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工作会、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相关论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所赋予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如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实效性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难题。要着力提高育人实效,还要继续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在教育部改革“大思路”的指导下,在教师、教材、教法上下功夫,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
近些年随着思政课改革不断深入,相关的倾斜政策先后出台,各种教改立项的支持也在不断加大,但思政课教学却一直未达到理想化的效果。精准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破解思政课教学难题的出路在于厘清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重点从建强思政课教师隊伍,丰富思政课教材资源,优化思政课教学方法这几个方面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许多强大的政策支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可视化的成效。但是当前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仍然面临着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一方面体现在部分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高校为了应付检查,掩盖思政课教师不足的现象,聘请部分转岗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使其师资队伍看似庞大,实则庞杂。“从学科背景、专业基础、思政课教学经验、投入时间精力等方面看,部分转岗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思政课教学的要求,更难以胜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专业任务。”[1]部分思政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面对优越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产生了惰性思维,依赖于在网上“吃现成”“吃快餐”。不去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理论素养较为缺乏。另一方面体现在部分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当前制约思政课教师积极性发挥的根本原因在于“指挥棒”的问题,即考核评价和评价指标,思政课教师很难在“教学”与“教研”之间取得平衡。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资源有待进一步丰富
教材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三个基本因素之一,是保证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虽然思政课教材的编写有严格的学术逻辑性,保证了政治性和思想性,但通用教材的编写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全国各类院校以及学生的特殊性。因此,教材的问题意识和针对性不强,加之部分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去丰富教材资源,更多的教材资源无法融入其中。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优化
随着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推进,在思政课教学方法方面的创新方兴未艾,凝练出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探究法、实践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但思政课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部分思政课教师教学方法运用的形式化明显,重形式轻内容。单纯地追求教学方法的外在形式,一味强调“热闹程度”而不把控思想政治教育的走向,与特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及学生生活实际相疏离。此外,部分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方法运用方面创新力不足,生搬硬套,没有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忽视了育人实效。
二、关于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一)建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针对思政课教师数量较短的时间内的快速增长所带来的“隐患”,必须要提前做好规划,在健全思政课教师队伍基础上,思考如何建强这支队伍。针对数量极具膨胀之后,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可能下滑问题,各高校院系要加强新进青年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强化其主观能动性,定期考核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指导,帮助新进思政课教师尽快成长。针对思政课教师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要妥善解决好“教学”和“教研”之争的问题,真正把与育人相关的工作纳入对于思政课教师的考核体系之中。在引进教师时,就要兼顾善于承担教学任务和有较强科研能力的人才,引导他们将主要的精力放置在教书育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上,让破除“唯科研”“唯论文”。
(二)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资源
基于新时代背景下,思政课教师不能做教材内容的搬运工,而要依托教材,熟悉教材,立足教材,进而跳出教材。要注重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新理论和重要论述,从中挖掘丰富的思政课教学资源,把思政课讲得既有政治上的高度,思想上的深度,也有理论上的力度,情感上的温度。一方面,深刻认识“四史”教育的重要性,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融进教材,展现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帮助大学生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然和应然,引领大学生真正领悟中国共产党的“能”,马克思主义的“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另一方面科学运用网络社交媒体中涌现出的热点新闻资源,将爱国主义和“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等教育贯穿于思政课建设的全部过程。此外,还要以统编教材为基础,因地制宜,结合各个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将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到教材体系中,使之符合大学生的接受特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教育资源。
(三)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要以缩减思想政治理论的距离感、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时代感,进而提升大学生的获得感为目标。坚持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发挥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问题链式教学、研究性教学、专题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以参与式讨论、专题讲座、典型案例分析、课堂辩论、现场情景模拟、情境重现等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方式改革创新。要以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为主旨,从思政课的内容建设和教学形式上,改变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价值引导的做法。将国家大事与大学生身边事相结合,将大学生的注意力与社会热点相对焦,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用大学生最欢迎的方式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冯秀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难点及其突破[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01):17-22.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
李建容,女,四川宜宾人,1994.10出生,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通讯作者
