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的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0-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
关键词:幼师专业;幼教质量;发展;全面提高
幼儿教育发展趋势:
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经济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教育改革业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在新的年代里,如何既能使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教育与世界接轨,又能与中国国情相切合,既能借鉴国外的经验,又能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使受教育的下一代能认同、欣赏,传承和发展自己的文化,这些问题已成为了迫在眉睫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了。面对这些问题,在我国国内引进了多元智力理论。1983年,加德纳教授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多元智力”这个概念,这标志着多元智力理论的正式诞生。这一理论并没有在心理科学领域内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却在教育领域受到人们的热切关注,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革命性”变革,掀起了一股教育改革的浪潮。
所谓智力是指以思维为核心的几种能力的组合,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这是一种全新的智力观,让我们曾经单一、平面的智力观多元化、立体化了,同时也与我国面向未来的面向现代化的人才建设目标相切合。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幼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不断成长和追求成熟的过程,是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进步、专业技能不断成熟、专业思想不断完善的过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对幼教质量的全面提高、幼教改革的顺利推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 多元智力理论帮助幼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点
(1)重构多元的“智力观”,加纳德认为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对立的形式存在。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传统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智力是指以思维为核心的几种能力的组合。加纳德的观念是一种“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新型智力观。它的核心教育思想是,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儿童原先有多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使儿童变得聪明以及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多元智力观理论从根本上影响与改变了当下人们的教育观念。
(2)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多元智力理论倡导的儿童观是一种积极地儿童观。加纳德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备8中智力,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都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所有的孩子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塑性人才。因此,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孩子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给每个孩子以多样化的选择,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孩子的个性。无论何时,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孩子都能成才。因此,幼儿教师要真正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用欣赏、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进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3)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教师应在尊重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从多角度多层次评价幼儿的智能,从而树立灵活多样的的“能力评价观”。这是一种观念的更新,较知识的更新更为困难,也更为重要。重要的是这种教育观念的重建关系到教师教育行为的改进和对教育实践的反思。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所依据的教育理论,选择的教学内容、实施的教育方案、采取的教学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也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二 多元智力理论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个人发展的新模式,使我们幼师能够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孩子的发展,审视我们对孩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具有正确的教学观和课程观。
三 多元智力理论是幼教事业在理论上的突破和创新。在实践的过程中幼教事业应该与家庭教育相互补充,从而更好地促进幼教质量的提高。
现代教育家认为,家庭和幼儿园教育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应该是同方向、同步调的。这样才能促使幼教事业的大发展。
教师与家长的心理沟通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教育好孩子,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这个共同的目标会促使家长和教师的距离拉得更近,使家园的交流更加自然融洽。
教师与家长进行心理沟通时的主要方法:第一,要善于聆听,并积极地给家长以反馈,注意在表情、体态、语言上支持,鼓励家长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取得与家长进一步交换意见。同时在聆听的过程中,还要及时了解家长的需要和困难,从而有针对性地与家长讨论,让幼儿有更好地发展机会。教师在聆听的同时,还要有策略地向家长描述孩子的行为,巧妙地提出建议或意见,从而使家长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克服偏见,促使每个幼儿都能更好地发展。第二,又是应根据家长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每个家长的个性不同,教育观念也不同。例如,对那些本身在各个领域的各项目标发展中不存在明显的问题而家长也很少过问的,这样的孩子和家长也最让老师省心,如果我们对自己稍微放松一些,不去和这样的家长沟通。但我认为,家长不主动找你,并不代表家长不想了解孩子在园的各種变现情况。相反,他们和其他家长一样,渴望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及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只是由于他们自身的某些原因而压抑着自己没问老师。对于这类家长,我们就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和孩子的教育有进一步的态度。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应该认真观察,细致指导,耐心的向家长反映情况,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从而让家长感到老师了解孩子,关注孩子。让我们与家长携手共进,共同提高幼教的质量,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双赢,展现教育的精神魅力,取得高质量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霍德华纳著,沈致隆译,,智力的结构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32~35
