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月10号晚上的COSMO大典上,颁奖人之一的翁菱和身边两个得奖人朱哲琴和姜杰耳语:晚上去哥哥家吃水煮鱼。当晚,三个人不褪盛装便赶去哥哥家,一边吃鱼一边流汗一边谈心,哥哥在一旁傻笑。
日历再往前翻几页,华人声乐家黄英在国家大剧院主唱莫扎特歌剧《魔笛》的当晚,几个人听完歌剧直奔东直门簋街灯火通明的小渔山;再往前,阿巴多大师和琉森音乐节走进国家大剧院,谭盾受邀专场指挥马勒室内乐团、并在中国首次发布他的第三部有机音乐陶乐的当晚,翁菱在前门23号布鲁宫为谭盾举办庆功晚宴。晚宴从夜里11点开始,通宵达旦。
当月,翁菱赴宴的主题还有《外滩画报》的晚宴、现代传媒集团上市的晚宴、香奈儿新品发布暨盛大派对。
这个月16号,翁菱将赴纽约,参加16号Museum of Chinese in America(MoCA)三十周年庆贺晚宴及颁奖典礼。17号,默多克夫人邓文迪约她一同参加新闻集团电影AVATAR招待会及首映。
翁菱更愿意讲起的是一个主题为“立体城市:未来中国”的晚宴,也发生在最近。即使是她最贴身的助理,也无法完整地描述她从草拟这份长长的60人名单到晚宴现场天降奇兵的闪电般经过。
她轻而易举地让世界顶级的建筑师集体、这个国家的明星企业家、科学家、作家集体同时出席。除此之外,还有90岁的世界生态建筑之父。一个性格古怪、但颇有见解的哲学家。另一位长期奔波在野外、看似与任何一场宴会气氛都格格不入的环保科学家。
这个名单里还有两家竞争者,奔驰和奥迪两家汽车公司。晚饭后,两家汽车公司的人同时情不自禁地去翁菱那里致谢:你的晚饭太值得来吃了。
谭盾走了之后,给翁菱写了一条简讯:一整天不间断的展示、论坛和宴会,让我们与智慧的人交流。这些人就是我们未来的希望。感谢你有一双未来的眼睛,这一天如此精彩。
这几年,媒体一次次把这些故事传得神乎其神,尤其锁定在这个被神话的女主角身上。然而,在享受年华面前,这一切对她来说变得微不足道。
Z:最近规模最大的一次宴会是关于什么的?W:最近空间做了两个绿色艺术项目,除了“立体城市:未来中国”,还有九月底我们举办的一场关注自然生态的当代艺术大展“山水”。为了这个展览,我们前后组织了6个正式的宴会,既有针对不同行业、领域的,也有集合多学科专业的。最后一场宴请,几乎聚集了国内最有影响力的金融企业人士,当晚,我私人邀请12位金融界部级以上领导出席了我的贵宾晚宴。
Z:用哪个词描述你的工作更适合些,策展人、老板、艺术活动家?W:我是艺术空间的主持人。从90年代末的中央美院画廊,到02年上海外滩三号沪申画廊。现在是位于前门23号的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
Z:这几年你在各类媒体和时尚杂志曝光,接受采访。这种感觉有点像上个世纪苏珊桑塔格在美国刚刚出名的时候。W:我一直坚持将我的空间搭建成一个跨地域、跨学科的交流平台。这里聚集着来自全世界各个领域的精英,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话题,让大家在这里激荡思想,体验前所未有的头脑风暴。媒体把我形容成一个时尚的人,其实并不合适。
Z:你好像也不避讳说布鲁宫是你的食堂。W:我知道很多中国人不喜欢那种去吃最高级西餐厅的人。然而,这只是饮食用餐习惯的问题。去什么样的地方吃不是最重要的。
Z:你会根据什么筛选各种各样的宴会邀请?W:我是个对太多未知的东西感兴趣的人,这种求知若渴的心情同我对于美食的热爱同样强烈。朋友间的私人聚会我是不会拒绝的。那是让你放松、感觉幸福的时刻。对于正式的宴请,我更愿意选择那些有意思的宴会,在那里有我关注的话题。
Z:你的快乐里有身为宴会的主角而受人瞩目的那部分吗?W:我不是宴会的中心,我是擅于在聚会中关照大家、调动情绪的那个人。比如关于绿色城市的主题宴会,虽然中心是当天参展的建筑师,但大家讨论的是绿色的城市。大家可以非常自由,没有什么思想不可以贡献的。社会学,哲学,艺术,都会在未来发生。那是一种真正的幸福感。
Z:两处空间的选址,一个在上海外滩,一个在前门23号,有刻意而为吗?W:我相信一切事情非常自然的相遇和结合,就像我总是与国际最好的餐厅为邻。来自纽约、伦敦、巴黎的博物馆或收藏团来到中国,都会去我的空间看展览,然后和我一起组织一场宴会。所有的一切都是应运而生的。
Z:女人的身份会带给你某些特殊性吗?W:女人可以不成功。可以不急功近利。这样能避免很多东西。重要的是,我们得学会无为,淡泊,拿得起放得下,不与人较真。
Z:什么时候会觉得你不仅仅是这样的女人?W:美国几位国会议员三次来华访问,每次见过政府官员之后,总是会找我和朋友们坐下来聊一聊。他们想体验普通中国人的生活。他们需要知道,中国也有这样的人,在想着和他们一样的问题。
Z:所以能这样说,饭局对你来是一个公共的事情吗?W:不是,它在某种意义上又是私人的,我很少参加只为工作的饭局。当我主持或者赶赴任何一场饭局,只是因为那里有我的朋友,有我感兴趣的人。
Z:很多人会问,为什么是你,能请到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人? W:首先是我的专业,因为我有中国最专业、最先锋的艺术空间。其次是我的性格,自由,浪漫。最后,几乎没有我不爱吃的食物。
Z:什么让你能把人们觉得最难应付的一次饭局当成最享受的时刻?W:我不是一个盲目的赴宴者。在那里,你总能找到能与思想、心灵相通的人。我觉得人和动物特别像,不管你到哪儿,都是自己;你喜欢的人,他也会喜欢你。不管在什么样的场合,我们都应该自然的展现自我、自由的表达观点,同时学会宽容和接纳,学会泰然然地展现自我、自由地表达观点,同时学会宽容、接纳,泰然处之。
Z:会受别人观点的影响或受过伤害吗?W:我是一个有自己观点的人,所以不太会容易被别人的观点所伤害,也不太会被激怒。事实上,这是女人的优势,你要倾听枯燥和苛刻的想法,虽然你内心知道对或者错,但可以表现包容。
