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地的理想
乙末年距小雪还有5天,我去横峰访友。吴武华兄和史海辉兄均为我多年兄长,慰留我,说,去乡间走走,有很多好地方。我说,横峰来过很多次,大部分地方都看过了。吴武华兄说,可以去新篁看看,有好东西。我说,20年前去过,记忆模糊了。就这样,去了新篁。又不可自抑地去了司铺、莲荷、铺前、港边、龙门畈。冬雨绵绵,大地始终垂降暮色。我却义无反顾地扎入丛林、川峦、田畴之中。似乎那是看不厌的故乡延伸部分,是心脏律动的地方,是遗忘歌谣再次升起的光源之地。既是江南的缩影,又是江南的全部。
起伏的山峦在灵山脚下形成凹陷的皱褶。葛溪河和岑港河,像大地上两条被风吹散的飘带,在丛林间和田畴深处飘忽。在杨桥,我看见葛溪河在冬雨中,浩浩荡荡,像大地开裂处的血液,枯涩的茅草和油碧的灌木,如两团颜料,沿河板结。田野是素白的,冷涩、古朴,稀散的村舍在淅淅沥沥的雨中,把远去的记忆瞬间显影。村舍里,隐隐传来犬吠和鸡鸣。那是灯盏安放的地方,有月亮从水井升起。更远一些,是绵绵的山峦。山峦是一个馒头形,雨丝垂落,锃绿的树林有艳红的枫树和麻黄的山毛榉潽出来,彼此映照,夺目奔放。开阔的田野沿着葛溪河倾泻,网状的田埂勾勒出田野的筋脉。我想起俄罗斯油画家伊凡·伊凡诺维奇·希施金笔下的《黄昏,雨后》:微红的夕光溢出大地,条状的黑云把夕光分割出斑斓的色彩,低洼里的积雨有了银色,让人感觉到大地轻轻地晃动,裸露的树根和腐朽的树干,一切都是那么古老,稀稀疏疏的树叶透出几分祥和又哀哀的冷色,灰蓝的天空像一块布片盖在树林之上,一只小鸟站在高高的树梢,守着孤独的旷野。
在去港边的路上,因为迷路,走了一条小路,弯弯岔岔,多走半个多小时。因为车子出了故障,停在一个村子里换胎。我一下车,便被村子迷住了。村子叫柯家,里里弄弄,恍若迷宫。池塘里,不时有鱼儿扑出水花。青翠的竹林在村舍间,汹涌。雨丝从竹叶滴下来,油亮。村外,是疏朗的菜地和浅青色冬田。鹅毛绒一样的青草,在冬田里,多了一份人烟气息。矮山冈的菜地,把山地分出层梯级,矮山冈看上去像一座堰卧的雕刻品。横峰有很多俊美的村子,这是与其他地域最大的不同之处。在莲荷乡的梧桐畈,我到了村口,瞬间恍惚。路边两排柳树,柳枝垂下来,可以想见的是,春风一日暖一日,迎春花还没完全炸开花苞,柳枝芽细细地发青,枯黄的枝条水肿似的发胀,转青,树根的苔藓往上爬,淌出水渍,山樱花在山间飘荡着白雪般的花瓣,柳条葳蕤,暖风和面,进村的人不自觉地唱起了欢快的歌谣。一座岩石山从柳树梢看过去,像一只猴子蹲在地上。同游的王国浩兄告诉我,岩石山叫鹤山。鹤和猴,在当地方言中,有谐音,会不会是猴的误读呢。有人说,可能在先前的农耕时代,岩石山上的树林里栖息了很多白鹤,因鹤得名,也未可知。在村里,我看见了桂竹林。我问村人:“这个竹林,是不是种了15年左右呢?”答:“差不多这个时间,你怎么知道呢?”我说,我看竹子的直径和竹林的密度,知道了。桂竹初种,是细细黄黄的,林子越密竹子直径越粗,竹子也越高,高出4层楼,密不透光。桂竹是贱物,挖洞浇水,在冬春皆可移栽种植。桂竹分雌雄,同时把一根竹鞭上的两棵老桂竹一并移栽,繁殖力更强。在所有的竹笋中,桂竹笋是最好吃的,白菜一样羞嫩,萝卜一样爽口,没有青涩味,是山珍中的上品。掰了桂竹笋,桂竹便不再长,杀鸡取卵的事农人是不会干的。梧桐畈村在竹林和樟树、枫树的掩映下,掩藏。村前是几千亩的田畈,在一个平面上摊开,细雨中,素净、灰白的稻茬像是另一种古老的时间。远处的信江已经没有踪迹,一抹依序的树林描摹出河流的形态。
在司铺,探访过山中村庄搬迁后的生活遗址。车上了王家坞水库坝堤,便沿山边草径步行。许是暖秋吧,杜鹃又有了一次花期,零星地点缀着萁蕨等地衣植物。雏菊在山崖下,金黄耀眼。雏菊迎霜,霜冻越寒,花也越绽。水面有白鸥几只,翩翩翔舞。明末清初散文大家王猷定在《螺川早发》咏道:“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鸥至雁离,是旅人孤独、人生无常的隐喻。白鸥是迁徙的鸟,但鲜有来中国南方越冬。早年,我还是孩童时代,在饶北河,倒常见,栖息在河滩的枫杨树上,觅食鱼虾、蜗牛、螺蛳。时隔30多年,才见到白鸥。它是远去的旧时光,再次带给我。它像一团白雪,炽燃山野。步行约3华里,到了废弃的村子。村子馅子一样包在山坳里,竹林和油桐树在屋后发出“呜呜呜呜”的风声,小路铺满了落叶和腐烂的植物枝干,几棵柚子树挂着涩黄的柚子。环抱般的山峦,层林尽染,金色的殷红的墨绿的灰褐的树叶,把山体修饰出一幅霜后的风景图。山涧在荒草遮掩的沟渠里,“叮叮咚咚”。有几间瓦屋已然倒塌,成了颓圮。外村借地种菜的农人,把山田垦出来,种上了时鲜菜蔬,大部分的山田还刚刚下了秧苗。山田沿山垄,梯级延伸。每块山田垦出一个水平线,每一块菜地的宽度是一样的,田垄的宽度也是一样的,菜地与菜地也是角对角、线平行线,秧苗是一样高的、一样绿的。看起来,像一块绿织毯,露地而晒,甚是精美,令人震撼。可惜,我没看到打秧苗的农人。这一定是一个具备高度审美情趣的人,是一个内心纯洁的人,是一个有灵魂高地的人。我估摸这个农人在年轻时,可能是做木匠活的,菜种在一条线上,像一个棋盘,每块菜地从山田里垦出来,像豆腐箱里压出来的豆腐块。他不是木匠也该是乡村画师,用美学眼光去审视,去从事平凡之物的人,是最精细的人,也是陶醉于生活的人,从俗至雅,乃生活大师。
