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养成数学思维、形成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时期,但是在实际教学环节中,部分学生由于先天因素、认知因素和环境因素等一些原因的影响,出现学困问题,因此学困生成因和转化策略探究也就成为我们目前需要积极关注的课题内容。基于此,笔者立足初中数学教学实际,分析了学困生的成因以及对策,旨在促进学生协同进步。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学困生 转化对策
引言:
学困生就是指智力水平正常,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困惑而不得解的学生,大多体现为成绩的大幅度下滑。想要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促进学困生转化,我们在指导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就要积极关注学困生成因,进一步采用积极的教学策略,解决学困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就初中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现状来说,学困生群体的存在不容忽视。
1. 初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1心态问题
学生在学习中的心态对其学习效果的影响十分显著,但针对学困生来说,其在数学学习中往往对学科重视程度不足或者是在学习过程中有比较显著的畏难心理,这样的心态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很多时候知识学习进度也会落后。成绩下滑之后,老师的疏忽以及家长的责备都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导致这部分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这是学困生产生的开端。
1.2环境问题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上,一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缺乏,在教学策略上也不合理,难以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動关系,导致部分学生在知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这样的环境下,学困生也很容易形成。且部分家庭学习和文化氛围不足,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重视,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动力。
2. 转化策略研究
2.1关注学情,及时补差
知识教学应该具有系统性、连贯性,遗漏知识点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顺畅衔接,对于学困生来说关注学情、及时补差,是我们指导其有效学习的关键策略。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细致观察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练习完成情况等,分析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比如学生听课态度不佳,为了避免学生遗漏知识点,我们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例如,在讲“两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将本堂课要讲解的内容向学生呈现出来,一方面吸引学生注意力,另一方面降低知识内容的理解难度,然后为了检测学生对课时知识的理解情况,我们可以开展当堂测验,通过测验结果得到学情反馈,识别学困生之后精准纠正与指导,帮助学生做好补差工作。
2.2小组合作,优势互补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旨在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互帮互助的机会,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模式下,也可以通过巡视学生获得反馈,并且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指导,重点关注辅导学困生,同时帮助学困生建立自信心,对产生争议性的知识点,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自行讨论,然后辅以老师的指导,这样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让学生做因式分解 am2 -a时,有的学生只做到 am2-a=a (m2 -1)这一步,分解不够彻底,看到这种现象,当即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讨论,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帮助学困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激活解题思维,加深了对这类题型的理解。
2.3分层指导,高效转化
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强化分层指导,对于学困生来说应该给他们设置“小台阶”或“小梯子”,让他们逐步在学习中体验进步与成功的喜悦。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阶梯”来化解难点,如在教学“勾股定理”内容时,出现这样的问题:“在△ABC中,∠ACB=90°,AB=10cm,BC=6cm,CD上AB于点D,求CD的长度。”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勾股定理和面积法的综合运用,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讲,直接求CD长度要拐个弯,会感到很困难。为此,我先另设小题:求AC的长。这样的铺垫就降低了题目的难度,让学生“现学现用”,从而使其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激发起求知欲。
其次,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尝试激励学生。比如我们在试卷测试过程中,试题按照难易程度排列,学困生重点可以按顺序先完成比较简单的试题,其他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能力酌情完成试题。这种考核方式避免一刀切的评价标准打击学困生的自信心。采用“表现性评价”方式更符合学困生的心理需求,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布置学生搜集我国各大银行的标志,并根据“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进行分类,然后对学生实际完成的情况作出客观评价。这样的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此外,以面对面的交流式评价方式可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能够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进程。如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圆柱的表面积公式”前,可以利用课堂问答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圆和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掌握情况,而这完全可以让学困生参与回答,从而确定整个班新课的教学起点。
总结:
学困生转化是作为提升教学工作质量的关键一环,首先,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分析学困生成因,之后采取针对性举措,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实现合作互助、分层教学、激励评价等教学目标,引导学困生主动转化,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上文主要分析了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以及对策,希望研究内容可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杜湘慧.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7,21(98):101-102.