Z:说件宴会上让你诧异的事情。W:在我的宴会上,你能看到随处是衣着考究、气宇不凡,来自各个领域里的焦点和明星。这的确是各界精英的汇集地,这里的确“百花齐放”,但这种场面会令一些人感受不到目光聚焦,常常待不了多久就选择离开。我就想,为什么不留下,为什么不可以毫无拘束地与别人交流呢。
Z:一个在宴会上自由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W:他们无论来自哪个行业,都是自信的、开放的,充满好奇心的;他们随时可以融入新的环境,心无所惧。
Z:很多人都在向往或者寻找在一个圈子的归属感。W:我没有圈子,我打破了行业和圈子的界限。如果有艺术圈存在,那只是代表我们是一代人,代际是没法消除的,大家在一起贫穷、成长过,体验过酸甜苦辣。
Z:对你来说,最好的人生是什么?W:短暂的人生里可以体会太多的东西,尽情地爱人,爱食物,这是太快乐的事情。我们没有和最好的时代重逢,但这是最有意思的时代。
虹影:
比小说更神奇几年之后,虹影的丈夫已经忘记了今年秋天那场宴会上到底发生过什么,不过,这个对中国历史熟知的英国作家还是会一如既往地给出那四个字的描述:大开眼界。
对这个颇有争议的中国小说家的英国丈夫,一个生命已经到达另外一个段位的男人来说,脱衣舞娘或任何一朵宴会上的奇葩都不大可能出现在等式的右边。那天的开场和库布里克的谢幕之作《大开眼戒》的开场有些相似:做医生的丈夫和妻子参加当地名流举办的晚宴。晚宴的地点像一座被迷药作用过的游乐场,这个从来不乏风流韵事的秘密团体,突然间对以往全部世界的经验变得浑然不知,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个临界点,加入一场没有预谋、没有等级的游戏,所有人都面对同一场游戏里的同一个主题:我是谁。我可能会是谁。
回到英国丈夫的镜头前:接下来,男人靠在男人的肩头,拉着对方的手,像女人一样倾诉;女人死死握住手里的酒杯,一杯杯干尽,像男人一样醉倒。原来中国人是这么喝酒的,英国丈夫那晚这么想。唯独他没有喝醉,在另外一个国家的陌生语言里听懂了几个故事。男人中有一个是父亲,某一天早晨起来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和女儿交流;女人中有一个是妻子,觉得从来都不认识自己的丈夫。
虹影说,后来丈夫似乎从那场饭局里明白了一句中国的古话,什么是千金散尽还复来。
Z:在你的“重写海上花”系列的第一部《海上花》里,女人的命运多半是围绕在饭桌上进行的。那些艺伎几乎在饭桌旁无所不能。H:对她们来说饭桌就是一个战场。它已经和《红楼梦》里女人吟诗点缀的情景有很大不同了。这个战场需要智慧,需要盟约。女性的品质通过它得到锤炼,个人的命运已经在其次了。
Z:有人描述赴宴时的虹影,总是一个能量惊人、敢于冒险的形象。H:对于那些擅于向自己的世界索取灵感的小说家来说,我可能是另外一种。第一个冒险的人总是很重要,没有第一个吃狼桃的人,哪会有今天这么多吃西红柿炒鸡蛋的人呢?
Z:所以后来你就做了女主人,很投入去做这件事。H:我舍不得错过。每次我都有很强烈的愿望,想要和人一起分享生命、食物、友谊。我会很认真地挑选餐馆,事先去观察,研究菜谱。如果是在家里,或者更特别的宴会,我会写邀请信,把必要的内容一一注明。
Z:哪些是必要的内容?H:只有一项内容是确定不变的:所有人都要穿得漂亮。其他的内容会根据每一次情况不同而定。我天生有一种本领,会记住每个人不吃和忌讳的食物,几十年都不忘。
Z:也会出错吗?H:完全有可能,甚至会把和一个人的关系搞砸。这些都是不可控的事,只有事后才意识到自己做错了。有一次我在家里办一次近100人的聚会,一位一直通信的老朋友想来见我,我给他发了一封邀请信,信中说最好不要带孩子。结果他在来的路上告诉我带了孩子。我在电话里又把这个规矩说了一遍,他很生气,中途带着孩子就离开了。后来我才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如果他带着孩子过来,发现孩子在那个场合会很孤独,会意识到是自己犯了错。
Z:每个人在一些错误面前都是新手,没有经验可循。H:有些时候,生命的经验是需要打破的,也包括许多禁忌。它恰恰是为了回归更传统、更基本的感情,男人和男人酒后依偎在一起,只是因为在那一刻需要一种肢体的亲近,而只有在这种场合,误解才不会发生。离开饭桌,就再没有另外一种可以表达的方式了。
Z:它没办法预期,什么样的人会来,每次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亲手准备的食物,几乎每个环节都是新的体验。你像灵感一样孕育它吗?H:是,它对我首先意味着一种距离。我不愿靠得太近,让自己觉得深陷其中。它会让我的好奇心随时和这个世界保持着联系,培育出一种适度、带有韧性的爱。
Z:那种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感觉是什么样的?H:饭桌是一个最奇妙的场所,你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看到很多人婚姻破裂,看到有人一夜暴富,看到有人升迁、挫败、快乐、不幸,人生里可能发生的剧幕都在这里浓缩,不断地流转。人们也在这里借由别人的人生来观照自己,观照生命。所有人都是善意的,虔诚的。
Z:什么时候你会有这种想法,眼前这个人真是枯燥乏味啊。H:他会让你想到,在这个人的面前,即便不是我,随便换成什么人,他也会是一样的表情,没有比这还乏味的事情了。他对你重复谈着上一次饭桌上谈过的事情,对新的食物视而不见,对周围的事情没有兴趣。他对它们的反应只有啊,啊啊,啊啊啊。他的心像一块冰,借多少酒都无法融化,那是很可怕的人。