多褶的群山,向北堆叠。横峰北高南低,群山渐渐低缓、消失,有了丘陵地带和莲荷小平原。纵横的河汊掌纹般密布,村舍被河流串起来,如一条藤蔓上的牵牛花。主要河流有岑港河、港边河、新篁河、葛溪河、司铺河、乐安河穿境而过,注入信江,汇入浩渺的鄱阳湖,发源地同属灵山山脉。灵山像一列巨型火车,由东向西呼啸奔驰。水是大地的精魄,畜养精魄的是山塘水库。去一个山坳,拜访一座山,一座水库出其不意尽收眼底,让人短暂晕眩,蛇一样安静下来,沉默无言。在铺前,见黄源水库,便是这样。在姜家畈村后山,一座水坝拦截了一条逼仄的山坞。冬雨后的水雾在山际洇散,水绿得乌亮,山影被风吹出细密多皱的波纹。山峦如眉,青黛的天空呈圆拱形。水和植物混合的气息,从水面涌过来,一下子把人裹起来。我甚至如是想:在春天,在水库边站立一天,人会和豆芽一样,破壳发芽,抽枝发叶。杨朝雪说,大坝是炸开两边山体,以粘土心墙堆石坝,坝内全是片石,因无污染无破坏和先进技术,载入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世界罕见。我说,你怎么这样了解山山水水呢?他说:“我走遍每个行政村,走了每个水库,读完了县里的文史资料和地质资料。”他是我老友,我每次来横峰,都请他带路,他是熟知这片大地筋络的人。黄源水库往左右两条山垄伸进去,像两条岔開的脚。翻过山,便是葛文化发祥地葛源了,葛源的千亩高山梯田,又是另一番景象。梯田沿山修筑,田埂是不规则的弧形,水映蓝天,像翻卷的大海,野花葱郁。初冬的枫树、山毛榉、梓树、栾树、青桐、漆树,和竹林迎接了大地的白霜,野刺梨长出了甜蜜蜜的浆果,山间红遍,到了春天,千亩梯田会是层层叠叠的花海。 吴兄和史兄的一次慰留,我自己也没料到,两个星期内竟然4次去横峰。去了横峰,我深深自责自己是一个浅薄的人,对身边的大地是那么的无知。我们需要一次次去投奔大地,像雨一样,去熟悉大地的细胞、脏器、骨骼、血液、筋脉。大地是我们的父母,是我们的胞衣,也是我们的摇篮和眠床。任何时候,我们站在大地面前,都是初洗的婴孩。
莲 荷
莲就是荷,是一种梦一样的植物。它肥绿的圆叶上,水珠被风摇动,滚来滚去,金色的阳光有了绚丽的彩虹。蛙鸣在荷塘里,此起彼伏,让我们觉得每一天的早晨和傍晚,披上了童话的七彩衣。莲又称芙蕖、水华,未开的花蕾叫菡萏,已开的花朵叫鞭蕖,地下茎叫藕,果实叫莲蓬,坚果叫莲子。这是一种古老的植物,多长于淤泥的水生草本,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元素。《诗经·郑风》之十:“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情爱中的女子,约会心上人,看见满池塘的荷花,心房都被荷花点燃了,可心上人偏偏没来,一个小狂徒来戏谑她,不恼怒才怪呢。《汉乐府》的《江南》是古诗中的名篇:“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的莲花开了,一眼望不到边际,青青翠翠的荷叶有无穷的碧绿,男男女女泛舟对歌,挑选意中人。莲花湖里,已经有情侣躲在荷叶下,做了痴男怨女。鱼戏就是男欢女爱的暗喻,这种情境,都是青年人所向往的。宋朝的周敦颐著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莲长于淤泥,亭亭玉立,花艳其上,高洁至圣,让人自惭形秽。
2009年夏季,我女儿骢骢8岁。我带她游西湖。船是仿古的木船,有木廊和八字形斜檐。西湖的荷花开了,肥肥的绿叶遮住了湖面,锦鲤穿梭,亭台悬于湖上。船游荷花间,“嗞嗞”“嗞嗞”,水轻轻拍打船板的声音,像丝竹的弦声。苏堤的杨柳垂下湖面,葳蕤生姿,浪情摇曳。红艳欲滴的荷花盖了西湖,花一簇簇地支在荷叶上,有燃烧的灼热感,放眼望去,像满湖的花灯,乃人间至美。我情不自禁地吟咏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莲是抗高温的植物,在南方普遍种植,在北方也常见。太阳越毒辣,花开越盛。夕阳下山,晚露渐浓,荷花慢慢收缩,内包起来,花瓣内卷,像似沉睡。青蛙“噶噶噶”,张开它的音鼓,激越地鸣叫。浮在荷叶上的纺织娘,拉起竖琴,凄凄地吟哦。这是夜幕下音乐会的序曲。主唱是鸣蝉,“吱呀吱呀”,忽而东忽而西,高音部分由夜鹰完成,“呃呃呃”“呃呃呃”,凄厉,如婴孩的啼哭,贝斯手是蝙蝠,“吱吱”“吱吱”“吱吱”。朝霞在天边散开,鸡蛋黄一样的朝阳“咯噔咯噔”升起,荷花吸了一夜的露水,鲜红如染,慢慢绽开。太阳中分,荷花的花芯完全绽露了出来,绽露出处女第一夜羞赧的微笑。花瓣多为红色、粉红色或白色,有瓷器般的胎釉,摸起来有感柔滑,多属雄蕊,心皮多,离生,嵌生在海绵质的花托穴内。花托即莲房,像少女的香闺。心皮是被子植物特有的器官,是变态的叶,心皮卷合而成的花即是雌花。一枝花茎上,有了雄花,心皮卷合长了一支雌花,一同迎接朝阳,一同目送夕下,沐雨浴霜,像一对糟糠夫妻,故称并蒂莲。
