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与人之间都需要沟通、交流、协作、共事,一个人善不善于倾听,不仅体现着他的道德修养水准,还关系到他能否与其他人建立起一种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已从被动的学习转向自主的学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学生学会求知的重要途径。
课堂上教师指名让一位学生回答问题,该学生还没有说完,旁边的学生就大声说:“错了,错了,我来说,我来说……”
教师示范结束,要求学生起立发言,许多学生都会举着手高喊:“我,我,我...”,即使在同学正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少学生却会置之不理,依旧叫个不停。
教师让一组学生表演对话,其他学生都事不关己,各干各的事情,完全忽視发言的同学……
这些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常此以往不但会影响他人,也会使自己因为不注意倾听而错过重要的内容,可见培养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是多么重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是势在必行的一件事。“认真倾听”这个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很多时间和途径培养而成的。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注重学生 “认真倾听”的习惯。
一、适当评价,鼓励倾听
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对促进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也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只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还包括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情感与态度。例如:“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王老师,他听讲多认真啊!”“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能指出不足,我们应向他学习。”“这位同学善于动脑,谁能像他一样。”“这位小朋友的发言真是精彩极了,比老师的想法还要多,还要好!”。
倾听习惯的养成还可以让学生对学生回答做评价。如,刚才这位同学说得好吗?你能学着他说吗?或你同意吗?还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吗?等等。既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又能及时捕捉学生的学习信息与资源。相信,在适当评价中学生能够开始养成要倾听的习惯。
二、明确目标,引导倾听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因而课堂上常常是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另外的同学却在干别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事可做,认为这不关他的事,教师这时应该给给学生提一些具体的要求。如:“仔细听,想想他哪些地方说得好?哪些地方还不够?”“听完后,让我们来给他当小评委,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这样,学生有了目的,就会更注意地去听,渐而学会倾听。很多学生在听完同学的发言以后仍然不很清楚对方讲了什么,如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及时提醒的方法可以是走过去摸摸他们的头,也可以走过去用眼神提示一下等。当良好的倾听习惯已经养成之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自然而然地集中在倾听对象的语言表达上,倾听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三、榜样示范,仿效倾听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一面最直接的镜子。要学生学会倾听,教师自己首先要学会倾听,在学生口头交流的时候,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在得到尊重的气氛中交流,学生的思路会更加流畅,否则将挫伤学生再次交流的积极性。当有些学生的叙述显得拖沓和罗嗦时,教师也不应该粗暴地打断,而应耐心地听他讲完,再予以指正。
小学生的模仿力极强,老师在学生的眼中应该是一位倾听者。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在课堂上应对学生的发言、询问和讨论过程认真听取。首先老师要有耐心,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口齿伶俐还是吞吞吐吐,教师都应专心去听,可偶尔稍作提示,但决不该打断。在学生解答问题出现困难时,要鼓励他,用耐心去增强他们孩子的信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于一些答非所问的学生光是倾听是不够的,教师应该一次次地提醒他注意回答问题的方向,评价的重点等,但也不要回避他。其次老师要有童心,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当学生们讨论时,教师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让孩子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进而激起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最后,要做师生平等对话中的首席。现在的学生常常没有倾听同伴说话的习惯,更不知道该怎样去欣赏同伴的发言。在这里作为教师,既要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更要引导学生如何去倾听。如:“你能不能说给大家听听,你明白他的意思吗,他的意见好在哪里?……”
让孩子善于利用自己的两耳,是我们教育者的一份责任。学会倾听的孩子会更有智慧,更有修养。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也是一种意志的锻炼,在教学中,只要教师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善于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同学发言的良好习惯。只有我们不断训练学生学“倾听”,学生才能拥有“倾听”的能力,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倾听”这把金钥匙!
课堂上教师指名让一位学生回答问题,该学生还没有说完,旁边的学生就大声说:“错了,错了,我来说,我来说……”
教师示范结束,要求学生起立发言,许多学生都会举着手高喊:“我,我,我...”,即使在同学正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少学生却会置之不理,依旧叫个不停。
教师让一组学生表演对话,其他学生都事不关己,各干各的事情,完全忽視发言的同学……
这些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常此以往不但会影响他人,也会使自己因为不注意倾听而错过重要的内容,可见培养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是多么重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是势在必行的一件事。“认真倾听”这个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很多时间和途径培养而成的。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注重学生 “认真倾听”的习惯。
一、适当评价,鼓励倾听
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对促进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也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只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还包括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情感与态度。例如:“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王老师,他听讲多认真啊!”“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能指出不足,我们应向他学习。”“这位同学善于动脑,谁能像他一样。”“这位小朋友的发言真是精彩极了,比老师的想法还要多,还要好!”。
倾听习惯的养成还可以让学生对学生回答做评价。如,刚才这位同学说得好吗?你能学着他说吗?或你同意吗?还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吗?等等。既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又能及时捕捉学生的学习信息与资源。相信,在适当评价中学生能够开始养成要倾听的习惯。
二、明确目标,引导倾听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因而课堂上常常是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另外的同学却在干别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事可做,认为这不关他的事,教师这时应该给给学生提一些具体的要求。如:“仔细听,想想他哪些地方说得好?哪些地方还不够?”“听完后,让我们来给他当小评委,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这样,学生有了目的,就会更注意地去听,渐而学会倾听。很多学生在听完同学的发言以后仍然不很清楚对方讲了什么,如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及时提醒的方法可以是走过去摸摸他们的头,也可以走过去用眼神提示一下等。当良好的倾听习惯已经养成之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自然而然地集中在倾听对象的语言表达上,倾听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三、榜样示范,仿效倾听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一面最直接的镜子。要学生学会倾听,教师自己首先要学会倾听,在学生口头交流的时候,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在得到尊重的气氛中交流,学生的思路会更加流畅,否则将挫伤学生再次交流的积极性。当有些学生的叙述显得拖沓和罗嗦时,教师也不应该粗暴地打断,而应耐心地听他讲完,再予以指正。
小学生的模仿力极强,老师在学生的眼中应该是一位倾听者。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在课堂上应对学生的发言、询问和讨论过程认真听取。首先老师要有耐心,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口齿伶俐还是吞吞吐吐,教师都应专心去听,可偶尔稍作提示,但决不该打断。在学生解答问题出现困难时,要鼓励他,用耐心去增强他们孩子的信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于一些答非所问的学生光是倾听是不够的,教师应该一次次地提醒他注意回答问题的方向,评价的重点等,但也不要回避他。其次老师要有童心,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当学生们讨论时,教师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让孩子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进而激起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最后,要做师生平等对话中的首席。现在的学生常常没有倾听同伴说话的习惯,更不知道该怎样去欣赏同伴的发言。在这里作为教师,既要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更要引导学生如何去倾听。如:“你能不能说给大家听听,你明白他的意思吗,他的意见好在哪里?……”
让孩子善于利用自己的两耳,是我们教育者的一份责任。学会倾听的孩子会更有智慧,更有修养。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也是一种意志的锻炼,在教学中,只要教师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善于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同学发言的良好习惯。只有我们不断训练学生学“倾听”,学生才能拥有“倾听”的能力,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倾听”这把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