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老龄化问题随之浮出水面,养老资源的缺乏也越来越严峻。为了解决城镇居民养老问题,上海市最新推出了一种迷你型嵌入式养老模式。笔者对这一新型养老模式进行调查了解,在本文中对该养老模式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了分析。在养老模式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这种创新模式对养老体系做出了重要的补充,打破老格局,迎接新发展,是未来国家养老体系建设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养老模式 嵌入式 长者照护之家
人口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中备受热议的重点问题之一。急剧增长的人口数量不仅仅对经济发展造成了压力,同时对其他社会相关问题也产生了联动影响。人口增长所带来的老龄化问题使当今中国的养老资源面临严重匮乏,老无所依、老无所养不知何时变成了这一代老年人中的常态问题。
自“十一五”之后,上海市对当地养老服务格局整体俯瞰,总结出了“9073”养老服务格局。把整个上海的养老服务格局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由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组成。即老人中由家庭自己照顾的占比90%,接受社区养老服务的占比7%,入住养老机构的占比3%。但近来的调查发现,上海市原有的“9073”格局已经难以供应当下的养老服务需求。老龄化问题带来的老年人数激增以及养老机构的郊区化與边缘化给目前的养老服务供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上海市创新推出一种迷你型嵌入式养老模式,以“长者照护之家”为试点单位,尝试突破原有养老格局,缓解养老压力。
一、何为“迷你型嵌入式”养老
未来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方向要求养老机构应该更加多元化,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融合在一起,且小型化、社区化的养老机构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迷你型”就是规模小、投入少。在上海市的试点方案中,只要总体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床位在10-49张之间,且单床面积不少于18平方米,就可以投资运营。
所谓“嵌入式”,就是生于社区、运营与社区,养老机构与社区融为一体。“嵌入式”养老机构可以让老人在社区中享受到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结合起来的服务,是“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两种模式上的补充和整合,即以社区为载体,以资源嵌入、功能嵌入和多元的运作方式嵌入为理念,通过竞争机制在社区内嵌入一个市场化运营的养老方式,整合周边养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就近养老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便利化的养老服务。”
二、上海嵌入式养老模式的优劣势分析
上海市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着手推行一种新型养老服务机构——长者照护之家。这种养老机构建设与社区之中,可以让老年人在不离开自己社区环境下,享受到养老服务。这一实践的开展,在社区建立起了更加亲民的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嵌入式的应用,有效的缓解了社会养老压力。在这种新型养老模式的实施中,许多优势与不足也渐渐展现出来,笔者总结了如下几点。
(一)优势分析
1.规模小
所谓迷你型嵌入式老模式,显而易见,迷你即该养老模式的突出特点之一。这种模式以嵌入式入驻社区,利用社区的闲置场地或者改建居民建筑,规模小且对地理位置要求不高,布点灵活,充分利用了社区的闲置资源。相对于其他养老机构,资金投入需求更少,进而所要承担的风险也就更小。在管理运营方面,较小的规模更加有利于管理层的规划运营,需求降低,更容易操控。低要求,易运作的优点,让其推广更加顺利。
2.精神慰藉优势
以往养老机构使老人与子女远距离分开,老人常年得不到亲人的关心与慰藉,这也是大多数老年人抗拒进入养老机构的根本原因。政府在近年来提出在建设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中,不仅要满足老年人在养老服务上的需求,同时应满足其在精神情感方面的需求。“长者照护之家”在构建方面顺应政府政策,在社区内就近建立了迷你型养老机构,使老年人在保持原有家庭情感交流与熟悉社区环境的同时,可以享受到专业的基本养老服务,同时定期组织老年社团活动,促进机构内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提升老年人在社会中的融入感,为老人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给予了扎实的保障。
3.服务专业化
在筹建“长者照护之家”时,政府要求所聘用的服务人员必须持有相关从业证书,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知识提供养老服务。并且与专业的养老机构相互合作,由他们提供并引进专业的医疗资源。在洋泾长者照护之家,政府将嵌入式概念进行到底,在一栋居民楼内实行起“医养结合”的模式,其内设有医疗机构,有两位全职医生和全职护士在内为老人提供全天的医疗服务,配备有专门的诊疗室和药房。
4.功能多元化