花立于荷的圆叶上,像一个少女长衣宽袖跳《霓裳舞》,踮起脚尖,衣袂飘飘,迎风而蹈。中国画一代宗师石涛,自号苦瓜和尚,咏荷花:“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把荷花比喻成美人腰,不免也动琴心。温庭筠喜入兰庭,沾胭惹脂,说荷花“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人奇丑,却细腻,温香惜玉。
黄永玉是硕果仅存的国画大师,习他的房叔沈从文写湘西风情小说,洋洋百万言,穿老式的毛楂扣对襟衣服,嘴巴不离烟斗,老得连烟斗也叼不动了,抽古巴雪茄。老人晚年,结庐京郊,自号“万荷堂”,长廊围十余亩荷塘。荷花与大师终日相伴,彼此凝思相望。张大千是个有争议的人,为事被人诟病,画荷奇绝。他是泼墨画大师、书法大师,自创“大风堂画派”,为了画荷,在西湖居住5年,天天看荷、赏荷、画荷,人称“荷痴”。
画荷最出名的是八大山人。《荷花水鸟图》是中国画的经典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八大山人是明朱皇族后裔,名朱耷,明亡后,削发为僧,疯疯癫癫,说话结结巴巴,内心孤傲。他笔下的《荷花水鸟图》,孤石倒立,疏荷斜挂,水鸟缩着脖子,翻着白眼,孤立于怪石上,冷漠、怪诞、孤傲,对人世冷嘲热讽。他善构图于枯枝败叶、残山剩水、孤影怪石,笔墨酣畅,内蕴邈远。
荷花在南方是普遍种植的植物,北方也常见,在池塘,在山田,碧玉如洗。普遍种植意味着与生活紧密相关。藕和白菜、萝卜、芋头、山药、莴苣等菜蔬一样,四季常食,是家常菜的必须品种。塘藕更脆,纤维也细,孔大,糖分多,粗圆均衡,无污泥味,是藕中上品。藕粉可制作藕松糕,蒸食,不黏牙,微甜,口感烘软,也可直接冲热水调喝。叶、叶柄、蓮蕊、莲房可以入药,清热止血莲心清心火、强心降压,莲子补脾止泻、养心益肾。中国人是很有智慧的,从平凡的植物中,发现对人最大的价值。
莲还是信仰的象征,许是莲迎骄阳而斗艳,出污泥而不染的缘故吧。佛祖释迦牟尼结跏趺,坐于莲花台上。大慈大悲的观音,穿白衣,一手持净瓶,一手执白莲,在白莲花上。佛经把佛国称为“莲界”,寺庙称“莲舍”,袈裟称“莲服”,和尚行法手印称“莲华合掌”,“念珠”称“莲珠”。莲是净洁的世界,是上善的世界,是无边的世界,是离俗的世界。
2010年初冬,我去扬州,与友人阙游瘦西湖。荷枯败,枝茎干涸,湖面上,漂着破碎的荷叶。荷叶焦黄,有的发黑。站在二十四桥上,暖阳生出几许淡漠,秋风散去,冬寒已至,枯死的莲荷不免让人悲凉。若是离人在即,或是颠沛流离于异乡,看见败荷残叶,孤鸟栖于枝头,雪花飘零,会做何感想呢?李清照是悲苦的人,国未破,家未散,只是丈夫外出没回家,她就写出:“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人活一生,不能过于哀叹命运,命运赐给人的不是绳索就是鞭子。所以,人不能活得过于智慧。有闲情,不如和陆羽一样,早上起来,用木瓢,去收集荷叶上的露水,煮茶下棋,听泉观鸟,生死都不是大事,把一杯茶煮好才是要紧事。 莲与荷,本是一种植物,称呼起来境界却不一样。莲至圣,荷至俗。俗中赏出至雅,即是美学的大师。朱自清在清华大学的池塘边,看见月色泻落荷塘,薄纱般笼罩,写出《荷塘月色》,照耀我们。
莲荷,我说的不是植物,而是横峰县郊的一个乡镇,近邻信江。乙末年冬,稀稀的冬雨中,我像一只野羊,在它广袤的疆域里乱跑。万亩的稻田在雨雾中,瑟瑟肃肃,发白的稻茬让我恍惚,似乎这是江北的平原,冬雪融化之后,植物还在冬眠,酣睡的表情显得意犹未尽,苍茫的大地与空茫的天空直接相连。岑港河穿境而过,枫杨树、洋槐、香樟,伫立河边,古老的身影稠密却单薄,稀疏苍劲的枝杈以祈祷的姿势,伸向高远的川穹。我多次去过莲荷,却知之甚少。第一次去,是在我青涩之年,探访友人。依稀中,去过的村子有大片的乔木林,香樟围着村子,形成一个屏障,不远处的河流吞泻着万古不息的时间。友人已遠逝,青涩之年一去不复返。雾气在山冈和树林萦绕。
