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对椎管内脊膜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进行相关的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椎管内脊膜瘤患者20例,对其临床的表现、影像学的特征以及手术的方式和手术前后患者神经功能、脊髓的改善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20例患者的肿瘤均完整切除,且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都得到明显的改善,大部分患者在随访的过程中都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其中有2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的并发症,有1例患者出现复发状况进行二次手术。结论:MRI对脊膜瘤的检查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而椎管内手术治疗脊膜瘤具有较高的临床治愈率和较好的疗效,且患者的并发症和复发情况比较少,值得临床上的大力推广。
【关键词】椎管内脊膜瘤;临床诊断;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13-01
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椎管内脊膜瘤患者20例,对其临床的表现、影像学的特征以及手术的方式和手术前后患者神经功能、脊髓的改善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椎管内脊膜瘤患者20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17例,年齡在18-64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6.5±1.3)岁。其中,发病部位在颈部的有4例,在胸部的有15例,在腰部的有1例。所有患者的病史在3个月-2年之间,平均病史为9个月。颈段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颈部的不适以及上下肢的麻木。胸段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胸背部的疼痛、下肢的麻木以及行走不稳。
1.2方法
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影像学的检查。对20例患者进行X线的检查,其中有17例未见明显的异常,有2例明显可见反应性脊柱的侧弯,有1例可见椎弓根的变形,椎间孔的扩大和椎间距的增宽。对患者进行MRI的检查可以明确显示患者病变的部位,病变的范围以及患者脊髓和周围组织的关系,20例患者中,有2例为椎管内肿瘤突入椎间孔,病变的信号异常,主要显示的是椎管内髓内外圆形或者椭圆形占位,边界清楚,患者一般表现为TWI1等信号, TWI2高信号,但也有部分病灶出血或者钙化的患者出现TWI2低信号。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的状态下行使全椎板的减压和肿瘤的摘除术,患者取俯卧位,根据MRI的病变部位,取后正中切口,切开患者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移除全椎板以充分显露肿瘤,挂线后纵行切开硬脊膜,沿肿瘤的上、下级进行肿瘤的切除,再进行硬脊膜的缝合与修补,通过止血和冲洗之后进行逐层的关闭,并放置常压引流,在手术之后1-2天拔除。
2 结果
20例患者的肿瘤均完整切除,且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都得到明显的改善,大部分患者在4个月-5年的随访过程中都恢复了正常的生活。根据脊髓损害功能的评定标准来对手术的效果进行评定为:15例优,2例良,1例进步,治疗的优良率为90%。其中有2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的并发症,经过头低脚高的卧床休息以及对皮肤的严密缝合等处理之后患者获得痊愈,有1例患者出现复发状况进行二次手术。
3 讨论
脊膜瘤作为脊椎管内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其发生的概率仅次于神经鞘瘤[1]。脊膜瘤主要起源于蛛网膜细胞和间质,大多数位于髓外硬膜内,好发人群为中年女性,主要的病变部位是颈部和胸部[2]。肿瘤一般位于椎管内的前侧或者后侧,大多数都呈现出圆形或者卵圆形,一般的直径在2-3.5cm之间,由于临床的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者颈椎病[3]。因此,脊膜瘤的早期诊断非常关键。
本研究显示:MRI是脊膜瘤最佳的无创性检查,可以对患者肿瘤的部位、边界以及伴发水肿的程度进行明确的显示。而MRI平扫脊膜瘤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T1WI以及T2WI 呈现出和脊髓信号相似的等信号,而脊膜瘤MR增强扫描一般呈现中等程度的强化,且强化多比较均匀,这主要是由于肿瘤的大片钙化所导致的[4]。而对于脊膜瘤的最佳治疗是尽早进行手术全切的方法,以此来解除神经和脊髓的压迫,以促进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复脊髓和神经的功能。在进行肿瘤的手术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动作的轻柔,以避免对脊髓的损伤[5]。
综上所述,MRI对脊膜瘤的检查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而椎管内手术治疗脊膜瘤具有较高的临床治愈率和较好的疗效,且患者的并发症和复发情况比较少,值得临床上的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修彬华,刘绍明,史有才.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1,(04):156-163.
[2] 王军,吴雅迪.椎管内脊膜瘤MRI误诊1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9): 163-165.