在服务功能方面,迷你型嵌入式养老模式弥补了以往单一的养老模式的服务类型,推出了康护预防、居家养老服务、短期寄养、机构内长期照护的多种服务范围,可供老人们根据自身状况选择不同的服务业务,融合了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功能。既有机构养老的基础设备支持,又有社区服务提供生活上的照料,还有专业的医疗护理,可以完全确保所有老人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有效的缓解了社会养老压力。
5.资源整合优势
迷你型嵌入式养老模式是建立在社区内部,利用社区闲置房屋或土地,充分挖掘资源,降低运营成本,能够有效节约大量政府投入,为开办和推广创造了更有力的条件。
该模式同时在社区嵌入式的基础上放大社区的溢出效应,不仅仅服务于机构内老人,对小区或周边有同意需求的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康复、洗衣等上门服务。并且开展连锁经营,扩大组织规模,摊薄运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
在部分“嵌入式”养老模式中,政府引进了社会资本的参与,通过采取租赁、承包、参股等方式将养老机构委托给私人企业运营。这种公建民营的方式中政府和社区、企业相互合作,不仅仅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家门口的养老院,为大量家庭解决了养老难问题,并且将多方面的资源有效整合,共同创造了一个政企合作的多赢局面。 6.政策支持优势
2015年6月,国家就出台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规定只要有10张床位以上就可以申请开办养老机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养老机构的开办门槛,为迷你型嵌入式养老机构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上海市作为推广此养老模式的先锋,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不僅在床位费上给予补贴,对于机构内用的水、电、燃气、有线电视等方面的相关费用也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大力推广嵌入式养老机构的建设。
(二)劣势分析
1.有限床位的调配问题
迷你型嵌入式养老院一经推广就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喜爱,但因为其迷你型特征,这类型迷你养老院单单靠几十张的床位是无法满足社区内老年人需求的,不管是日托还是全托方面,需求床位都远远超于供给。怎样协调好这一问题,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受到此项养老服务,是需要解决的一项难题。
2.运营收支不能平衡
与一般养老机构相比,迷你型嵌入式养老机构只有几十张床位,单单依靠床位费运营所得来的收入,很难维持整个机构的开支与运转。剧有关业内人士认为,养老机构最合理的床位设置是300张左右,而如果投入比例小,要靠床位费来收回投资费用以及正常运转,一般小型养老机构是很难的。以上海市浦兴路街道的福苑长者照护之家为例,该机构设置了14张床位,任职人员7名,另有医生、护士和康复人员等6名,拥有床位数和工作人员的人数基本相同。除去其他运营成本,按照当下的收费标准来算,能够提供给每位员工的月薪只有3500元左右,是肯定不能平衡运转的。
3.社区居民反对
虽然社区内建设养老机构受到许多人的支持,但因环境污染,占用公共地区及设施、老人丧葬造成居民困扰等问题,还是存在一些反对的声音的。部分年轻人不愿意跟老年人生活在一起,一些居民认为养老机构的设立给生活环境造成了影响,要想使这类迷你养老院被更多的居民所接受,这些都是需要协调处理好的问题。
4.不能光靠政府“投食”
目前多数“长者照护之家”的试点单位,都是政府投资来建设的,同时政府也出台许多扶持补贴政策来推进这一养老模式的发展,但多数试点机构在运营中还是存在难以维持的问题。单单依靠政府的投入来开办及运营并不是长久之计。
要想更快更全面推广迷你型嵌入式养老模式,仍需要引进社会资本的参与,充分发挥市场资源的配置作用。“长者照护之家”的试点只是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真正能够推动养老服务业的主体依然是社会力量,进而在之后的发展中做到政府主导、社会协同。
三、对“长者照护之家”创新模式的反思
在养老需求更加多元化的今天,现有的单一养老模式肯定难以满足大众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民众选择了综合性养老服务。而上海市对于“长者照护之家”这种迷你型嵌入式养老模式的创新,融合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三种模式,提供了多层次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创造了养老服务体系的新局面。
在我们探索“长者照护之家”之路的同时,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对其功能该怎样定位,对整个养老服务体系的影响和起到的作用,以及在之后的发展中要怎样改进,这都是仍需要解决的问题。“长者照护之家”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而是我们对旧的养老模式的优化与迭代,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对于未来还会面临哪些问题,还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并解决。但我相信只要运用并完善发展迷你型嵌入式养老模式,就必定会对养老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楠.卢敏.制度嵌入性理论在我国的发展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4(2):26.
