生设计符合他们自身情况的教学目标。基础层的学生应扎实地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好基本操作;对于提高层的学生来说,不应该满足基础知识的掌握,应尽力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对拓展层的学生来说,在掌握了本课的基础知识后不应该让他们觉得无所事事,应巧妙设计,在本课基础知识之上更大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及个性,进一步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课堂上讲授时也要分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基础部分的内容,进行全班统一讲解、演示操作,对于拓展部分可以只对提高层和拓展层的学生讲解,因为这样可以让基础层的同学有更多的操作时间,同时又不影响其他同学进一步的学习。在老师走下讲台巡视时,就可以指导基础层的同学,以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课堂任务,有可能的话可以进行下一层次的学习。
课堂练习更要分层,课堂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消化,我一般布置必做题和拓展题两种,其中拓展题中又分为两种层次,提高层只完成其中的某几个部分,拓展层则要全部做成功。结合目录,内容有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三个不同的层次层层递进,基础层练习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与演示,及参照书本来完成,而拓展练习则需要学生先进行分析,然后再动手操作,一节课下来,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一个满意的作品,这样可以做到拓展层的学生吃得饱,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弱的基础层学生能消化得了。
三、收获分层成效
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课堂中,我发现较低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变得深厚了,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相应的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进行选择,所以各层次学生都能参与,并获得知识,不再为完不成某一个固定的练习而报怨,不再是为完成任务而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积极、自觉、主动,从课堂中能获得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的效益,也从整体上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其次还可以增强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会以全班一起演示讲解和单独辅导的形式来开展,避免了“吃不饱”的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后无所事事,也避免了“消化不了”的学生不知从何下手的问题,使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在与学生进行单独辅导时,可以消除学生对老师的陌生、畏惧感,还会因为老师的关注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但是在分层教学的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分层等方面仍有很多值得慢慢摸索、深入探讨的地方。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与师傅及其他同事们继续研究,使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相比于传统“一刀切”的课堂教学来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各个层次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起点不同,完成的任务不同,但每个学生都有相对于自己的收获与进步。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振华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