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覆盖“人、机、料、法、环”五方面管控要素的综合管控体系,按照“一牌一策、一机一策”指导思想,坚持目标引领、问题导向,以攻关课题为重要抓手,针对卷包设备有效作业率管控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综合治理,提升卷包设备有效作业率,形成一套适应企业设备管理要求的设备有效作业率管控机制。
关键词:综合管控体系;设备有效作业率;攻关课题
1 前言
设备有效作业率,是衡量企业设备管理水平高低的一项主要技术指标[1]。提高设备有效作业率是减少投资、降本增效和体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最有效途径。将设备有效作业率维持在一个较高稳定水平 ,是企业设备管理不断深入以及精益化管理要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保养不到位、维修质量不佳、设备换牌改机、原辅材料、过程等待等各类因素综合影响了设备效率提升[2-3]。为了降低各类因素影响,建立了“人、机、料、法、环”五方面管控要素的综合管控体系,按照“一牌一策、一机一策”思路,以攻关课题为重要抓手,针对卷包设备有效作业率管控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综合治理,不断夯实设备基础管理水平。
2 综合管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1 搭建跨职能部门组织机构,构建模块化的推进工作思路
按职能小组分工,构建模块化的推进工作思路。成立提高设备净有效作业率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和课题组。课题组卷包攻关、制丝保障、动力保障、生产优化、工艺质量、人员技能保障和设备保障课题组七个专项课题组,明确责任分工及负责人。每个课题组由组长、副组长、联络员以及技术骨干成员组成。
2.2 优化设备效率指标体系,发挥指标数据的导向作用
对原有设备管理体系绩效指标进行了优化和完善,提升分解指标与设备有效作业率指标的关联性,提升指标覆盖面。指标承担部门涵盖生产、设备、工艺质检等方面及涉及的相关课题组。以指标形式控制设备、生产及辅料保障能力。同时,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设计影响因素的统计、收集方式,将因素影响大小程度量化,为指导设备效率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3 完善设备效率数据收集、统计、分析机制,加强过程监督
建立并完善卷包车间日设备效率信息收集方式、卷包设备效率周、月分析机制。同时把日信息收集、周统计与分析,月度整改进行有机的整合,形成一整套便捷高效的运行分析机制,定期对设备有效作业率的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和监督,查找不足,督促改进,不断提高设备有效作业率提升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2.4 强化设备基础管理
(1)细化设备点巡检、检维修管理。按照一牌一策、一机一策的思路,针对工艺要求的不同,机型的不同、设备役龄及个性化改造等编制具有针对性的轮保标准、点检标准、日保标准、换牌改机标准等;按照设备全寿命周期的思路,对设备运行信息进行全面统计,真实反映设备运行状态,对部套性劣化问题,以项目维修为切入点加以重点解决,对于系统性劣化问题,以自主深度维修的持续实施加以全面解决。
(2)加强轮保执行监督管理,提高轮保覆盖率。建立并完善从故障分析到维修策略到确定轮保项目、周期、标准,再到计划、执行、检查、验收反馈、持续改进的可行的全闭环管理工作流程。以轮保标准优化为关键点,通过轮保前后效能数据提升为衡量依据,对比前后台班产量、小停机次数、作业效率、产品合格率等指标,查找问题、实施改进。通过不断优化设备关键功能部位、重点装置的维护、巡检以及调校作业基准,建立符合卷包车间实际的设备调校、检查、维护的体系,形成完整的检查-调校-维护-反馈—改进系统,始终使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持续提升卷包机组运行效率。
2.5 生产、技能、物资保障共同参与、整体提高
(1)在生产方面:科学优化生产安排,从“管理标准”和“管理方法”两方面持续优化管理水平。从 “生产现场环境”方面保障设备有效作业率工作的开展。一方面持续抓好停产恢复生产的节奏,针对停产复工的人员准备、停开机台恢复生产前的测试验证、调整内容等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以提升停产恢复生产时效性。另一方面,降低换牌改机的次数和时间。依托卷包车间设备布局调整优化,降低设备换牌改机次数。 结合“一牌一策、一机一策工作”的开展,通过工作写实分析进一步优化换牌改造标准、制度及改机过程控制,并进行相关部位改进,从而降低换牌改机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在技能方面:构建“以人促机、人机和谐”设备精益化管理模式。按照“一牌一策、一机一策”的工作思路,分机型、分牌号完善员工点位技能标准,技能档案,培训知识库,进一步细化一岗多能、岗位轮训、技能评价等技能提升工作,通过内、外部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借助设备供应商资源,有针对性的对设备短板模块进行培训学习,同时,依托车间技能大师工作室和自主深度维修平台,对操作人员及维修人员(尤其是年轻员工)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提升操作、维修人员的技能。