Z:有一天,一个朋友对我说:我突然会做饭了。这句话听起来,就像是说我突然会画画的感觉一样。H:顾长卫有一次在饭桌上特深情地说,会做饭的人,爱做饭的人,都是有超常能力的人。我的理解是,这些人信赖用自己的感觉去把握自己热爱的东西,在那时他们会和食物发生特别深刻的感应。
Z:如果可以命名这种超常能力中的一两种,什么是最重要的?H:爱和想象。
刘昊天:
找到属于你节奏的场刘昊天至今还记得李敖之女李文的出场,她是刘昊天以“流动的盛宴”命名的书友会开张请到的第一个嘉宾,也是当天唯一一个迟到的人。而李文那天迟到,是因为她准时出门时,在饭店大堂遇到一个对她破口大骂的人,她于是停下来打电话投诉,直到那个男人对她道歉。到场的时候她满面春风,绘声绘色地解释了迟到的理由。后来,刘昊天把这件事当成去年她学会的几件重要的事之一。微笑地投诉,哪怕要做一个迟到者。
她用《论语》解释投诉这个词的第二层含义,《论语-阳货》里面有一个句子,“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乡愿指那些貌似忠厚、实与恶俗同流合污的人。为什么我们得不到最好的服务?刘昊天的答案是:中国式的饭桌上 “乡愿”太多。友好的投诉,是一个公民的义务,其次才是权利。
如果要对餐厅投诉,要注意什么?“你应该直接去找经理,而不是对服务员发脾气。找到经理后,你还要对他说,我觉得这是你的责任,而不是你的员工的责任。”
如果有一天中国人去墨西哥旅行,在随便哪个餐馆遭遇《无尽的盛宴》里那位盛气凌人的男侍,他对你懒洋洋地说:“小姐,抱歉,今天不卖这个。你很快就会发现,墨西哥是no hay,no hay的领土,一个非常客观的词汇,意思是我们没有这个,我们没有那个。”我们该怎么办?如果是刘昊天,她可以熟练地答道:“你真的是我见过的缺点最少的侍者,这世上只有两样你不会:这个也不会那个也不会。”
Z:还能想起一年前自己的样子吗?L:那个时候我每天都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有90%的时间被工作占据了,要带妈妈做体检,夜里两点接到第二天出差的电话;把好朋友晒在餐厅,自己在电视台录了一个晚上的节目。可即便这样,我觉得自己还是一座巨大齿轮上拧不下来的一根螺丝,自己停不下来,也找不到扳手在哪。
Z:让你停下来的那件事是怎么发生的?
L:有一天下午,我被一个朋友带到一个女孩子的家里,七八个人,懒懒散散地坐满一地,手里拿着书,地上铺满零食,一个下午转眼就过去了。从没觉得日子那么舒服过。后来我总是在等着那个朋友的电话,希望她跟我说,那个聚会还会有下一次。一直到夏天过去,也再没有过下一次。
Z:后来发生了什么?L:因为别人忙不过来,我自己筹办了一个慈善基金的开幕典礼,完成了从策划、场地到游戏设计、主持的全部工作。这件事之后,我马上醒悟了,我对自己说:我为什么要等着别人去做?
Z:一开始最难的地方在哪里?L:点菜。没人愿意点菜,即使他擅长数学,你必须有一种让大脑自动生成的能力。当你快速地点好菜之后,检验一遍,对在座的每个人来说,10个菜里面都至少有7个菜他是能吃的。这就成功了。后来,我发现我很擅长做这个。
Z:每次以什么名义邀请嘉宾呢,每次都很顺利吗?L:不会,聚餐和书会本来就是民间的,要求回报的人自然不会来。但是,这正是事情有趣的地方,通过这种因缘际会,让我们在生命里筛选对方,我们也被筛选着。
Z:印象最深刻的嘉宾是?L:比如《潜规则》的作者吴思。他虽然拒绝了我,但是他的拒绝很爽快:你们要有新的观点和我PK,有新的见地可以讨论,但是你们仅仅想知道我是怎么写这本书的,只要去看我的书就可以了。
Z:我很奇怪你们谈论印度,谈论经济危机,也会谈论《朗读者》。L:《朗读者》进入我们的视野,是因为一个作家是虚构不出这样的故事的。我们本来都基于同样的阅读嗜好,偏向非虚构的文史类;《朗读者》的内容丰富而且多义,两个人究竟是爱情还是肉欲,人性的自由是否有一部分被裹挟在纳粹的旋涡里,这些都是当天我们讨论的话题。
Z:在这些饭桌上,你观察过的最有趣的人大多是什么样的?L:这个现象很好玩,这些人都是一开始看起来相当古板和严肃的人。
Z:书友会能省去前面聚餐的环节吗?L:不可以。我觉得有两个原因,好胃口是好脑筋的前提,还有就是,比如我们做《朗读者》的时候,就跑去德国人开的餐馆,吃德国菜。虽然很难吃,但印象深刻。我以前想,中国人这么热衷于在饭桌上谈事,是有它的道理在的。这是我以前不太接受的东西,现在通过书友会,也逐渐改变了。
Z:还有什么被改变了?L:性格也被改变了。你学会去适应别人,但这个过程别人也在适应你。以前我总觉得,既然是朋友聚会,干吗还要掩饰自己的情绪。但其实,情绪都是要自己控制的,聚会是给你提供了一面镜子。你被照见,还要珍惜。
Z:有没有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其实是伤了别人的故事?L:一次在山东做节目,半个月里我唯一提出过的一个要求是:下顿饭能不能就在楼下吃个饺子。负责宴请的一个山东小伙子很生气。他真的是生气了,我必须投降。我在伤害他。这是真的。第二次是在北京,在雕刻时光。我和一对夫妻朋友见面,我们两个女人在喝软饮,她的丈夫在旁边气呼呼地扒了两口面前的色拉和意面,扭头去隔壁的店里吃饺子。无论是地域还是性别,这个世界充满各种各样的差异,你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Z:听说你有一条很有名的生活信条。L:怎么度过你的业余时间,决定你的生活质量。这其实是胡适说过的。
柴静:
那些饭桌上教会我的事柴静回忆她到英国后第一次被搭讪的经历。在曼彻斯特城的地铁站,一个英国人上前问:“你在哪一站下?”我为什么要告诉你,她心想。“Next stop。”她回答。到了下一站,英国人起身了,看着对面的姑娘:你怎么还不下?“Next stop。”柴静接着答。“你真有趣。”英国人真心地说。“我喜欢你,你喜不喜欢我?”“你才有趣,”她回答,“我都不认识你,我为什么要喜欢你?”
