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鸡慢性呼吸道疾病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传播速度较缓慢,但会严重影响到鸡群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易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因此需要引导养殖户掌握该种疾病的具体流行特点和诊断知识,以便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降低该种疾病的发病率。该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对进一步做好该种疾病的防范工作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鸡慢性呼吸道疾病;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11.087
引言
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致病原是支原体,发病后引发一系列的呼吸道症状。病情严重的致病原逐渐向肺脏组织侵入,造成肺脏组织肉变、硬变和坏死,进而引发全身性的感染。近年蛋鸡养殖产业不断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在鸡群中支原体感染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对于商品鸡养殖,普遍存在一定比例的带菌情况。支原体不会导致鸡m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只有当多种应激因素刺激或者鸡群处于疫病状态时,才会诱发该种疾病。
流行特点
患病鸡和隐性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其排泄物中携带有大量致病原,健康鸡群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接触排泄物,均会导致致病原向健康鸡群传播。另外,患病鸡或隐性带毒鸡体内和生殖道内含有大量致病原,可通过交配和种蛋等多种方式传播给鸡群。患病鸡所产的种蛋被支原体严重污染,直接孵化生产出来的雏鸡很可能发病。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流行没有典型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冬春季节南于外界温差较大,气候突变,很容易对鸡群造成应激,进而诱发该种疾病传播流行。任何年龄和品种的鸡均可以受到支原体的感染而引起发病,其中对1-2月龄的雏鸡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常呈现散发流行或地方流行,对雏鸡健康生长造成的影响十分严重。如果养殖场内的粪便堆积严重,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不断刺激鸡的呼吸道黏膜,或者飼养密度过大,鸡群之间相互接触相互拥挤,很容易加重该种疾病的暴发流行。如果饲料营养价值较差,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免疫接种不合理,也会导致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流行。
临床症状
该种疾病出现临床症状后,症状较为明显,但整体的传播速度相对较为缓慢,病程较长。发病初期部分患病鸡会出现眼睛流泪的现象,从眼角分泌出少量的清澈内容物,个别患病鸡还会出现甩鼻现象,脸部肿大,随后从眼角中流出脓性分泌物,分泌物将上下眼睑粘连,不能正常开合。养殖场出现发病情况后,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很容易转变为慢性呼吸道疾病。感染该种疾病的鸡群食欲时好时坏,采食量时多时少,从眼睛内分泌出大量十酪样的物质,病变严重的可以导致眼睛粘连,不能正常开张,眶下窦内存在大量十酪样的物质。部分患病鸡因为喉头严重堵塞,不能正常呼吸,表现为伸颈呼吸,呼吸急促[1]。
病理学变化
将病死鸡解剖后,发现鼻腔和气管内部存在大量脓性、粘液性物质,喉头黏膜轻度充血水肿,出血部位表面附着黄白色的或红褐色的纤维素性假膜。病情严重的病死鸡还能发现喉头被纤维素性假膜完全堵塞。部分病死鸡的肺脏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炎病变,病程较长的气囊浑浊,气囊壁显著增厚粗糙,内部存在大量十酪样的物质,并引发H1现纤维素性心包炎。如果没有继发感染其他传染性疾病,病死鸡的其他脏器官不会表现出特征性的病理学变化。
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死鸡的病变脏器组织涂片后,分别选择使用革兰氏染色和姬姆萨染色,放置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经革兰氏染色的涂片致病源着色不明显。经姬姆萨染色的涂片致病原着色明显,能看到呈现多种形态的致病菌。将病料接种到牛心汤琼脂培养基上,温度控制为37.5℃培养4d后,在培养基上生长出边缘不整齐、透明光滑、大小不等的露珠状致病菌菌落,将菌落放置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菌落周围存在乳头状的凸起[2]。采集患病鸡的翅下静脉血液,滴加到玻璃板上,再滴加2滴支原体抗原,混合后发现抗原和血液出现紫色凝集。将分离得到的致病原进行药品试验发现对泰勒菌素、红霉素、林可霉素、壮观霉素、氟苯尼考高敏。