王强,男,四川阆中人,1969.01出生,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教育;
基金项目
本文系西华大学教改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体系的重构与反思——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的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
近些年随着思政课改革不断深入,相关的倾斜政策先后出台,各种教改立项的支持也在不断加大,但思政课教学却一直未达到理想化的效果。精准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破解思政课教学难题的出路在于厘清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重点从建强思政课教师隊伍,丰富思政课教材资源,优化思政课教学方法这几个方面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许多强大的政策支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可视化的成效。但是当前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仍然面临着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一方面体现在部分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高校为了应付检查,掩盖思政课教师不足的现象,聘请部分转岗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使其师资队伍看似庞大,实则庞杂。“从学科背景、专业基础、思政课教学经验、投入时间精力等方面看,部分转岗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思政课教学的要求,更难以胜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专业任务。”[1]部分思政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面对优越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产生了惰性思维,依赖于在网上“吃现成”“吃快餐”。不去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理论素养较为缺乏。另一方面体现在部分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当前制约思政课教师积极性发挥的根本原因在于“指挥棒”的问题,即考核评价和评价指标,思政课教师很难在“教学”与“教研”之间取得平衡。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资源有待进一步丰富
教材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三个基本因素之一,是保证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虽然思政课教材的编写有严格的学术逻辑性,保证了政治性和思想性,但通用教材的编写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全国各类院校以及学生的特殊性。因此,教材的问题意识和针对性不强,加之部分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去丰富教材资源,更多的教材资源无法融入其中。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优化
随着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推进,在思政课教学方法方面的创新方兴未艾,凝练出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探究法、实践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但思政课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部分思政课教师教学方法运用的形式化明显,重形式轻内容。单纯地追求教学方法的外在形式,一味强调“热闹程度”而不把控思想政治教育的走向,与特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及学生生活实际相疏离。此外,部分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方法运用方面创新力不足,生搬硬套,没有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忽视了育人实效。
二、关于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一)建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针对思政课教师数量较短的时间内的快速增长所带来的“隐患”,必须要提前做好规划,在健全思政课教师队伍基础上,思考如何建强这支队伍。针对数量极具膨胀之后,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可能下滑问题,各高校院系要加强新进青年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强化其主观能动性,定期考核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指导,帮助新进思政课教师尽快成长。针对思政课教师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要妥善解决好“教学”和“教研”之争的问题,真正把与育人相关的工作纳入对于思政课教师的考核体系之中。在引进教师时,就要兼顾善于承担教学任务和有较强科研能力的人才,引导他们将主要的精力放置在教书育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上,让破除“唯科研”“唯论文”。
(二)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资源
基于新时代背景下,思政课教师不能做教材内容的搬运工,而要依托教材,熟悉教材,立足教材,进而跳出教材。要注重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新理论和重要论述,从中挖掘丰富的思政课教学资源,把思政课讲得既有政治上的高度,思想上的深度,也有理论上的力度,情感上的温度。一方面,深刻认识“四史”教育的重要性,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融进教材,展现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帮助大学生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然和应然,引领大学生真正领悟中国共产党的“能”,马克思主义的“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另一方面科学运用网络社交媒体中涌现出的热点新闻资源,将爱国主义和“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等教育贯穿于思政课建设的全部过程。此外,还要以统编教材为基础,因地制宜,结合各个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将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到教材体系中,使之符合大学生的接受特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教育资源。
(三)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要以缩减思想政治理论的距离感、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时代感,进而提升大学生的获得感为目标。坚持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发挥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问题链式教学、研究性教学、专题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以参与式讨论、专题讲座、典型案例分析、课堂辩论、现场情景模拟、情境重现等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方式改革创新。要以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为主旨,从思政课的内容建设和教学形式上,改变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价值引导的做法。将国家大事与大学生身边事相结合,将大学生的注意力与社会热点相对焦,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用大学生最欢迎的方式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冯秀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难点及其突破[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01):17-22.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
李建容,女,四川宜宾人,1994.10出生,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通讯作者
王强,男,四川阆中人,1969.01出生,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教育;
基金项目
本文系西华大学教改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体系的重构与反思——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