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的学校体育课程管理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nian3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
  (一) 教师必须正确理解体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理念
  1.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建立相应的技能、认知和情感目标来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要真正的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确保“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到实处。
  2.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尝到了体育的乐趣才能够自觉、积极、长时间的进行体育锻炼,所以,兴趣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前提。
  3.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地位的同时一定要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到中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尽可能充分的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且根据这种差异来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在评价过程中运用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方式来保证大多数的学生能够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位学生都能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从而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 使体育课程真正的反应体育的本质属性
  体育老师必须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而不是过分的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体育课程的目标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运动技能的学习或是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来进行的。
  (三) 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意识
  使学生既能愉快的参加体育锻炼,从中体验体育运动带给他们的乐趣,同时也要体验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应当是培养刻苦、顽强品质的过程。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广大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手段的安排上都很重视学生的运动情感体验和运动兴趣,加深了学生学习体育的情感和锻炼的效果。但是在制定教学内容时不能只是关注学生的兴趣,不能对锻炼价值很大但是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就不教。例如耐久跑对运动锻炼的价值是非常大的,但是有些学生怕苦怕累就不愿意学,有的教师就不教,甚至提出用打篮球或是踢足球来代替耐久跑的教学,打篮球或是踢足球确实也具有发展学生耐力的作用,但是耐久跑除了发展耐力素质外,对培养学生的刻苦、顽强、坚持到底的精神具有很好的教育作用,是打篮球和踢足球所做不到的。
  (四)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
  教师必须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积极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做到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和条件,提出相应的目标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手段和评价的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得其所,学有所得,从而提高广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新课改理念下学校体育课程管理的基本方面
  学校体育课程管理是指体育教师为了保障体育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对体育教学环境、人际关系、教学纪律以及教学反馈等方面进行的设计与控制。根据体育课程的内容,体育课程管理可以分为运动技能教学的管理、身体锻炼(体能发展)教学的管理、体育学习集体的管理和体育行为教育的管理。
  (一)运动技能教学的管理
  基于新课改的理念,在进行体育技能传授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等进行运动技能的教学。使学生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对运动技能产生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的意识。但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教学能放任学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么体育课程就成为了一种活动、一种娱乐。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运用强制性和自觉性的管理方案来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以运动技能的学习为载体来对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二)身体锻炼(体能发展)教学的管理
  在新课改后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的用乏味无趣的方式来发展学生的体能,应该在身体锻炼过程中充满一定的乐趣,使学生在锻炼过程中享受到喜悦与成功,才能更好的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在体育课堂中可以通过安排各种游戏活动、身体素质练习和技能练习等来发展学生的体能。使学生在承受较大运动负荷的基础上,充满乐趣,真正体验到苦与乐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三)体育行为教育的管理
  加强体育课堂行为教育的管理不仅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约束和控制有碍于学习的问题行为,而且有助于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所以,体育教师一定要建立体育课堂常规,规范课堂行为,维持课堂秩序;培养课堂良好行为,促进课堂学习;分析学生行为问题的原因,加强行为教育;发挥集体的作用,加强行为教育。
  三、结束语
  体育课程的改革方案和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是要充分落实新课改的理念还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切实的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和思想,进行合理的管理才能更好的体现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实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水平。
  
  參考文献:
  [1]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陈桂祥.学生体质下降给我们的警示——对当前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4.
  [3] 张庆新.学校体育管理的实效性[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
其他文献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一些误区进行了初步的阐述:一、体育课堂中的娱乐性掩盖了教学中体育动作的规范性;二、体育课中的以学生为主体变样为放羊式的无秩序教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要有目的、有技巧、有针对性、科学的把补偿性体能素质运用到实际的技术技能教学中。笔者就以初中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为例,把实心球的动作技能学习和相应的补偿性体能练习相结合的过程作简单设计分析。  案例一:在课堂准备活动中的设计:巧过“轰炸区”游戏。  方法:两组学生在相距15米的平行线两外侧站立,每人手上拿一只软排。游戏开始,另外两组学生从中间快速穿过再折回,拿软排的学
近几年羽毛球进入体育学院或师范类体育系专选课堂以后,就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目前许多高校已将羽毛球列为大学生体育的专选课程。本文通过对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系羽毛球专选课程现状的调查,并对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提出了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系羽毛球专选课程改革的建议,对促进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建设,推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为羽毛球专选课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铅球教学课程历来都是高校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重要教学内容,铅球达标测试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规定的达标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铅球课属于重中之重。练习铅球还有颇多优势,笔者认为,练习铅球,不但能提高人的四肢和腰腹部肌肉的力量,而且能够增强练习者肩带的力量和动作的协调性,在众多的体育项目中,铅球这一项目可以说是提高练习者力量素质的绝佳项目。  一、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铅球成绩不理想原因之探究  (一)国
篮球运动是学校体育中最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在高中阶段进行体育选修课时,很多学生都义无返顾地选择了篮球,这对于完成高中学校体育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具有其他运动项目所没有的优势,尤其对于高中男生来说,通过篮球选项教学可以培养他们多种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篮球技术并培养学生兴趣,打造高中篮球教学的高效课堂呢?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对篮球选项课教学的认识。  一、高中篮球选项课
随着全世界各国课程改革浪潮的发起,校本课程开发越来越受到关注,虽然开展的参差不齐,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教育界的关注。根据学校的自身属性、特征、设施以及所有的体育资源,来充实学生体育的兴趣和促使學生的健康发展,而举办的一连串活动,表明在我国中学能够施行并必然发展体育课程的开发。一大部分的学者把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定义、理念、价值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发方式和存在的疑问、发展方向等较为宏观的问题作为主要的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体育锻炼意识,传授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培养思维能力,已是当前体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努力的方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在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下面笔者就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法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谈一点体会与大家商榷。  一、在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一)引导  一个合格的教师不是奉送真理,而应是教人发现真
番茄品质遗传及育种研究进展李晓蕾等(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中国蔬菜》2010(14)番茄品质育种主要集中在外形美观、大小适中、着色均匀、高VC含量、
利用随机动力系统理论研究了金融市场长期资产投资组合策略财富占有比例的动态演化模型.其中资产价格是内生的,每期末支付的股息或红利收益只用于消费,在财富不断再投资的过
田径项目众多,其动作技术复杂细腻,不仅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而且条件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对于高校体育专业如何进行田径教学、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如何让学生基本掌握田径项目中的要点与难点,以确保学生有进入社会的能力,一直是广大教师深思的问题。所谓诱导法,就是引导学生的思维打开,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掌握基本技术的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