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陕西服装工程学院为例,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针对现实情况,从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教材,师生重视程度以及课堂模式几个方面,对本校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与输出提出了对策,旨在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优化与改革提供范式。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缺失;对策
高等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大学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方面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能翻译反映中国国情或文化的介绍性文章” 作为翻译能力的更高要求,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另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大学生在英语课程中不仅要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也要培养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肩负起承传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将中国的优秀文化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以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影响力。
一、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一)教材问题
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素材基本取自原版英语读物,主要涉及英语国家文化,中国文化内容缺失。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的第二版《新视野大学英语》, 但遗憾的是课文里难见中国文化的身影。
(二)教师问题
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师普遍缺少传统文化积累,没有扎实的中国文化功底,用英语准确表达中国文化有困难,导致了学生无法用英语来准确表达中国文化,从而阻碍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而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决定了文化教学应同时兼顾本族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英语学习不应该只是了解西方文化,还应更好地理解本族文化并能够用英语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徐良峰.2008);还有一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对中国文化重视不够,认为与自己的专业无关。
(三)学生问题
当代中国处在传统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强有力的挑战的时代,部分大学生爱吃洋快餐,如: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爱看西方大片,喜欢过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洋节日,热衷学习英美文化,而对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淡漠。对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非英语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用英语表达具有中国特色事物的能力的测试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不能用英语准确地表达试卷上的内容。
(四)教学内容问题
由于以上问题的制约和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压力,大学英语教学少有涉及中国文化的内容,主要围绕教材或四,六级内容介绍西方文化,进行篇章分析,介绍词汇,句型和语法,分析讲解考试技巧,导致大学生不能在英语环境中了解本民族文化,不能用恰当的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过度强调英语的重要性,中国文化的输入严重缺失,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和交流过程中,即使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也不能用英语准确地表达母语文化(如我国经典作品《诗经》,《论语》,《红楼梦》,以及“和谐社会”,“党总支”,“经济特区”,“江湖”,“上火”等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语),这一现象和《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教学要求大纲》提出的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相去甚远。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策
(一)改进教材
英语课本中应该适当加入中华文化的内容。要能用英语准确表达中国文化,必须了解一定的中国文史知识。中国历史、国学经典、四大名著的精彩英文版节选均可以作为教材的素材,如林语堂的《京华烟云》,《浮生六记》(林语堂译),给他们提供一个相对熟悉的语言环境,有助于他们能形象地接触到中英文化差异,,让学生们接触到一些实际的英文表达法,培养学生跨文化的意识。学生结合本民族文化学习英文,用英文的视角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必然为他们带来不同以往的体验,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为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师生重视
高校英语教师重视英语知识和英语国家文化的讲授是理所应当的,但是脱离了中国文化的大学英语课堂则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与魅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中国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障。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应该认识到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主动学习英文版的传统文化书籍,在课堂上设计多种载体,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和中国文化的有机融合。学生在教师的培养下,也要认识到中国文化的恒久魅力,认识到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借鉴,吸收西方的优秀文化和先进技术,从而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增强中国文化的实力。
(三)课堂模式
教师可以利用第一、第二和第三课堂,全方位、全过程地弥补中国文化的缺失。
1.充分利用第一課堂。高校英语教师应该是传授英语知识的人, 同时也是“本民族知识的传授者”。高校英语教师应该树立传播传统文化的意识,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同时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把中国文化融入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促进学生逐渐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可以阅读《论语》,《唐诗三百首》,《鲁迅小说选》等经典中国文化著作的英译本,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把传统的教法、教材和教学目标融入到师生共享的课程探索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以微课的形式创新中国文化的渗透教学,比如:中国文化中的“阴阳”,“中国结”,“太极”,“气功”,“皮影”等,用英语准确地将这些带有中国符号和文化烙印概念表述出来,那将会使英语课堂别开生面,有效地弥补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缺失。
2.创新第二课堂活动。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学生可以在英语教师的指导下,建立英语环境下的中国文化学习社团。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英文版,举行读书报告会(可与图书馆合作),把英语学习和中国文化渗透进行有机结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中国文化的英文电影,例如CCTV9的中国文化介绍,观看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英文电影,例如“卧虎藏龙”“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等。此处重点强调:我校拥有季羡林国学院这样得天独厚的国学资源,黑陶研究所以及书法研习班,可组织学生深入学习季羡林国学思想,黑陶文化及制作工艺和中国书法的精妙,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进而培养学生准确恰当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
3.拓展第三课堂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学生的第三课堂。学校可以组织中国传统文化志愿者,由大学英语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利用传统节日、双休日和寒暑假到外国友人当中开展中国文化的宣讲和体验活动。例如在端午节,可以向国际友人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庆祝方式,一起包粽子;在元宵节,可以邀请外宾参加猜灯谜比赛和制作灯笼比赛。学生在实践中能感悟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跨文化交际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三、结束语
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既符合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又符合国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突破。本文分析了目前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可能还会出现新的问题,希望通过不断探索,使解决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缺失问题的策略更加完善,为其他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可借鉴之处。
参考文献:
[1]夏妙月.中国英语,中国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2]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53-166.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徐良峰.將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D].浙江大学,2008.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缺失;对策
高等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大学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方面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能翻译反映中国国情或文化的介绍性文章” 作为翻译能力的更高要求,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另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大学生在英语课程中不仅要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也要培养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肩负起承传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将中国的优秀文化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以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影响力。
一、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一)教材问题
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素材基本取自原版英语读物,主要涉及英语国家文化,中国文化内容缺失。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的第二版《新视野大学英语》, 但遗憾的是课文里难见中国文化的身影。
(二)教师问题
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师普遍缺少传统文化积累,没有扎实的中国文化功底,用英语准确表达中国文化有困难,导致了学生无法用英语来准确表达中国文化,从而阻碍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而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决定了文化教学应同时兼顾本族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英语学习不应该只是了解西方文化,还应更好地理解本族文化并能够用英语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徐良峰.2008);还有一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对中国文化重视不够,认为与自己的专业无关。
(三)学生问题
当代中国处在传统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强有力的挑战的时代,部分大学生爱吃洋快餐,如: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爱看西方大片,喜欢过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洋节日,热衷学习英美文化,而对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淡漠。对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非英语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用英语表达具有中国特色事物的能力的测试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不能用英语准确地表达试卷上的内容。
(四)教学内容问题
由于以上问题的制约和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压力,大学英语教学少有涉及中国文化的内容,主要围绕教材或四,六级内容介绍西方文化,进行篇章分析,介绍词汇,句型和语法,分析讲解考试技巧,导致大学生不能在英语环境中了解本民族文化,不能用恰当的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过度强调英语的重要性,中国文化的输入严重缺失,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和交流过程中,即使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也不能用英语准确地表达母语文化(如我国经典作品《诗经》,《论语》,《红楼梦》,以及“和谐社会”,“党总支”,“经济特区”,“江湖”,“上火”等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语),这一现象和《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教学要求大纲》提出的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相去甚远。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策
(一)改进教材
英语课本中应该适当加入中华文化的内容。要能用英语准确表达中国文化,必须了解一定的中国文史知识。中国历史、国学经典、四大名著的精彩英文版节选均可以作为教材的素材,如林语堂的《京华烟云》,《浮生六记》(林语堂译),给他们提供一个相对熟悉的语言环境,有助于他们能形象地接触到中英文化差异,,让学生们接触到一些实际的英文表达法,培养学生跨文化的意识。学生结合本民族文化学习英文,用英文的视角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必然为他们带来不同以往的体验,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为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师生重视
高校英语教师重视英语知识和英语国家文化的讲授是理所应当的,但是脱离了中国文化的大学英语课堂则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与魅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中国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障。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应该认识到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主动学习英文版的传统文化书籍,在课堂上设计多种载体,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和中国文化的有机融合。学生在教师的培养下,也要认识到中国文化的恒久魅力,认识到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借鉴,吸收西方的优秀文化和先进技术,从而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增强中国文化的实力。
(三)课堂模式
教师可以利用第一、第二和第三课堂,全方位、全过程地弥补中国文化的缺失。
1.充分利用第一課堂。高校英语教师应该是传授英语知识的人, 同时也是“本民族知识的传授者”。高校英语教师应该树立传播传统文化的意识,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同时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把中国文化融入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促进学生逐渐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可以阅读《论语》,《唐诗三百首》,《鲁迅小说选》等经典中国文化著作的英译本,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把传统的教法、教材和教学目标融入到师生共享的课程探索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以微课的形式创新中国文化的渗透教学,比如:中国文化中的“阴阳”,“中国结”,“太极”,“气功”,“皮影”等,用英语准确地将这些带有中国符号和文化烙印概念表述出来,那将会使英语课堂别开生面,有效地弥补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缺失。
2.创新第二课堂活动。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学生可以在英语教师的指导下,建立英语环境下的中国文化学习社团。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英文版,举行读书报告会(可与图书馆合作),把英语学习和中国文化渗透进行有机结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中国文化的英文电影,例如CCTV9的中国文化介绍,观看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英文电影,例如“卧虎藏龙”“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等。此处重点强调:我校拥有季羡林国学院这样得天独厚的国学资源,黑陶研究所以及书法研习班,可组织学生深入学习季羡林国学思想,黑陶文化及制作工艺和中国书法的精妙,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进而培养学生准确恰当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
3.拓展第三课堂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学生的第三课堂。学校可以组织中国传统文化志愿者,由大学英语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利用传统节日、双休日和寒暑假到外国友人当中开展中国文化的宣讲和体验活动。例如在端午节,可以向国际友人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庆祝方式,一起包粽子;在元宵节,可以邀请外宾参加猜灯谜比赛和制作灯笼比赛。学生在实践中能感悟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跨文化交际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三、结束语
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既符合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又符合国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突破。本文分析了目前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可能还会出现新的问题,希望通过不断探索,使解决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缺失问题的策略更加完善,为其他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可借鉴之处。
参考文献:
[1]夏妙月.中国英语,中国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2]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53-166.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徐良峰.將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D].浙江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