我揣想,在远古的时期,莲荷是信江流泻而下堆积出来的淤泥区。信江汇聚了赣东的积雨,由东向西,野马群般狂奔,吐出的泥沙淹没了荒丘,千万年,堆积出小小的冲积平原。肥沃的土地,常年积水。狂风把莲子携带而来,发芽、生根,开出莲花,有了了无边际的十里荷塘。莲子是生命力极强的种子,千年的莲子也能发芽。先民迁徙而来,看见莲花亭亭荷叶涟涟,鱼戏期间,脱口而出:莲荷。古老的乡寨依山临河而扎,莲的庇佑,繁衍生息,延绵而至。脱口而出的人,是有慧心的人。他的家中,长年供奉着佛灯。也或许是,先民挑着箩筐,拖儿携女,逃着荒灾或战火,溯河而上,站在岑山顶上,看见一片平坦的土地,在群山的包围中,像一朵莲花盛开。他再也不走了,搭茅棚,种藕养鹅,牧羊放牛。如宋代词人辛弃疾所写《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莲就是莲荷人的宗庙。莲花就是我们生命盛开的仪式。
禾雀馆
从牛桥转到斗米虫山庄,已是傍晚。金粉一样撒落在田畴的阳光,被一群飞过林杪的鸟驮走,飞驰而去。时间是一种很轻的东西,没有任何重量感。
这是一个荒落的山庄,几间简易的屋舍和日盛的秋意,让人觉得居住在这里的人,是结庐深山的陶渊明后裔。山垄原是一片稻田,前几年种满了桂花。两边的山梁和坡地是油松,油松是一种笨拙的植物,在贫瘠的山岩地,过着不疾不徐的草民生活。油松矮小、遒劲,戴着松松垮垮的毡帽,一副樵夫的模样。油松下,是枯黄发黑的针叶,野蔷薇、山楂、山荆,择一钵之地,竞相生长。山垄则是一个抽屉,从两条山脊间拉出来。落居的人在院子里,用柴刀削一根根木枝。熟人称他老童,他敦实,穿粗布浅灰秋装。木枝三十来厘米一节,每节间有枝瘤。老童削开枝瘤,一条白白胖胖的蛹蜷曲在浅黄的木质里,老童说,一条蛹要换一斗米呢,比冬虫夏草还贵。
木枝其实不是木枝,是木质化的藤枝。藤叫老虎藤,学名称云实,蔷薇科,枝和叶轴有钩刺,在暮春,叶稀花盛,枝轴间点缀着金黄的小花朵,在很多公园或庭院,植它圈篱笆墙,也叫绿篱。花朵顶生,张开4片圆形花瓣,盛开时反卷,像美人的发髻。十月秋霜来了,枝上挂起刀状的荚果,也因此故名带刀树。荚果剥出来,和小蚕豆差不多,有毒,食之会肠道紊乱。云实性温、苦涩、无毒,散寒通经,它的茎块不可多食。我有一个同事,把它茎块挖出来,以为是木薯,煮食,两小时后休克,精神短时错乱。
小时候,我们用一个洗净的墨水瓶,装一只天牛,藏在书包里。下课了,在廊檐的过道上,把两只天牛放进玻璃罐,斗天牛。天牛有两支长触角,螯足一般,瞠目,张牙舞爪,披着绿茸茸或黄褐色的盔甲,像个武士,视族人兄弟为死敌。天牛前半截像黄蜂,后半截像蟋蟀,翅膀像豆娘,飞起来发出“咯咯咯”的声响,像锯树的声音。天牛也叫锯木郎,法布尔在《昆虫记》里,管天牛叫伐木工人。我们用尼龙丝绑住天牛的后肢,任它飞,“咯咯咯”,撞在廊柱上,撞在窗户上,撞在廊顶上,“咯咯咯”,失去了导航的直升机一样,呼呼呼打转,落下来。天牛食桑树、樟树、橘树、杨树、柳树、松树等树皮,在树林间,“咯咯咯”飞来飞去。树林是它们的伊甸园,天牛在树林里唱歌,舞着翅翼求偶,在树叶上交配,把卵植入木心孵化、发育、蜕蛹。树皮被啃食,树大片大片地死。农人喷洒杀虫剂,昆虫尸横遍野。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曾言:“如果你憎恨某人,你必定憎恨他身上属于你自己的某部分。与我们自身无关的部分不会烦扰我们。”我们憎恨昆虫,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啃食我们的蔬菜和林木,爬进我们的吃食,污染食物和水源,还因为称之人类的我们具有昆虫相同类的特性,以侵略和毁灭其他生物饲养自己。昆虫是弱小的生物,权贵爱这样蔑视他人:“踩死你如同踩死一只蚂蚁。”昆虫是鸟、鱼、蜥蜴、熊等动物的美食,它可口的蛋白质是其他动物的主要养分。我们用天牛钓鱼,把天牛的头穿进鱼钩,天牛在水面上扑棱棱地游,鱼跃出水面,把天牛叼进嘴巴,鱼钩吃穿了鱼唇,被人钓了上来。人是多么坏,多善于投放诱饵。人又是多么贪婪,像鱼一样喜食诱饵。《圣经·创世纪》第六章二十节:“飞鸟各从其类,牲畜各从其类,地上的昆虫各从其类。每样两个,要到你那里,好保全生命。”神让诺亚方舟把各类昆虫带出洪荒的灾难之地,在大地安栖,是生命的懿旨。生命是何等智慧,天牛把卵注入木心,鸟鱼再也无法叼食,木心成了卵和幼虫的温床,那是它的子宫和摇篮。天牛把卵注入云实,称云实蛀虫,中医称黄牛刺虫。天牛也把卵注入葛、樟树、杨树、松树等树,在云实孵卵的天牛叫蔷薇天牛。在不同树上孵化的幼虫,营养价值也不同,在云实孵化的幼虫,可治小孩厌食症、尿床、紫癜,提高人体免疫力,古人用一斗米换一条虫,遂称斗米虫。我小时候常吃葛藤里的幼虫,放油锅子浅炸,松松脆脆,满口生香。
山垄边的菜地上,种了好几畦云实。叶子凋敝,孤零零的枝杈更显秋意荒凉。云实一般生长在河边、低洼地、山脚坡地,喜温半阴,地质偏酸性,可插枝或果实培育种植。有树它伸藤,有墙它攀缘,无攀附物,它就像一棵落叶乔木。暮春时分,它峻峭的花朵开遍了川峦,远远望去,像星星绽放在锡箔般的天幕,绚烂。
