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瑶族,一个被誉为将史书穿在身上的民族,其服饰图案更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为了保护与更好地开发民族现有文化资源,故本课题以白裤瑶为例展开系列研究。主要以当代艺术设计思维的三大构成形式来探讨白裤瑶衣饰的功能性和式样性,并以此为根基设计再生与创新。
【关键字】服饰;白裤瑶;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白裤瑶是瑶族的分支,主要分布于广西桂北南丹县,是典型的山地少数民族。先民长久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生活环境下,逐步创造出具有民族特征的流行性、时代性的服饰艺术,是历史上诸多民族设计师雕刻的瑰宝,更是历史的“活化石”和“证人”。本文恰是从当代艺术设计视角出发,以立体、平面、色彩构成为设计媒介,细看民族设计师如何穿针引线。
从现代艺术设计视角分析白裤瑶服饰的“构成”形式,跨越时间的轨迹和时空的交错,剖析服饰元素内隐藏的规律和色彩。总地来说,白裤瑶服饰图案的排列是具有理性思考和逻辑推理的单独纹样、四合纹样、连续纹样、二方、四方连续纹样构图,均衡对称,疏密相间,恰到好处;图案配色体系大胆单纯,大部分是用古代正色,创造出符合明度、色相、肌理的理想而富有美感的色彩效果;服饰立体造型深沉浑厚,基于生活性立体造物的认知,符合人类生物需要、归属需要和受尊重需要,在此前提下,设计适合自身生活和发展的服装造型。
一、白裤瑶服饰图案的立体构成之美
“立体构成是用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的构成方法。”①以此推彼,分析白裤瑶服饰的布料、视觉美感、力学造型和设计特征。白裤瑶服饰所用的衣料都是自织、自染、自纺的棉、粗布,但由于生活条件所迫,染料只是常见的蓝靛草,染出的布料是单一的深蓝色或浅蓝色。当一种艺术发挥到极致之时,人们必然会从事物的另一面来发展丰富它,织绣便是在这时产生,蓦然跳跃到了衣饰上,随即出现高超的刺绣和蜡染技术。视觉美感其实是心理学词汇,瑶民感知服饰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获得肌体兴奋信息,以此为依据,逐步形成稳定规律的视觉美感。例如:瑶族服饰的底色起初是大面积的蓝黑色,后来他们利用靛草汁的浓淡控制染布颜色的深浅,染制出蓝黑色和淡蓝的撞色效果,之后又利用植物粘膏树的汁液发明“防染”效果,现代学家俗称蜡染,粘了粘膏树液的布起到了防水的效果,阻隔颜料的浸透,待晾干后洗掉粘膏,白裤瑶独特的粘膏画便呈现在眼前。瑶民并不满足于此,他们又发明了画绣合一的刺绣手法,将刺绣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服饰上,是服装史上不可媲美的奇葩。力学造型简单来说是服饰的造型设计,男性服饰稍微简单一些,上衣是蓝黑色无领的对襟粗布衣,上衣后幅最下方开衩约10厘米,用淡蓝色做扩展边幅,形似鲤鱼的鱼尾,腰部扎一条蓝黑色腰带,下身着白色裤子及膝,大裆小脚,膝盖下外侧绣有五条长短不一的竖线,俗称“五指裤”。瑶女衣饰特征更加明晰,上衣是无领、无袖、无扣的蓝黑色披肩,如新石器时代先民的“贯头衣”,衣背上是蜡染刺绣合一的花背牌,下身是及膝的蜡染百褶裙,裙边用红色丝线包边,绣有彩色花纹,裙身三道蜡染的纹样,有的裙子正前方还系有盾形的蓝边黑布,上绣图案纹样,美观的同时也耐脏。
二、白裤瑶服饰图案的平面构成之美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维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②瑶族服饰按照整体图案外观来分,主要有几何纹样、动植物纹样、自然纹样、人纹样四种,在这里,主要研究瑶族女子背牌和裙摆图案以及男性裤脚“五指印”的构成为主。背牌是白裤瑶区别其他瑶族服饰的标志之一,瑶民称之为“回形纹”大印。背牌四四方方,采用原点对齐的四合纹样,其骨骼构成是规律的复合骨架,背牌中央绣三两个实心、空心的尺寸不等的方形,周围穿插两三点粗细等同的彩色线条,在重复基础上使细节变化灵动有趣。背牌边沿是折线、圆点、方块、菱块或小三角构成的二方、四方连续结构的方形外框。背牌的肌理构成是蜡染和刺绣“画绣合一”,绣女在“粘膏画”纹样上绣各色丝线,为图案搭配色彩。背牌图案对称均衡,元素色彩纹样之间比例尺度和谐,整体局部关联疏密得当,抽象具象结合,符合平面构成的基本法则。
