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网络优势开展研究性学习是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模式的。《三峡工程》网络研究课的教学设计包括内容的选取及课件设计原则,教学模式的选择和教学流程简要。通过实践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研究课 理论基础 课程设计 实践思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志着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新型学习方式的全面实施。致力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开始不断融合到各学科的教学中。而网络教学特别是主题网络课由于其特有的优势,为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下面以在高中学生中进行的地理研究性学习主题网络课《三峡工程》的实践为例,来探索利用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的设计。
一、理论基础
研究性学习是指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本质上是一种问题的探究和解决的过程。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应是学生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学习资料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学习伙伴;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亲身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的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该理论提出的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的主动发挥创设条件,创设真实的情景,并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为学生提供多种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问题的探讨;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协商、合作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进行意义建构。
网络化环境具有以下三个特性:一是信息载体的多样化,二是交互性,三是集成性。这些特性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同时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是相符合的。
二、《三峡工程》主题网络研究课的设计
1. 主题及内容选择
选择一个典型的主题作为研究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协作、探究学习和意义建构。《三峡工程》是目前中国政治、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热点,也是学生十分关注的话题,因此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究的热情。由于网络学习资源极为丰富,在内容上教师必须认真筛选、组织和整合好学习资源。本课以三峡工程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百万移民、文物保护、三峡旅游等为切入点,注意结合教育性、科学性、整合性的原则,进行知识结构的重组,通过网络协作,智能互动,建构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的环境。
2. 网络软件设计
●创设学习情境
《三峡工程》主题网络课的设计制作以探究问题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具体问题的解决为线索,精心创设学习情境,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到学习内容的多种表征:多角度反复呈现同一概念的不同实例,从不同概念的不同角度反复呈现同样的实例。使学生能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通过网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导航清晰、操作简捷
导航层次清晰、操作简捷是学生利用计算机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条件。在《三峡工程》主题网络课中,采用超级链接将所需信息与主页面连接。用Frontpage2000制作网站《三峡工程》,将所需信息通过超级链接与网站相连;使用数据库制作“学生论坛”和“学生自测”题库,并处理好各类学生信息,使教学顺利进行;制作帮助信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使用帮助;使用IE5.0浏览器浏览全部教学内容;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教学。
●多功能交往互动
《三峡工程》主题网络课件通过局域网建立网站,在服务器的支持下实行在线交流,发挥其交往互动的作用。《三峡工程》主题网络课中“学生论坛”就具有这种交往互动功能,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观点、答案发表在论坛上;为了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还可利用数据库设置“学生自测”。教师通过对在线交流或在线检测的监测,加强对教学的调控。
3. 教学模式
4.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视频图像创设情景,进入网站《三峡工程》。教师指导学生了解课件结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景。
●围绕问题,自主探究
学生对相关站点、链接进行访问,在问题情景的引导下,进一步激发自主探究学习动机、兴趣和积极性。这时的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对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释疑点拨,学生在强烈的内在动机的驱动下积极思考、探究,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
●协作学习,网上讨论
在个人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入“网上讨论”。①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提出讨论题。②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进入“学生论坛”发表看法,以达到意义建构。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观点时,必须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合理组织,用word形式发布到“学生论坛”的留言薄中,并接受其他同学和教师的质询。③为了检测学生是否真正达到了意义建构,教师将要求学生解决新的问题。此时的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需要及时处理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适时进行调控,引导学生协作学习。
●自测反馈,师生评价
学生进入“学生自测”自主完成对《三峡工程》的知识测验,教师通过管理系统对学生的答题情况和正确率进行监控。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受时间限制,学生在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可另找时间上网完成练习进行、进行网上提问,适应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学生浏览其他同学的网页,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能否迅速获取所需的资源、协作学习的情况、是否达到意义建构,是否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三、《三峡工程》主题网络研究课的实践思考
1.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主题网络研究课的实施要求教师对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科内容和评价方法有一个深入全面的认识和思考,在学习资料的选择、学习情景的创设和教学策略的设计、网站的建设等方面都需要极高的要求,特别是要应用现代的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对学科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这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2. 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
利用网络进行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学习状态,网络提供的种种信息及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既对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帮助,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动机和兴趣。丰富的教学资源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学生为了寻找问题解决的合理方案,必须自主、协作和探究学习。学生之间的自我评判,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全新的评价和合理观点的认可,将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更加强烈,有利于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的长远发展。
