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中国远程教育教师论坛把“教学改革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作为论坛主题,意义重大。这是在广播电视大学战略转型的关键时刻,对开放大学建设的走向与价值做出的一种判断,这种判断是理性而客观的,或者说,既是我们所处发展阶段的一种内在需求和呼唤,也是当前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根本要求。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核心最迫切的任务”。随后,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教技[2012]6号)》(简称“2011计划”)。
“2011计划”有许多关键词,其中一个关键词是协同创新。协同创新有着丰富的内涵,开放、合作、创新、团队、一流和人才是其内涵之一。此次论坛的主题以及上海电大11位老师的教学学术成果报告与“2011计划”主旨是何等的一致,与提高质量、内涵发展是如此的合拍。由此可见,中央电大为此次论坛所做的设计与安排,拟通过并以上海电大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与创新能力提升为典型实例,梳理我们自身教学工作,总结成功经验,进而研究新时期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开放教育质量的新途径。在这个时候,听到来自于上海电大教学一线的老师们关于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的探索实践和成果报告颇受启发,尤为珍贵,由此所透视出的那种改革精神和创新力量筑起了一个继续前行、进一步提高教学改革品质的良好平台。
上海电大11位老师带来的生动教学改革案例和成果,诠释和活化了上海电大“3L”教学模式,再现了两个“一切”的理念。我们知道,教学制度和教学安排不等于教学效果,有了教学模式也不等于就有了教学效果,这中间还有一段路程要走,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教学活动和改革创新转化并落实到学习者身上。我们看到,上海电大把老师改革与创新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在开放教育成为我们办学主体、教学模式日臻完善的今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应用等诸多方面,确实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和突破性进展。当然,我们也在关注:在深化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的同时,如何把提高教师的教学改革积极性和教师的教育专业水平结合起来并作为重要抓手,从教学学术的高度来探究今天的电大、明天的开放大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研究开放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改革基本路径,逐步摆脱质量危机。
由此,我想到了关于适应性教学和有效性服务的问题。在开放教育试点期间,尤其在试点后期,我们总结产生了一系列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这无疑是全国电大和地方电大的试点成果,凝聚着大家的智慧。但是,今天回过头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模式是不是始终引导着我们的教学改革?是不是确实应用在教学中并影响了学习者?是不是都转化到了教师的具体课程教学活动中?范式、模式也好,样式、学式也好,确实对我们当时提高认识、探索规律、改革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但是,这些模式或样式不能变为桎梏;在顾及时代发展的同时,也不能跨越现实社会条件,比如社会要求、学校管理能力、教师教育能力、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认知能力等等。否则,那些模式或样式就会变成一种公式、文本和空洞的说教,老师和学习者都不会领情。现阶段,在开放教育基本规律和教学模式的指导下,要注重适应性教学和有效性服务,接地气、求实效,把两个“一切”落实在学生身上。提倡适应性教学,就是在教学中立足于学习者的学习起点、学习背景和认知水平,立足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以适应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让教学“恰到好处”,适应学习者的胃口。如果能以这种姿态去思考和设计我们的教学方案、教学路线和教学行动,我们的教学可能就会离学习者更近一些,可能就会与我们的学习者发生互动。有了适应性教学,还应该有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因为学习支持服务是完整、深切地关注和理解学习者,为学习者提供支持服务的一种有效形式,这也正是开放教育的特点。有效的服务,简单来说,就是所有的学习支持服务形式、技术手段以及课业和非课业的帮助和支持,都要考虑和验证其对学习者的支持服务的实际效果。具体操作上,要从学习者的认知水平、情感交流和学习能力三个方面入手;从目标上把我们要做的各种服务,转化为学习者的有支持的学习,少追求一点形式,多追求一点效果。
当然,教师实施的各项教学改革与创新,只要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与成长,都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不要去寻求“标准答案”,现阶段,我们需要有更多的答案,需要更多的积累,唯有在“教学改革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中,我们才能不断破解教学问题,继续走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路上。
