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济南传统的早点是豆浆、油条,这在北方比较通行,较独特的是甜沫,很多外地人没听说过,以为是甜点,其实是咸粥,里面加了花生米、豆腐皮切的细丝、粉条、菠菜、姜末之类,还是挺有内容的。据说早先喝甜沫基本配料之外,还有其他配料,可以凭自己喜好添加,客人坐了,摊主就会问:“还添么吧?”叫来叫去的就叫成了甜沫,定了名。
济宁、临沂一带的糁,用骨头汤或是肉汤煮了粥,生鸡蛋用滚热的粥冲成蛋花,可以再加鸡肉或是牛肉、羊肉,全凭个人口味喜好,丰俭由人,也是不错的吃法,但是读音却读作“萨”,不读“椹”,其实是挺高级的早点,不知是不是当年大运河沿岸的产物,如今也见于济南的早点铺。另外流行于青岛的胡辣汤也很受欢迎,类似于甜沫,但里面胡椒粉、姜丝比较多,再就是一定会有海带丝,表明着是来自海边的吃食。其实福州的早点更有海边的意味,喝锅边,配蛎饼。蛎饼是将海中贝类的肉,大约是蛏子之类,用面糊和了,摊成饼,油炸,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比油条好吃。各地的早点都会有些油炸的东西,大概是因为油炸的东西早晨吃了比较撑时候,再者早晨是一天当中胆汁集中分泌的时间,这时候吃点油炸的食物容易消化得掉。锅边则是我们北方不常见的吃法,是由大米磨成面,打成糊状,大火开足,用铲子一搅,就会在锅壁上凝固成薄薄的面皮,顺势铲下来,再煮进锅里,所以叫锅边。福州人做菜、做汤,不加盐,加的是鱼露,但当地人习惯上称为虾油,其实不是油,是用小鱼腌制、发酵之后的汁液,就好比我们说的酱油,也不是油,一个意思。用虾油素炒青菜都很好吃,做粥,自然也鲜得很。这个济南没有人做。
福州还有几样东西比较奇特,一个是肉燕皮,是将精肉用木锤生生捣成泥,加淀粉、糯米粉混合了以保持黏性,做成面皮,看不见肉,像是面叶,但是吃起来却满口肉香,也可以用来包馄饨,又滑爽又好吃。早餐店有卖的。另外一种就不是早餐了,但是也很有意思,“蒸芋泥”,材料应该是荔浦芋头之类,捣成泥,蒸了,上面浇一层热油,看似波澜不惊,一点热乎气没有,不知道的一口下去,能烫出一嘴的泡来。这道菜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据说是开埠早期,福建的地方官员受邀参加洋人的餐会,上了一道冰激凌,此公见冒着热乎气,没以为是凉的,吃了一大勺,不料却冰得牙疼。这事显得自己没有见识,有失体面,回来后就存心报复,让厨师设计了这么个菜品,反其道而行之,看着一丝热气没有,就等着烫你一家伙。后来回请的时候就上了这道蒸芋泥,果然得手。可以想见把洋人烫得呲牙咧嘴之际,巡抚大人报了一箭之仇,心情大好。说起来也还是个有幽默感的人。
济南的朋友中也有不少误会了外地吃食的,好多人说起早点来就好说喝豆汁。其实豆汁是北京人特有的一种吃食,不是我们的豆浆,济南从来没有哪家店卖过豆汁。却说这豆汁是用做绿豆粉条剩下的残渣,发酵之后做的,煮开,趁热上来,有一股馊馊的味道,开胃、败火。第一次喝这东西会吓一跳,断然以为东西变质了,其实喝的就是这个发酵的味道。这吃食严格说起来不应该是早点。从情理上讲,这似乎是不大舍得浪费粮食的穷人发明出来的吃法,不过后来北京城八旗贵族也好上了这口。大清朝那会儿,八旗子弟有年俸,饱食终日,捧角、养鸟、斗蛐蛐,就是没事可做。午睡起来,中午吃多了,一时消不过食来,晚上又有饭局等着,就会到饭铺里喝碗豆汁,就焦圈、辣菜条,一碗喝下去,全身冒汗,这才醒过神来,舒坦了。到了晚上又可以胡吃海喝了。大概因为此物乃发酵而成,是消食的,所以万万当不得早点,不然等不到中午就饥肠辘辘了。如今的食客是用乌龙、普洱、大红袍解腻消食,那会儿京城里一般都是喝香片,消食的功力不够,真要讲消食,还得喝豆汁。豆汁这东西一旦喝顺了口,上瘾,老想。随国民党漂洋过海的老人,后来写怀念老北平的文章总爱提及豆汁,所以也算得上是京城名物。有一年出差去北京,我专门去喝了一回,虽说是提前有精神准备,但是那个味道还是接受不了,喝了半碗就逃了,发誓再也不喝这东西,惹得北京的朋友们发笑。如今北京也多是外来人口,真正的老北京越来越少了,喝豆汁的习惯在北京也已式微,已非主流,想找家喝豆汁的店也并不容易呢。
