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5月29日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主任会议通过)
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了茅临生副省长所作的《关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了认真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农业经济不断繁荣,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面貌逐步改善,总的成效是好的。但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内外部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要持续保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良好势头,各级政府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要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扎实推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一、一切实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部署,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工作举措。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各行各业服务农业,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形成更好的舆论氛围和发展环境,推动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健全和完善农业法制,强化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和执法检查,切实提升法制对农业的保障力。进一步转变领导作风,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建立。
二、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以粮食为重点的农产品有效供给。进一步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当前要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突出抓好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确保基本农田面积,加强1500万亩标准农田和3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要稳定粮食生产,制止抛荒,落实好粮食直补、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粮食风险基金等政策,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加大土地流转,推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采取有效措施,抑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保障农资供应。要培育发展农业十大主导产业,加强生猪、蔬菜、畜禽、蛋奶、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确保市场有效供给和价格稳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全面实施农技推广责任制,重点在种子种苗、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作制度改革、生产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和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循环农业,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建设。加大金融、保险服务“三农”力度,充分发挥农民信箱、“农技110”作用。有序推进生产合作、经营合作、供销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服务体系建设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加快建立主要农产品预警机制,完善应急预案。进一步落实粮食、食用油安全储备,全面落实化肥、农药、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储备制度。
三、要切实加大农业投入。抓好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基础性的工作。当前重点实施好“强塘固房”工程,加强以海塘、水库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林区作业道等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百万亩标准鱼塘建设工程”和“标准渔港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发展节水灌溉,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扩大设施农业建设。按照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中“三个高于”和“一个主要用于”的要求,加大政府对“三农”的投入。完善对欠发达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县及县以下的资金配套办法。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新路子,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各类经济主体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项目质量监管、资金使用绩效的责任考核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要优化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从我省农民收入结构看,非农产业的收入已占70%以上,要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按照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要求,着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做大做强农业主导产业,培育特色农业强县、强镇和强村,切实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效益。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对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作用,构建农民创新创业新平台、营造农民创新创业新环境、提高农民创新创业新本领。要加大“中心镇培育工程”实施力度,加快农村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大力发展家庭工业、来料加工业,提高特色块状经济带动作用;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扩大创业就业领域;加强农民就业创业培训和服务,深入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培训”、“百万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提高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
五、要提高扶贫开发水平,着力增加低收入农户的收入。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是农民增收的难点和重点。要以提高低收入农户致富能力和收入水平为中心,以低收入农户集中村为重点,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切实做到以“扶贫重心下移到村,扶贫对象明确到户”为重点,建立“一户一策一干部”的帮扶机制,深入开展低收入农户的生产经营帮扶,下山异地脱贫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进一步落实各级各部门扶贫工作责任制,加大政策扶持、区域协作、结对帮扶和社会参与力度,不断提高农村扶贫开发水平。
以上意见和建议,请省政府研究处理。
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了茅临生副省长所作的《关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了认真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农业经济不断繁荣,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面貌逐步改善,总的成效是好的。但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内外部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要持续保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良好势头,各级政府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要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扎实推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一、一切实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部署,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工作举措。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各行各业服务农业,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形成更好的舆论氛围和发展环境,推动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健全和完善农业法制,强化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和执法检查,切实提升法制对农业的保障力。进一步转变领导作风,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建立。
二、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以粮食为重点的农产品有效供给。进一步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当前要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突出抓好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确保基本农田面积,加强1500万亩标准农田和3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要稳定粮食生产,制止抛荒,落实好粮食直补、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粮食风险基金等政策,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加大土地流转,推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采取有效措施,抑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保障农资供应。要培育发展农业十大主导产业,加强生猪、蔬菜、畜禽、蛋奶、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确保市场有效供给和价格稳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全面实施农技推广责任制,重点在种子种苗、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作制度改革、生产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和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循环农业,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建设。加大金融、保险服务“三农”力度,充分发挥农民信箱、“农技110”作用。有序推进生产合作、经营合作、供销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服务体系建设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加快建立主要农产品预警机制,完善应急预案。进一步落实粮食、食用油安全储备,全面落实化肥、农药、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储备制度。
三、要切实加大农业投入。抓好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基础性的工作。当前重点实施好“强塘固房”工程,加强以海塘、水库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林区作业道等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百万亩标准鱼塘建设工程”和“标准渔港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发展节水灌溉,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扩大设施农业建设。按照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中“三个高于”和“一个主要用于”的要求,加大政府对“三农”的投入。完善对欠发达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县及县以下的资金配套办法。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新路子,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各类经济主体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项目质量监管、资金使用绩效的责任考核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要优化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从我省农民收入结构看,非农产业的收入已占70%以上,要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按照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要求,着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做大做强农业主导产业,培育特色农业强县、强镇和强村,切实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效益。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对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作用,构建农民创新创业新平台、营造农民创新创业新环境、提高农民创新创业新本领。要加大“中心镇培育工程”实施力度,加快农村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大力发展家庭工业、来料加工业,提高特色块状经济带动作用;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扩大创业就业领域;加强农民就业创业培训和服务,深入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培训”、“百万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提高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
五、要提高扶贫开发水平,着力增加低收入农户的收入。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是农民增收的难点和重点。要以提高低收入农户致富能力和收入水平为中心,以低收入农户集中村为重点,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切实做到以“扶贫重心下移到村,扶贫对象明确到户”为重点,建立“一户一策一干部”的帮扶机制,深入开展低收入农户的生产经营帮扶,下山异地脱贫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进一步落实各级各部门扶贫工作责任制,加大政策扶持、区域协作、结对帮扶和社会参与力度,不断提高农村扶贫开发水平。
以上意见和建议,请省政府研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