乙末年距小雪还有5天,我去横峰访友。吴武华兄和史海辉兄均为我多年兄长,慰留我,说,去乡间走走,有很多好地方。我说,横峰来过很多次,大部分地方都看过了。吴武华兄说,可以去新篁看看,有好东西。我说,20年前去过,记忆模糊了。就这样,去了新篁。又不可自抑地去了司铺、莲荷、铺前、港边、龙门畈。冬雨绵绵,大地始终垂降暮色。我却义无反顾地扎入丛林、川峦、田畴之中。似乎那是看不厌的故乡延伸部分,是心脏律动的地方,是遗忘歌谣再次升起的光源之地。既是江南的缩影,又是江南的全部。
起伏的山峦在灵山脚下形成凹陷的皱褶。葛溪河和岑港河,像大地上两条被风吹散的飘带,在丛林间和田畴深处飘忽。在杨桥,我看见葛溪河在冬雨中,浩浩荡荡,像大地开裂处的血液,枯涩的茅草和油碧的灌木,如两团颜料,沿河板结。田野是素白的,冷涩、古朴,稀散的村舍在淅淅沥沥的雨中,把远去的记忆瞬间显影。村舍里,隐隐传来犬吠和鸡鸣。那是灯盏安放的地方,有月亮从水井升起。更远一些,是绵绵的山峦。山峦是一个馒头形,雨丝垂落,锃绿的树林有艳红的枫树和麻黄的山毛榉潽出来,彼此映照,夺目奔放。开阔的田野沿着葛溪河倾泻,网状的田埂勾勒出田野的筋脉。我想起俄罗斯油画家伊凡·伊凡诺维奇·希施金笔下的《黄昏,雨后》:微红的夕光溢出大地,条状的黑云把夕光分割出斑斓的色彩,低洼里的积雨有了银色,让人感觉到大地轻轻地晃动,裸露的树根和腐朽的树干,一切都是那么古老,稀稀疏疏的树叶透出几分祥和又哀哀的冷色,灰蓝的天空像一块布片盖在树林之上,一只小鸟站在高高的树梢,守着孤独的旷野。
在去港边的路上,因为迷路,走了一条小路,弯弯岔岔,多走半个多小时。因为车子出了故障,停在一个村子里换胎。我一下车,便被村子迷住了。村子叫柯家,里里弄弄,恍若迷宫。池塘里,不时有鱼儿扑出水花。青翠的竹林在村舍间,汹涌。雨丝从竹叶滴下来,油亮。村外,是疏朗的菜地和浅青色冬田。鹅毛绒一样的青草,在冬田里,多了一份人烟气息。矮山冈的菜地,把山地分出层梯级,矮山冈看上去像一座堰卧的雕刻品。横峰有很多俊美的村子,这是与其他地域最大的不同之处。在莲荷乡的梧桐畈,我到了村口,瞬间恍惚。路边两排柳树,柳枝垂下来,可以想见的是,春风一日暖一日,迎春花还没完全炸开花苞,柳枝芽细细地发青,枯黄的枝条水肿似的发胀,转青,树根的苔藓往上爬,淌出水渍,山樱花在山间飘荡着白雪般的花瓣,柳条葳蕤,暖风和面,进村的人不自觉地唱起了欢快的歌谣。一座岩石山从柳树梢看过去,像一只猴子蹲在地上。同游的王国浩兄告诉我,岩石山叫鹤山。鹤和猴,在当地方言中,有谐音,会不会是猴的误读呢。有人说,可能在先前的农耕时代,岩石山上的树林里栖息了很多白鹤,因鹤得名,也未可知。在村里,我看见了桂竹林。我问村人:“这个竹林,是不是种了15年左右呢?”答:“差不多这个时间,你怎么知道呢?”我说,我看竹子的直径和竹林的密度,知道了。桂竹初种,是细细黄黄的,林子越密竹子直径越粗,竹子也越高,高出4层楼,密不透光。桂竹是贱物,挖洞浇水,在冬春皆可移栽种植。桂竹分雌雄,同时把一根竹鞭上的两棵老桂竹一并移栽,繁殖力更强。在所有的竹笋中,桂竹笋是最好吃的,白菜一样羞嫩,萝卜一样爽口,没有青涩味,是山珍中的上品。掰了桂竹笋,桂竹便不再长,杀鸡取卵的事农人是不会干的。梧桐畈村在竹林和樟树、枫树的掩映下,掩藏。村前是几千亩的田畈,在一个平面上摊开,细雨中,素净、灰白的稻茬像是另一种古老的时间。远处的信江已经没有踪迹,一抹依序的树林描摹出河流的形态。
在司铺,探访过山中村庄搬迁后的生活遗址。车上了王家坞水库坝堤,便沿山边草径步行。许是暖秋吧,杜鹃又有了一次花期,零星地点缀着萁蕨等地衣植物。雏菊在山崖下,金黄耀眼。雏菊迎霜,霜冻越寒,花也越绽。水面有白鸥几只,翩翩翔舞。明末清初散文大家王猷定在《螺川早发》咏道:“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鸥至雁离,是旅人孤独、人生无常的隐喻。白鸥是迁徙的鸟,但鲜有来中国南方越冬。早年,我还是孩童时代,在饶北河,倒常见,栖息在河滩的枫杨树上,觅食鱼虾、蜗牛、螺蛳。时隔30多年,才见到白鸥。它是远去的旧时光,再次带给我。它像一团白雪,炽燃山野。步行约3华里,到了废弃的村子。村子馅子一样包在山坳里,竹林和油桐树在屋后发出“呜呜呜呜”的风声,小路铺满了落叶和腐烂的植物枝干,几棵柚子树挂着涩黄的柚子。环抱般的山峦,层林尽染,金色的殷红的墨绿的灰褐的树叶,把山体修饰出一幅霜后的风景图。山涧在荒草遮掩的沟渠里,“叮叮咚咚”。有几间瓦屋已然倒塌,成了颓圮。外村借地种菜的农人,把山田垦出来,种上了时鲜菜蔬,大部分的山田还刚刚下了秧苗。山田沿山垄,梯级延伸。每块山田垦出一个水平线,每一块菜地的宽度是一样的,田垄的宽度也是一样的,菜地与菜地也是角对角、线平行线,秧苗是一样高的、一样绿的。看起来,像一块绿织毯,露地而晒,甚是精美,令人震撼。可惜,我没看到打秧苗的农人。这一定是一个具备高度审美情趣的人,是一个内心纯洁的人,是一个有灵魂高地的人。我估摸这个农人在年轻时,可能是做木匠活的,菜种在一条线上,像一个棋盘,每块菜地从山田里垦出来,像豆腐箱里压出来的豆腐块。他不是木匠也该是乡村画师,用美学眼光去审视,去从事平凡之物的人,是最精细的人,也是陶醉于生活的人,从俗至雅,乃生活大师。
