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加强德育教育渗透初探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lno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正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改革,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教育要从小抓起,在学前教育时期就应该得到贯彻落实。幼儿正处于启蒙教育时期,他们的可塑性强,所以此时幼儿教师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渗透德育教育,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实施家园共育,一定会取得很好的德育效果。本文主要探究了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加强德育教育渗透的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 学前教育 德育教育 渗透 必要性 途径
  学前教育是我国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对幼儿启蒙教育的重任,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成长和发展具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幼儿学前教育质量受到社会上很多人的关注。当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标准逐渐提高,人才竞争激烈,只有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能脱颖而出,其中良好的思想品德更是不可缺少,而且还往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幼儿阶段的学前教育就要注重加强德育教育渗透,促进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
  一、在幼儿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学前教育是教育教学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心理正处于可塑时期,在此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够规范幼儿的行为,塑造幼儿的人格,对幼儿自身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利的。学校和教师并非学前教育的掌控者,家长也应该发挥启蒙教育的关键作用,逐渐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思想,促进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增长,社会快速进步,在这种大环境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在物质财富的吸引下,道德滑坡、不良行为屡屡发生,对人们的身心发展和社会的健康稳定都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如今青少年犯罪事件屡见不鲜,严重的冲击着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人们的心理底线,也对当前教育教学敲响了警钟。学前教育是一个人发展的启蒙阶段,所以一个人小时候的行为和道德品质将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因此在学前教育中渗透的德育教育,塑造幼儿的优良品质,让幼儿从小就学会遵规守法、讲文明、懂礼貌,这样才能够为其以后的人生提供正确的指导,才能够防止其以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加强德育教育渗透的途径
  1.全面了解幼儿,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幼儿是学前教育的主体,幼儿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其多加关注,全面了解,这样才能据此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和道德品质培养规划,将德育充分地渗透到幼儿教育中来。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征、性格,了解学生对哪些学习内容感兴趣,了解学生的家庭成员,生活背景,然后在教学计划中有计划地渗透德育教育。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现阶段的心理动态,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家庭的生活情况,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听取学生心中的想法,然后据此制定教学计划,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让幼儿们懂得爱
  幼儿年龄较小,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是非观念,但是基本的是非观念还是存在的,所以在德育教育渗透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营造适应的教学氛围,在班级内形成关爱、理解、互帮互助的气氛,让幼儿能够轻松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学指导。幼儿善于模仿、乐于模仿,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发自内心的关爱幼儿、帮助他们,然后在班级内形成互帮互助的优良风气,引导幼儿学会爱别人,学会表达自己对别人的爱。教师是幼儿在园内最信任的人,也是日常与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所以教师要经常与幼儿进行交流对话,了解幼儿内心的真实想法,特別针于一些性格孤僻或者偏激的幼儿,教师更应该与他们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让他们对教师放下芥蒂,感受教师的关爱,也学会爱别人。
  3.结合日常训练教学,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日常训练是幼儿教育的基础课程,其主要通过基本的生活能力训练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所以在这一阶段渗透德育会起到非常有效的效果。例如,课间操活动时间,教师要组织幼儿按照顺序有序排队,不能随意插队、离队,课间操动作要规范等。再如,吃午饭要坚持“打多少、吃多少”、“碗干净、桌干净”的原则,培养幼儿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认识到农民伯伯劳作的辛苦。幼儿年龄虽小,但其有一定的虚荣心,愿意听教师的表扬和赞美,所以幼儿教师在德育教育的渗透过程中,要注意经常表扬和夸奖学生,当幼儿们意识到这种行为是正确的,就会乐于去做,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
  4.联合家长,开展家园共育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父母和家庭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幼儿的很多习惯都是在家庭中养成的,尤其现阶段幼儿以独生子女居多,所以很多幼儿具有蛮横、偏激等想法。可见,仅仅依靠家庭或者学校是很难保证德育教育的效果的,必须要将家庭和学校融合到一起,家园教育结合起来,推动德育教学的深入落实。例如,教师在学校内要开展以德育教育为中心的互助活动,应该事先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家长在家对幼儿进行相关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保证幼儿园活动的顺利开展。再如,学校在母亲节时组织“我帮妈妈做家务”的校园活动,教师可以在事先与幼儿的父亲取得联系,让幼儿的父亲为幼儿提前普及一些关于母亲节的常识,并为妈妈准备一份惊喜。
  总之,幼儿正处于人生成长发育的起步阶段,此时他们的年龄非常幼小,内心可塑性很强,此时的教育成效将会让他们终生受益。因此,幼儿园和幼儿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德育教育渗透的必要性,教师在平时要多关注和了解幼儿,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在教学中多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要懂得关爱和友爱等等,并且学校和家长要联合并共同努力,为幼儿共同撑起一片健康成长的天空,这样一定会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成长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蒋龙清.探析如何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加强德育教育渗透[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02):55-56.
