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的基本能力是提高阅读水平的基石,就像盖楼要打好地基一样。我们有时急功近利,一上来就进行综合的复习,一味地做题目、讲题目、评改题目,而忽视了单项的复习。单项的复习对阅读能力的基本点进行逐个覆盖,它们包括辨析词语、分析句子、品味词句、手法理解、内容解说、联想迁移、自由欣赏、发表见解等基本点。要先将基础的能力点复习透,然后进行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的复习。这样符合我们学习由浅入深的基本规律,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阅读能力。
第一,要有辨析词语的能力。
词语是文章最基本的要素,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我们要学会辨析。通常有几种方法:通过词语本义和引申意义的推断品味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品味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分析语境的显性、隐性意义品味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列出相关句子比较品味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更换词语进行比较分析品味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比如,杨朔的《荔枝蜜》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不禁一颤,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句中的“一颤”仅是一抖动的意义,而在这里,意味深长,它把“心灵的震颤”表现得很具体。作者是在听到工蜂最多活六个月时不禁一颤的。听着老梁的介绍,作者对蜜蜂越来越有好感,蜜蜂最爱劳动,它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它对人无所求,却最多活六个月,短暂的生命只知道奉献。这种小生灵太值得敬佩了,所以心灵不禁为之一颤。由此可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很重要。
第二,要有分析句子的能力。
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分析句子的意义;找出修辞方法进行分析;根据标点符号来理解(作品中有些标点符号不仅仅是为了断句、停顿,而且还在表情达意、揭示特征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看段分析句子(通过分析段落意思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作用);注意关联(通过分析句子本身和前后文句子的关联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作用);体察感情(通过体味、观察句子的情感色彩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作用);考究风格(通过考察研究文章的语言风格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作用);换句品味(通过更换句子进行比较品味句子的意义和作用)。比如,在《中国石拱桥》一文中,“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这一句话,对下文的介绍有总领的作用。再如,《孔乙己》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这句话点明了他的身份——读书人,揭示了他的经济状况——生活贫穷,暗示了他的心理状态——不愿意和“短衣帮”(劳动人民)为伍,鄙视劳动,宁愿去偷,摆读书人的臭架子。“惟一”表明他的地位特殊,和上层人与下层人都有距离,成了人们无聊时取笑的对象,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第三,要有辨别各种文体及其基本知识的能力。
能够辨识各种文体的各种表达方式。如记叙文中记叙的要素,叙述的顺序;说明文的各种说明方法,说明的顺序;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证的各种方法;又如辨识小说的要素,辨识小说、散文中的各种描写等等。甚至辨别文章的层次、结构、思路,如分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新闻报道的结构;文中某个部分的层次,文中某个段落的层次等等;根据或抓住文中的语言标志辨别文章的结构等。仅举一例,在小说《故乡》中,文章开头和结尾部分的景物描写不仅描写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中国农村的萧条景象,还渲染了作者悲凉的心境,奠定了小说的情感基调。
第四,要有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并概括提炼的能力。
即能够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文章主体部分的大意,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寓意,能找出表达全文主要内容的中心句,感受文章的情感倾向,概括文章所表现的对象的主要特点,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基本写法或表达技巧,从整体上理解文中人物的特点等等。还应该有对文章、文段进行整体概括,对文章的要点进行概括,对文章的写法进行概括的能力。如对文章、文段的中心和大意的概括,对文章思路的提炼,对文章的层意、段意的概括,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概括,对文中某种表达规律的概括等等。比如,很重要的一个方法是抓住文中的议论句、抒情句。文中的抒情、议论往往有画龙点睛、深化中心、升华主题的作用,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抒情、议论句就极为典型,紧扣中心,点明主旨。《万紫千红的花》篇首提出“花怎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呢?”以此概括文章中心,再从现象分析原因,卒章显志。
第五,要有品味语言的能力。