济宁、临沂一带的糁,用骨头汤或是肉汤煮了粥,生鸡蛋用滚热的粥冲成蛋花,可以再加鸡肉或是牛肉、羊肉,全凭个人口味喜好,丰俭由人,也是不错的吃法,但是读音却读作“萨”,不读“椹”,其实是挺高级的早点,不知是不是当年大运河沿岸的产物,如今也见于济南的早点铺。另外流行于青岛的胡辣汤也很受欢迎,类似于甜沫,但里面胡椒粉、姜丝比较多,再就是一定会有海带丝,表明着是来自海边的吃食。其实福州的早点更有海边的意味,喝锅边,配蛎饼。蛎饼是将海中贝类的肉,大约是蛏子之类,用面糊和了,摊成饼,油炸,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比油条好吃。各地的早点都会有些油炸的东西,大概是因为油炸的东西早晨吃了比较撑时候,再者早晨是一天当中胆汁集中分泌的时间,这时候吃点油炸的食物容易消化得掉。锅边则是我们北方不常见的吃法,是由大米磨成面,打成糊状,大火开足,用铲子一搅,就会在锅壁上凝固成薄薄的面皮,顺势铲下来,再煮进锅里,所以叫锅边。福州人做菜、做汤,不加盐,加的是鱼露,但当地人习惯上称为虾油,其实不是油,是用小鱼腌制、发酵之后的汁液,就好比我们说的酱油,也不是油,一个意思。用虾油素炒青菜都很好吃,做粥,自然也鲜得很。这个济南没有人做。
福州还有几样东西比较奇特,一个是肉燕皮,是将精肉用木锤生生捣成泥,加淀粉、糯米粉混合了以保持黏性,做成面皮,看不见肉,像是面叶,但是吃起来却满口肉香,也可以用来包馄饨,又滑爽又好吃。早餐店有卖的。另外一种就不是早餐了,但是也很有意思,“蒸芋泥”,材料应该是荔浦芋头之类,捣成泥,蒸了,上面浇一层热油,看似波澜不惊,一点热乎气没有,不知道的一口下去,能烫出一嘴的泡来。这道菜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据说是开埠早期,福建的地方官员受邀参加洋人的餐会,上了一道冰激凌,此公见冒着热乎气,没以为是凉的,吃了一大勺,不料却冰得牙疼。这事显得自己没有见识,有失体面,回来后就存心报复,让厨师设计了这么个菜品,反其道而行之,看着一丝热气没有,就等着烫你一家伙。后来回请的时候就上了这道蒸芋泥,果然得手。可以想见把洋人烫得呲牙咧嘴之际,巡抚大人报了一箭之仇,心情大好。说起来也还是个有幽默感的人。
济南的朋友中也有不少误会了外地吃食的,好多人说起早点来就好说喝豆汁。其实豆汁是北京人特有的一种吃食,不是我们的豆浆,济南从来没有哪家店卖过豆汁。却说这豆汁是用做绿豆粉条剩下的残渣,发酵之后做的,煮开,趁热上来,有一股馊馊的味道,开胃、败火。第一次喝这东西会吓一跳,断然以为东西变质了,其实喝的就是这个发酵的味道。这吃食严格说起来不应该是早点。从情理上讲,这似乎是不大舍得浪费粮食的穷人发明出来的吃法,不过后来北京城八旗贵族也好上了这口。大清朝那会儿,八旗子弟有年俸,饱食终日,捧角、养鸟、斗蛐蛐,就是没事可做。午睡起来,中午吃多了,一时消不过食来,晚上又有饭局等着,就会到饭铺里喝碗豆汁,就焦圈、辣菜条,一碗喝下去,全身冒汗,这才醒过神来,舒坦了。到了晚上又可以胡吃海喝了。大概因为此物乃发酵而成,是消食的,所以万万当不得早点,不然等不到中午就饥肠辘辘了。如今的食客是用乌龙、普洱、大红袍解腻消食,那会儿京城里一般都是喝香片,消食的功力不够,真要讲消食,还得喝豆汁。豆汁这东西一旦喝顺了口,上瘾,老想。随国民党漂洋过海的老人,后来写怀念老北平的文章总爱提及豆汁,所以也算得上是京城名物。有一年出差去北京,我专门去喝了一回,虽说是提前有精神准备,但是那个味道还是接受不了,喝了半碗就逃了,发誓再也不喝这东西,惹得北京的朋友们发笑。如今北京也多是外来人口,真正的老北京越来越少了,喝豆汁的习惯在北京也已式微,已非主流,想找家喝豆汁的店也并不容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