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教学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有了新的办法,其样式各异,但目前被绝大多数学校所采用的是量化考核办法。在笔者看来,量化考核办法的实行的确显示了它的一些优越性,但同时又存在着不少的弊端。
一 什么是量化考核
为了规范管理,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益,将工作人员的考核标准进行规范和细化,以直观的、可计算的分数形式进行量化,最终得出考核结果的一种管理和考核模式。量化考核的核心是一个“量”,认为分数的高低反映了工作的效绩。得分高,工作一切都好,得分低,工作就有问题,甚至不合格。就学校而言,就是将老师的具体工作分数化,比如工作量、工作质、工作态度等。
二 量化考核的积极作用
1.方便了管理.
量化考核就是用一套确定的数量标准去衡量被管理者的工作,标准唯一,尺度统一,管理者不需要任何创造性,这就使得学校管理工作有章可寻,有据可依,大大减少了管理者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难度,同时“一把尺子量众人”,使得管理者的主观臆断大副减少,被管理者在量化面前人人平等, 减小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从客观上保证了管理的顺利畅通,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管理。
2.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学校里的量化考核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跳出了过去的平均主义分配模式,同时认可了个人差异,肯定了个人的劳动成果,个人劳动得到了认可、尊重和回报,从而极大地调动了老师们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对老师工作量的考核中,以个人实带课节数为依据,在工作质的考核中以所带学生的测試成绩为依据。
三 量化考核中的不足
1.过于死板,缺乏实效性
量化考核是以数量为标准的单一管理和考核模式,考核的方法和内容都是有着明确规定的,是每个考核对象必须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刀切。比如:教师每学期要听够多少节课,要完成多少读书笔记,批阅多少次作业,班主任一天到岗几次,何时到岗等等。其实像听课这种事,我认为不在次数的多少,而在听课的目标和质量上。有些人听别人一次课,就能指出授课者的上课风格、处理课程的方式以及所存在的欠缺等等,而有些人即使听上若干次,在评课时还是只说好、对我有很大的启发等等。班主任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出现在规定的地方,考核分就是满分,至于他来了在那里干什么,对学生进行了那些教育活动那就是次要的了,固而管理和考核的实效性不强。
2.限制了教师的个性发展
教师的个性特征包括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手段、教学风格、教学基本功,职业观等,不同的老师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比如拿带班来说吧,有的班主任喜欢一天和学生们呆在一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教育学生,亲自管理班级,亲手处理班级事务,而有的班主任则抓大放小,让学生自己去管理自己,通过培养得力班干部,实现对班级的“远程管理”。量化考核的固定性限制了部分教师施展才华的方式,使得个性得不到认可,理想得不到实现。
3.刺激了教育的畸形发展
量化考核的结果直接关系到教师本人的切身利益,直接的是教师能够拿到的绩效工资,间接的是在年度评优秀,选先进,职称晋升等。而在工作质的量化考核中大都是以成绩论英雄的思路。只注重结果,不重视过程,这就使得部分老师在教学成绩上大下工夫,比如通过占用学生自习时间讲解自己所带学科,或通过加大学科作业量来提高成绩,乍一看觉得这样的老师很尽业,值得我们学习,但仔细想这种做法抢占了学生的可支配时间,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造成部分学生偏科现象的发生,严重的违背了教育改革的要求。甚至为了应付考核,出现了老师们集中精力抄教案、抄读书笔记、抄听课记录,更有胜者,出现了考试当中教师漏题,帮助学生作弊等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丑陋现象。
四 笔者见解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育人是个系统工程,要注重结果但更要体现过程。育人者干的是个良心活,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办法量化的,所以正如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样,在传统的评价机制中渗透量化考核,也许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教学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有了新的办法,其样式各异,但目前被绝大多数学校所采用的是量化考核办法。在笔者看来,量化考核办法的实行的确显示了它的一些优越性,但同时又存在着不少的弊端。
一 什么是量化考核
为了规范管理,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益,将工作人员的考核标准进行规范和细化,以直观的、可计算的分数形式进行量化,最终得出考核结果的一种管理和考核模式。量化考核的核心是一个“量”,认为分数的高低反映了工作的效绩。得分高,工作一切都好,得分低,工作就有问题,甚至不合格。就学校而言,就是将老师的具体工作分数化,比如工作量、工作质、工作态度等。
二 量化考核的积极作用
1.方便了管理.
量化考核就是用一套确定的数量标准去衡量被管理者的工作,标准唯一,尺度统一,管理者不需要任何创造性,这就使得学校管理工作有章可寻,有据可依,大大减少了管理者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难度,同时“一把尺子量众人”,使得管理者的主观臆断大副减少,被管理者在量化面前人人平等, 减小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从客观上保证了管理的顺利畅通,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管理。
2.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学校里的量化考核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跳出了过去的平均主义分配模式,同时认可了个人差异,肯定了个人的劳动成果,个人劳动得到了认可、尊重和回报,从而极大地调动了老师们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对老师工作量的考核中,以个人实带课节数为依据,在工作质的考核中以所带学生的测試成绩为依据。
三 量化考核中的不足
1.过于死板,缺乏实效性
量化考核是以数量为标准的单一管理和考核模式,考核的方法和内容都是有着明确规定的,是每个考核对象必须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刀切。比如:教师每学期要听够多少节课,要完成多少读书笔记,批阅多少次作业,班主任一天到岗几次,何时到岗等等。其实像听课这种事,我认为不在次数的多少,而在听课的目标和质量上。有些人听别人一次课,就能指出授课者的上课风格、处理课程的方式以及所存在的欠缺等等,而有些人即使听上若干次,在评课时还是只说好、对我有很大的启发等等。班主任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出现在规定的地方,考核分就是满分,至于他来了在那里干什么,对学生进行了那些教育活动那就是次要的了,固而管理和考核的实效性不强。
2.限制了教师的个性发展
教师的个性特征包括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手段、教学风格、教学基本功,职业观等,不同的老师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比如拿带班来说吧,有的班主任喜欢一天和学生们呆在一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教育学生,亲自管理班级,亲手处理班级事务,而有的班主任则抓大放小,让学生自己去管理自己,通过培养得力班干部,实现对班级的“远程管理”。量化考核的固定性限制了部分教师施展才华的方式,使得个性得不到认可,理想得不到实现。
3.刺激了教育的畸形发展
量化考核的结果直接关系到教师本人的切身利益,直接的是教师能够拿到的绩效工资,间接的是在年度评优秀,选先进,职称晋升等。而在工作质的量化考核中大都是以成绩论英雄的思路。只注重结果,不重视过程,这就使得部分老师在教学成绩上大下工夫,比如通过占用学生自习时间讲解自己所带学科,或通过加大学科作业量来提高成绩,乍一看觉得这样的老师很尽业,值得我们学习,但仔细想这种做法抢占了学生的可支配时间,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造成部分学生偏科现象的发生,严重的违背了教育改革的要求。甚至为了应付考核,出现了老师们集中精力抄教案、抄读书笔记、抄听课记录,更有胜者,出现了考试当中教师漏题,帮助学生作弊等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丑陋现象。
四 笔者见解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育人是个系统工程,要注重结果但更要体现过程。育人者干的是个良心活,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办法量化的,所以正如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样,在传统的评价机制中渗透量化考核,也许会得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