好的文章,其语言也不会逊色。我们平常阅读的文章,有的语言精美,有的语言幽默风趣,有的语言含蓄深沉,有的语言平淡朴实,有的语言隽永诗意。在具体的语境中品析词义、体会句义、品味词与句的表达作用,说明词、句、段的表达作用等等,才能从内涵上理解文章。如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语言优美典雅,感情激越,整篇文章洋溢着作者对地下森林的热爱敬佩之情。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不美的外表、动作和不漂亮的语言,同样是写爱,没有淋漓尽致的描写,只有朴素的语言,但父亲的爱却在小事件当中得到充分展示,在他给“我”买橘子时那艰难爬过月台的背影中得到升华,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这就需要我们品味里面朴实的描写。
第六,要有鉴赏文章的能力。
即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含对文章的各种表达手法与写作技巧的辨识、理解、分析、欣赏。如线索,如表现手法中的正面侧面描写、对比烘托、详写略写、伏笔照应、悬念以及文章美点赏析,又如语言赏析、手法理解、自由赏析、体味文章内涵、欣赏文章美点,等等。如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对阿长事迹的描写,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阿长有许多“坏毛病”:睡相难看,爱搬弄是非,管束“我”很严厉,用“长毛”的故事吓唬“我”,但是她又最关心“我”,在意孩子的愿望,不识字的她帮“我”买了渴望很久的《山海经》。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阿长的真诚思念,最后表达了作者对像长妈妈一样的淳朴善良的劳动人民衷心的祝愿之情。
第七,要有感受联想的能力。
读了一篇好文章,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要在领会内容的基础上,能够表达阅读感受,评价文章的情感倾向。如评价文中的人物形象;如从文中内容出发展开联想或抒发感想;如探究文章重点难点;如结合文中内容提出看法与建议;如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自由欣赏、发表见解等等。比如,冰心的《谈生命》,作者把生命比做侧重阐明生命力量的一江春水和侧重揭示生命价值的一棵小树,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作者认为:“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通过文章形象生动的描写,真挚感人的抒情,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要能够说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比如,你认为生命是什么,生命是苦是乐,是该感谢生命还是诅咒命运的不平?联想的能力就体现出来了。
提高阅读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反复阅读文章,简洁而顺畅地进行表述,清晰而又简明地进行解说,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把阅读和写作表达联系起来。阅读能力提高了,再进行综合训练,会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第二十一中学)
第一,要有辨析词语的能力。
词语是文章最基本的要素,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我们要学会辨析。通常有几种方法:通过词语本义和引申意义的推断品味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品味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分析语境的显性、隐性意义品味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列出相关句子比较品味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更换词语进行比较分析品味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比如,杨朔的《荔枝蜜》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不禁一颤,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句中的“一颤”仅是一抖动的意义,而在这里,意味深长,它把“心灵的震颤”表现得很具体。作者是在听到工蜂最多活六个月时不禁一颤的。听着老梁的介绍,作者对蜜蜂越来越有好感,蜜蜂最爱劳动,它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它对人无所求,却最多活六个月,短暂的生命只知道奉献。这种小生灵太值得敬佩了,所以心灵不禁为之一颤。由此可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很重要。
第二,要有分析句子的能力。
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分析句子的意义;找出修辞方法进行分析;根据标点符号来理解(作品中有些标点符号不仅仅是为了断句、停顿,而且还在表情达意、揭示特征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看段分析句子(通过分析段落意思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作用);注意关联(通过分析句子本身和前后文句子的关联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作用);体察感情(通过体味、观察句子的情感色彩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作用);考究风格(通过考察研究文章的语言风格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作用);换句品味(通过更换句子进行比较品味句子的意义和作用)。比如,在《中国石拱桥》一文中,“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这一句话,对下文的介绍有总领的作用。再如,《孔乙己》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这句话点明了他的身份——读书人,揭示了他的经济状况——生活贫穷,暗示了他的心理状态——不愿意和“短衣帮”(劳动人民)为伍,鄙视劳动,宁愿去偷,摆读书人的臭架子。“惟一”表明他的地位特殊,和上层人与下层人都有距离,成了人们无聊时取笑的对象,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第三,要有辨别各种文体及其基本知识的能力。