(本文系作者在“教学改革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教师论坛上的点评发言,根据录音资料整理。)
责任编辑 池 塘
“2011计划”有许多关键词,其中一个关键词是协同创新。协同创新有着丰富的内涵,开放、合作、创新、团队、一流和人才是其内涵之一。此次论坛的主题以及上海电大11位老师的教学学术成果报告与“2011计划”主旨是何等的一致,与提高质量、内涵发展是如此的合拍。由此可见,中央电大为此次论坛所做的设计与安排,拟通过并以上海电大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与创新能力提升为典型实例,梳理我们自身教学工作,总结成功经验,进而研究新时期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开放教育质量的新途径。在这个时候,听到来自于上海电大教学一线的老师们关于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的探索实践和成果报告颇受启发,尤为珍贵,由此所透视出的那种改革精神和创新力量筑起了一个继续前行、进一步提高教学改革品质的良好平台。
上海电大11位老师带来的生动教学改革案例和成果,诠释和活化了上海电大“3L”教学模式,再现了两个“一切”的理念。我们知道,教学制度和教学安排不等于教学效果,有了教学模式也不等于就有了教学效果,这中间还有一段路程要走,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教学活动和改革创新转化并落实到学习者身上。我们看到,上海电大把老师改革与创新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在开放教育成为我们办学主体、教学模式日臻完善的今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应用等诸多方面,确实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和突破性进展。当然,我们也在关注:在深化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的同时,如何把提高教师的教学改革积极性和教师的教育专业水平结合起来并作为重要抓手,从教学学术的高度来探究今天的电大、明天的开放大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研究开放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改革基本路径,逐步摆脱质量危机。
由此,我想到了关于适应性教学和有效性服务的问题。在开放教育试点期间,尤其在试点后期,我们总结产生了一系列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这无疑是全国电大和地方电大的试点成果,凝聚着大家的智慧。但是,今天回过头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模式是不是始终引导着我们的教学改革?是不是确实应用在教学中并影响了学习者?是不是都转化到了教师的具体课程教学活动中?范式、模式也好,样式、学式也好,确实对我们当时提高认识、探索规律、改革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但是,这些模式或样式不能变为桎梏;在顾及时代发展的同时,也不能跨越现实社会条件,比如社会要求、学校管理能力、教师教育能力、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认知能力等等。否则,那些模式或样式就会变成一种公式、文本和空洞的说教,老师和学习者都不会领情。现阶段,在开放教育基本规律和教学模式的指导下,要注重适应性教学和有效性服务,接地气、求实效,把两个“一切”落实在学生身上。提倡适应性教学,就是在教学中立足于学习者的学习起点、学习背景和认知水平,立足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以适应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让教学“恰到好处”,适应学习者的胃口。如果能以这种姿态去思考和设计我们的教学方案、教学路线和教学行动,我们的教学可能就会离学习者更近一些,可能就会与我们的学习者发生互动。有了适应性教学,还应该有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因为学习支持服务是完整、深切地关注和理解学习者,为学习者提供支持服务的一种有效形式,这也正是开放教育的特点。有效的服务,简单来说,就是所有的学习支持服务形式、技术手段以及课业和非课业的帮助和支持,都要考虑和验证其对学习者的支持服务的实际效果。具体操作上,要从学习者的认知水平、情感交流和学习能力三个方面入手;从目标上把我们要做的各种服务,转化为学习者的有支持的学习,少追求一点形式,多追求一点效果。
当然,教师实施的各项教学改革与创新,只要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与成长,都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不要去寻求“标准答案”,现阶段,我们需要有更多的答案,需要更多的积累,唯有在“教学改革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中,我们才能不断破解教学问题,继续走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路上。
(本文系作者在“教学改革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教师论坛上的点评发言,根据录音资料整理。)
责任编辑 池 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