[2] 高元明.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甘肃教育,2017,21(15):41.
[3] 李瑾.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6):105-106.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学困生 转化对策
引言:
学困生就是指智力水平正常,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困惑而不得解的学生,大多体现为成绩的大幅度下滑。想要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促进学困生转化,我们在指导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就要积极关注学困生成因,进一步采用积极的教学策略,解决学困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就初中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现状来说,学困生群体的存在不容忽视。
1. 初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1心态问题
学生在学习中的心态对其学习效果的影响十分显著,但针对学困生来说,其在数学学习中往往对学科重视程度不足或者是在学习过程中有比较显著的畏难心理,这样的心态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很多时候知识学习进度也会落后。成绩下滑之后,老师的疏忽以及家长的责备都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导致这部分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这是学困生产生的开端。
1.2环境问题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上,一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缺乏,在教学策略上也不合理,难以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動关系,导致部分学生在知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这样的环境下,学困生也很容易形成。且部分家庭学习和文化氛围不足,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重视,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动力。
2. 转化策略研究
2.1关注学情,及时补差
知识教学应该具有系统性、连贯性,遗漏知识点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顺畅衔接,对于学困生来说关注学情、及时补差,是我们指导其有效学习的关键策略。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细致观察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练习完成情况等,分析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比如学生听课态度不佳,为了避免学生遗漏知识点,我们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例如,在讲“两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将本堂课要讲解的内容向学生呈现出来,一方面吸引学生注意力,另一方面降低知识内容的理解难度,然后为了检测学生对课时知识的理解情况,我们可以开展当堂测验,通过测验结果得到学情反馈,识别学困生之后精准纠正与指导,帮助学生做好补差工作。
2.2小组合作,优势互补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旨在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互帮互助的机会,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模式下,也可以通过巡视学生获得反馈,并且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指导,重点关注辅导学困生,同时帮助学困生建立自信心,对产生争议性的知识点,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自行讨论,然后辅以老师的指导,这样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让学生做因式分解 am2 -a时,有的学生只做到 am2-a=a (m2 -1)这一步,分解不够彻底,看到这种现象,当即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讨论,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帮助学困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激活解题思维,加深了对这类题型的理解。
2.3分层指导,高效转化
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强化分层指导,对于学困生来说应该给他们设置“小台阶”或“小梯子”,让他们逐步在学习中体验进步与成功的喜悦。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阶梯”来化解难点,如在教学“勾股定理”内容时,出现这样的问题:“在△ABC中,∠ACB=90°,AB=10cm,BC=6cm,CD上AB于点D,求CD的长度。”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勾股定理和面积法的综合运用,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讲,直接求CD长度要拐个弯,会感到很困难。为此,我先另设小题:求AC的长。这样的铺垫就降低了题目的难度,让学生“现学现用”,从而使其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激发起求知欲。
其次,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尝试激励学生。比如我们在试卷测试过程中,试题按照难易程度排列,学困生重点可以按顺序先完成比较简单的试题,其他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能力酌情完成试题。这种考核方式避免一刀切的评价标准打击学困生的自信心。采用“表现性评价”方式更符合学困生的心理需求,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布置学生搜集我国各大银行的标志,并根据“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进行分类,然后对学生实际完成的情况作出客观评价。这样的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此外,以面对面的交流式评价方式可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能够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进程。如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圆柱的表面积公式”前,可以利用课堂问答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圆和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掌握情况,而这完全可以让学困生参与回答,从而确定整个班新课的教学起点。
总结:
学困生转化是作为提升教学工作质量的关键一环,首先,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分析学困生成因,之后采取针对性举措,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实现合作互助、分层教学、激励评价等教学目标,引导学困生主动转化,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上文主要分析了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以及对策,希望研究内容可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杜湘慧.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7,21(98):101-102.
[2] 高元明.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甘肃教育,2017,21(15):41.
[3] 李瑾.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6):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