能够辨识各种文体的各种表达方式。如记叙文中记叙的要素,叙述的顺序;说明文的各种说明方法,说明的顺序;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证的各种方法;又如辨识小说的要素,辨识小说、散文中的各种描写等等。甚至辨别文章的层次、结构、思路,如分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新闻报道的结构;文中某个部分的层次,文中某个段落的层次等等;根据或抓住文中的语言标志辨别文章的结构等。仅举一例,在小说《故乡》中,文章开头和结尾部分的景物描写不仅描写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中国农村的萧条景象,还渲染了作者悲凉的心境,奠定了小说的情感基调。
第四,要有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并概括提炼的能力。
即能够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文章主体部分的大意,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寓意,能找出表达全文主要内容的中心句,感受文章的情感倾向,概括文章所表现的对象的主要特点,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基本写法或表达技巧,从整体上理解文中人物的特点等等。还应该有对文章、文段进行整体概括,对文章的要点进行概括,对文章的写法进行概括的能力。如对文章、文段的中心和大意的概括,对文章思路的提炼,对文章的层意、段意的概括,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概括,对文中某种表达规律的概括等等。比如,很重要的一个方法是抓住文中的议论句、抒情句。文中的抒情、议论往往有画龙点睛、深化中心、升华主题的作用,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抒情、议论句就极为典型,紧扣中心,点明主旨。《万紫千红的花》篇首提出“花怎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呢?”以此概括文章中心,再从现象分析原因,卒章显志。
第五,要有品味语言的能力。
好的文章,其语言也不会逊色。我们平常阅读的文章,有的语言精美,有的语言幽默风趣,有的语言含蓄深沉,有的语言平淡朴实,有的语言隽永诗意。在具体的语境中品析词义、体会句义、品味词与句的表达作用,说明词、句、段的表达作用等等,才能从内涵上理解文章。如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语言优美典雅,感情激越,整篇文章洋溢着作者对地下森林的热爱敬佩之情。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不美的外表、动作和不漂亮的语言,同样是写爱,没有淋漓尽致的描写,只有朴素的语言,但父亲的爱却在小事件当中得到充分展示,在他给“我”买橘子时那艰难爬过月台的背影中得到升华,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这就需要我们品味里面朴实的描写。
第六,要有鉴赏文章的能力。
即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含对文章的各种表达手法与写作技巧的辨识、理解、分析、欣赏。如线索,如表现手法中的正面侧面描写、对比烘托、详写略写、伏笔照应、悬念以及文章美点赏析,又如语言赏析、手法理解、自由赏析、体味文章内涵、欣赏文章美点,等等。如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对阿长事迹的描写,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阿长有许多“坏毛病”:睡相难看,爱搬弄是非,管束“我”很严厉,用“长毛”的故事吓唬“我”,但是她又最关心“我”,在意孩子的愿望,不识字的她帮“我”买了渴望很久的《山海经》。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阿长的真诚思念,最后表达了作者对像长妈妈一样的淳朴善良的劳动人民衷心的祝愿之情。
第七,要有感受联想的能力。
读了一篇好文章,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要在领会内容的基础上,能够表达阅读感受,评价文章的情感倾向。如评价文中的人物形象;如从文中内容出发展开联想或抒发感想;如探究文章重点难点;如结合文中内容提出看法与建议;如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自由欣赏、发表见解等等。比如,冰心的《谈生命》,作者把生命比做侧重阐明生命力量的一江春水和侧重揭示生命价值的一棵小树,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作者认为:“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通过文章形象生动的描写,真挚感人的抒情,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要能够说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比如,你认为生命是什么,生命是苦是乐,是该感谢生命还是诅咒命运的不平?联想的能力就体现出来了。
提高阅读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反复阅读文章,简洁而顺畅地进行表述,清晰而又简明地进行解说,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把阅读和写作表达联系起来。阅读能力提高了,再进行综合训练,会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第二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