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它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培养提高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实现自主发展;就是要让学生回归自然常态下的语文学习,就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语文学科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欣赏和品味,去直接与大师对话,去直接亲近原汁原味的“绿色文本”。 语文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不应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思维,变“教”为“导”,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自觉养成思考习惯,逐步形成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理论认识;能力;探索
一、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认识
1.对自主学习的界定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关于自主学习,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有西方学者提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进而又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的行为表现、学习的物质环境、学习的社会性等六个方面对自主学习的实质作出了解释。”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还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2.对自主学习的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学院的吴也显详细阐述了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基本特征表现为预期性和参与性。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的金春平认为自主学习活动的类型包括:自学、讨论、操作与实验、评价、实践;认为培养自主学习活动意识的方法为有意选择、主动参与和积极发现三种;认为创建自主学习活动环境的方法为开辟较为广阔的活动场所和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自主课堂》一书的译文向我们介绍了美国教育的一些新理念,通过一个典型的个案研究,阐明了创建积极课堂环境在培养自主学习者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学生的需求和参与。福建省余文森、王永、张文质三位学者共同主持的“中小学‘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研究”课题,提出了“先教后学、自主学习、发展性课堂教学”的观点,效果显著。丰台区教科所的“协同教学”以“自组织理论”为基本思想,创建了“协同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在某些环节上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
“学生自主地学、主动地学,其效果最好,质量最高。教育学、心理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兴趣是学习之母,自主学习要比强迫学习的效率高出几倍、几十倍”(顾明远)。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创建自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还发现,此方面的理论分析較多,范围较广,能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的还不多,在此领域展开研究是有一定发展前途的。
二、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
当前传统教育中仍存在着: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只关注知识的授受,课堂上学生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具体表现在:(1)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教师对书本知识、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2)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学生还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为此,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主动性,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展。
二十一世纪的教自主学习能力是人实现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觉探索的精神,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适应社会、适应环境、终身学习、独立生存的能力。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首要的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分析、思考等,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独创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各方面取得进步。因此,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其主动、自主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近几年,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
(一)鼓励学生探索,激发强烈求知欲
心理学指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探索是学习成败的关键。我充分利用小学生数学教材本身的特点,每堂课前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富有启发激趣的情境,在引入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发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使“问题”内容充分体现新知识的形成,促进学生思维进入兴奋,活跃状态。我采用问题悬念,直观投影,以旧引新,动手操作,艺体娱乐等方法,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学生以间接形式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只有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把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1.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小学生的自主性较差,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基础。我总结过,激趣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
(1)通过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例如,我教学《二泉映月》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这样的情境:画面上出现无人的街头,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身背二胡,手提破口袋。这时学生个个面色严肃,对阿柄的遭遇有直接的感受,这比用很长的通过一段介绍要直观。生动有趣的课件演示,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然后一曲《二泉映月》悠然而来,学生心中的感情立刻被激发出来。把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2)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
幽默故事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一堂课教学中,如果教师适时穿插一个个小故事,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求动机和兴趣,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这一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常常把一些问题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编成小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
比如教生字“疑”,我从讲故事入手:有一天,一位猎人去打猎,发现两只凶恶的狼,他想用什么武器来对付呢?用“匕”(匕首),用“矢”(箭),还是用“刀”?都不行,因为打死一只狼,会招来一群狼,最后决定“走”。板书:疑,再让学生看看“疑”的组成结构,是匕首、箭、刀和走的组成,从故事中對这个字记忆犹新。这种幽默故事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3)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游戏是显示儿童智力的最自由、最自然的形式,在某些游戏中表现出思维敏捷并富有首创精神。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教学,如果把游戏带进课堂,教学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在教学中,总是适当进行一些游戏。如找朋友、送信、送动物回家、小猫钓鱼、帮花苗开花等。每一次游戏中,还加上激励性的评语和“智慧星”、“进步星”评比活动,让学生尽情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集中注意力上课的信心,从而快乐地接受知识
