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施工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完全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应该从影响工程质量的全过程进行工程控制。文章基于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中,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以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成效与高效,供同行互相学习。
关键词:施工项目;工程质量;质量控制;质量成本
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阶段,是通过把设计图纸和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实现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主要阶段。工程项目一旦建成后,如发现质量问题一般难以“回炉重修”。因而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更为重要。只有加强施工过程质量管理,才能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一、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
质量控制是指致力于满足工程质量要求,也就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满足工程合同规范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影响质量的因素,主要如下:
(一)影响质量的因素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
(二)容易产生质量变异。如材料性能微小的差异、机械设备正常的磨损、操作微小的变化、环境微小的波动等,均会引起偶然性因素的质量变异;当使用材料的规格、品种有误,施工方法不妥。操作不按规程,机械故障,仪表失灵,设计计算错误等,则会引起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三)容易产生第一、二判断错误。施工项目由于工序交接多,容易将不合格的产品,认为是合格的产品;反之,若检查不认真,测量仪表不准,读数有误,则就会产生第一判断错误,也就是说容易将合格产品,认为是不合格的产品。
(四)质量检查不能解体、拆卸。工程项目建成后,不可能像某些工业产品那样,再拆卸或解体检查内在的质量,或重新更换零件;即使发现质量问题,也不可能像工业产品那样实行“包换”或“退款”。
(五)质量要受投资、进度的制约。施工项目的质量受投资、进度的制约较大,如一般情况下,投资小、进度赶,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反之,质量会好。
二、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一)施工计划阶段的质量控制。在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阶段性进度计划、月施工进度计划等控制计划时,充分考虑人、财、物及任务量的平衡,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计划,合理配备各施工段上的操作人员,合理调拨原材料及各周转材料、施工机械,合理安排各工序的轮流作息时间,在确保工程安全及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工期抓上去。
(二)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施工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决定了施工质量的优劣。发放图纸后,专业技术人员会同施工工长先对图纸进行深化、熟悉、了解,提出施工图纸中的问题、难点、错误,并在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时予以解决。同时,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对在施工过程中,质量难以控制,或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新的施工工艺才能达到保证质量目的的内容进行摘录,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深入研究,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从而在技术上对此类问题进行质量上的保证,并在实施过程中予以改进。
(三)施工操作中的质量控制。施工操作人员是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者,故从施工操作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对他们的管理均要有严格的要求,对操作人员加强质量意识的同时,加强管理,以确保操作过程中的质量要求。
首先,对每个进入本项目施工的人员,均要求达到一定的技术等级,具有相应的操作技能,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对每个进场的劳动力进行考核,同时,在施工中进行考察,对不合格的施工人员坚决退场,以保证操作者本身具有合格的技术素质。
其次,加强对每个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自觉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质量控制上加强其自觉性。
再次,施工管理人员,特别是工长及质检人员,应随时对操作人员所施工的内容、过程进行检查,在现场为他们解决施工难点,进行质量标准的测试,随时指出达不到质量要求及标准的部位,要求操作者整改。
最后,在施工中各工序要坚持自检、互检、专业检制度,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到工前有交底,过程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方式,以确保工程质量。
(四)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施工现场所需的材料均由材料部门统一采购,对本工程所需采购的物质,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控制,并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认可。再将所采购的物资分类A、B类,A类材料必须提供材料质量证明和《准用证》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进场复试合格后方可入场,并以适当的手段进行标识,以便追溯和更换;
钢筋:必须有材质证明、准用证、复试合格报告,原材必须有规格、钢号等标识,成型钢筋进场按规格型号,使用部位挂牌标识。
水泥:必须有材质证明、准用证、复试合格报告,入库必须分类堆放,挂牌标识。
砂石:复试报告合格,入场必须分规格插牌标识。
砖:必须复试报告合格。
其它材料必须有合格证,其包装必须有出厂标识。
(五)施工中的计量管理制。计量工作在整个质量控制中是一个重要的措施,在计量工作中,我们将加强各种计量设备的检测工作,应在指定权威的计量工具检测机构(经业主及监理同意),按公司的计量管理文件进行周检管理。同时,按要求对各操作程序绘制相应的计量网络图,使整个计量工作符合国家的计量规定的要求,使整个计量工作完全受控,从而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三、通过科技技术水平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国家建设部《技术政政策》中指出:“要树立建筑产品观念,各个环节要重视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改进,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在施工的全过程,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技术,确保工程质量。在实施质量计划和攻关措施中加强质量检查,其结果要定量分析,得出结论、经验并加以总结,转化成今后保证质量的标准和制度,形成新的质保措施,而问题则要作为以后质量管理的预控目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实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应分清主次,抓住关键,依靠完善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确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设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点,进行干预,切实实现工程的最优化。