(3)物资保障方面:一是强化以设备点巡检、检维修为重点的设备性能保障;二是排查以卷包外部影响因素为重点的生产环节,减少制丝、动力等的影响;三是完善配套机制、研究方法,提升原辅材料上机使用的稳定性。1)完善原辅材料问题收集、反馈与改进机制。结合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完善生产辅料质量问题收集、反馈与改进机制,完善材料提前预警功能、重复问题发生的频次统计、提供同类材料问题处置办法,提高问题改进的及时性。2)对各牌号不同厂家原辅材料上机使用情况进行收集、分析,研究适宜设备效率发挥的原辅材料定性、定量指标,加强对原辅材料使用状态的管控,提升原輔材料上机使用的稳定性。
(4)围绕效率提升项目,以问题为导向,从2017年至2020年持续开展设备项目攻关。从人员技能、设备状态、生产排产、辅料材料、能源保障等制约卷包设备效率的瓶颈问题,从技术上、管理上进行分析,找准突破点并加以解决,提升设备有效作业率。共成立实施专项攻关课题58项,涉及换牌改机效率提高、故障维修时间降低、动力能源保障、卷包材料改进、人员技能提升等多个方面。
3 实施成效
3.1 成事。深挖生产过程中的设备、生产、工艺、质量等环节的精细管理,不断提高卷包车间设备(卷接和包装)的实际产量,提升了企业设备有效作业率,2017年至2019年底,卷接设备有效作业率从89.18%提升至91.61%,包装设备有效作业率从78.02%提升至80.19%。向同行业先进水平看齐,推动企业精益管理再上新水平。
3.2 建制。以设备效率为突破口,在全厂范围内了引导全员,形成管理改善的工作方法氛围,形成一套适应企业设备管理要求的设备有效作业率管控机制,全面提升柳州卷烟厂的基础管理水平。
3.3 炼人。为各层人员搭建学习、交流、创新、实践的平台,锻炼基层员工专业技能、管理思维和管理能力,提高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及综合管理素质。
4 结论
本文通过构建 “人、机、料、法、环”五方面管控要素的综合管控体系,从人员技能、设备状态、原辅材料、管理制度以及卷包设备外部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以攻关课题为重要抓手,针对卷包设备有效作业率管控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改进,提升卷包设备有效作业率,为企业设备管理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探索完善设备保障和绩效机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孔 胜,刘 鹏,王延河,刘 凯.卷包设备效率提升策略[J]. 2019.10.27
[2] 马治国,邵 云. 提高卷包设备效率的设备管理新模式[J].2012.Vol.31.No.14
关键词:综合管控体系;设备有效作业率;攻关课题
1 前言
设备有效作业率,是衡量企业设备管理水平高低的一项主要技术指标[1]。提高设备有效作业率是减少投资、降本增效和体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最有效途径。将设备有效作业率维持在一个较高稳定水平 ,是企业设备管理不断深入以及精益化管理要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保养不到位、维修质量不佳、设备换牌改机、原辅材料、过程等待等各类因素综合影响了设备效率提升[2-3]。为了降低各类因素影响,建立了“人、机、料、法、环”五方面管控要素的综合管控体系,按照“一牌一策、一机一策”思路,以攻关课题为重要抓手,针对卷包设备有效作业率管控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综合治理,不断夯实设备基础管理水平。
2 综合管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1 搭建跨职能部门组织机构,构建模块化的推进工作思路
按职能小组分工,构建模块化的推进工作思路。成立提高设备净有效作业率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和课题组。课题组卷包攻关、制丝保障、动力保障、生产优化、工艺质量、人员技能保障和设备保障课题组七个专项课题组,明确责任分工及负责人。每个课题组由组长、副组长、联络员以及技术骨干成员组成。
2.2 优化设备效率指标体系,发挥指标数据的导向作用
对原有设备管理体系绩效指标进行了优化和完善,提升分解指标与设备有效作业率指标的关联性,提升指标覆盖面。指标承担部门涵盖生产、设备、工艺质检等方面及涉及的相关课题组。以指标形式控制设备、生产及辅料保障能力。同时,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设计影响因素的统计、收集方式,将因素影响大小程度量化,为指导设备效率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3 完善设备效率数据收集、统计、分析机制,加强过程监督
建立并完善卷包车间日设备效率信息收集方式、卷包设备效率周、月分析机制。同时把日信息收集、周统计与分析,月度整改进行有机的整合,形成一整套便捷高效的运行分析机制,定期对设备有效作业率的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和监督,查找不足,督促改进,不断提高设备有效作业率提升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2.4 强化设备基础管理