2. 让学生在平等交流中学习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且还是绝对的权威者,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也使学生的创新火花熄灭在萌芽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将自己置身于“导演”的位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力创设适宜的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并“扮演角色”。无形中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课堂效率也就会自然地提高。还有课后与同学们倾心交流,也会间接影响课堂学生的注意力。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才会更加接近你;才会积极参与你的课堂教学;才会自主提高学习兴趣;才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会配合你一起解决教学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二)强化自我培养意识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学生是参与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每堂课我都通过揭示学习目标或提1-3个思考题,引导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突破难点,领会教学方法,然后由学生读教材,在读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思考地读,在矛盾、疑惑中探索寻求理解。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使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强化自我培养意识,也使学生尝到了获取成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在巡回过程中,我有目的地指导有困难的学生,耐心听取他们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完成每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通过读、思、学的亲身体验,实现了从旧知识向新知识初步形成的转化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给学生所搭的阶梯可以逐步淡化,慢慢撤掉,这时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会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这样锤炼出来的学生对以后的学习就不会感到困难。
这样当学生通过自己吸收与融会旧知识来建立理解的新知识结构,依靠自己内心的创造和体验获取新知识内容,学生就从中享受到创造性教学活动的喜悦,学习动机和态度会趋于持久和稳定。教师在课堂中的讲只着重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引路,释疑和指点方法,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去思考、议论、发表意见,要引导学生在探索知识发生过程中得出结论,在观察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方法。
(三)注重学法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自主学习也贵在得法。语文教学活动中,倾听,交流,合作都是有效的学法:
1. 学会倾听:倾听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学会倾听,是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注意的问题。从培养学生用心听课开始,倾听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它要求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综合、归纳、扩展应用到学习中,以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而“举一反三”也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如果没有自学能力的学习,是不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的,也就更谈不上扩展运用了。教学生学会倾听是教师的重要责任。作为教师,应该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让学生正确表现,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明确目标,引导倾听;创设情境,乐于倾听;恰当评价,鼓励倾听;教给方法,善于倾听。总之,优化对学生“听”的指导,细化“听”的要求,让学生当“小老师”,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等,只要孩子在课堂上认真倾听了老师的讲话和同学的发言,只要在课堂上做到了“爱听”“乐听”,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就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2. 主动交流: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学生多思维,多实践,多表达,因此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自由参与,自主学习。如《灾害中的自救》这一课,教师可围绕有关自然灾害的常识和灾害面前,自救互救的方法这一知识目标,组织学生开展了调查、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得到提高,随着活动的深入展开,学生全身心的参与,所以使预期的目标达成度比较理想的。课堂上,教师不必灌输给学生一些生硬的知识,而是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系列活动完成的,孩子们通过课前调查、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拟演练、资料收集与展示等,为学生提供探究、研讨、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又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活动学生乐于参与,实效性也较强。 3. 学会合作:合作的形式很多,主要的有:(1)师生合作。教师以一个合作伙伴的角色,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学生学习小组中去,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讨论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2)生生合作。即學生与学生之间为解决问题进行的活动。① 为扩大信息量。如教《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前,我要求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② 引导竞争。如课文精彩片段的朗读。为了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我让学生自想办法,进行试读。很多小组都采用朗读水平最高的同学先读,然后集体评价,再小组练读。最后朗读的结果相当满意,团队精神充分体现。
4.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需注意的以下问题
在尝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我体会到:
(1)老师尊重学生人格,平等民主教学,用自己的热情和信心帮助和爱护学生,绝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通过设疑、辅导、检查、测试,注重回收准确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导向,采取措施,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活动,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3)重点与全面辅导相结合,对优生提出质高的要求,不断进取,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要求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基础题,逐步提高,真正做到因人施教。
(4)让学生自己写温习小结,写学习后记,使他们愉快地、主动地、有效地学习。
(5)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实践中练习语言,联系思维,开发智力。
总之,自主学习知识总要经过一定的途径,采用一定的学习方法,也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有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一种比较巩固的动力定型,一旦形成,就不需要别人的监督,自己就知道何时该干什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上课习惯;培养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的习惯;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动脑钻研的思维习惯;培养与人合作的习惯;培养有条理、快节奏的习惯;培养定时、定量的习惯;培养自我调整的习惯;培养复习、预习及完成作业的习惯;培养举手发言的习惯;培养每天整理书包的习惯等等。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学生的一种力量,因此学生应该在老师的指导和控制下有意识的克服自己的缺点,完善和发扬自己的优点,形成自己独特的有效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并在初步养成后,逐步由课内发展到课外,使学生的习惯养成从授学转化到自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整个过程充满着对意志的磨练。勤奋、自信、独立、创新、严谨、谦虚等是良好的学习性格最主要的特征。其中勤奋、自信、独立、创新、严谨、谦虚又是随着习惯的形成才表现出来的。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性格的基础,我们更不能忽视。
参考文献
[1]顾明远. 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北京教育,2000(5):1
[2]张俭福. 教学中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理性思考. 教育科学院·1998(1):35-37
[3]金春平. 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进行创新教育. 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4]余文森,王永,张文质. 中小学“指导——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5]浅谈游戏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中国教育报
[6]吴也显. 从维持性学习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7]廖伟章. 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的几种类型. 北京教育2000(11):33
[8]钟启泉,张华.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丰台区教科所. “协同教学”提高课堂素质水平. 北京教育增刊,1999:30-31