多褶的群山,向北堆叠。横峰北高南低,群山渐渐低缓、消失,有了丘陵地带和莲荷小平原。纵横的河汊掌纹般密布,村舍被河流串起来,如一条藤蔓上的牵牛花。主要河流有岑港河、港边河、新篁河、葛溪河、司铺河、乐安河穿境而过,注入信江,汇入浩渺的鄱阳湖,发源地同属灵山山脉。灵山像一列巨型火车,由东向西呼啸奔驰。水是大地的精魄,畜养精魄的是山塘水库。去一个山坳,拜访一座山,一座水库出其不意尽收眼底,让人短暂晕眩,蛇一样安静下来,沉默无言。在铺前,见黄源水库,便是这样。在姜家畈村后山,一座水坝拦截了一条逼仄的山坞。冬雨后的水雾在山际洇散,水绿得乌亮,山影被风吹出细密多皱的波纹。山峦如眉,青黛的天空呈圆拱形。水和植物混合的气息,从水面涌过来,一下子把人裹起来。我甚至如是想:在春天,在水库边站立一天,人会和豆芽一样,破壳发芽,抽枝发叶。杨朝雪说,大坝是炸开两边山体,以粘土心墙堆石坝,坝内全是片石,因无污染无破坏和先进技术,载入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世界罕见。我说,你怎么这样了解山山水水呢?他说:“我走遍每个行政村,走了每个水库,读完了县里的文史资料和地质资料。”他是我老友,我每次来横峰,都请他带路,他是熟知这片大地筋络的人。黄源水库往左右两条山垄伸进去,像两条岔開的脚。翻过山,便是葛文化发祥地葛源了,葛源的千亩高山梯田,又是另一番景象。梯田沿山修筑,田埂是不规则的弧形,水映蓝天,像翻卷的大海,野花葱郁。初冬的枫树、山毛榉、梓树、栾树、青桐、漆树,和竹林迎接了大地的白霜,野刺梨长出了甜蜜蜜的浆果,山间红遍,到了春天,千亩梯田会是层层叠叠的花海。 吴兄和史兄的一次慰留,我自己也没料到,两个星期内竟然4次去横峰。去了横峰,我深深自责自己是一个浅薄的人,对身边的大地是那么的无知。我们需要一次次去投奔大地,像雨一样,去熟悉大地的细胞、脏器、骨骼、血液、筋脉。大地是我们的父母,是我们的胞衣,也是我们的摇篮和眠床。任何时候,我们站在大地面前,都是初洗的婴孩。
莲 荷
莲就是荷,是一种梦一样的植物。它肥绿的圆叶上,水珠被风摇动,滚来滚去,金色的阳光有了绚丽的彩虹。蛙鸣在荷塘里,此起彼伏,让我们觉得每一天的早晨和傍晚,披上了童话的七彩衣。莲又称芙蕖、水华,未开的花蕾叫菡萏,已开的花朵叫鞭蕖,地下茎叫藕,果实叫莲蓬,坚果叫莲子。这是一种古老的植物,多长于淤泥的水生草本,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元素。《诗经·郑风》之十:“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情爱中的女子,约会心上人,看见满池塘的荷花,心房都被荷花点燃了,可心上人偏偏没来,一个小狂徒来戏谑她,不恼怒才怪呢。《汉乐府》的《江南》是古诗中的名篇:“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的莲花开了,一眼望不到边际,青青翠翠的荷叶有无穷的碧绿,男男女女泛舟对歌,挑选意中人。莲花湖里,已经有情侣躲在荷叶下,做了痴男怨女。鱼戏就是男欢女爱的暗喻,这种情境,都是青年人所向往的。宋朝的周敦颐著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莲长于淤泥,亭亭玉立,花艳其上,高洁至圣,让人自惭形秽。
2009年夏季,我女儿骢骢8岁。我带她游西湖。船是仿古的木船,有木廊和八字形斜檐。西湖的荷花开了,肥肥的绿叶遮住了湖面,锦鲤穿梭,亭台悬于湖上。船游荷花间,“嗞嗞”“嗞嗞”,水轻轻拍打船板的声音,像丝竹的弦声。苏堤的杨柳垂下湖面,葳蕤生姿,浪情摇曳。红艳欲滴的荷花盖了西湖,花一簇簇地支在荷叶上,有燃烧的灼热感,放眼望去,像满湖的花灯,乃人间至美。我情不自禁地吟咏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莲是抗高温的植物,在南方普遍种植,在北方也常见。太阳越毒辣,花开越盛。夕阳下山,晚露渐浓,荷花慢慢收缩,内包起来,花瓣内卷,像似沉睡。青蛙“噶噶噶”,张开它的音鼓,激越地鸣叫。浮在荷叶上的纺织娘,拉起竖琴,凄凄地吟哦。这是夜幕下音乐会的序曲。主唱是鸣蝉,“吱呀吱呀”,忽而东忽而西,高音部分由夜鹰完成,“呃呃呃”“呃呃呃”,凄厉,如婴孩的啼哭,贝斯手是蝙蝠,“吱吱”“吱吱”“吱吱”。朝霞在天边散开,鸡蛋黄一样的朝阳“咯噔咯噔”升起,荷花吸了一夜的露水,鲜红如染,慢慢绽开。太阳中分,荷花的花芯完全绽露了出来,绽露出处女第一夜羞赧的微笑。花瓣多为红色、粉红色或白色,有瓷器般的胎釉,摸起来有感柔滑,多属雄蕊,心皮多,离生,嵌生在海绵质的花托穴内。花托即莲房,像少女的香闺。心皮是被子植物特有的器官,是变态的叶,心皮卷合而成的花即是雌花。一枝花茎上,有了雄花,心皮卷合长了一支雌花,一同迎接朝阳,一同目送夕下,沐雨浴霜,像一对糟糠夫妻,故称并蒂莲。