(1)细化设备点巡检、检维修管理。按照一牌一策、一机一策的思路,针对工艺要求的不同,机型的不同、设备役龄及个性化改造等编制具有针对性的轮保标准、点检标准、日保标准、换牌改机标准等;按照设备全寿命周期的思路,对设备运行信息进行全面统计,真实反映设备运行状态,对部套性劣化问题,以项目维修为切入点加以重点解决,对于系统性劣化问题,以自主深度维修的持续实施加以全面解决。
(2)加强轮保执行监督管理,提高轮保覆盖率。建立并完善从故障分析到维修策略到确定轮保项目、周期、标准,再到计划、执行、检查、验收反馈、持续改进的可行的全闭环管理工作流程。以轮保标准优化为关键点,通过轮保前后效能数据提升为衡量依据,对比前后台班产量、小停机次数、作业效率、产品合格率等指标,查找问题、实施改进。通过不断优化设备关键功能部位、重点装置的维护、巡检以及调校作业基准,建立符合卷包车间实际的设备调校、检查、维护的体系,形成完整的检查-调校-维护-反馈—改进系统,始终使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持续提升卷包机组运行效率。
2.5 生产、技能、物资保障共同参与、整体提高
(1)在生产方面:科学优化生产安排,从“管理标准”和“管理方法”两方面持续优化管理水平。从 “生产现场环境”方面保障设备有效作业率工作的开展。一方面持续抓好停产恢复生产的节奏,针对停产复工的人员准备、停开机台恢复生产前的测试验证、调整内容等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以提升停产恢复生产时效性。另一方面,降低换牌改机的次数和时间。依托卷包车间设备布局调整优化,降低设备换牌改机次数。 结合“一牌一策、一机一策工作”的开展,通过工作写实分析进一步优化换牌改造标准、制度及改机过程控制,并进行相关部位改进,从而降低换牌改机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在技能方面:构建“以人促机、人机和谐”设备精益化管理模式。按照“一牌一策、一机一策”的工作思路,分机型、分牌号完善员工点位技能标准,技能档案,培训知识库,进一步细化一岗多能、岗位轮训、技能评价等技能提升工作,通过内、外部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借助设备供应商资源,有针对性的对设备短板模块进行培训学习,同时,依托车间技能大师工作室和自主深度维修平台,对操作人员及维修人员(尤其是年轻员工)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提升操作、维修人员的技能。
(3)物资保障方面:一是强化以设备点巡检、检维修为重点的设备性能保障;二是排查以卷包外部影响因素为重点的生产环节,减少制丝、动力等的影响;三是完善配套机制、研究方法,提升原辅材料上机使用的稳定性。1)完善原辅材料问题收集、反馈与改进机制。结合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完善生产辅料质量问题收集、反馈与改进机制,完善材料提前预警功能、重复问题发生的频次统计、提供同类材料问题处置办法,提高问题改进的及时性。2)对各牌号不同厂家原辅材料上机使用情况进行收集、分析,研究适宜设备效率发挥的原辅材料定性、定量指标,加强对原辅材料使用状态的管控,提升原輔材料上机使用的稳定性。
(4)围绕效率提升项目,以问题为导向,从2017年至2020年持续开展设备项目攻关。从人员技能、设备状态、生产排产、辅料材料、能源保障等制约卷包设备效率的瓶颈问题,从技术上、管理上进行分析,找准突破点并加以解决,提升设备有效作业率。共成立实施专项攻关课题58项,涉及换牌改机效率提高、故障维修时间降低、动力能源保障、卷包材料改进、人员技能提升等多个方面。
3 实施成效
3.1 成事。深挖生产过程中的设备、生产、工艺、质量等环节的精细管理,不断提高卷包车间设备(卷接和包装)的实际产量,提升了企业设备有效作业率,2017年至2019年底,卷接设备有效作业率从89.18%提升至91.61%,包装设备有效作业率从78.02%提升至80.19%。向同行业先进水平看齐,推动企业精益管理再上新水平。
3.2 建制。以设备效率为突破口,在全厂范围内了引导全员,形成管理改善的工作方法氛围,形成一套适应企业设备管理要求的设备有效作业率管控机制,全面提升柳州卷烟厂的基础管理水平。
3.3 炼人。为各层人员搭建学习、交流、创新、实践的平台,锻炼基层员工专业技能、管理思维和管理能力,提高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及综合管理素质。
4 结论
本文通过构建 “人、机、料、法、环”五方面管控要素的综合管控体系,从人员技能、设备状态、原辅材料、管理制度以及卷包设备外部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以攻关课题为重要抓手,针对卷包设备有效作业率管控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改进,提升卷包设备有效作业率,为企业设备管理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探索完善设备保障和绩效机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孔 胜,刘 鹏,王延河,刘 凯.卷包设备效率提升策略[J]. 2019.10.27
[2] 马治国,邵 云. 提高卷包设备效率的设备管理新模式[J].2012.Vol.31.No.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