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1年开始,日本防卫省全面研究是否需要购买用于监控中国和朝鲜的美制“全球鹰”无人机。一旦引进成功,“全球鹰”将成为日本自卫队装备的第一种大型无人机。日方认为,装备“全球鹰”有助于日本自卫队更好地监控在日本以南太平洋海域活动的中国海军,还有助于监控局势不稳的朝鲜半岛。
“全球鹰”长14.5米,翼展40米,可在约1.8万米的高空连续飞行30个小时,对半径约550 公里以内的预定目标区实施侦察。“全球鹰”单价大约在25亿日元(约合4000万美元)左右,如果配备地上指挥设施,估计总费用将会超过100亿日元。这种高性能侦查飞机可以将日本的“眼睛”安插在周边邻国的任何一个位置。对于日本购买“全球鹰”监控邻国的企图,一些专家早有警告。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山本武彦此前就曾指出,“不仅仅是在亚洲,向任何地区出售这种侦察机都会引发紧张局势,中国、俄罗斯和其他国家将视之具有潜在的进攻能力。对日本来说,这(买“全球鹰”)绝对不是一个好主意。”
不仅如此,日本计划在西南诸岛以及偏远岛屿上部署沿岸监视部队与通称为“步兵”的普通部队,装备移动式雷达的防空部队随后跟进。世界先进的“亲潮”级潜艇也将更多服役,幽灵般穿梭在浩瀚的太平洋之中。
全方位武装,海陆空齐飞,日本防务省真可谓用心良苦。而日本2010年年底出台的《防卫计划大纲》更值得研究。过去日本的战略方针主要是北方防御,也就是针对苏联地区和后来的俄罗斯。这次调整就变成南北兼顾了,其中南方主要针对中国。冷战结束后,日本右翼势力影响越来越大,抢吃葡萄的日本将对国家综合实力逐步提高的中国由“密切关注”转为“警戒监视”也就不算震惊了。区区十几万人的自卫队,却可花销高达近500亿美元左右的军费,日本代表国际社会担忧中国正常军事力量发展的资格令人怀疑。
更为讽刺的是,1月初访美的日本外相前原诚司却在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演讲中呼吁中国“保持克制”。他不点名地暗批中国称:“军费增长是加剧地区紧张的潜在因素”,并强调转变“霸权主义”思路的必要性。
关于中日之间“谁是霸权主义国家”这个问题,不管现实还是历史,都可以提供明确答案。
日韩互动给力,争朝鲜牵制中国
朝鲜军事威胁绝非日本政府渲染的如此巨大,然而半岛冲突确为日本提供了良机。1月10日,日本防卫大臣北泽俊美与韩国国防部长金宽镇讨论签署《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及《军事情报保护协定》,这成为日、韩两国间的首个军事协定,此后两国可以在美国的“允许”下,进行战略性军事训练及武器信息的交换。
另外,此前分别与日韩双方保持同盟关系、在两国之间斡旋的美国,当然希望日韩加强合作,并准备从侧面支持这次的动向。就美国而言,没有理由将东北亚地区的两大安全支柱《韩美相互防卫条约》和《美日相互合作与安全保障条约》分开处理。三国很有可能考虑构建军事领域的有机合作机制,并循序渐进地予以推进。
美国和日本都希望加强韩日军事合作的表面原因是朝鲜问题,但其背后的真正原因是“旨在牵制中国的结盟战略”。最近的东北亚秩序出现了“韩美日对阵中朝”的格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韩日之间进行直接的军事合作,可能会使这种格局根深蒂固。
然而,对美国而言,东北亚局势的复杂性一目了然,美日韩军事同盟关系可能招惹的对手也不是像伊拉克那样可以一战而下的。所以,美国人不会把军事决策权分享给任何盟友。美国既不需要也不允许它的盟友们有什么判断力。为了保证决策中心的单一领导格局,它或许会在促进三国联盟的同时,不让其他两国单独联合。
然而,这个已经被外界完全认同的经济大国,既希望宣扬自己和超级大国美国关系很铁,又羞于承认自己处于被保护国的地位,连独立国防权都没有。再加上军国主义的历史案底,日本只能在三国军事同盟的框架内搞些动作,以集体的名义干些“私活”。日本就这样心情复杂地被围堵在三国同盟体制内,然后再思量着围堵别人,束手束脚的
日本能有多少选择呢?