在实践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一些问题,例如对教师和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有较高的要求;网络的开放性对学生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创设一个探究学习情景,实现教与学范式的真正转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关键词:网络研究课 理论基础 课程设计 实践思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志着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新型学习方式的全面实施。致力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开始不断融合到各学科的教学中。而网络教学特别是主题网络课由于其特有的优势,为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下面以在高中学生中进行的地理研究性学习主题网络课《三峡工程》的实践为例,来探索利用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的设计。
一、理论基础
研究性学习是指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本质上是一种问题的探究和解决的过程。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应是学生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学习资料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学习伙伴;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亲身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的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该理论提出的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的主动发挥创设条件,创设真实的情景,并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为学生提供多种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问题的探讨;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协商、合作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进行意义建构。
网络化环境具有以下三个特性:一是信息载体的多样化,二是交互性,三是集成性。这些特性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同时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是相符合的。
二、《三峡工程》主题网络研究课的设计
1. 主题及内容选择
选择一个典型的主题作为研究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协作、探究学习和意义建构。《三峡工程》是目前中国政治、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热点,也是学生十分关注的话题,因此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究的热情。由于网络学习资源极为丰富,在内容上教师必须认真筛选、组织和整合好学习资源。本课以三峡工程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百万移民、文物保护、三峡旅游等为切入点,注意结合教育性、科学性、整合性的原则,进行知识结构的重组,通过网络协作,智能互动,建构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的环境。
2. 网络软件设计
●创设学习情境
《三峡工程》主题网络课的设计制作以探究问题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具体问题的解决为线索,精心创设学习情境,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到学习内容的多种表征:多角度反复呈现同一概念的不同实例,从不同概念的不同角度反复呈现同样的实例。使学生能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通过网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导航清晰、操作简捷
导航层次清晰、操作简捷是学生利用计算机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条件。在《三峡工程》主题网络课中,采用超级链接将所需信息与主页面连接。用Frontpage2000制作网站《三峡工程》,将所需信息通过超级链接与网站相连;使用数据库制作“学生论坛”和“学生自测”题库,并处理好各类学生信息,使教学顺利进行;制作帮助信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使用帮助;使用IE5.0浏览器浏览全部教学内容;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教学。
●多功能交往互动
《三峡工程》主题网络课件通过局域网建立网站,在服务器的支持下实行在线交流,发挥其交往互动的作用。《三峡工程》主题网络课中“学生论坛”就具有这种交往互动功能,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观点、答案发表在论坛上;为了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还可利用数据库设置“学生自测”。教师通过对在线交流或在线检测的监测,加强对教学的调控。
3. 教学模式
4.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视频图像创设情景,进入网站《三峡工程》。教师指导学生了解课件结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景。
●围绕问题,自主探究
学生对相关站点、链接进行访问,在问题情景的引导下,进一步激发自主探究学习动机、兴趣和积极性。这时的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对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释疑点拨,学生在强烈的内在动机的驱动下积极思考、探究,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
●协作学习,网上讨论
在个人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入“网上讨论”。①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提出讨论题。②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进入“学生论坛”发表看法,以达到意义建构。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观点时,必须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合理组织,用word形式发布到“学生论坛”的留言薄中,并接受其他同学和教师的质询。③为了检测学生是否真正达到了意义建构,教师将要求学生解决新的问题。此时的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需要及时处理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适时进行调控,引导学生协作学习。
●自测反馈,师生评价
学生进入“学生自测”自主完成对《三峡工程》的知识测验,教师通过管理系统对学生的答题情况和正确率进行监控。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受时间限制,学生在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可另找时间上网完成练习进行、进行网上提问,适应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学生浏览其他同学的网页,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能否迅速获取所需的资源、协作学习的情况、是否达到意义建构,是否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三、《三峡工程》主题网络研究课的实践思考
1.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主题网络研究课的实施要求教师对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科内容和评价方法有一个深入全面的认识和思考,在学习资料的选择、学习情景的创设和教学策略的设计、网站的建设等方面都需要极高的要求,特别是要应用现代的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对学科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这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2. 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
利用网络进行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学习状态,网络提供的种种信息及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既对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帮助,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动机和兴趣。丰富的教学资源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学生为了寻找问题解决的合理方案,必须自主、协作和探究学习。学生之间的自我评判,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全新的评价和合理观点的认可,将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更加强烈,有利于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的长远发展。
在实践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一些问题,例如对教师和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有较高的要求;网络的开放性对学生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创设一个探究学习情景,实现教与学范式的真正转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