第二次被搭讪时,柴静已经学会善意地给对方电话。一天上午,对方打电话问她“要不要出去喝一杯?”“我不喝酒!”她连忙答。“不不,我只是想说喝杯茶……”
柴静在英国学会的第一件事,是没有人care你。在她打工的日本餐厅,隔壁一条同性恋酒吧街时常走出来这样的男人:带着假发穿着丝袜,直奔店里的女洗手间。第一次时,柴静上去就要把一个男人请出来,被她的老板拽了回去。“Amanda,你要冷静,他就认为他是女生,你把他叫出来,他会生气的。” 后来她接受了,在一个国家,即使是一个母亲,刚刚生育之后,她也有权发生同性恋的故事。
离开英国之前,她做了两件事,在饭桌上让一个英国医生和一个中国女孩复合了,一个月之后他们结婚了;在她后来打工的Zara店里,自从她准备回国辞掉工作以后,她的英国老板开始雇佣中国员工了。
Z:出国以后,第一件被推倒重来的事情是什么? C:晚礼服和球鞋的事。在国内学习的时候,晚礼服和球鞋当然是忌讳,但其实到了后来,发现很多晚礼服配球鞋会一样地漂亮。
Z:有人常常说英国的饮食文化很有趣,除了fish and chips,shepards' pie这样真正传统的东西,伦敦其实和纽约一样,没有什么真的英国菜,你在英国有类似的发现吗?C:英国是一个很奇怪的国家,这个国家多半的人对食物没什么具体的要求,只要有薯条或汉堡就可以;他们在酒吧里也不吃东西,只是一起喝啤酒,能一直聊到半夜。真正被英国人喜好的食物都是非英国本地的,大多是中餐、日餐及西班牙餐。
Z:一开始最害怕去的地方是哪?C:公用厨房。它和其他地方都不一样,你完全没有预期会在那里碰见谁,会聊起什么。最初的几个月,我在公用厨房说得最多的就是sorry,因为我听不懂。后来我和一个日本女孩配合得特别好,每次她说Toilet?我说Go!那是我们唯一能靠英文找到自信的时候。
Z:当你很快融入当地的生活之后呢?C:你开始在这个看似很狭小的空间里学会很多东西。它就像是一面镜子,没有人需要展示个性去表演自己,因为人人是他们自己。没有人care你,是指比较容易进入自我的状态,我就是我自己,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在我打工的餐厅,和我下班以后的聚会里,我不断在学习的事情,就是不要祈求别人用同一种方式对你;不要想着回报。这些会让你的节奏慢下来,稳下来。从前的聚会,我是渴望回应的那个人,但现在,我更喜欢倾听。
Z:你在餐厅打工的经历,对服务有什么深的感触吗?C:侍者要和客人之间建立一种关系,要让彼此舒服,并且被信任,这也是很微妙的。我在06年的时候因为服务出色,得到了一次15镑的小费,那一次我觉得自己真地在关心客人的需求,我对自己说为什么不呢,那是我的劳动。中国人在外国餐厅里不太习惯给小费,我一开始也是这样。但从那以后,我去别的餐馆也开始给小费了。
Z:在饭桌上你被问到的最好笑的事情是什么?C:有一次韩国人问我,你们能不能吃到苹果?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太少了,可怜又可笑。那让你意识到,他们得到的信息和你所在处境的信息是不同的。
Z:会为什么事情吵得不亦乐乎?C:我和两个日本人、一个台湾人是好朋友,争吵得不停的事情只有一个——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那两个日本朋友,一个支持,一个反对,很公平,所以每次都能争吵起来。
Z:女人最放得开聊的话题是?C:女人多半是感情的事,她们不避讳自己的真实情绪,也不遮掩立场,因为失恋或爱上不该爱的人会在饭桌上放声大哭;男生就不会这样,他们更多地是谈论有趣的话题,大家相互取笑一下而已。
Z:如果其中一个女朋友被一个英国男孩劈腿,你的反应会是什么?C:我只要倾听就好了,饭桌上只有友好的辩论和情感的释放。你没有评论别人生活的权利。即便这种事情会经常发生,我宁愿相信,再短暂时间里得到的快乐也可以cover掉其他方面的痛苦。
Z:什么样的女人最受欢迎?C:如果她是美女,坐在那里大家就会对她感兴趣。但最重要的还是有心胸。懂得分享自己最有趣的事情,不计较,也可以接受玩笑;当一个女人能够区别玩笑和取笑之间的区别,并且善于倾听,她就很perfect。
Z:相比之下,有禁忌的那些话题是什么?C:当你融入新的环境,结交了一群真正的朋友,所谓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那种文化禁忌其实是没有的,我们所在的就是这样一个时代,世界是平的。只是一个话题很多朋友都不大会涉及,就是家庭和父母关系的困惑不太会说,除非特别熟悉的朋友。
Z:讲讲那件帮他们复合的事。C:那是去英国1年以后的事。一个中国女孩和一个英国医生相爱,但是女孩到了年龄想结婚,英国医生完全不理解。他在饭桌上问我,Amanda我就是想知道中国女孩到底怎么想。我告诉他,她的想法没有错。英国医生说,结婚真的那么重要吗?既然是不重要,那就结婚好了。我这样告诉他。
Z:有你无法忍受的聚会场合吗,那时你会怎么做?C:女人只会聊情人,男人只聊足球和女人的场合。如果是自己的聚会,会在聚会结束的时候对朋友说,下次不要带你的朋友来,他关心的问题和我关心的不一样。但是回国了,就会不一样,如果我对这个人说的话题不感兴趣,我只会说“挺好的”。但有一次我的一个朋友提醒我,这句“挺好的”也够有杀伤力的。
日历再往前翻几页,华人声乐家黄英在国家大剧院主唱莫扎特歌剧《魔笛》的当晚,几个人听完歌剧直奔东直门簋街灯火通明的小渔山;再往前,阿巴多大师和琉森音乐节走进国家大剧院,谭盾受邀专场指挥马勒室内乐团、并在中国首次发布他的第三部有机音乐陶乐的当晚,翁菱在前门23号布鲁宫为谭盾举办庆功晚宴。晚宴从夜里11点开始,通宵达旦。
