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惑裁判

来源 :足球俱乐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faqiang0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球员不仅要学会在比赛中迷惑对手,同时也必须掌握迷惑裁判的技能,甚至后者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毕竟迷惑对手也许只能赢得一次个人对抗,但如果成功地迷惑了裁判,则有可能为球队带来整场比赛的胜利。对于那些在比赛中与裁判斗智斗勇的球员来说,必须记住的格言是:“其实,我是一个演员。”
  
  迷惑伎俩一动作
  
  


  假摔,毫无疑问是被球员最常用来迷惑裁判的一个动作,同时也是一种风险与机遇并存的伎俩。如果在禁区内利用假摔成功骗过裁判,那么将为球队带来一次绝佳的点球良机;然而一旦假摔被识破,那么球员也将付出黄牌或红牌的代价,并且在球迷那里获得诸如“假摔王子”之类的绰号。
  所以,要想用假摔动作骗过裁判,绝非球员厚厚脸皮、狠狠心肠就能成功的,而是一项必须经过专业化训练的“技术活”。要是你在距离防守球员还有半米的位置时就突然摔倒,哪怕裁判是高度近视眼,也不会被这种拙劣的动作蒙混过关。一名假摔高手至少得有一点物理学的功底,知道身体在受力之后应该飞向何处。与此同时,最好还要学一点体操动作,从而确保身体的柔韧性可以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这样在面对防守球员时,就能在即将接触对方身体前的那一瞬间突然摔倒且不会真正受伤。由于视线在高速运转的比赛中经常处于被阻挡的状态,主裁判很难每次都看清两名球员之间的身体接触情况,往往只能通过摔倒的姿势来判断是真摔还是假摔。因此,只要动作足够逼真,就绝对有机会迷倒裁判。尤其像前几年把假摔当家常便饭的小小罗,往往能够轻而易举地将裁判“驯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大因扎吉,很多人也喜欢把假摔王的称号安到他身上,不过说句实话,因扎吉那单薄的身体(似乎是一撞就倒),有时候的确很难判断他到底是真摔还是假摔,裁判也只能是瞎蒙了。
  是不是觉得假摔动作有点难学?没关系,这并不是唯一能够迷惑裁判的动作。很多时候,球员也可以通过一些小动作,对裁判产生心理暗示的效果,从而争取到对本队有利的判罚。
  举个例子,如果球在碰到双方球员的身体之后滑向底线,让人很难判断最后触球的到底是哪位球员,此时进攻球员做出一个故意将球让出底线的动作,就会使裁判很容易认为将球碰出界的是防守球员,从而判给进攻方一个角球。又比如说,球员有时在碰撞倒地之后故意用手将球摁住,如果不判罚犯规的话,那么他的举动就会构成故意手球,为了避免麻烦,此时裁判也经常会得出对方犯规的结论。还有些时候,在双方球员相互抢球的过程中,其中一方突然主动放弃争抢并且举手示意,那么裁判也很容易认为是他遭到了侵犯,从而判罚对方犯规。
  在使用这些迷惑方式时,动作本身的技术难度并不高,而更像是一场心理战,在实施之前,球员有必要掂量一下自己在裁判和公众心目中的地位。一般来说,那些大牌球员使用这些手段时更容易取得成功,比如近年来在AC米兰所参加的比赛中,因为是球队的进攻核心,卡卡经常受到对手的围追堵截,所以现在的他在遭遇逼抢时往往会忿忿不平地将手一甩,放弃球权,然后向主裁判示意对方犯规。由于这位前世界足球先生和欧洲足球先生的健康形象,加上不易丢球的盘带技术,因此在受到卡卡“甩手”动作的影响之后,主裁判往往会将球权判给AC米兰。如果是一般名气的球员,裁判恐怕就不会那么好给面子了,你一个无名小卒也在场上把手甩来甩去,真当裁判不存在啦?
  
  迷惑伎俩二表情
  
  


  要想迷惑裁判,并不只有夸张动作这一条路可走,有些时候,丰富的面部表情也会成为一种高效的伪装。
  有趣的是,即使目的同样是迷惑裁判,但对于不同类型的球员来说,所需要的表情也各不相同。像卡卡或是梅西那样生有一张英俊面庞,那么就必须好好练习满脸无辜的表情,最好还能配合诸如双手捧胸、双手抱头之类的肢体语言,从而唤起外界对他们的同情。这样的话,不管是遭遇对手的犯规,还是自己背地里有犯规动作,由于以往具有的“乖孩子”形象,此时的表情很容易让裁判认为他们才是受害者,从而作出让对手吃哑巴亏的判罚。
  当然,如果长了一张罗伊·基恩或者“野兽”特维斯那样的“恶汉”脸,扮演无辜者显然不是一种理智的选择,因为裁判会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即很难认为他们会在对抗中成为受害者。但这些球员也有自己的招数,那就是每逢出现对本方不利的判罚时,不示无辜,而是表现得格外愤慨,给人感觉像要杀人一样。虽然此举不太可能导致裁判作出改判,稍有不慎还有可能领到红黄牌,但是在遭遇连番激烈抗议之后,裁判的心理迫于“恶汉形象”的压力显然会受到影响,甚至怀疑自己此前的判罚。那么在下一次出现争议判罚时,裁判可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用“弥补错误”的心态找平衡了。
  那么,如果球员长得既不英俊也不凶悍,天生就是一张大众脸,是否就不能用表情来迷惑裁判了?答案是否定的。即使没有表演天赋,但只要在遭遇犯规时尽可能装出痛苦的表情,同样可以左右裁判的判罚。在2002年世界杯巴西对土耳其的小组赛中,里瓦尔多故意激怒土耳其后卫云萨尔,盛怒之下,后者一脚将球踢在巴西人的腿上,当时他的力度并不大,但里瓦尔多却迅速装出了极度痛苦的表情,并且在倒地之后捂住了没有受到任何撞击的面部。
  应该说,里瓦尔多的表演并不算太出色。每位观看了慢镜头回放的观众,都不难得出他在故意做秀的结论。比赛结束之后,国际足联还对里瓦尔多开出了一张8000美元的罚单。然而即便如此,里瓦尔多当时那副痛苦不堪的表情,还是让云萨尔付出了被红牌罚下的代价,从而为巴西队换来了胜局。既然如此拙劣的表演都能取得成功,也就为更多后来者增添了用表情来迷惑裁判的勇气。
  
