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以他雄浑的笔力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天才的遗憾。诚然,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已无可厚非,然而他一味相信自己却也值得后人细加思量。
诸葛亮第一次伐魏由于听取了马谡的反间计,使得蜀军一路势如破竹,直逼长安。但好景不长,司马懿重复军职,孔明大惊。于是便引出了街亭这一战。马谡自告奋勇去守街亭。结果街亭失守,汉军几乎一夜之间无家可归。虽兵多于“贼”,仍然仓惶逃回。自始观之。街亭一战,罪在孔明,在其一味信己。马谡言过其实早非虚言。连司马懿也说:“孔明用此人安能不误大事。”然而孔明置众将士安危于不顾,依然派马谡出战,结果大败而归,前功尽弃。此后虽一再伐魏,终不获果,自己也落得含恨而病终。孔明岂不知马谡言过其实?然而他却过于信任与己情同兄弟的马谡而误了大事。
孔明屡屡在《三国演义》中上演主角的好戏,凡事必先躬亲,使得蜀国出了一位永远也扶不起的阿斗。一味地相信自己使孔明也铸成了一个千古大错,而一味地听信于别人也造成了一个可悲的阿斗。世人皆言阿斗无能,永远也扶不起,但却无视孔明一手培养之过,孔明凡事不问阿斗,必先裁定,使得阿斗无事,稳坐江山,身在蜜罐里的阿斗无忧无虑,一切皆听丞相安排,久而久之,岂不成为废物?
刘备新亡,司马懿用出一条毒计——十路大军共讨蜀国。刘禅虽然年幼,但也的确尽了一个君主的职责,听计于诸臣,亲拜于丞相府第,最后孔明出计平定这场危机。我常常在想。使得少年阿斗高枕无忧的是诸葛亮的精于治国,以及他所领导的一批精忠之臣,然而造成阿斗一生昏庸无能的也是诸葛亮这个相父啊!所以诸葛亮只可谓一个好臣子,却不可谓一个好辅臣!历史上的悲剧已经结束了,然而现实中的悲剧还在重演……
当我们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当我们陶醉于子承父业、衣食无忧,当我们沉醉于未来的路也被父母们铺好……我们是否会想象没有父母的那一刻。
鉴别真伪,明辨是非,绝不盲从,绝不拒谏,给自己与别人的意见上个保险,做一个真正的自我!
诸葛亮第一次伐魏由于听取了马谡的反间计,使得蜀军一路势如破竹,直逼长安。但好景不长,司马懿重复军职,孔明大惊。于是便引出了街亭这一战。马谡自告奋勇去守街亭。结果街亭失守,汉军几乎一夜之间无家可归。虽兵多于“贼”,仍然仓惶逃回。自始观之。街亭一战,罪在孔明,在其一味信己。马谡言过其实早非虚言。连司马懿也说:“孔明用此人安能不误大事。”然而孔明置众将士安危于不顾,依然派马谡出战,结果大败而归,前功尽弃。此后虽一再伐魏,终不获果,自己也落得含恨而病终。孔明岂不知马谡言过其实?然而他却过于信任与己情同兄弟的马谡而误了大事。
孔明屡屡在《三国演义》中上演主角的好戏,凡事必先躬亲,使得蜀国出了一位永远也扶不起的阿斗。一味地相信自己使孔明也铸成了一个千古大错,而一味地听信于别人也造成了一个可悲的阿斗。世人皆言阿斗无能,永远也扶不起,但却无视孔明一手培养之过,孔明凡事不问阿斗,必先裁定,使得阿斗无事,稳坐江山,身在蜜罐里的阿斗无忧无虑,一切皆听丞相安排,久而久之,岂不成为废物?
刘备新亡,司马懿用出一条毒计——十路大军共讨蜀国。刘禅虽然年幼,但也的确尽了一个君主的职责,听计于诸臣,亲拜于丞相府第,最后孔明出计平定这场危机。我常常在想。使得少年阿斗高枕无忧的是诸葛亮的精于治国,以及他所领导的一批精忠之臣,然而造成阿斗一生昏庸无能的也是诸葛亮这个相父啊!所以诸葛亮只可谓一个好臣子,却不可谓一个好辅臣!历史上的悲剧已经结束了,然而现实中的悲剧还在重演……
当我们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当我们陶醉于子承父业、衣食无忧,当我们沉醉于未来的路也被父母们铺好……我们是否会想象没有父母的那一刻。
鉴别真伪,明辨是非,绝不盲从,绝不拒谏,给自己与别人的意见上个保险,做一个真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