当月,翁菱赴宴的主题还有《外滩画报》的晚宴、现代传媒集团上市的晚宴、香奈儿新品发布暨盛大派对。
这个月16号,翁菱将赴纽约,参加16号Museum of Chinese in America(MoCA)三十周年庆贺晚宴及颁奖典礼。17号,默多克夫人邓文迪约她一同参加新闻集团电影AVATAR招待会及首映。
翁菱更愿意讲起的是一个主题为“立体城市:未来中国”的晚宴,也发生在最近。即使是她最贴身的助理,也无法完整地描述她从草拟这份长长的60人名单到晚宴现场天降奇兵的闪电般经过。
她轻而易举地让世界顶级的建筑师集体、这个国家的明星企业家、科学家、作家集体同时出席。除此之外,还有90岁的世界生态建筑之父。一个性格古怪、但颇有见解的哲学家。另一位长期奔波在野外、看似与任何一场宴会气氛都格格不入的环保科学家。
这个名单里还有两家竞争者,奔驰和奥迪两家汽车公司。晚饭后,两家汽车公司的人同时情不自禁地去翁菱那里致谢:你的晚饭太值得来吃了。
谭盾走了之后,给翁菱写了一条简讯:一整天不间断的展示、论坛和宴会,让我们与智慧的人交流。这些人就是我们未来的希望。感谢你有一双未来的眼睛,这一天如此精彩。
这几年,媒体一次次把这些故事传得神乎其神,尤其锁定在这个被神话的女主角身上。然而,在享受年华面前,这一切对她来说变得微不足道。
Z:最近规模最大的一次宴会是关于什么的?W:最近空间做了两个绿色艺术项目,除了“立体城市:未来中国”,还有九月底我们举办的一场关注自然生态的当代艺术大展“山水”。为了这个展览,我们前后组织了6个正式的宴会,既有针对不同行业、领域的,也有集合多学科专业的。最后一场宴请,几乎聚集了国内最有影响力的金融企业人士,当晚,我私人邀请12位金融界部级以上领导出席了我的贵宾晚宴。
Z:用哪个词描述你的工作更适合些,策展人、老板、艺术活动家?W:我是艺术空间的主持人。从90年代末的中央美院画廊,到02年上海外滩三号沪申画廊。现在是位于前门23号的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
Z:这几年你在各类媒体和时尚杂志曝光,接受采访。这种感觉有点像上个世纪苏珊桑塔格在美国刚刚出名的时候。W:我一直坚持将我的空间搭建成一个跨地域、跨学科的交流平台。这里聚集着来自全世界各个领域的精英,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话题,让大家在这里激荡思想,体验前所未有的头脑风暴。媒体把我形容成一个时尚的人,其实并不合适。
Z:你好像也不避讳说布鲁宫是你的食堂。W:我知道很多中国人不喜欢那种去吃最高级西餐厅的人。然而,这只是饮食用餐习惯的问题。去什么样的地方吃不是最重要的。
Z:你会根据什么筛选各种各样的宴会邀请?W:我是个对太多未知的东西感兴趣的人,这种求知若渴的心情同我对于美食的热爱同样强烈。朋友间的私人聚会我是不会拒绝的。那是让你放松、感觉幸福的时刻。对于正式的宴请,我更愿意选择那些有意思的宴会,在那里有我关注的话题。
Z:你的快乐里有身为宴会的主角而受人瞩目的那部分吗?W:我不是宴会的中心,我是擅于在聚会中关照大家、调动情绪的那个人。比如关于绿色城市的主题宴会,虽然中心是当天参展的建筑师,但大家讨论的是绿色的城市。大家可以非常自由,没有什么思想不可以贡献的。社会学,哲学,艺术,都会在未来发生。那是一种真正的幸福感。
Z:两处空间的选址,一个在上海外滩,一个在前门23号,有刻意而为吗?W:我相信一切事情非常自然的相遇和结合,就像我总是与国际最好的餐厅为邻。来自纽约、伦敦、巴黎的博物馆或收藏团来到中国,都会去我的空间看展览,然后和我一起组织一场宴会。所有的一切都是应运而生的。
Z:女人的身份会带给你某些特殊性吗?W:女人可以不成功。可以不急功近利。这样能避免很多东西。重要的是,我们得学会无为,淡泊,拿得起放得下,不与人较真。
Z:什么时候会觉得你不仅仅是这样的女人?W:美国几位国会议员三次来华访问,每次见过政府官员之后,总是会找我和朋友们坐下来聊一聊。他们想体验普通中国人的生活。他们需要知道,中国也有这样的人,在想着和他们一样的问题。
Z:所以能这样说,饭局对你来是一个公共的事情吗?W:不是,它在某种意义上又是私人的,我很少参加只为工作的饭局。当我主持或者赶赴任何一场饭局,只是因为那里有我的朋友,有我感兴趣的人。
Z:很多人会问,为什么是你,能请到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人? W:首先是我的专业,因为我有中国最专业、最先锋的艺术空间。其次是我的性格,自由,浪漫。最后,几乎没有我不爱吃的食物。
Z:什么让你能把人们觉得最难应付的一次饭局当成最享受的时刻?W:我不是一个盲目的赴宴者。在那里,你总能找到能与思想、心灵相通的人。我觉得人和动物特别像,不管你到哪儿,都是自己;你喜欢的人,他也会喜欢你。不管在什么样的场合,我们都应该自然的展现自我、自由的表达观点,同时学会宽容和接纳,学会泰然然地展现自我、自由地表达观点,同时学会宽容、接纳,泰然处之。
Z:会受别人观点的影响或受过伤害吗?W:我是一个有自己观点的人,所以不太会容易被别人的观点所伤害,也不太会被激怒。事实上,这是女人的优势,你要倾听枯燥和苛刻的想法,虽然你内心知道对或者错,但可以表现包容。
Z:说件宴会上让你诧异的事情。W:在我的宴会上,你能看到随处是衣着考究、气宇不凡,来自各个领域里的焦点和明星。这的确是各界精英的汇集地,这里的确“百花齐放”,但这种场面会令一些人感受不到目光聚焦,常常待不了多久就选择离开。我就想,为什么不留下,为什么不可以毫无拘束地与别人交流呢。