培养提高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实现自主发展;就是要让学生回归自然常态下的语文学习,就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语文学科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欣赏和品味,去直接与大师对话,去直接亲近原汁原味的“绿色文本”。 语文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不应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思维,变“教”为“导”,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自觉养成思考习惯,逐步形成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理论认识;能力;探索
一、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认识
1.对自主学习的界定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关于自主学习,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有西方学者提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进而又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的行为表现、学习的物质环境、学习的社会性等六个方面对自主学习的实质作出了解释。”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还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2.对自主学习的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学院的吴也显详细阐述了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基本特征表现为预期性和参与性。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的金春平认为自主学习活动的类型包括:自学、讨论、操作与实验、评价、实践;认为培养自主学习活动意识的方法为有意选择、主动参与和积极发现三种;认为创建自主学习活动环境的方法为开辟较为广阔的活动场所和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自主课堂》一书的译文向我们介绍了美国教育的一些新理念,通过一个典型的个案研究,阐明了创建积极课堂环境在培养自主学习者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学生的需求和参与。福建省余文森、王永、张文质三位学者共同主持的“中小学‘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研究”课题,提出了“先教后学、自主学习、发展性课堂教学”的观点,效果显著。丰台区教科所的“协同教学”以“自组织理论”为基本思想,创建了“协同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在某些环节上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
“学生自主地学、主动地学,其效果最好,质量最高。教育学、心理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兴趣是学习之母,自主学习要比强迫学习的效率高出几倍、几十倍”(顾明远)。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创建自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还发现,此方面的理论分析較多,范围较广,能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的还不多,在此领域展开研究是有一定发展前途的。
二、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
当前传统教育中仍存在着: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只关注知识的授受,课堂上学生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具体表现在:(1)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教师对书本知识、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2)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学生还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为此,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主动性,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展。
二十一世纪的教自主学习能力是人实现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觉探索的精神,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适应社会、适应环境、终身学习、独立生存的能力。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首要的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分析、思考等,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独创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各方面取得进步。因此,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其主动、自主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近几年,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
(一)鼓励学生探索,激发强烈求知欲
心理学指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探索是学习成败的关键。我充分利用小学生数学教材本身的特点,每堂课前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富有启发激趣的情境,在引入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发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使“问题”内容充分体现新知识的形成,促进学生思维进入兴奋,活跃状态。我采用问题悬念,直观投影,以旧引新,动手操作,艺体娱乐等方法,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学生以间接形式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只有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把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1.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小学生的自主性较差,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基础。我总结过,激趣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
(1)通过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例如,我教学《二泉映月》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这样的情境:画面上出现无人的街头,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身背二胡,手提破口袋。这时学生个个面色严肃,对阿柄的遭遇有直接的感受,这比用很长的通过一段介绍要直观。生动有趣的课件演示,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然后一曲《二泉映月》悠然而来,学生心中的感情立刻被激发出来。把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2)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
幽默故事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一堂课教学中,如果教师适时穿插一个个小故事,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求动机和兴趣,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这一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常常把一些问题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编成小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
比如教生字“疑”,我从讲故事入手:有一天,一位猎人去打猎,发现两只凶恶的狼,他想用什么武器来对付呢?用“匕”(匕首),用“矢”(箭),还是用“刀”?都不行,因为打死一只狼,会招来一群狼,最后决定“走”。板书:疑,再让学生看看“疑”的组成结构,是匕首、箭、刀和走的组成,从故事中對这个字记忆犹新。这种幽默故事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3)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游戏是显示儿童智力的最自由、最自然的形式,在某些游戏中表现出思维敏捷并富有首创精神。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教学,如果把游戏带进课堂,教学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在教学中,总是适当进行一些游戏。如找朋友、送信、送动物回家、小猫钓鱼、帮花苗开花等。每一次游戏中,还加上激励性的评语和“智慧星”、“进步星”评比活动,让学生尽情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集中注意力上课的信心,从而快乐地接受知识