[2] 章萍.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的有效路径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5(9):76-78.
[3] 姚俊.“多支柱”社会养老服务政策的理念与设计研究——基于服务递送的视角[J].现代经济探讨,2015(7).
[4] 彭希哲,梁鸿,程远.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 张凌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养老模式探析——以苏州市B社区为例[J].社会学研究,2011(6):103-104.
[6] 周晓亮.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的选择与构建[J].改革与开发,2011(8):39-46.
[7] 巢小丽.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基于浙江省宁波市南门街道的实证分析[J].理论学报,2013(1):25-29.
[8] 刘晓梅.我国社会养老服务面临的形势及路径选择[J].人口研究,2012,36(5):104-112.
[9] 廉楓.机构养老高龄老人生活质量调杏[J].社会工作,2008-1.
[10] 王素英,张作森,孙文灿.医养结合的模式与路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调研报告[J].社会福利,2013,12:11-14.
[11] 姜向群.养老转变论:建立以个人为责任主体的政府帮助的社会化养老方式[J].人口研究,2007(4).
[12] 范君晖.我国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阻力与策略[J].西部论坛,2010(5):70-74.
[13] 李凤琴,陈泉辛.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索[J].西北人口,2012(1).
关键词:养老模式 嵌入式 长者照护之家
人口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中备受热议的重点问题之一。急剧增长的人口数量不仅仅对经济发展造成了压力,同时对其他社会相关问题也产生了联动影响。人口增长所带来的老龄化问题使当今中国的养老资源面临严重匮乏,老无所依、老无所养不知何时变成了这一代老年人中的常态问题。
自“十一五”之后,上海市对当地养老服务格局整体俯瞰,总结出了“9073”养老服务格局。把整个上海的养老服务格局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由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组成。即老人中由家庭自己照顾的占比90%,接受社区养老服务的占比7%,入住养老机构的占比3%。但近来的调查发现,上海市原有的“9073”格局已经难以供应当下的养老服务需求。老龄化问题带来的老年人数激增以及养老机构的郊区化與边缘化给目前的养老服务供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上海市创新推出一种迷你型嵌入式养老模式,以“长者照护之家”为试点单位,尝试突破原有养老格局,缓解养老压力。
一、何为“迷你型嵌入式”养老
未来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方向要求养老机构应该更加多元化,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融合在一起,且小型化、社区化的养老机构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迷你型”就是规模小、投入少。在上海市的试点方案中,只要总体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床位在10-49张之间,且单床面积不少于18平方米,就可以投资运营。
所谓“嵌入式”,就是生于社区、运营与社区,养老机构与社区融为一体。“嵌入式”养老机构可以让老人在社区中享受到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结合起来的服务,是“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两种模式上的补充和整合,即以社区为载体,以资源嵌入、功能嵌入和多元的运作方式嵌入为理念,通过竞争机制在社区内嵌入一个市场化运营的养老方式,整合周边养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就近养老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便利化的养老服务。”
二、上海嵌入式养老模式的优劣势分析
上海市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着手推行一种新型养老服务机构——长者照护之家。这种养老机构建设与社区之中,可以让老年人在不离开自己社区环境下,享受到养老服务。这一实践的开展,在社区建立起了更加亲民的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嵌入式的应用,有效的缓解了社会养老压力。在这种新型养老模式的实施中,许多优势与不足也渐渐展现出来,笔者总结了如下几点。