Z:一个在宴会上自由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W:他们无论来自哪个行业,都是自信的、开放的,充满好奇心的;他们随时可以融入新的环境,心无所惧。
Z:很多人都在向往或者寻找在一个圈子的归属感。W:我没有圈子,我打破了行业和圈子的界限。如果有艺术圈存在,那只是代表我们是一代人,代际是没法消除的,大家在一起贫穷、成长过,体验过酸甜苦辣。
Z:对你来说,最好的人生是什么?W:短暂的人生里可以体会太多的东西,尽情地爱人,爱食物,这是太快乐的事情。我们没有和最好的时代重逢,但这是最有意思的时代。
虹影:
比小说更神奇几年之后,虹影的丈夫已经忘记了今年秋天那场宴会上到底发生过什么,不过,这个对中国历史熟知的英国作家还是会一如既往地给出那四个字的描述:大开眼界。
对这个颇有争议的中国小说家的英国丈夫,一个生命已经到达另外一个段位的男人来说,脱衣舞娘或任何一朵宴会上的奇葩都不大可能出现在等式的右边。那天的开场和库布里克的谢幕之作《大开眼戒》的开场有些相似:做医生的丈夫和妻子参加当地名流举办的晚宴。晚宴的地点像一座被迷药作用过的游乐场,这个从来不乏风流韵事的秘密团体,突然间对以往全部世界的经验变得浑然不知,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个临界点,加入一场没有预谋、没有等级的游戏,所有人都面对同一场游戏里的同一个主题:我是谁。我可能会是谁。
回到英国丈夫的镜头前:接下来,男人靠在男人的肩头,拉着对方的手,像女人一样倾诉;女人死死握住手里的酒杯,一杯杯干尽,像男人一样醉倒。原来中国人是这么喝酒的,英国丈夫那晚这么想。唯独他没有喝醉,在另外一个国家的陌生语言里听懂了几个故事。男人中有一个是父亲,某一天早晨起来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和女儿交流;女人中有一个是妻子,觉得从来都不认识自己的丈夫。
虹影说,后来丈夫似乎从那场饭局里明白了一句中国的古话,什么是千金散尽还复来。
Z:在你的“重写海上花”系列的第一部《海上花》里,女人的命运多半是围绕在饭桌上进行的。那些艺伎几乎在饭桌旁无所不能。H:对她们来说饭桌就是一个战场。它已经和《红楼梦》里女人吟诗点缀的情景有很大不同了。这个战场需要智慧,需要盟约。女性的品质通过它得到锤炼,个人的命运已经在其次了。
Z:有人描述赴宴时的虹影,总是一个能量惊人、敢于冒险的形象。H:对于那些擅于向自己的世界索取灵感的小说家来说,我可能是另外一种。第一个冒险的人总是很重要,没有第一个吃狼桃的人,哪会有今天这么多吃西红柿炒鸡蛋的人呢?
Z:所以后来你就做了女主人,很投入去做这件事。H:我舍不得错过。每次我都有很强烈的愿望,想要和人一起分享生命、食物、友谊。我会很认真地挑选餐馆,事先去观察,研究菜谱。如果是在家里,或者更特别的宴会,我会写邀请信,把必要的内容一一注明。
Z:哪些是必要的内容?H:只有一项内容是确定不变的:所有人都要穿得漂亮。其他的内容会根据每一次情况不同而定。我天生有一种本领,会记住每个人不吃和忌讳的食物,几十年都不忘。
Z:也会出错吗?H:完全有可能,甚至会把和一个人的关系搞砸。这些都是不可控的事,只有事后才意识到自己做错了。有一次我在家里办一次近100人的聚会,一位一直通信的老朋友想来见我,我给他发了一封邀请信,信中说最好不要带孩子。结果他在来的路上告诉我带了孩子。我在电话里又把这个规矩说了一遍,他很生气,中途带着孩子就离开了。后来我才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如果他带着孩子过来,发现孩子在那个场合会很孤独,会意识到是自己犯了错。
Z:每个人在一些错误面前都是新手,没有经验可循。H:有些时候,生命的经验是需要打破的,也包括许多禁忌。它恰恰是为了回归更传统、更基本的感情,男人和男人酒后依偎在一起,只是因为在那一刻需要一种肢体的亲近,而只有在这种场合,误解才不会发生。离开饭桌,就再没有另外一种可以表达的方式了。
Z:它没办法预期,什么样的人会来,每次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亲手准备的食物,几乎每个环节都是新的体验。你像灵感一样孕育它吗?H:是,它对我首先意味着一种距离。我不愿靠得太近,让自己觉得深陷其中。它会让我的好奇心随时和这个世界保持着联系,培育出一种适度、带有韧性的爱。
Z:那种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感觉是什么样的?H:饭桌是一个最奇妙的场所,你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看到很多人婚姻破裂,看到有人一夜暴富,看到有人升迁、挫败、快乐、不幸,人生里可能发生的剧幕都在这里浓缩,不断地流转。人们也在这里借由别人的人生来观照自己,观照生命。所有人都是善意的,虔诚的。
Z:什么时候你会有这种想法,眼前这个人真是枯燥乏味啊。H:他会让你想到,在这个人的面前,即便不是我,随便换成什么人,他也会是一样的表情,没有比这还乏味的事情了。他对你重复谈着上一次饭桌上谈过的事情,对新的食物视而不见,对周围的事情没有兴趣。他对它们的反应只有啊,啊啊,啊啊啊。他的心像一块冰,借多少酒都无法融化,那是很可怕的人。
Z:有一天,一个朋友对我说:我突然会做饭了。这句话听起来,就像是说我突然会画画的感觉一样。H:顾长卫有一次在饭桌上特深情地说,会做饭的人,爱做饭的人,都是有超常能力的人。我的理解是,这些人信赖用自己的感觉去把握自己热爱的东西,在那时他们会和食物发生特别深刻的感应。