[3] 侯铁胜.进一步提高颈椎管内肿瘤的诊疗水平[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07): 196-198.
[4] 赵春生,马益民.脊膜瘤导致的莫名瘫痪[J].祝您健康,2011,(09):196-199.
[5] 陈武.微创显微手术切除脊膜瘤78例临床研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 (05):196-199.
【关键词】椎管内脊膜瘤;临床诊断;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13-01
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椎管内脊膜瘤患者20例,对其临床的表现、影像学的特征以及手术的方式和手术前后患者神经功能、脊髓的改善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椎管内脊膜瘤患者20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17例,年齡在18-64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6.5±1.3)岁。其中,发病部位在颈部的有4例,在胸部的有15例,在腰部的有1例。所有患者的病史在3个月-2年之间,平均病史为9个月。颈段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颈部的不适以及上下肢的麻木。胸段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胸背部的疼痛、下肢的麻木以及行走不稳。
1.2方法
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影像学的检查。对20例患者进行X线的检查,其中有17例未见明显的异常,有2例明显可见反应性脊柱的侧弯,有1例可见椎弓根的变形,椎间孔的扩大和椎间距的增宽。对患者进行MRI的检查可以明确显示患者病变的部位,病变的范围以及患者脊髓和周围组织的关系,20例患者中,有2例为椎管内肿瘤突入椎间孔,病变的信号异常,主要显示的是椎管内髓内外圆形或者椭圆形占位,边界清楚,患者一般表现为TWI1等信号, TWI2高信号,但也有部分病灶出血或者钙化的患者出现TWI2低信号。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的状态下行使全椎板的减压和肿瘤的摘除术,患者取俯卧位,根据MRI的病变部位,取后正中切口,切开患者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移除全椎板以充分显露肿瘤,挂线后纵行切开硬脊膜,沿肿瘤的上、下级进行肿瘤的切除,再进行硬脊膜的缝合与修补,通过止血和冲洗之后进行逐层的关闭,并放置常压引流,在手术之后1-2天拔除。
2 结果
20例患者的肿瘤均完整切除,且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都得到明显的改善,大部分患者在4个月-5年的随访过程中都恢复了正常的生活。根据脊髓损害功能的评定标准来对手术的效果进行评定为:15例优,2例良,1例进步,治疗的优良率为90%。其中有2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的并发症,经过头低脚高的卧床休息以及对皮肤的严密缝合等处理之后患者获得痊愈,有1例患者出现复发状况进行二次手术。
3 讨论
脊膜瘤作为脊椎管内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其发生的概率仅次于神经鞘瘤[1]。脊膜瘤主要起源于蛛网膜细胞和间质,大多数位于髓外硬膜内,好发人群为中年女性,主要的病变部位是颈部和胸部[2]。肿瘤一般位于椎管内的前侧或者后侧,大多数都呈现出圆形或者卵圆形,一般的直径在2-3.5cm之间,由于临床的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者颈椎病[3]。因此,脊膜瘤的早期诊断非常关键。
本研究显示:MRI是脊膜瘤最佳的无创性检查,可以对患者肿瘤的部位、边界以及伴发水肿的程度进行明确的显示。而MRI平扫脊膜瘤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T1WI以及T2WI 呈现出和脊髓信号相似的等信号,而脊膜瘤MR增强扫描一般呈现中等程度的强化,且强化多比较均匀,这主要是由于肿瘤的大片钙化所导致的[4]。而对于脊膜瘤的最佳治疗是尽早进行手术全切的方法,以此来解除神经和脊髓的压迫,以促进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复脊髓和神经的功能。在进行肿瘤的手术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动作的轻柔,以避免对脊髓的损伤[5]。
综上所述,MRI对脊膜瘤的检查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而椎管内手术治疗脊膜瘤具有较高的临床治愈率和较好的疗效,且患者的并发症和复发情况比较少,值得临床上的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修彬华,刘绍明,史有才.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1,(04):156-163.
[2] 王军,吴雅迪.椎管内脊膜瘤MRI误诊1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9): 163-165.
[3] 侯铁胜.进一步提高颈椎管内肿瘤的诊疗水平[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07): 196-198.
[4] 赵春生,马益民.脊膜瘤导致的莫名瘫痪[J].祝您健康,2011,(09):196-199.
[5] 陈武.微创显微手术切除脊膜瘤78例临床研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 (05):19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