(一)优势分析
1.规模小
所谓迷你型嵌入式老模式,显而易见,迷你即该养老模式的突出特点之一。这种模式以嵌入式入驻社区,利用社区的闲置场地或者改建居民建筑,规模小且对地理位置要求不高,布点灵活,充分利用了社区的闲置资源。相对于其他养老机构,资金投入需求更少,进而所要承担的风险也就更小。在管理运营方面,较小的规模更加有利于管理层的规划运营,需求降低,更容易操控。低要求,易运作的优点,让其推广更加顺利。
2.精神慰藉优势
以往养老机构使老人与子女远距离分开,老人常年得不到亲人的关心与慰藉,这也是大多数老年人抗拒进入养老机构的根本原因。政府在近年来提出在建设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中,不仅要满足老年人在养老服务上的需求,同时应满足其在精神情感方面的需求。“长者照护之家”在构建方面顺应政府政策,在社区内就近建立了迷你型养老机构,使老年人在保持原有家庭情感交流与熟悉社区环境的同时,可以享受到专业的基本养老服务,同时定期组织老年社团活动,促进机构内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提升老年人在社会中的融入感,为老人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给予了扎实的保障。
3.服务专业化
在筹建“长者照护之家”时,政府要求所聘用的服务人员必须持有相关从业证书,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知识提供养老服务。并且与专业的养老机构相互合作,由他们提供并引进专业的医疗资源。在洋泾长者照护之家,政府将嵌入式概念进行到底,在一栋居民楼内实行起“医养结合”的模式,其内设有医疗机构,有两位全职医生和全职护士在内为老人提供全天的医疗服务,配备有专门的诊疗室和药房。
4.功能多元化
在服务功能方面,迷你型嵌入式养老模式弥补了以往单一的养老模式的服务类型,推出了康护预防、居家养老服务、短期寄养、机构内长期照护的多种服务范围,可供老人们根据自身状况选择不同的服务业务,融合了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功能。既有机构养老的基础设备支持,又有社区服务提供生活上的照料,还有专业的医疗护理,可以完全确保所有老人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有效的缓解了社会养老压力。
5.资源整合优势
迷你型嵌入式养老模式是建立在社区内部,利用社区闲置房屋或土地,充分挖掘资源,降低运营成本,能够有效节约大量政府投入,为开办和推广创造了更有力的条件。
该模式同时在社区嵌入式的基础上放大社区的溢出效应,不仅仅服务于机构内老人,对小区或周边有同意需求的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康复、洗衣等上门服务。并且开展连锁经营,扩大组织规模,摊薄运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
在部分“嵌入式”养老模式中,政府引进了社会资本的参与,通过采取租赁、承包、参股等方式将养老机构委托给私人企业运营。这种公建民营的方式中政府和社区、企业相互合作,不仅仅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家门口的养老院,为大量家庭解决了养老难问题,并且将多方面的资源有效整合,共同创造了一个政企合作的多赢局面。 6.政策支持优势
2015年6月,国家就出台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规定只要有10张床位以上就可以申请开办养老机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养老机构的开办门槛,为迷你型嵌入式养老机构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上海市作为推广此养老模式的先锋,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不僅在床位费上给予补贴,对于机构内用的水、电、燃气、有线电视等方面的相关费用也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大力推广嵌入式养老机构的建设。
(二)劣势分析
1.有限床位的调配问题
迷你型嵌入式养老院一经推广就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喜爱,但因为其迷你型特征,这类型迷你养老院单单靠几十张的床位是无法满足社区内老年人需求的,不管是日托还是全托方面,需求床位都远远超于供给。怎样协调好这一问题,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受到此项养老服务,是需要解决的一项难题。
2.运营收支不能平衡