Z:如果可以命名这种超常能力中的一两种,什么是最重要的?H:爱和想象。
刘昊天:
找到属于你节奏的场刘昊天至今还记得李敖之女李文的出场,她是刘昊天以“流动的盛宴”命名的书友会开张请到的第一个嘉宾,也是当天唯一一个迟到的人。而李文那天迟到,是因为她准时出门时,在饭店大堂遇到一个对她破口大骂的人,她于是停下来打电话投诉,直到那个男人对她道歉。到场的时候她满面春风,绘声绘色地解释了迟到的理由。后来,刘昊天把这件事当成去年她学会的几件重要的事之一。微笑地投诉,哪怕要做一个迟到者。
她用《论语》解释投诉这个词的第二层含义,《论语-阳货》里面有一个句子,“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乡愿指那些貌似忠厚、实与恶俗同流合污的人。为什么我们得不到最好的服务?刘昊天的答案是:中国式的饭桌上 “乡愿”太多。友好的投诉,是一个公民的义务,其次才是权利。
如果要对餐厅投诉,要注意什么?“你应该直接去找经理,而不是对服务员发脾气。找到经理后,你还要对他说,我觉得这是你的责任,而不是你的员工的责任。”
如果有一天中国人去墨西哥旅行,在随便哪个餐馆遭遇《无尽的盛宴》里那位盛气凌人的男侍,他对你懒洋洋地说:“小姐,抱歉,今天不卖这个。你很快就会发现,墨西哥是no hay,no hay的领土,一个非常客观的词汇,意思是我们没有这个,我们没有那个。”我们该怎么办?如果是刘昊天,她可以熟练地答道:“你真的是我见过的缺点最少的侍者,这世上只有两样你不会:这个也不会那个也不会。”
Z:还能想起一年前自己的样子吗?L:那个时候我每天都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有90%的时间被工作占据了,要带妈妈做体检,夜里两点接到第二天出差的电话;把好朋友晒在餐厅,自己在电视台录了一个晚上的节目。可即便这样,我觉得自己还是一座巨大齿轮上拧不下来的一根螺丝,自己停不下来,也找不到扳手在哪。
Z:让你停下来的那件事是怎么发生的?
L:有一天下午,我被一个朋友带到一个女孩子的家里,七八个人,懒懒散散地坐满一地,手里拿着书,地上铺满零食,一个下午转眼就过去了。从没觉得日子那么舒服过。后来我总是在等着那个朋友的电话,希望她跟我说,那个聚会还会有下一次。一直到夏天过去,也再没有过下一次。
Z:后来发生了什么?L:因为别人忙不过来,我自己筹办了一个慈善基金的开幕典礼,完成了从策划、场地到游戏设计、主持的全部工作。这件事之后,我马上醒悟了,我对自己说:我为什么要等着别人去做?
Z:一开始最难的地方在哪里?L:点菜。没人愿意点菜,即使他擅长数学,你必须有一种让大脑自动生成的能力。当你快速地点好菜之后,检验一遍,对在座的每个人来说,10个菜里面都至少有7个菜他是能吃的。这就成功了。后来,我发现我很擅长做这个。
Z:每次以什么名义邀请嘉宾呢,每次都很顺利吗?L:不会,聚餐和书会本来就是民间的,要求回报的人自然不会来。但是,这正是事情有趣的地方,通过这种因缘际会,让我们在生命里筛选对方,我们也被筛选着。
Z:印象最深刻的嘉宾是?L:比如《潜规则》的作者吴思。他虽然拒绝了我,但是他的拒绝很爽快:你们要有新的观点和我PK,有新的见地可以讨论,但是你们仅仅想知道我是怎么写这本书的,只要去看我的书就可以了。
Z:我很奇怪你们谈论印度,谈论经济危机,也会谈论《朗读者》。L:《朗读者》进入我们的视野,是因为一个作家是虚构不出这样的故事的。我们本来都基于同样的阅读嗜好,偏向非虚构的文史类;《朗读者》的内容丰富而且多义,两个人究竟是爱情还是肉欲,人性的自由是否有一部分被裹挟在纳粹的旋涡里,这些都是当天我们讨论的话题。
Z:在这些饭桌上,你观察过的最有趣的人大多是什么样的?L:这个现象很好玩,这些人都是一开始看起来相当古板和严肃的人。
Z:书友会能省去前面聚餐的环节吗?L:不可以。我觉得有两个原因,好胃口是好脑筋的前提,还有就是,比如我们做《朗读者》的时候,就跑去德国人开的餐馆,吃德国菜。虽然很难吃,但印象深刻。我以前想,中国人这么热衷于在饭桌上谈事,是有它的道理在的。这是我以前不太接受的东西,现在通过书友会,也逐渐改变了。
Z:还有什么被改变了?L:性格也被改变了。你学会去适应别人,但这个过程别人也在适应你。以前我总觉得,既然是朋友聚会,干吗还要掩饰自己的情绪。但其实,情绪都是要自己控制的,聚会是给你提供了一面镜子。你被照见,还要珍惜。
Z:有没有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其实是伤了别人的故事?L:一次在山东做节目,半个月里我唯一提出过的一个要求是:下顿饭能不能就在楼下吃个饺子。负责宴请的一个山东小伙子很生气。他真的是生气了,我必须投降。我在伤害他。这是真的。第二次是在北京,在雕刻时光。我和一对夫妻朋友见面,我们两个女人在喝软饮,她的丈夫在旁边气呼呼地扒了两口面前的色拉和意面,扭头去隔壁的店里吃饺子。无论是地域还是性别,这个世界充满各种各样的差异,你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Z:听说你有一条很有名的生活信条。L:怎么度过你的业余时间,决定你的生活质量。这其实是胡适说过的。
柴静:
那些饭桌上教会我的事柴静回忆她到英国后第一次被搭讪的经历。在曼彻斯特城的地铁站,一个英国人上前问:“你在哪一站下?”我为什么要告诉你,她心想。“Next stop。”她回答。到了下一站,英国人起身了,看着对面的姑娘:你怎么还不下?“Next stop。”柴静接着答。“你真有趣。”英国人真心地说。“我喜欢你,你喜不喜欢我?”“你才有趣,”她回答,“我都不认识你,我为什么要喜欢你?”