作者简介:俞忠华(1979.01- ),男,汉族,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关键词:施工项目;工程质量;质量控制;质量成本
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阶段,是通过把设计图纸和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实现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主要阶段。工程项目一旦建成后,如发现质量问题一般难以“回炉重修”。因而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更为重要。只有加强施工过程质量管理,才能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一、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
质量控制是指致力于满足工程质量要求,也就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满足工程合同规范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影响质量的因素,主要如下:
(一)影响质量的因素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
(二)容易产生质量变异。如材料性能微小的差异、机械设备正常的磨损、操作微小的变化、环境微小的波动等,均会引起偶然性因素的质量变异;当使用材料的规格、品种有误,施工方法不妥。操作不按规程,机械故障,仪表失灵,设计计算错误等,则会引起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三)容易产生第一、二判断错误。施工项目由于工序交接多,容易将不合格的产品,认为是合格的产品;反之,若检查不认真,测量仪表不准,读数有误,则就会产生第一判断错误,也就是说容易将合格产品,认为是不合格的产品。
(四)质量检查不能解体、拆卸。工程项目建成后,不可能像某些工业产品那样,再拆卸或解体检查内在的质量,或重新更换零件;即使发现质量问题,也不可能像工业产品那样实行“包换”或“退款”。
(五)质量要受投资、进度的制约。施工项目的质量受投资、进度的制约较大,如一般情况下,投资小、进度赶,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反之,质量会好。
二、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一)施工计划阶段的质量控制。在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阶段性进度计划、月施工进度计划等控制计划时,充分考虑人、财、物及任务量的平衡,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计划,合理配备各施工段上的操作人员,合理调拨原材料及各周转材料、施工机械,合理安排各工序的轮流作息时间,在确保工程安全及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工期抓上去。
(二)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施工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决定了施工质量的优劣。发放图纸后,专业技术人员会同施工工长先对图纸进行深化、熟悉、了解,提出施工图纸中的问题、难点、错误,并在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时予以解决。同时,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对在施工过程中,质量难以控制,或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新的施工工艺才能达到保证质量目的的内容进行摘录,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深入研究,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从而在技术上对此类问题进行质量上的保证,并在实施过程中予以改进。
(三)施工操作中的质量控制。施工操作人员是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者,故从施工操作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对他们的管理均要有严格的要求,对操作人员加强质量意识的同时,加强管理,以确保操作过程中的质量要求。
首先,对每个进入本项目施工的人员,均要求达到一定的技术等级,具有相应的操作技能,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对每个进场的劳动力进行考核,同时,在施工中进行考察,对不合格的施工人员坚决退场,以保证操作者本身具有合格的技术素质。
其次,加强对每个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自觉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质量控制上加强其自觉性。
再次,施工管理人员,特别是工长及质检人员,应随时对操作人员所施工的内容、过程进行检查,在现场为他们解决施工难点,进行质量标准的测试,随时指出达不到质量要求及标准的部位,要求操作者整改。
最后,在施工中各工序要坚持自检、互检、专业检制度,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到工前有交底,过程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方式,以确保工程质量。
(四)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施工现场所需的材料均由材料部门统一采购,对本工程所需采购的物质,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控制,并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认可。再将所采购的物资分类A、B类,A类材料必须提供材料质量证明和《准用证》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进场复试合格后方可入场,并以适当的手段进行标识,以便追溯和更换;
钢筋:必须有材质证明、准用证、复试合格报告,原材必须有规格、钢号等标识,成型钢筋进场按规格型号,使用部位挂牌标识。
水泥:必须有材质证明、准用证、复试合格报告,入库必须分类堆放,挂牌标识。
砂石:复试报告合格,入场必须分规格插牌标识。
砖:必须复试报告合格。
其它材料必须有合格证,其包装必须有出厂标识。
(五)施工中的计量管理制。计量工作在整个质量控制中是一个重要的措施,在计量工作中,我们将加强各种计量设备的检测工作,应在指定权威的计量工具检测机构(经业主及监理同意),按公司的计量管理文件进行周检管理。同时,按要求对各操作程序绘制相应的计量网络图,使整个计量工作符合国家的计量规定的要求,使整个计量工作完全受控,从而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三、通过科技技术水平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国家建设部《技术政政策》中指出:“要树立建筑产品观念,各个环节要重视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改进,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在施工的全过程,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技术,确保工程质量。在实施质量计划和攻关措施中加强质量检查,其结果要定量分析,得出结论、经验并加以总结,转化成今后保证质量的标准和制度,形成新的质保措施,而问题则要作为以后质量管理的预控目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实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应分清主次,抓住关键,依靠完善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确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设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点,进行干预,切实实现工程的最优化。
作者简介:俞忠华(1979.01- ),男,汉族,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