女子裙摆的纹样分为直条纹和河流纹样两种,直条纹图案主要在裙摆边缘,用鲜红色的丝线刺绣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几何图案,在美观同时又加强服饰耐磨损度,是功能和形式的统一。河流纹样存在于百褶裙中间的三条蜡染纹样,白裤瑶人寓意为三条河流,河流内部是菱形组成的连续纹样和抽象的四方螺旋线纹样,编排在河流内部,规律分布于二维平面形象上。“五指印”是在男性小脚裤外侧,形似人的五个手指,它是瑶民英勇奋战所留下的血印,更是民族历史的见证,是白裤瑶服饰的象征性标志。
三、白裤瑶服饰图案的色彩构成之美
瑶族服饰造型虽因支系和地域有差异,但在色彩上却有着相近的审美观,大部分是以红、黄、蓝、黑、白为主。孙星衍疏:“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玄出於黑,故六者有黄无玄为五也。”提出了色彩的阴阳五行相生学和色彩五行方位学,即瑶族服饰的五色。
“色彩构成与平面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而独立存在。”③色彩是依附于二维或者三维形体空间存在于物质之上,白裤瑶服饰既是色彩的载体,也是服饰色彩构成的组成部分。综合来讲,女性衣饰色彩是大面积相近色拼合、大面积五彩丝线装饰的色彩组成形式。正面上衣蓝黑色,百褶裙长度及膝,整体是淡蓝色,整体拼色缓和、面积等同,但其百褶裙在大环境扁平化的趋势下,倾向于在平面布料上点缀色彩趋于立体化,例如:裙边用红色丝线刺绣有十厘米的裙边,在有限的空间平面上展示无限的视觉延伸,蓝、红撞色对比,构成夺人眼球、放大视线的强烈效果,然则为了缓解焦点过于靠下的缺失,瑶女又在百褶裙上蜡染绘制三条河流图案来提升视线,河流图案的颜色相对较深,偏蓝黑,撞色的和谐度趋于平缓,既有山的沉稳有力,又具有天地万物的绚丽和多情。服饰的背面是背牌“大印”,虽大印底色和裙子底色同为淡蓝色,但大印色彩组成更活泼,色彩面积也更大,五种色彩丝线穿插构成,整体色彩疏密层次清晰,节奏强弱起伏,抑扬顿挫。呈现“贯头衣”—“百褶裙”—“大印”由弱到强的韵律节奏感的变化。男性服饰是大面积对比色撞色,即蓝黑色和白色,小面积五彩立体化点缀,如腰带上绣有一圈米字形的几何图案太阳花,裤脚外侧鲜红的五指印。大面积的纯色铺底、小面积颜色图案特写,利用色彩透气性处理方法设计,充分阐释了现代色彩设计的距离性和透气性。
结语
如何分析瑶族服饰的设计构成形式、从瑶族民族文化中汲取现代设计元素、丰富现代艺术设计语言,是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只有不断去分析探究民族的设计精华,寻找民族服饰和现代设计审美观念的沟通点,才能从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实质中创作出既有民族文化意味、又符合现代人精神潮流的时代经典之作。因此,瑶族服饰的保护与开发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注释:
*基金项目:2016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课题《桂北地区瑶族传统服饰视觉元素的创新与传达》,
課题编号:X YCSW2017021。
①方四文,朱琴.立体构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②李燕.平面构成[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③王卫军,王静云.色彩构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参考文献:
[1]玉时阶.瑶族服饰[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2]李庆福.瑶族审美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3]李肇隆.瑶族民族风情[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2.