与一般养老机构相比,迷你型嵌入式养老机构只有几十张床位,单单依靠床位费运营所得来的收入,很难维持整个机构的开支与运转。剧有关业内人士认为,养老机构最合理的床位设置是300张左右,而如果投入比例小,要靠床位费来收回投资费用以及正常运转,一般小型养老机构是很难的。以上海市浦兴路街道的福苑长者照护之家为例,该机构设置了14张床位,任职人员7名,另有医生、护士和康复人员等6名,拥有床位数和工作人员的人数基本相同。除去其他运营成本,按照当下的收费标准来算,能够提供给每位员工的月薪只有3500元左右,是肯定不能平衡运转的。
3.社区居民反对
虽然社区内建设养老机构受到许多人的支持,但因环境污染,占用公共地区及设施、老人丧葬造成居民困扰等问题,还是存在一些反对的声音的。部分年轻人不愿意跟老年人生活在一起,一些居民认为养老机构的设立给生活环境造成了影响,要想使这类迷你养老院被更多的居民所接受,这些都是需要协调处理好的问题。
4.不能光靠政府“投食”
目前多数“长者照护之家”的试点单位,都是政府投资来建设的,同时政府也出台许多扶持补贴政策来推进这一养老模式的发展,但多数试点机构在运营中还是存在难以维持的问题。单单依靠政府的投入来开办及运营并不是长久之计。
要想更快更全面推广迷你型嵌入式养老模式,仍需要引进社会资本的参与,充分发挥市场资源的配置作用。“长者照护之家”的试点只是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真正能够推动养老服务业的主体依然是社会力量,进而在之后的发展中做到政府主导、社会协同。
三、对“长者照护之家”创新模式的反思
在养老需求更加多元化的今天,现有的单一养老模式肯定难以满足大众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民众选择了综合性养老服务。而上海市对于“长者照护之家”这种迷你型嵌入式养老模式的创新,融合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三种模式,提供了多层次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创造了养老服务体系的新局面。
在我们探索“长者照护之家”之路的同时,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对其功能该怎样定位,对整个养老服务体系的影响和起到的作用,以及在之后的发展中要怎样改进,这都是仍需要解决的问题。“长者照护之家”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而是我们对旧的养老模式的优化与迭代,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对于未来还会面临哪些问题,还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并解决。但我相信只要运用并完善发展迷你型嵌入式养老模式,就必定会对养老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楠.卢敏.制度嵌入性理论在我国的发展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4(2):26.
[2] 章萍.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的有效路径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5(9):76-78.
[3] 姚俊.“多支柱”社会养老服务政策的理念与设计研究——基于服务递送的视角[J].现代经济探讨,2015(7).
[4] 彭希哲,梁鸿,程远.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 张凌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养老模式探析——以苏州市B社区为例[J].社会学研究,2011(6):103-104.
[6] 周晓亮.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的选择与构建[J].改革与开发,2011(8):39-46.
[7] 巢小丽.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基于浙江省宁波市南门街道的实证分析[J].理论学报,2013(1):25-29.
[8] 刘晓梅.我国社会养老服务面临的形势及路径选择[J].人口研究,2012,36(5):104-112.
[9] 廉楓.机构养老高龄老人生活质量调杏[J].社会工作,2008-1.
[10] 王素英,张作森,孙文灿.医养结合的模式与路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调研报告[J].社会福利,2013,12:11-14.
[11] 姜向群.养老转变论:建立以个人为责任主体的政府帮助的社会化养老方式[J].人口研究,2007(4).
[12] 范君晖.我国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阻力与策略[J].西部论坛,2010(5):70-74.
[13] 李凤琴,陈泉辛.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索[J].西北人口,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