治疗
确诊后应将患病鸡单独隔离养殖,迅速处理好病死鸡,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并对鸡舍、饲养用具和受污染的场地进行彻底消毒,坚持每天消毒1次,等到病情稳定后,改为每周消毒2-3次。针对养殖场的患病鸡应该选择高敏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选择使用98%的酒石酸泰勒菌素粉剂,添加到饮用水中,饮用水浓度为800mg/kg体重,让鸡群连续饮水5d。在鸡群的饲料中添加红霉素粉剂,添加量为50mg/kg体重。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病鸡肌肉注射壮观霉素注射液,剂量为30mg/kg体重,2次/d,连续使用3d。同时在整个鸡群的饮用水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增强鸡群对该种疾病的抵抗能力。经上述措施治疗3d后,养殖场患病鸡的症状会有所好转,采食量逐步增加。连续治疗4d后,养殖场不会出现新的发病病例,死亡停止,连续治疗7-9d后,养殖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患病鸡群基本痊愈。
预防
由于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与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有密切联系,在日常养殖中一定控制好鸡群的养殖密度,避免鸡群之间相互接触传播致病源。通常1-2周龄的雏鸡饲养密度控制30-34只/m2,3-5周龄的雏鸡控制为15-20只/m2,6周龄以上的鸡为8-10只/m2。还应该注重环境控制,及时清理鸡舍内的粪便,避免堆积发酵,将清理出来的粪便运送到指定场所进行堆积发酵。冬春季节在做好鸡舍防寒保暖工作的同时,还应该注重通风换气,及时将鸡舍内的有毒有害气体排出,保证空气清新,避免空气对鸡群的呼吸道黏膜造成不良刺激[3]。另外,还应保证鸡舍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根据鸡群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湿度做出调整,为鸡群生长营造一个健康舒适整洁的环境。
结束语
鸡慢性呼吸道病虽然造成的死亡率不高,但是对整个鸡群的生长发育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养殖场感染支原体后,某些隐性带菌鸡的存在会导致养殖场反复发病,反复流行。由于造成鸡慢性呼吸道病的致病原因很多,致病原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对于广大养殖户,在今后鸡养殖中,应注重消除和减少各种应激刺激,做好鸡舍的通风换气工作,强化圈舍卫生管理,这对降低鸡慢性呼吸道病的发病率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向光浅谈鸡慢性呼吸道病的发病特点和防治[J].吉林畜牧兽医,2017(ll):56
[2]李艳春一例鸡慢性呼吸道病的诊断与治疗[J].当代畜牧,2017(20):67.
[3]谷波.鸡慢性呼吸道病防治[J].中国斋禽种业,2018(4):90
关键词:鸡慢性呼吸道疾病;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11.087
引言
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致病原是支原体,发病后引发一系列的呼吸道症状。病情严重的致病原逐渐向肺脏组织侵入,造成肺脏组织肉变、硬变和坏死,进而引发全身性的感染。近年蛋鸡养殖产业不断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在鸡群中支原体感染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对于商品鸡养殖,普遍存在一定比例的带菌情况。支原体不会导致鸡m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只有当多种应激因素刺激或者鸡群处于疫病状态时,才会诱发该种疾病。
流行特点
患病鸡和隐性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其排泄物中携带有大量致病原,健康鸡群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接触排泄物,均会导致致病原向健康鸡群传播。另外,患病鸡或隐性带毒鸡体内和生殖道内含有大量致病原,可通过交配和种蛋等多种方式传播给鸡群。患病鸡所产的种蛋被支原体严重污染,直接孵化生产出来的雏鸡很可能发病。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流行没有典型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冬春季节南于外界温差较大,气候突变,很容易对鸡群造成应激,进而诱发该种疾病传播流行。任何年龄和品种的鸡均可以受到支原体的感染而引起发病,其中对1-2月龄的雏鸡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常呈现散发流行或地方流行,对雏鸡健康生长造成的影响十分严重。如果养殖场内的粪便堆积严重,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不断刺激鸡的呼吸道黏膜,或者飼养密度过大,鸡群之间相互接触相互拥挤,很容易加重该种疾病的暴发流行。如果饲料营养价值较差,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免疫接种不合理,也会导致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流行。