[2] 陈杰琦,玛拉克瑞克维斯基,朱莉维恩斯编,方均君译,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实践让每个儿童在自己强项的基础上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16
关键词:幼师专业;幼教质量;发展;全面提高
幼儿教育发展趋势:
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经济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教育改革业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在新的年代里,如何既能使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教育与世界接轨,又能与中国国情相切合,既能借鉴国外的经验,又能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使受教育的下一代能认同、欣赏,传承和发展自己的文化,这些问题已成为了迫在眉睫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了。面对这些问题,在我国国内引进了多元智力理论。1983年,加德纳教授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多元智力”这个概念,这标志着多元智力理论的正式诞生。这一理论并没有在心理科学领域内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却在教育领域受到人们的热切关注,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革命性”变革,掀起了一股教育改革的浪潮。
所谓智力是指以思维为核心的几种能力的组合,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这是一种全新的智力观,让我们曾经单一、平面的智力观多元化、立体化了,同时也与我国面向未来的面向现代化的人才建设目标相切合。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幼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不断成长和追求成熟的过程,是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进步、专业技能不断成熟、专业思想不断完善的过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对幼教质量的全面提高、幼教改革的顺利推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 多元智力理论帮助幼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点
(1)重构多元的“智力观”,加纳德认为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对立的形式存在。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传统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智力是指以思维为核心的几种能力的组合。加纳德的观念是一种“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新型智力观。它的核心教育思想是,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儿童原先有多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使儿童变得聪明以及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多元智力观理论从根本上影响与改变了当下人们的教育观念。
(2)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多元智力理论倡导的儿童观是一种积极地儿童观。加纳德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备8中智力,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都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所有的孩子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塑性人才。因此,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孩子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给每个孩子以多样化的选择,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孩子的个性。无论何时,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孩子都能成才。因此,幼儿教师要真正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用欣赏、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进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3)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教师应在尊重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从多角度多层次评价幼儿的智能,从而树立灵活多样的的“能力评价观”。这是一种观念的更新,较知识的更新更为困难,也更为重要。重要的是这种教育观念的重建关系到教师教育行为的改进和对教育实践的反思。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所依据的教育理论,选择的教学内容、实施的教育方案、采取的教学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也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二 多元智力理论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个人发展的新模式,使我们幼师能够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孩子的发展,审视我们对孩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具有正确的教学观和课程观。
三 多元智力理论是幼教事业在理论上的突破和创新。在实践的过程中幼教事业应该与家庭教育相互补充,从而更好地促进幼教质量的提高。
现代教育家认为,家庭和幼儿园教育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应该是同方向、同步调的。这样才能促使幼教事业的大发展。
教师与家长的心理沟通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教育好孩子,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这个共同的目标会促使家长和教师的距离拉得更近,使家园的交流更加自然融洽。
教师与家长进行心理沟通时的主要方法:第一,要善于聆听,并积极地给家长以反馈,注意在表情、体态、语言上支持,鼓励家长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取得与家长进一步交换意见。同时在聆听的过程中,还要及时了解家长的需要和困难,从而有针对性地与家长讨论,让幼儿有更好地发展机会。教师在聆听的同时,还要有策略地向家长描述孩子的行为,巧妙地提出建议或意见,从而使家长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克服偏见,促使每个幼儿都能更好地发展。第二,又是应根据家长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每个家长的个性不同,教育观念也不同。例如,对那些本身在各个领域的各项目标发展中不存在明显的问题而家长也很少过问的,这样的孩子和家长也最让老师省心,如果我们对自己稍微放松一些,不去和这样的家长沟通。但我认为,家长不主动找你,并不代表家长不想了解孩子在园的各種变现情况。相反,他们和其他家长一样,渴望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及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只是由于他们自身的某些原因而压抑着自己没问老师。对于这类家长,我们就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和孩子的教育有进一步的态度。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应该认真观察,细致指导,耐心的向家长反映情况,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从而让家长感到老师了解孩子,关注孩子。让我们与家长携手共进,共同提高幼教的质量,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双赢,展现教育的精神魅力,取得高质量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霍德华纳著,沈致隆译,,智力的结构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32~35
[2] 陈杰琦,玛拉克瑞克维斯基,朱莉维恩斯编,方均君译,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实践让每个儿童在自己强项的基础上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