  迷惑伎俩三 气势
  
  


  用动作或者表情来迷惑裁判,还只能算是一种战术手段。与之相比,用气势来迷惑裁判则更需要战略眼光。具体而言,就是借助比赛背景和球场气氛等客观因素,依靠自己的气势引导裁判作出对本方有利的判罚。
  要知道,再优秀的裁判也不是超人,更不可能拥有电子眼,总会有拿捏不准的时候。那些有经验的裁判,在自己没有绝对把握的时候,往往会注意观察球员在相关争议出现之后的第一反应,从而在短时间内对真相进行判断,并且以此为基础作出判罚。然而对于某些狡猾的球员来说,反过来也可以利用裁判的这一习惯,故意做出一些貌似气势十足的反应。
  在1966年世界杯决赛的加时赛中,当英格兰前锋赫斯特的那脚射门击中横梁弹地之后,他身边的队友并没有急于上前补射,而是首先举手示意球已经越过了门线。由于这场比赛就在英格兰举行,而且又是决赛,因此对于承受着巨大压力的主裁判来说,英格兰队员的那个举手动作具有很强的心理暗示作用。结果,瑞士主裁判丁斯特和苏联助理裁判巴克拉莫夫联手作出了世界杯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一次判罚,最终也让英格兰队在本土赢得了世界杯冠军。
  在使用气势招数时,必须秉承一个原则:越是心里有鬼就越要理直气壮。我们不妨再来回顾一下1986年世界杯上的那次“上帝之手”,当时马拉多纳在进球之后的庆祝动作显得异常兴奋,面对当时高举双手、不断挥臂的他,裁判又怎会怀疑进球有假?试想一下,假如马拉多纳在进球之后表现出迟疑态度,并且做贼心虚地不断观察主裁判和助理裁判的反应,那么结合英格兰球员大声抗议的背景,或许主裁判就会将此球判为手球,该届世界杯的最终结果也可能就此改变。
  并不止马拉多纳“做贼不心虚”,在今年2月15日的米兰德比中,阿德里亚诺在隐蔽地用手将球打进AC米兰队球门之后,根本就不看主裁判和助理裁判,而是心安理得地进行庆祝并接受队友祝贺,甚至还“不远万里”地绕到莫里尼奥身边和葡萄牙人来了个亲密拥抱。看来在当今足坛,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球员掌握了用气势来迷惑裁判的技巧。
  
  综述
  
  虽然迷惑裁判成功的例子不少,但上述迷惑手段毕竟属于“歪门邪道”,还是存在着不小的风险。在与裁判的较量中,如果出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情况,那么也有可能自取其辱、得不偿失。比如要是假摔动作被识破,那么球员有可能会被裁判出示黄牌,甚至因为领到第二张黄牌而被罚下场,此类例子在国际足坛不胜枚举。而且为了进一步打击用假摔来迷惑裁判的行为,国际足联更是在2006年通过决议,要求严惩球场上越来越泛滥的假摔行为,规定主裁判有权对此直接出示红牌。
  除了这些规则的变化之外,想要迷惑裁判的球员还面临着另一个大敌,那就是包括电视录像在内的一系列赛后调查。通过那些高科技的手段,很多事件的真相都将得到还原,本来从争议判罚中得益的那些球员,非但会遭受舆论的谴责,甚至面临十分严厉的处罚。因此,球员们在迷惑裁判时,事先可得好好想想:“我做足准备功夫了吗?”稍有不慎,可能就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了。
其他文献
期刊
高考英语对语言知识和词汇的考查,具有覆盖面较广、重点又相对突出的特点.而时态、语态则是河南所使用的全国卷(往年的全国Ⅰ卷,今年的课程标准卷)每年必不可少的语法考查项
期刊
七选五补全阅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语篇的连贯性、一致性和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对语篇的结构有所了解,把握全篇结构,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语篇是一些意义相
期刊
流体是指可以流动的物质,流体包括液体、气体及电子流、质子流等所谓流体柱模型是指在流体中取一柱体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受力和运动情况等的方法.一、液体柱模型[模型解读]
期刊
2011年是河南省进入高中新课程实施(2008年)后的第一年高考与老课程相比,今年新课程高考理综试题在试卷结构、命题特点上都呈现出许多鲜明的变化准确把握这些变化并深入理解
期刊
在研究神经纤维上电位变化时,常用电流计来测定有关的电位变化,而电流计两极放置位置的不同,对所测量的结果也就需进行不同的分析而有关这方面的试题在高考中较为常见,本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