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重症患者进行镇静、镇痛治疗,已成为重症医学的常规手段。对患者实施镇静、镇痛治疗的过程中,护士要了解镇静、镇痛药的作用、副作用,评估用药效果,加强临床监护及护理。
【关键词】 危重患者 药物镇静 镇痛治疗 护理观察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6-0179-01
镇静、镇痛治疗是特指应用药物手段以减轻或消除病人疼痛,减轻或预防病人焦虑和躁动,催眠并诱导顺行性遗忘的治疗,是抢救危重症患者必要步骤[1]。
1 镇痛、镇静药物的选择
(1)吗啡:起效迅速,效果好。对低血容量病人易引起低血压。(2)哌替啶:效果约为吗啡的1/8~1/10,维持时间2~4h,呼吸抑制比吗啡弱。(3)丙泊酚:起效迅速,时效短,无蓄积,用药时应注意有无呼吸抑制。(4)咪达唑仑:起效快,维持时间短,清醒相对较快,具有明显的镇静、肌松、抗惊厥、抗焦虑作用。(5)芬太尼:具有极强的镇痛作用,较吗啡强80倍,作用快,作用时间短,约30min。[2]
2 镇静、镇痛的效果评估
2.1 疼痛评估
1979年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的定义是: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的评估主要来源于患者主述。包括疼痛部位、特点,加重、减轻因素和强度。常用评估方法有:(1)体表面积评分法;(2)数字评定量表法;(3)面部表情量表法;(4)语言评分量表法。[3]
2.2 镇静效果监测
Ramsay评分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镇静评分标准[4]。分为6级,分別反映病人的3个清醒和3个睡眠状态。Ramsay镇静指数通常认为镇静指数2和3为理想的镇静水平。见表1。
表1 Ramsay 评分
3 严密监测
在镇痛镇静治疗之前,明确病人产生疼痛及焦虑躁动等症状的原因,在采用各种非药物手段(包括环境、心理、物理疗法等)的基础之上,开始镇痛与镇静治疗。严格按医嘱给予病人合适的剂量。使用中执行每日唤醒策略,停药后注意药物的反跳作用。
病人在接受镇静镇痛治疗时,通常不能主观表达疼痛的强度。病人的运动、面部表情和姿势以及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的变化也可反映疼痛的程度,需仔细观察来判断疼痛的程度及变化。[4]
病人在镇静镇痛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表情、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及肢体活动情况。镇静镇痛药物对心血管及呼吸有抑制作用,应严密观察病人的心率、心律、血压、中心静脉压变化,观察病人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等,保持气道的通畅,加强气道湿化,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4 其他
加强护患沟通,使用镇静镇痛治疗前做好解释工作,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定时翻身,避免局部长期受压,防止压疮的发生。
5 小结
危重症患者的镇静镇痛治疗越来越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我们应当仔细观察病情和各项监测指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注射速度,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镇静镇痛治疗,减轻病人痛苦。
参考文献
[1]孔海莉,许永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应激因素的调查研究.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3);26-27
[2]王珍.ICU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的护理观察.现代护理,2008,19:111-112.
[3]陆小英,赵存凤,张婷婷,等. “长海通尺”在疼痛评估中的应用.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4),6-8
[4]赵存凤,李平.慢性疼痛管理中医护患相关障碍因素及其干预.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3);38-39
【关键词】 危重患者 药物镇静 镇痛治疗 护理观察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6-0179-01
镇静、镇痛治疗是特指应用药物手段以减轻或消除病人疼痛,减轻或预防病人焦虑和躁动,催眠并诱导顺行性遗忘的治疗,是抢救危重症患者必要步骤[1]。
1 镇痛、镇静药物的选择
(1)吗啡:起效迅速,效果好。对低血容量病人易引起低血压。(2)哌替啶:效果约为吗啡的1/8~1/10,维持时间2~4h,呼吸抑制比吗啡弱。(3)丙泊酚:起效迅速,时效短,无蓄积,用药时应注意有无呼吸抑制。(4)咪达唑仑:起效快,维持时间短,清醒相对较快,具有明显的镇静、肌松、抗惊厥、抗焦虑作用。(5)芬太尼:具有极强的镇痛作用,较吗啡强80倍,作用快,作用时间短,约30min。[2]
2 镇静、镇痛的效果评估
2.1 疼痛评估
1979年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的定义是: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的评估主要来源于患者主述。包括疼痛部位、特点,加重、减轻因素和强度。常用评估方法有:(1)体表面积评分法;(2)数字评定量表法;(3)面部表情量表法;(4)语言评分量表法。[3]
2.2 镇静效果监测
Ramsay评分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镇静评分标准[4]。分为6级,分別反映病人的3个清醒和3个睡眠状态。Ramsay镇静指数通常认为镇静指数2和3为理想的镇静水平。见表1。
表1 Ramsay 评分
3 严密监测
在镇痛镇静治疗之前,明确病人产生疼痛及焦虑躁动等症状的原因,在采用各种非药物手段(包括环境、心理、物理疗法等)的基础之上,开始镇痛与镇静治疗。严格按医嘱给予病人合适的剂量。使用中执行每日唤醒策略,停药后注意药物的反跳作用。
病人在接受镇静镇痛治疗时,通常不能主观表达疼痛的强度。病人的运动、面部表情和姿势以及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的变化也可反映疼痛的程度,需仔细观察来判断疼痛的程度及变化。[4]
病人在镇静镇痛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表情、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及肢体活动情况。镇静镇痛药物对心血管及呼吸有抑制作用,应严密观察病人的心率、心律、血压、中心静脉压变化,观察病人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等,保持气道的通畅,加强气道湿化,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4 其他
加强护患沟通,使用镇静镇痛治疗前做好解释工作,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定时翻身,避免局部长期受压,防止压疮的发生。
5 小结
危重症患者的镇静镇痛治疗越来越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我们应当仔细观察病情和各项监测指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注射速度,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镇静镇痛治疗,减轻病人痛苦。
参考文献
[1]孔海莉,许永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应激因素的调查研究.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3);26-27
[2]王珍.ICU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的护理观察.现代护理,2008,19:111-112.
[3]陆小英,赵存凤,张婷婷,等. “长海通尺”在疼痛评估中的应用.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4),6-8
[4]赵存凤,李平.慢性疼痛管理中医护患相关障碍因素及其干预.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