【关键字】服饰;白裤瑶;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白裤瑶是瑶族的分支,主要分布于广西桂北南丹县,是典型的山地少数民族。先民长久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生活环境下,逐步创造出具有民族特征的流行性、时代性的服饰艺术,是历史上诸多民族设计师雕刻的瑰宝,更是历史的“活化石”和“证人”。本文恰是从当代艺术设计视角出发,以立体、平面、色彩构成为设计媒介,细看民族设计师如何穿针引线。
从现代艺术设计视角分析白裤瑶服饰的“构成”形式,跨越时间的轨迹和时空的交错,剖析服饰元素内隐藏的规律和色彩。总地来说,白裤瑶服饰图案的排列是具有理性思考和逻辑推理的单独纹样、四合纹样、连续纹样、二方、四方连续纹样构图,均衡对称,疏密相间,恰到好处;图案配色体系大胆单纯,大部分是用古代正色,创造出符合明度、色相、肌理的理想而富有美感的色彩效果;服饰立体造型深沉浑厚,基于生活性立体造物的认知,符合人类生物需要、归属需要和受尊重需要,在此前提下,设计适合自身生活和发展的服装造型。
一、白裤瑶服饰图案的立体构成之美
“立体构成是用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的构成方法。”①以此推彼,分析白裤瑶服饰的布料、视觉美感、力学造型和设计特征。白裤瑶服饰所用的衣料都是自织、自染、自纺的棉、粗布,但由于生活条件所迫,染料只是常见的蓝靛草,染出的布料是单一的深蓝色或浅蓝色。当一种艺术发挥到极致之时,人们必然会从事物的另一面来发展丰富它,织绣便是在这时产生,蓦然跳跃到了衣饰上,随即出现高超的刺绣和蜡染技术。视觉美感其实是心理学词汇,瑶民感知服饰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获得肌体兴奋信息,以此为依据,逐步形成稳定规律的视觉美感。例如:瑶族服饰的底色起初是大面积的蓝黑色,后来他们利用靛草汁的浓淡控制染布颜色的深浅,染制出蓝黑色和淡蓝的撞色效果,之后又利用植物粘膏树的汁液发明“防染”效果,现代学家俗称蜡染,粘了粘膏树液的布起到了防水的效果,阻隔颜料的浸透,待晾干后洗掉粘膏,白裤瑶独特的粘膏画便呈现在眼前。瑶民并不满足于此,他们又发明了画绣合一的刺绣手法,将刺绣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服饰上,是服装史上不可媲美的奇葩。力学造型简单来说是服饰的造型设计,男性服饰稍微简单一些,上衣是蓝黑色无领的对襟粗布衣,上衣后幅最下方开衩约10厘米,用淡蓝色做扩展边幅,形似鲤鱼的鱼尾,腰部扎一条蓝黑色腰带,下身着白色裤子及膝,大裆小脚,膝盖下外侧绣有五条长短不一的竖线,俗称“五指裤”。瑶女衣饰特征更加明晰,上衣是无领、无袖、无扣的蓝黑色披肩,如新石器时代先民的“贯头衣”,衣背上是蜡染刺绣合一的花背牌,下身是及膝的蜡染百褶裙,裙边用红色丝线包边,绣有彩色花纹,裙身三道蜡染的纹样,有的裙子正前方还系有盾形的蓝边黑布,上绣图案纹样,美观的同时也耐脏。
二、白裤瑶服饰图案的平面构成之美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维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②瑶族服饰按照整体图案外观来分,主要有几何纹样、动植物纹样、自然纹样、人纹样四种,在这里,主要研究瑶族女子背牌和裙摆图案以及男性裤脚“五指印”的构成为主。背牌是白裤瑶区别其他瑶族服饰的标志之一,瑶民称之为“回形纹”大印。背牌四四方方,采用原点对齐的四合纹样,其骨骼构成是规律的复合骨架,背牌中央绣三两个实心、空心的尺寸不等的方形,周围穿插两三点粗细等同的彩色线条,在重复基础上使细节变化灵动有趣。背牌边沿是折线、圆点、方块、菱块或小三角构成的二方、四方连续结构的方形外框。背牌的肌理构成是蜡染和刺绣“画绣合一”,绣女在“粘膏画”纹样上绣各色丝线,为图案搭配色彩。背牌图案对称均衡,元素色彩纹样之间比例尺度和谐,整体局部关联疏密得当,抽象具象结合,符合平面构成的基本法则。