花立于荷的圆叶上,像一个少女长衣宽袖跳《霓裳舞》,踮起脚尖,衣袂飘飘,迎风而蹈。中国画一代宗师石涛,自号苦瓜和尚,咏荷花:“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把荷花比喻成美人腰,不免也动琴心。温庭筠喜入兰庭,沾胭惹脂,说荷花“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人奇丑,却细腻,温香惜玉。
黄永玉是硕果仅存的国画大师,习他的房叔沈从文写湘西风情小说,洋洋百万言,穿老式的毛楂扣对襟衣服,嘴巴不离烟斗,老得连烟斗也叼不动了,抽古巴雪茄。老人晚年,结庐京郊,自号“万荷堂”,长廊围十余亩荷塘。荷花与大师终日相伴,彼此凝思相望。张大千是个有争议的人,为事被人诟病,画荷奇绝。他是泼墨画大师、书法大师,自创“大风堂画派”,为了画荷,在西湖居住5年,天天看荷、赏荷、画荷,人称“荷痴”。
画荷最出名的是八大山人。《荷花水鸟图》是中国画的经典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八大山人是明朱皇族后裔,名朱耷,明亡后,削发为僧,疯疯癫癫,说话结结巴巴,内心孤傲。他笔下的《荷花水鸟图》,孤石倒立,疏荷斜挂,水鸟缩着脖子,翻着白眼,孤立于怪石上,冷漠、怪诞、孤傲,对人世冷嘲热讽。他善构图于枯枝败叶、残山剩水、孤影怪石,笔墨酣畅,内蕴邈远。
荷花在南方是普遍种植的植物,北方也常见,在池塘,在山田,碧玉如洗。普遍种植意味着与生活紧密相关。藕和白菜、萝卜、芋头、山药、莴苣等菜蔬一样,四季常食,是家常菜的必须品种。塘藕更脆,纤维也细,孔大,糖分多,粗圆均衡,无污泥味,是藕中上品。藕粉可制作藕松糕,蒸食,不黏牙,微甜,口感烘软,也可直接冲热水调喝。叶、叶柄、蓮蕊、莲房可以入药,清热止血莲心清心火、强心降压,莲子补脾止泻、养心益肾。中国人是很有智慧的,从平凡的植物中,发现对人最大的价值。
莲还是信仰的象征,许是莲迎骄阳而斗艳,出污泥而不染的缘故吧。佛祖释迦牟尼结跏趺,坐于莲花台上。大慈大悲的观音,穿白衣,一手持净瓶,一手执白莲,在白莲花上。佛经把佛国称为“莲界”,寺庙称“莲舍”,袈裟称“莲服”,和尚行法手印称“莲华合掌”,“念珠”称“莲珠”。莲是净洁的世界,是上善的世界,是无边的世界,是离俗的世界。
2010年初冬,我去扬州,与友人阙游瘦西湖。荷枯败,枝茎干涸,湖面上,漂着破碎的荷叶。荷叶焦黄,有的发黑。站在二十四桥上,暖阳生出几许淡漠,秋风散去,冬寒已至,枯死的莲荷不免让人悲凉。若是离人在即,或是颠沛流离于异乡,看见败荷残叶,孤鸟栖于枝头,雪花飘零,会做何感想呢?李清照是悲苦的人,国未破,家未散,只是丈夫外出没回家,她就写出:“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人活一生,不能过于哀叹命运,命运赐给人的不是绳索就是鞭子。所以,人不能活得过于智慧。有闲情,不如和陆羽一样,早上起来,用木瓢,去收集荷叶上的露水,煮茶下棋,听泉观鸟,生死都不是大事,把一杯茶煮好才是要紧事。 莲与荷,本是一种植物,称呼起来境界却不一样。莲至圣,荷至俗。俗中赏出至雅,即是美学的大师。朱自清在清华大学的池塘边,看见月色泻落荷塘,薄纱般笼罩,写出《荷塘月色》,照耀我们。
莲荷,我说的不是植物,而是横峰县郊的一个乡镇,近邻信江。乙末年冬,稀稀的冬雨中,我像一只野羊,在它广袤的疆域里乱跑。万亩的稻田在雨雾中,瑟瑟肃肃,发白的稻茬让我恍惚,似乎这是江北的平原,冬雪融化之后,植物还在冬眠,酣睡的表情显得意犹未尽,苍茫的大地与空茫的天空直接相连。岑港河穿境而过,枫杨树、洋槐、香樟,伫立河边,古老的身影稠密却单薄,稀疏苍劲的枝杈以祈祷的姿势,伸向高远的川穹。我多次去过莲荷,却知之甚少。第一次去,是在我青涩之年,探访友人。依稀中,去过的村子有大片的乔木林,香樟围着村子,形成一个屏障,不远处的河流吞泻着万古不息的时间。友人已遠逝,青涩之年一去不复返。雾气在山冈和树林萦绕。
