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快乐作文”就是让学生在“乐”中寻找写作素材,在习作中抒发“真情”,通过阅读积累,让孩子“能说乐写”,在赏评互评中,乐于写作,提升写作水平。
【关键词】快乐作文;乐中取材;抒发真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同时也能锻炼孩子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生活感知、找不到写作素材,往往会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中心,以此逐步提升孩子的写作水平。激发孩子写作情趣,引导他们快乐作文,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快乐作文”就是让学生在“乐”中寻找写作素材,在习作中抒发“真情”,通过阅读积累,让孩子“能说乐写”,在赏评互评中,取长补短,提高写作水平。
一、 观察生活、乐中选择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文章是生活的再现。只有善于观察生活、用心体验生活,学生才会乐于表达、有事可写。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1《我的春游建议》,其实是一篇写景、写活动的作文,作文前,我先激发孩子们写作的兴趣:“去哪里好,大家先把自己的意见写出来,谁的理由充分,我们就去那里春游”,然后布置学生去观察、寻找身边景色美,活动丰富适合春游的地点。学生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便会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去寻找写作素材。
习作的内容源于生活、乐于体验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十分重要。大自然是孩子们最好的游乐园。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当孩子们用心去发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大自然也馈赠给他们写作的素材、写作的灵感。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3《我的发现》,在教学中,我提前一周举行了一次综合实践讨论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说一说你参加了哪些综合实践活动,在每次活动中有什么有趣的发现、有趣的故事。学生个个谈得津津有味,从而引出本次作文训练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发现里面的奥秘,并找一找这些奥秘的答案。通过一周的观察,学生们还真发现了生活中很多有趣的事情,如蚂蚁是靠嗅觉认路、荷叶上的水总是会变成晶莹的小珠子等等。学生们交流了自己的发现,也通过自己查阅的资料找到了产生这些现象的前因后果。大自然是个奇妙的大课堂,里面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用心观察那里的鸟语花香、飞禽走兽、风雨雷电……学生就会把自身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二、 倾吐心声、乐于抒发真情
在生活中“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亲身经历的生活更能让人印象深刻,让人难以忘怀。孩子们充分感受生活,诉说生活中自己经历的事情,他们的情感体验就会源源不断地从心里流露出来,流于笔端的语言自然而然也就充满着灵性。如在一次小练笔中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习作练习:晚上每个同学为自己的妈妈洗一次脚,记录下洗脚的过程和自己内心的感受,让老师感受到你们对妈妈的爱。第二天的交流时,孩子们朴实的语言,真情的表达,让我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真切感人的温馨场面。其中一个学生的习作《第一次给妈妈洗脚》,片段如下:吃过饭后,妈妈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我拿出脚盆,倒上热水。我凑在妈妈的耳边,神秘地说:“妈妈,我要给你洗脚。”妈妈听了,先是一愣,接着扑哧一笑:“这太阳是打西边出来了。”我认真地说:“以前都是你帮我洗脚,今天我要为你洗脚!”我连忙帮妈妈把裤腿卷上去,脱掉袜子,将妈妈的脚轻轻地放进脚盆里,边洗边按摩。洗完后,我用毛巾仔细帮妈妈把脚擦干。我抬头望了望妈妈,她的脸上乐开了花,我冲妈妈做了个鬼臉:“妈妈,我是不是长大了”……这样的作文来源于生活的感悟,写出了真情实感。
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学生练习作文,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技能,而不是教他们学会一种诀窍,能够收集空话,像搭七巧板那样拼凑成篇。”“让孩子倾吐心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就是这一技能的最好体现。
三、 课外阅读、乐于创新题材
要想丰富孩子们的写作素材、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大量的课外阅读则显得十分重要。但是教师往往只注重课内阅读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阅读面的开拓,学生缺乏阅读积累,在作文题材的选择上就会显得有些狭隘,创新不够。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阅读兴趣,向学生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目,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如:统一利用时间对整本书的阅读进行指导,开展一些读书沙龙活动等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方法,为创新写作题材做好铺垫作用。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的时候,还要培养学生积累的好习惯,及时摘抄或记录心得体会,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有了一定的积累,再掌握一些写作的方法,便有话可说,乐于写作。
四、 赏评互评、乐于取长补短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内心最深层的需求就是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肯定。教师的鼓励会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让他们产生写作的兴趣和动力。所谓“赏评”就是充分肯定孩子的作文,就算是再差的作文,也要挖掘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到“劳动”之乐,乐于作文。如在课堂中朗读并欣赏自己的作文;在评语中充分肯定文章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句子,都要放大表扬,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定期展示优秀作文,把每次作文佳篇、佳段、佳句等收集起来张贴展览。学生们看到自己的文章能成为范文与同学交流,会感到异常高兴和自豪,从而充分感受写作的乐趣。