第二次被搭讪时,柴静已经学会善意地给对方电话。一天上午,对方打电话问她“要不要出去喝一杯?”“我不喝酒!”她连忙答。“不不,我只是想说喝杯茶……”
柴静在英国学会的第一件事,是没有人care你。在她打工的日本餐厅,隔壁一条同性恋酒吧街时常走出来这样的男人:带着假发穿着丝袜,直奔店里的女洗手间。第一次时,柴静上去就要把一个男人请出来,被她的老板拽了回去。“Amanda,你要冷静,他就认为他是女生,你把他叫出来,他会生气的。” 后来她接受了,在一个国家,即使是一个母亲,刚刚生育之后,她也有权发生同性恋的故事。
离开英国之前,她做了两件事,在饭桌上让一个英国医生和一个中国女孩复合了,一个月之后他们结婚了;在她后来打工的Zara店里,自从她准备回国辞掉工作以后,她的英国老板开始雇佣中国员工了。
Z:出国以后,第一件被推倒重来的事情是什么? C:晚礼服和球鞋的事。在国内学习的时候,晚礼服和球鞋当然是忌讳,但其实到了后来,发现很多晚礼服配球鞋会一样地漂亮。
Z:有人常常说英国的饮食文化很有趣,除了fish and chips,shepards' pie这样真正传统的东西,伦敦其实和纽约一样,没有什么真的英国菜,你在英国有类似的发现吗?C:英国是一个很奇怪的国家,这个国家多半的人对食物没什么具体的要求,只要有薯条或汉堡就可以;他们在酒吧里也不吃东西,只是一起喝啤酒,能一直聊到半夜。真正被英国人喜好的食物都是非英国本地的,大多是中餐、日餐及西班牙餐。
Z:一开始最害怕去的地方是哪?C:公用厨房。它和其他地方都不一样,你完全没有预期会在那里碰见谁,会聊起什么。最初的几个月,我在公用厨房说得最多的就是sorry,因为我听不懂。后来我和一个日本女孩配合得特别好,每次她说Toilet?我说Go!那是我们唯一能靠英文找到自信的时候。
Z:当你很快融入当地的生活之后呢?C:你开始在这个看似很狭小的空间里学会很多东西。它就像是一面镜子,没有人需要展示个性去表演自己,因为人人是他们自己。没有人care你,是指比较容易进入自我的状态,我就是我自己,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在我打工的餐厅,和我下班以后的聚会里,我不断在学习的事情,就是不要祈求别人用同一种方式对你;不要想着回报。这些会让你的节奏慢下来,稳下来。从前的聚会,我是渴望回应的那个人,但现在,我更喜欢倾听。
Z:你在餐厅打工的经历,对服务有什么深的感触吗?C:侍者要和客人之间建立一种关系,要让彼此舒服,并且被信任,这也是很微妙的。我在06年的时候因为服务出色,得到了一次15镑的小费,那一次我觉得自己真地在关心客人的需求,我对自己说为什么不呢,那是我的劳动。中国人在外国餐厅里不太习惯给小费,我一开始也是这样。但从那以后,我去别的餐馆也开始给小费了。
Z:在饭桌上你被问到的最好笑的事情是什么?C:有一次韩国人问我,你们能不能吃到苹果?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太少了,可怜又可笑。那让你意识到,他们得到的信息和你所在处境的信息是不同的。
Z:会为什么事情吵得不亦乐乎?C:我和两个日本人、一个台湾人是好朋友,争吵得不停的事情只有一个——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那两个日本朋友,一个支持,一个反对,很公平,所以每次都能争吵起来。
Z:女人最放得开聊的话题是?C:女人多半是感情的事,她们不避讳自己的真实情绪,也不遮掩立场,因为失恋或爱上不该爱的人会在饭桌上放声大哭;男生就不会这样,他们更多地是谈论有趣的话题,大家相互取笑一下而已。
Z:如果其中一个女朋友被一个英国男孩劈腿,你的反应会是什么?C:我只要倾听就好了,饭桌上只有友好的辩论和情感的释放。你没有评论别人生活的权利。即便这种事情会经常发生,我宁愿相信,再短暂时间里得到的快乐也可以cover掉其他方面的痛苦。
Z:什么样的女人最受欢迎?C:如果她是美女,坐在那里大家就会对她感兴趣。但最重要的还是有心胸。懂得分享自己最有趣的事情,不计较,也可以接受玩笑;当一个女人能够区别玩笑和取笑之间的区别,并且善于倾听,她就很perfect。
Z:相比之下,有禁忌的那些话题是什么?C:当你融入新的环境,结交了一群真正的朋友,所谓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那种文化禁忌其实是没有的,我们所在的就是这样一个时代,世界是平的。只是一个话题很多朋友都不大会涉及,就是家庭和父母关系的困惑不太会说,除非特别熟悉的朋友。
Z:讲讲那件帮他们复合的事。C:那是去英国1年以后的事。一个中国女孩和一个英国医生相爱,但是女孩到了年龄想结婚,英国医生完全不理解。他在饭桌上问我,Amanda我就是想知道中国女孩到底怎么想。我告诉他,她的想法没有错。英国医生说,结婚真的那么重要吗?既然是不重要,那就结婚好了。我这样告诉他。
Z:有你无法忍受的聚会场合吗,那时你会怎么做?C:女人只会聊情人,男人只聊足球和女人的场合。如果是自己的聚会,会在聚会结束的时候对朋友说,下次不要带你的朋友来,他关心的问题和我关心的不一样。但是回国了,就会不一样,如果我对这个人说的话题不感兴趣,我只会说“挺好的”。但有一次我的一个朋友提醒我,这句“挺好的”也够有杀伤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