我揣想,在远古的时期,莲荷是信江流泻而下堆积出来的淤泥区。信江汇聚了赣东的积雨,由东向西,野马群般狂奔,吐出的泥沙淹没了荒丘,千万年,堆积出小小的冲积平原。肥沃的土地,常年积水。狂风把莲子携带而来,发芽、生根,开出莲花,有了了无边际的十里荷塘。莲子是生命力极强的种子,千年的莲子也能发芽。先民迁徙而来,看见莲花亭亭荷叶涟涟,鱼戏期间,脱口而出:莲荷。古老的乡寨依山临河而扎,莲的庇佑,繁衍生息,延绵而至。脱口而出的人,是有慧心的人。他的家中,长年供奉着佛灯。也或许是,先民挑着箩筐,拖儿携女,逃着荒灾或战火,溯河而上,站在岑山顶上,看见一片平坦的土地,在群山的包围中,像一朵莲花盛开。他再也不走了,搭茅棚,种藕养鹅,牧羊放牛。如宋代词人辛弃疾所写《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莲就是莲荷人的宗庙。莲花就是我们生命盛开的仪式。
禾雀馆
从牛桥转到斗米虫山庄,已是傍晚。金粉一样撒落在田畴的阳光,被一群飞过林杪的鸟驮走,飞驰而去。时间是一种很轻的东西,没有任何重量感。
这是一个荒落的山庄,几间简易的屋舍和日盛的秋意,让人觉得居住在这里的人,是结庐深山的陶渊明后裔。山垄原是一片稻田,前几年种满了桂花。两边的山梁和坡地是油松,油松是一种笨拙的植物,在贫瘠的山岩地,过着不疾不徐的草民生活。油松矮小、遒劲,戴着松松垮垮的毡帽,一副樵夫的模样。油松下,是枯黄发黑的针叶,野蔷薇、山楂、山荆,择一钵之地,竞相生长。山垄则是一个抽屉,从两条山脊间拉出来。落居的人在院子里,用柴刀削一根根木枝。熟人称他老童,他敦实,穿粗布浅灰秋装。木枝三十来厘米一节,每节间有枝瘤。老童削开枝瘤,一条白白胖胖的蛹蜷曲在浅黄的木质里,老童说,一条蛹要换一斗米呢,比冬虫夏草还贵。
木枝其实不是木枝,是木质化的藤枝。藤叫老虎藤,学名称云实,蔷薇科,枝和叶轴有钩刺,在暮春,叶稀花盛,枝轴间点缀着金黄的小花朵,在很多公园或庭院,植它圈篱笆墙,也叫绿篱。花朵顶生,张开4片圆形花瓣,盛开时反卷,像美人的发髻。十月秋霜来了,枝上挂起刀状的荚果,也因此故名带刀树。荚果剥出来,和小蚕豆差不多,有毒,食之会肠道紊乱。云实性温、苦涩、无毒,散寒通经,它的茎块不可多食。我有一个同事,把它茎块挖出来,以为是木薯,煮食,两小时后休克,精神短时错乱。
小时候,我们用一个洗净的墨水瓶,装一只天牛,藏在书包里。下课了,在廊檐的过道上,把两只天牛放进玻璃罐,斗天牛。天牛有两支长触角,螯足一般,瞠目,张牙舞爪,披着绿茸茸或黄褐色的盔甲,像个武士,视族人兄弟为死敌。天牛前半截像黄蜂,后半截像蟋蟀,翅膀像豆娘,飞起来发出“咯咯咯”的声响,像锯树的声音。天牛也叫锯木郎,法布尔在《昆虫记》里,管天牛叫伐木工人。我们用尼龙丝绑住天牛的后肢,任它飞,“咯咯咯”,撞在廊柱上,撞在窗户上,撞在廊顶上,“咯咯咯”,失去了导航的直升机一样,呼呼呼打转,落下来。天牛食桑树、樟树、橘树、杨树、柳树、松树等树皮,在树林间,“咯咯咯”飞来飞去。树林是它们的伊甸园,天牛在树林里唱歌,舞着翅翼求偶,在树叶上交配,把卵植入木心孵化、发育、蜕蛹。树皮被啃食,树大片大片地死。农人喷洒杀虫剂,昆虫尸横遍野。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曾言:“如果你憎恨某人,你必定憎恨他身上属于你自己的某部分。与我们自身无关的部分不会烦扰我们。”我们憎恨昆虫,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啃食我们的蔬菜和林木,爬进我们的吃食,污染食物和水源,还因为称之人类的我们具有昆虫相同类的特性,以侵略和毁灭其他生物饲养自己。昆虫是弱小的生物,权贵爱这样蔑视他人:“踩死你如同踩死一只蚂蚁。”昆虫是鸟、鱼、蜥蜴、熊等动物的美食,它可口的蛋白质是其他动物的主要养分。我们用天牛钓鱼,把天牛的头穿进鱼钩,天牛在水面上扑棱棱地游,鱼跃出水面,把天牛叼进嘴巴,鱼钩吃穿了鱼唇,被人钓了上来。人是多么坏,多善于投放诱饵。人又是多么贪婪,像鱼一样喜食诱饵。《圣经·创世纪》第六章二十节:“飞鸟各从其类,牲畜各从其类,地上的昆虫各从其类。每样两个,要到你那里,好保全生命。”神让诺亚方舟把各类昆虫带出洪荒的灾难之地,在大地安栖,是生命的懿旨。生命是何等智慧,天牛把卵注入木心,鸟鱼再也无法叼食,木心成了卵和幼虫的温床,那是它的子宫和摇篮。天牛把卵注入云实,称云实蛀虫,中医称黄牛刺虫。天牛也把卵注入葛、樟树、杨树、松树等树,在云实孵卵的天牛叫蔷薇天牛。在不同树上孵化的幼虫,营养价值也不同,在云实孵化的幼虫,可治小孩厌食症、尿床、紫癜,提高人体免疫力,古人用一斗米换一条虫,遂称斗米虫。我小时候常吃葛藤里的幼虫,放油锅子浅炸,松松脆脆,满口生香。
山垄边的菜地上,种了好几畦云实。叶子凋敝,孤零零的枝杈更显秋意荒凉。云实一般生长在河边、低洼地、山脚坡地,喜温半阴,地质偏酸性,可插枝或果实培育种植。有树它伸藤,有墙它攀缘,无攀附物,它就像一棵落叶乔木。暮春时分,它峻峭的花朵开遍了川峦,远远望去,像星星绽放在锡箔般的天幕,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