“互评”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相互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培养学生欣赏作文的能力以及修改作文的习惯。这样可以消除学生抵制写作文的情绪,在别人的作文中取长补短,让学生认识到修改、重写作文,不再是对自己的惩罚,而是新的挑战。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写作情趣出发,让学生观察生活、乐中取材,感受生活、乐于表达,丰富阅读、乐于创新,赏评互评、取长补短,使学生尝到作文成功的快乐,从内心深处喜欢上写作,让学生把写作当成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3]张红梅,朱丹,主编,小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关键词】快乐作文;乐中取材;抒发真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同时也能锻炼孩子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生活感知、找不到写作素材,往往会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中心,以此逐步提升孩子的写作水平。激发孩子写作情趣,引导他们快乐作文,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快乐作文”就是让学生在“乐”中寻找写作素材,在习作中抒发“真情”,通过阅读积累,让孩子“能说乐写”,在赏评互评中,取长补短,提高写作水平。
一、 观察生活、乐中选择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文章是生活的再现。只有善于观察生活、用心体验生活,学生才会乐于表达、有事可写。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1《我的春游建议》,其实是一篇写景、写活动的作文,作文前,我先激发孩子们写作的兴趣:“去哪里好,大家先把自己的意见写出来,谁的理由充分,我们就去那里春游”,然后布置学生去观察、寻找身边景色美,活动丰富适合春游的地点。学生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便会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去寻找写作素材。
习作的内容源于生活、乐于体验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十分重要。大自然是孩子们最好的游乐园。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当孩子们用心去发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大自然也馈赠给他们写作的素材、写作的灵感。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3《我的发现》,在教学中,我提前一周举行了一次综合实践讨论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说一说你参加了哪些综合实践活动,在每次活动中有什么有趣的发现、有趣的故事。学生个个谈得津津有味,从而引出本次作文训练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发现里面的奥秘,并找一找这些奥秘的答案。通过一周的观察,学生们还真发现了生活中很多有趣的事情,如蚂蚁是靠嗅觉认路、荷叶上的水总是会变成晶莹的小珠子等等。学生们交流了自己的发现,也通过自己查阅的资料找到了产生这些现象的前因后果。大自然是个奇妙的大课堂,里面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用心观察那里的鸟语花香、飞禽走兽、风雨雷电……学生就会把自身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二、 倾吐心声、乐于抒发真情
在生活中“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亲身经历的生活更能让人印象深刻,让人难以忘怀。孩子们充分感受生活,诉说生活中自己经历的事情,他们的情感体验就会源源不断地从心里流露出来,流于笔端的语言自然而然也就充满着灵性。如在一次小练笔中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习作练习:晚上每个同学为自己的妈妈洗一次脚,记录下洗脚的过程和自己内心的感受,让老师感受到你们对妈妈的爱。第二天的交流时,孩子们朴实的语言,真情的表达,让我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真切感人的温馨场面。其中一个学生的习作《第一次给妈妈洗脚》,片段如下:吃过饭后,妈妈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我拿出脚盆,倒上热水。我凑在妈妈的耳边,神秘地说:“妈妈,我要给你洗脚。”妈妈听了,先是一愣,接着扑哧一笑:“这太阳是打西边出来了。”我认真地说:“以前都是你帮我洗脚,今天我要为你洗脚!”我连忙帮妈妈把裤腿卷上去,脱掉袜子,将妈妈的脚轻轻地放进脚盆里,边洗边按摩。洗完后,我用毛巾仔细帮妈妈把脚擦干。我抬头望了望妈妈,她的脸上乐开了花,我冲妈妈做了个鬼臉:“妈妈,我是不是长大了”……这样的作文来源于生活的感悟,写出了真情实感。
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学生练习作文,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技能,而不是教他们学会一种诀窍,能够收集空话,像搭七巧板那样拼凑成篇。”“让孩子倾吐心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就是这一技能的最好体现。
三、 课外阅读、乐于创新题材
要想丰富孩子们的写作素材、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大量的课外阅读则显得十分重要。但是教师往往只注重课内阅读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阅读面的开拓,学生缺乏阅读积累,在作文题材的选择上就会显得有些狭隘,创新不够。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阅读兴趣,向学生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目,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如:统一利用时间对整本书的阅读进行指导,开展一些读书沙龙活动等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方法,为创新写作题材做好铺垫作用。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的时候,还要培养学生积累的好习惯,及时摘抄或记录心得体会,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有了一定的积累,再掌握一些写作的方法,便有话可说,乐于写作。
四、 赏评互评、乐于取长补短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内心最深层的需求就是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肯定。教师的鼓励会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让他们产生写作的兴趣和动力。所谓“赏评”就是充分肯定孩子的作文,就算是再差的作文,也要挖掘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到“劳动”之乐,乐于作文。如在课堂中朗读并欣赏自己的作文;在评语中充分肯定文章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句子,都要放大表扬,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定期展示优秀作文,把每次作文佳篇、佳段、佳句等收集起来张贴展览。学生们看到自己的文章能成为范文与同学交流,会感到异常高兴和自豪,从而充分感受写作的乐趣。
“互评”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相互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培养学生欣赏作文的能力以及修改作文的习惯。这样可以消除学生抵制写作文的情绪,在别人的作文中取长补短,让学生认识到修改、重写作文,不再是对自己的惩罚,而是新的挑战。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写作情趣出发,让学生观察生活、乐中取材,感受生活、乐于表达,丰富阅读、乐于创新,赏评互评、取长补短,使学生尝到作文成功的快乐,从内心深处喜欢上写作,让学生把写作当成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3]张红梅,朱丹,主编,小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