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小脑中脚的扩散参数在起病3个月内及1年左右的动态改变,分析其与脑卒中后远期步行能力的可能关系。
方法选取有偏瘫体征的首次发病的亚急性期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病例10例,分别于发病后3个月内(首次)及发病1年左右(第2次),基于兴趣区方法在大脑脚锥体束解剖学区域和小脑中脚桥小脑束解剖学区域测定左右两侧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作为影像学参数;采用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对入选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包括上下肢运动评定部分,并作为偏瘫分级(PG)的依据,即上肢和下肢运动评分之和,均于DTI检测时同步评定,并于最后1次随访的同时,分别采用Brunel平衡量表(BBA)、改良的Rankin量表(mRS)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定患者的平衡功能、功能预后和生活自理能力。
结果①发病3个月内,首次扫描的大脑脚病灶受累侧的FA值(0.396±0.102)和发病后1年时的FA值(0.447±0.067)较未受累侧的FA值[(0.540±0.109)和(0.535±0.081)]明显降低(P<0.01);而首次扫描的小脑中脚受累侧的FA值(0.599±0.116)和发病后1年时的FA值(0.539±0.102)较未受累侧FA值[(0.489±0.047)、(0.483±0.070)]明显升高(P<0.05);②首次大脑脚的rFA值与同时间点上下肢运动各自PG分值及运动结局总PG分值均呈明显相关(P<0.05),亦与发病1年随访时NIHSS、上肢运动PG分值、运动总PG分值以及与mRS和FIM评分呈显著相关(P<0.05);③首次小脑中脚的rFA值与同时间点的上肢运动PG分值及运动总PG分值呈明显相关(P<0.05),亦与发病1年随访时的NIHSS、上肢运动PG分值、运动总PG分值、mRS和FIM评分呈显著相关(P<0.05),而与发病1年随访时下肢运动PG分值的关联性虽较大脑脚rFA值相关性更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605,P=0.064),与平衡能力的相关性也较大脑脚rFA值相关性更大,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r=0.592,P=0.071);④长期运动的总结局与年龄、运动功能缺损程度、病灶大小、首次大脑脚rFA值及小脑中脚rFA值五个参数变量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病灶大小和小脑中脚rFA值两个参数均与下肢运动结局显著相关(P<0.05),而年龄、病灶大小、大脑脚rFA值及小脑中脚rFA值四个变量与上肢运动结局呈显著相关(P<0.05);⑤首次小脑中脚rFA值对应的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下面积比值为(0.81±0.15),大于同时间点大脑脚rFA值的ROC下面积比值(0.76±0.19),预测下肢运动预后的小脑中脚rFA最佳界值点为0.83(敏感度71%,特异度100%),大脑脚rFA值的最佳界值点为0.77(敏感度57%,特异度100%)。
结论亚急性期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小脑中脚的DTI参数(两侧对比的FA值)在预测步行能力方面较大脑脚DTI参数的预测能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