回过头来再看韩国,日本毕竟殖民统治过朝鲜半岛,如果说韩国跟日本签署军事协议,过分地跟日本走近的话,不利于韩国国内的政治生态对韩国大国家党的支持。所以政治上的失分和联手得分相比较下来,可能失分会更大,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日韩的这种军事走近,也是日韩联盟的最大障碍。另外,日韩联盟,对于中国来说绝对是个刺激,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朝鲜半岛和平与统一问题上和美国一样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必然要考虑到中国的立场。坦白地说,让韩国站在东北亚对峙格局的最前沿,并不符合其国家长期利益。
中国已接招应对
针对日本的频频动作,中国也不是毫无表示。1月6日,崭新的1500吨级“中国海监15”和1000吨级“中国海监23”在青岛正式列编中国海监船舶序列。至2011年6月份,中国将完成1999年制定的13艘千吨级以上海监船建造计划,以增强海洋维权能力。
国务院于1999年批复国家海洋局,同意中国海监总队建造13艘千吨级以上海监船和5架海监飞机,总投资约16亿元。中国海监总队共分两期实施海监船舶和飞机建造项目,一期四艘1000吨级、一艘1500吨级和一艘3000吨级巡航执法船及2架海监飞机已于2005年11月份前交付使用。
目前,二期工程已完成3艘海监船的建造和3架海监飞机的购置,其他4艘海监船将于2011年6月份前全部交付使用。
新入编中国海监北海总队的“中国海监15”船舶总长88米,满载排水量1740吨,续航力6000海里,最大航速每小时18海里,拥有光电平台、无线音视频传输、卫星通讯和保密电台等海监执法设备;“中国海监23”总长77米,满载排水量1350吨,最大航速每小时20海里。
这两艘海监船的主要使命和任务是在中国管辖海域开展巡航监视,对侵犯国家海洋权益、违法使用海域、损害海洋环境与资源、破坏海洋公共设施、扰乱海上秩序等违法行为作出快速反应和依法查处,对海洋污染事件进行应急监视,切实保护海洋环境。另外,为了加强在中国南海等地的海上维权力量,中国国家海洋局决定从今年开始增建36艘600吨以上的海监船。此消息一出,立即引来了日本媒体的关注。有媒体猜测称钓鱼岛将是此次海监船部署的“重点”。
在南海东海领土纠纷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中国海洋执法力量正掀起“造船高潮”,继渔政部门、海监部门之后,中国海事系统也加入建造大吨位船舶的行列。中国国家海洋局负责人表示,此次新增海监船包括7艘1500吨级、15艘1100吨级和14艘600吨级船只。中国目前正在建造的47艘海监船将于今年6月之前下水,而此次发表的增建计划是在此基础上增加。
日本《朝日新闻》猜测说,中国新增的海监船,可能会重点部署在中国同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存在“主权纠纷”的地带,如钓鱼岛(日本称尖阁列岛)和南海等地区。
“全球鹰”长14.5米,翼展40米,可在约1.8万米的高空连续飞行30个小时,对半径约550 公里以内的预定目标区实施侦察。“全球鹰”单价大约在25亿日元(约合4000万美元)左右,如果配备地上指挥设施,估计总费用将会超过100亿日元。这种高性能侦查飞机可以将日本的“眼睛”安插在周边邻国的任何一个位置。对于日本购买“全球鹰”监控邻国的企图,一些专家早有警告。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山本武彦此前就曾指出,“不仅仅是在亚洲,向任何地区出售这种侦察机都会引发紧张局势,中国、俄罗斯和其他国家将视之具有潜在的进攻能力。对日本来说,这(买“全球鹰”)绝对不是一个好主意。”
不仅如此,日本计划在西南诸岛以及偏远岛屿上部署沿岸监视部队与通称为“步兵”的普通部队,装备移动式雷达的防空部队随后跟进。世界先进的“亲潮”级潜艇也将更多服役,幽灵般穿梭在浩瀚的太平洋之中。
全方位武装,海陆空齐飞,日本防务省真可谓用心良苦。而日本2010年年底出台的《防卫计划大纲》更值得研究。过去日本的战略方针主要是北方防御,也就是针对苏联地区和后来的俄罗斯。这次调整就变成南北兼顾了,其中南方主要针对中国。冷战结束后,日本右翼势力影响越来越大,抢吃葡萄的日本将对国家综合实力逐步提高的中国由“密切关注”转为“警戒监视”也就不算震惊了。区区十几万人的自卫队,却可花销高达近500亿美元左右的军费,日本代表国际社会担忧中国正常军事力量发展的资格令人怀疑。
更为讽刺的是,1月初访美的日本外相前原诚司却在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演讲中呼吁中国“保持克制”。他不点名地暗批中国称:“军费增长是加剧地区紧张的潜在因素”,并强调转变“霸权主义”思路的必要性。
关于中日之间“谁是霸权主义国家”这个问题,不管现实还是历史,都可以提供明确答案。
日韩互动给力,争朝鲜牵制中国