  [2]林春. 学前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探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4(11):40-41.
  [3]林伟斌.浅析如何在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J].快乐阅读,2015(08):32-33.
  [4]粟玉红.浅谈学前教育的德育渗透重要性[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5(11):104.
其他文献
【摘 要】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当前教学也应跟上时代的发展,随着微课教学模式逐步进入中学课堂以来,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特别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微课,既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可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政治 微课 运用  一、微课的应用制作  1. 让学生参与制作  新课改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新课改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
期刊
【摘 要】 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学科素养 考向分析  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以及难溶物的溶解平衡是考查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最好载体,下面我从平衡常数这一知识点和考点来看看近几年高考中基于核心素养而确立的考纲以及在高考中如何落实化学素养考查的。  一、考纲要求:
期刊
【摘 要】 受到浙江新高考改革的影响,各个学科的教学模式、命题重点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作文是高考语文中分数占比最大的一个部分,同时也是考生之间拉开分差的重要考点。只有把握新课程背景下浙江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变化,才能为下一步语文作文教学的开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对帮助考生切实提高高考语文作文成绩也有一定的帮助。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浙江高考作文命题变化,就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更好的开展作文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摘 要】 国家把教育看的越来越重要,进而相关教育人士制定出了新的课程教学理念,提出教师应当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创建共同的基础课程等等。就高中物理教学而言,要实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教师应当需要从多角度以及多方面来考虑,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使用纵向比较方法,把初中和高中物理知识的统一性找出来进行对比,恰当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等。  【关键词】 高中物理 高
期刊
【摘 要】 语文教学是素质教学内容的重要条件。对此,在中职教学中,它可以重新塑造学生的人生观和人文素养,使学生重新喜欢上文学知识。但由于许多中职学校对于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不重视,中职生仍然被迫在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厌烦,产生叛逆心理和行为抗争。因此,没有情感的语言教学缺乏生动性和灵活性,本文旨在分析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意义,探讨在中职语文情感教育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情感教育 中职
期刊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也是从兴趣开始的。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所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学习 兴趣  新课改强调以生为本,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体验。而要实践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本人认为首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说,实施新课改必须借助多媒
期刊
【摘 要】 政治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基础性学科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和智育的重要渠道,近年来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政治课堂也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和新挑战,尤其是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越来越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重视,如何创新开发利用高中政治课堂的生成性资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已经成为教师面临的重要教学任务。基于此,通过本文首先分析了生成性资源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接着通过实际的教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也有了很大的改观,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对此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物理课堂教学 问题 对策  教师如何改进在课堂上的授课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如何更好地消化吸收,一
期刊
【摘 要】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属于一门人文性的学科,主要教学目的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及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实际的初中历史教學过程中存在着相应传统教学因素影响,出现较多教学方面的不足及错误观点,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实际的互动及沟通,使得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效率较低的现象出现,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为了分析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互动的途径及方式,笔者针对现
期刊
【摘 要】 教学方式的开放和互动归根结底要求大纲本身的开放和互动,这就要求教师在编订和执行课程大纲时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程中的活动和任务。互动式教学的核心在于“互动”,而互动式教学方法非常适用于嵌入式系统应用的教学中,让学生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关键词】 互动式教学 嵌入式系统应用 互动式教学大纲 教材 教学改革  一、引言  目前的课堂教学主要基于传统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