女子裙摆的纹样分为直条纹和河流纹样两种,直条纹图案主要在裙摆边缘,用鲜红色的丝线刺绣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几何图案,在美观同时又加强服饰耐磨损度,是功能和形式的统一。河流纹样存在于百褶裙中间的三条蜡染纹样,白裤瑶人寓意为三条河流,河流内部是菱形组成的连续纹样和抽象的四方螺旋线纹样,编排在河流内部,规律分布于二维平面形象上。“五指印”是在男性小脚裤外侧,形似人的五个手指,它是瑶民英勇奋战所留下的血印,更是民族历史的见证,是白裤瑶服饰的象征性标志。
三、白裤瑶服饰图案的色彩构成之美
瑶族服饰造型虽因支系和地域有差异,但在色彩上却有着相近的审美观,大部分是以红、黄、蓝、黑、白为主。孙星衍疏:“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玄出於黑,故六者有黄无玄为五也。”提出了色彩的阴阳五行相生学和色彩五行方位学,即瑶族服饰的五色。
“色彩构成与平面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而独立存在。”③色彩是依附于二维或者三维形体空间存在于物质之上,白裤瑶服饰既是色彩的载体,也是服饰色彩构成的组成部分。综合来讲,女性衣饰色彩是大面积相近色拼合、大面积五彩丝线装饰的色彩组成形式。正面上衣蓝黑色,百褶裙长度及膝,整体是淡蓝色,整体拼色缓和、面积等同,但其百褶裙在大环境扁平化的趋势下,倾向于在平面布料上点缀色彩趋于立体化,例如:裙边用红色丝线刺绣有十厘米的裙边,在有限的空间平面上展示无限的视觉延伸,蓝、红撞色对比,构成夺人眼球、放大视线的强烈效果,然则为了缓解焦点过于靠下的缺失,瑶女又在百褶裙上蜡染绘制三条河流图案来提升视线,河流图案的颜色相对较深,偏蓝黑,撞色的和谐度趋于平缓,既有山的沉稳有力,又具有天地万物的绚丽和多情。服饰的背面是背牌“大印”,虽大印底色和裙子底色同为淡蓝色,但大印色彩组成更活泼,色彩面积也更大,五种色彩丝线穿插构成,整体色彩疏密层次清晰,节奏强弱起伏,抑扬顿挫。呈现“贯头衣”—“百褶裙”—“大印”由弱到强的韵律节奏感的变化。男性服饰是大面积对比色撞色,即蓝黑色和白色,小面积五彩立体化点缀,如腰带上绣有一圈米字形的几何图案太阳花,裤脚外侧鲜红的五指印。大面积的纯色铺底、小面积颜色图案特写,利用色彩透气性处理方法设计,充分阐释了现代色彩设计的距离性和透气性。
结语
如何分析瑶族服饰的设计构成形式、从瑶族民族文化中汲取现代设计元素、丰富现代艺术设计语言,是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只有不断去分析探究民族的设计精华,寻找民族服饰和现代设计审美观念的沟通点,才能从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实质中创作出既有民族文化意味、又符合现代人精神潮流的时代经典之作。因此,瑶族服饰的保护与开发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注释:
*基金项目:2016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课题《桂北地区瑶族传统服饰视觉元素的创新与传达》,
課题编号:X YCSW2017021。
①方四文,朱琴.立体构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②李燕.平面构成[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③王卫军,王静云.色彩构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参考文献:
[1]玉时阶.瑶族服饰[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2]李庆福.瑶族审美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3]李肇隆.瑶族民族风情[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