朝鲜军事威胁绝非日本政府渲染的如此巨大,然而半岛冲突确为日本提供了良机。1月10日,日本防卫大臣北泽俊美与韩国国防部长金宽镇讨论签署《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及《军事情报保护协定》,这成为日、韩两国间的首个军事协定,此后两国可以在美国的“允许”下,进行战略性军事训练及武器信息的交换。
另外,此前分别与日韩双方保持同盟关系、在两国之间斡旋的美国,当然希望日韩加强合作,并准备从侧面支持这次的动向。就美国而言,没有理由将东北亚地区的两大安全支柱《韩美相互防卫条约》和《美日相互合作与安全保障条约》分开处理。三国很有可能考虑构建军事领域的有机合作机制,并循序渐进地予以推进。
美国和日本都希望加强韩日军事合作的表面原因是朝鲜问题,但其背后的真正原因是“旨在牵制中国的结盟战略”。最近的东北亚秩序出现了“韩美日对阵中朝”的格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韩日之间进行直接的军事合作,可能会使这种格局根深蒂固。
然而,对美国而言,东北亚局势的复杂性一目了然,美日韩军事同盟关系可能招惹的对手也不是像伊拉克那样可以一战而下的。所以,美国人不会把军事决策权分享给任何盟友。美国既不需要也不允许它的盟友们有什么判断力。为了保证决策中心的单一领导格局,它或许会在促进三国联盟的同时,不让其他两国单独联合。
然而,这个已经被外界完全认同的经济大国,既希望宣扬自己和超级大国美国关系很铁,又羞于承认自己处于被保护国的地位,连独立国防权都没有。再加上军国主义的历史案底,日本只能在三国军事同盟的框架内搞些动作,以集体的名义干些“私活”。日本就这样心情复杂地被围堵在三国同盟体制内,然后再思量着围堵别人,束手束脚的
日本能有多少选择呢?
回过头来再看韩国,日本毕竟殖民统治过朝鲜半岛,如果说韩国跟日本签署军事协议,过分地跟日本走近的话,不利于韩国国内的政治生态对韩国大国家党的支持。所以政治上的失分和联手得分相比较下来,可能失分会更大,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日韩的这种军事走近,也是日韩联盟的最大障碍。另外,日韩联盟,对于中国来说绝对是个刺激,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朝鲜半岛和平与统一问题上和美国一样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必然要考虑到中国的立场。坦白地说,让韩国站在东北亚对峙格局的最前沿,并不符合其国家长期利益。
中国已接招应对
针对日本的频频动作,中国也不是毫无表示。1月6日,崭新的1500吨级“中国海监15”和1000吨级“中国海监23”在青岛正式列编中国海监船舶序列。至2011年6月份,中国将完成1999年制定的13艘千吨级以上海监船建造计划,以增强海洋维权能力。
国务院于1999年批复国家海洋局,同意中国海监总队建造13艘千吨级以上海监船和5架海监飞机,总投资约16亿元。中国海监总队共分两期实施海监船舶和飞机建造项目,一期四艘1000吨级、一艘1500吨级和一艘3000吨级巡航执法船及2架海监飞机已于2005年11月份前交付使用。
目前,二期工程已完成3艘海监船的建造和3架海监飞机的购置,其他4艘海监船将于2011年6月份前全部交付使用。
新入编中国海监北海总队的“中国海监15”船舶总长88米,满载排水量1740吨,续航力6000海里,最大航速每小时18海里,拥有光电平台、无线音视频传输、卫星通讯和保密电台等海监执法设备;“中国海监23”总长77米,满载排水量1350吨,最大航速每小时20海里。
这两艘海监船的主要使命和任务是在中国管辖海域开展巡航监视,对侵犯国家海洋权益、违法使用海域、损害海洋环境与资源、破坏海洋公共设施、扰乱海上秩序等违法行为作出快速反应和依法查处,对海洋污染事件进行应急监视,切实保护海洋环境。另外,为了加强在中国南海等地的海上维权力量,中国国家海洋局决定从今年开始增建36艘600吨以上的海监船。此消息一出,立即引来了日本媒体的关注。有媒体猜测称钓鱼岛将是此次海监船部署的“重点”。
在南海东海领土纠纷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中国海洋执法力量正掀起“造船高潮”,继渔政部门、海监部门之后,中国海事系统也加入建造大吨位船舶的行列。中国国家海洋局负责人表示,此次新增海监船包括7艘1500吨级、15艘1100吨级和14艘600吨级船只。中国目前正在建造的47艘海监船将于今年6月之前下水,而此次发表的增建计划是在此基础上增加。
日本《朝日新闻》猜测说,中国新增的海监船,可能会重点部署在中国同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存在“主权纠纷”的地带,如钓鱼岛(日本称尖阁列岛)和南海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