2. 让学生在平等交流中学习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且还是绝对的权威者,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也使学生的创新火花熄灭在萌芽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将自己置身于“导演”的位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力创设适宜的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并“扮演角色”。无形中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课堂效率也就会自然地提高。还有课后与同学们倾心交流,也会间接影响课堂学生的注意力。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才会更加接近你;才会积极参与你的课堂教学;才会自主提高学习兴趣;才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会配合你一起解决教学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二)强化自我培养意识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学生是参与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每堂课我都通过揭示学习目标或提1-3个思考题,引导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突破难点,领会教学方法,然后由学生读教材,在读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思考地读,在矛盾、疑惑中探索寻求理解。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使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强化自我培养意识,也使学生尝到了获取成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在巡回过程中,我有目的地指导有困难的学生,耐心听取他们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完成每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通过读、思、学的亲身体验,实现了从旧知识向新知识初步形成的转化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给学生所搭的阶梯可以逐步淡化,慢慢撤掉,这时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会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这样锤炼出来的学生对以后的学习就不会感到困难。
这样当学生通过自己吸收与融会旧知识来建立理解的新知识结构,依靠自己内心的创造和体验获取新知识内容,学生就从中享受到创造性教学活动的喜悦,学习动机和态度会趋于持久和稳定。教师在课堂中的讲只着重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引路,释疑和指点方法,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去思考、议论、发表意见,要引导学生在探索知识发生过程中得出结论,在观察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方法。
(三)注重学法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自主学习也贵在得法。语文教学活动中,倾听,交流,合作都是有效的学法:
1. 学会倾听:倾听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学会倾听,是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注意的问题。从培养学生用心听课开始,倾听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它要求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综合、归纳、扩展应用到学习中,以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而“举一反三”也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如果没有自学能力的学习,是不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的,也就更谈不上扩展运用了。教学生学会倾听是教师的重要责任。作为教师,应该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让学生正确表现,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明确目标,引导倾听;创设情境,乐于倾听;恰当评价,鼓励倾听;教给方法,善于倾听。总之,优化对学生“听”的指导,细化“听”的要求,让学生当“小老师”,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等,只要孩子在课堂上认真倾听了老师的讲话和同学的发言,只要在课堂上做到了“爱听”“乐听”,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就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2. 主动交流: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学生多思维,多实践,多表达,因此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自由参与,自主学习。如《灾害中的自救》这一课,教师可围绕有关自然灾害的常识和灾害面前,自救互救的方法这一知识目标,组织学生开展了调查、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得到提高,随着活动的深入展开,学生全身心的参与,所以使预期的目标达成度比较理想的。课堂上,教师不必灌输给学生一些生硬的知识,而是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系列活动完成的,孩子们通过课前调查、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拟演练、资料收集与展示等,为学生提供探究、研讨、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又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活动学生乐于参与,实效性也较强。 3. 学会合作:合作的形式很多,主要的有:(1)师生合作。教师以一个合作伙伴的角色,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学生学习小组中去,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讨论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2)生生合作。即學生与学生之间为解决问题进行的活动。① 为扩大信息量。如教《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前,我要求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② 引导竞争。如课文精彩片段的朗读。为了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我让学生自想办法,进行试读。很多小组都采用朗读水平最高的同学先读,然后集体评价,再小组练读。最后朗读的结果相当满意,团队精神充分体现。
4.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需注意的以下问题
在尝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我体会到:
(1)老师尊重学生人格,平等民主教学,用自己的热情和信心帮助和爱护学生,绝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通过设疑、辅导、检查、测试,注重回收准确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导向,采取措施,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活动,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3)重点与全面辅导相结合,对优生提出质高的要求,不断进取,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要求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基础题,逐步提高,真正做到因人施教。
(4)让学生自己写温习小结,写学习后记,使他们愉快地、主动地、有效地学习。
(5)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实践中练习语言,联系思维,开发智力。
总之,自主学习知识总要经过一定的途径,采用一定的学习方法,也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有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一种比较巩固的动力定型,一旦形成,就不需要别人的监督,自己就知道何时该干什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上课习惯;培养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的习惯;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动脑钻研的思维习惯;培养与人合作的习惯;培养有条理、快节奏的习惯;培养定时、定量的习惯;培养自我调整的习惯;培养复习、预习及完成作业的习惯;培养举手发言的习惯;培养每天整理书包的习惯等等。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学生的一种力量,因此学生应该在老师的指导和控制下有意识的克服自己的缺点,完善和发扬自己的优点,形成自己独特的有效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并在初步养成后,逐步由课内发展到课外,使学生的习惯养成从授学转化到自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整个过程充满着对意志的磨练。勤奋、自信、独立、创新、严谨、谦虚等是良好的学习性格最主要的特征。其中勤奋、自信、独立、创新、严谨、谦虚又是随着习惯的形成才表现出来的。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性格的基础,我们更不能忽视。
参考文献
[1]顾明远. 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北京教育,2000(5):1
[2]张俭福. 教学中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理性思考. 教育科学院·1998(1):35-37
[3]金春平. 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进行创新教育. 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4]余文森,王永,张文质. 中小学“指导——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5]浅谈游戏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中国教育报
[6]吴也显. 从维持性学习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7]廖伟章. 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的几种类型. 北京教育2000(11):33
[8]钟启泉,张华.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丰台区教科所. “协同教学”提高课堂素质水平. 北京教育增刊,199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