临床症状
该种疾病出现临床症状后,症状较为明显,但整体的传播速度相对较为缓慢,病程较长。发病初期部分患病鸡会出现眼睛流泪的现象,从眼角分泌出少量的清澈内容物,个别患病鸡还会出现甩鼻现象,脸部肿大,随后从眼角中流出脓性分泌物,分泌物将上下眼睑粘连,不能正常开合。养殖场出现发病情况后,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很容易转变为慢性呼吸道疾病。感染该种疾病的鸡群食欲时好时坏,采食量时多时少,从眼睛内分泌出大量十酪样的物质,病变严重的可以导致眼睛粘连,不能正常开张,眶下窦内存在大量十酪样的物质。部分患病鸡因为喉头严重堵塞,不能正常呼吸,表现为伸颈呼吸,呼吸急促[1]。
病理学变化
将病死鸡解剖后,发现鼻腔和气管内部存在大量脓性、粘液性物质,喉头黏膜轻度充血水肿,出血部位表面附着黄白色的或红褐色的纤维素性假膜。病情严重的病死鸡还能发现喉头被纤维素性假膜完全堵塞。部分病死鸡的肺脏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炎病变,病程较长的气囊浑浊,气囊壁显著增厚粗糙,内部存在大量十酪样的物质,并引发H1现纤维素性心包炎。如果没有继发感染其他传染性疾病,病死鸡的其他脏器官不会表现出特征性的病理学变化。
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死鸡的病变脏器组织涂片后,分别选择使用革兰氏染色和姬姆萨染色,放置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经革兰氏染色的涂片致病源着色不明显。经姬姆萨染色的涂片致病原着色明显,能看到呈现多种形态的致病菌。将病料接种到牛心汤琼脂培养基上,温度控制为37.5℃培养4d后,在培养基上生长出边缘不整齐、透明光滑、大小不等的露珠状致病菌菌落,将菌落放置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菌落周围存在乳头状的凸起[2]。采集患病鸡的翅下静脉血液,滴加到玻璃板上,再滴加2滴支原体抗原,混合后发现抗原和血液出现紫色凝集。将分离得到的致病原进行药品试验发现对泰勒菌素、红霉素、林可霉素、壮观霉素、氟苯尼考高敏。
治疗
确诊后应将患病鸡单独隔离养殖,迅速处理好病死鸡,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并对鸡舍、饲养用具和受污染的场地进行彻底消毒,坚持每天消毒1次,等到病情稳定后,改为每周消毒2-3次。针对养殖场的患病鸡应该选择高敏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选择使用98%的酒石酸泰勒菌素粉剂,添加到饮用水中,饮用水浓度为800mg/kg体重,让鸡群连续饮水5d。在鸡群的饲料中添加红霉素粉剂,添加量为50mg/kg体重。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病鸡肌肉注射壮观霉素注射液,剂量为30mg/kg体重,2次/d,连续使用3d。同时在整个鸡群的饮用水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增强鸡群对该种疾病的抵抗能力。经上述措施治疗3d后,养殖场患病鸡的症状会有所好转,采食量逐步增加。连续治疗4d后,养殖场不会出现新的发病病例,死亡停止,连续治疗7-9d后,养殖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患病鸡群基本痊愈。
预防
由于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与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有密切联系,在日常养殖中一定控制好鸡群的养殖密度,避免鸡群之间相互接触传播致病源。通常1-2周龄的雏鸡饲养密度控制30-34只/m2,3-5周龄的雏鸡控制为15-20只/m2,6周龄以上的鸡为8-10只/m2。还应该注重环境控制,及时清理鸡舍内的粪便,避免堆积发酵,将清理出来的粪便运送到指定场所进行堆积发酵。冬春季节在做好鸡舍防寒保暖工作的同时,还应该注重通风换气,及时将鸡舍内的有毒有害气体排出,保证空气清新,避免空气对鸡群的呼吸道黏膜造成不良刺激[3]。另外,还应保证鸡舍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根据鸡群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湿度做出调整,为鸡群生长营造一个健康舒适整洁的环境。
结束语
鸡慢性呼吸道病虽然造成的死亡率不高,但是对整个鸡群的生长发育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养殖场感染支原体后,某些隐性带菌鸡的存在会导致养殖场反复发病,反复流行。由于造成鸡慢性呼吸道病的致病原因很多,致病原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对于广大养殖户,在今后鸡养殖中,应注重消除和减少各种应激刺激,做好鸡舍的通风换气工作,强化圈舍卫生管理,这对降低鸡慢性呼吸道病的发病率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向光浅谈鸡慢性呼吸道病的发病特点和防治[J].吉林畜牧兽医,2017(ll):56
[2]李艳春一例鸡慢性呼吸道病的诊断与治疗[J].当代畜牧,2017(20):67.
[3]谷波.鸡慢性呼吸道病防治[J].中国斋禽种业,2018(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