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将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188例(201眼)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采取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和翼状胬肉切除术、羊膜移植和翼状胬肉切除术。结果 B、C两组的疗效近似,但均比A疗效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 对患者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后,再移植自体角膜缘干细胞或移植羊膜的治疗方式,其疗效要明显优于仅仅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的治疗方式。
翼状胬肉俗称“鱼肉”,中医上称之为“胬肉攀睛”,是眼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于户外劳动者,如农民和渔民,其发病原因多与环境有关,如阳光、风尘、烟雾和紫外线等[1]。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采用三种手术方法对接收的188例翼状胬肉患者进行了治疗,现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与分组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共接收了188例(共201眼)翼状胬肉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07例,女性患者81例,年龄范围为32岁至78岁,平均年龄为57.8±5.4岁。188例(201眼)患者中有168例(180眼)为原发性翼状胬肉,处于进展期的有60例(60眼),静止期的有108例(120眼);188例(201眼)患者中有20例(21眼)为复发性翼状胬肉。所有患者翼状胬肉均侵入内眦部角膜缘内3至7毫米,有94例患者(占51.2%)已部分或全部遮盖瞳孔。将以上患者随即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A组共有65例(68眼)患者,7例复发性翼状胬肉,58例原发性翼状胬肉,均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B组共有68例(75眼)患者,8例复发性翼状胬肉,60例原发性翼状胬肉,均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和翼状胬肉切除术;C组共有55例(58眼)患者,5例复发性翼状胬肉,50例原发性翼状胬肉,均行羊膜移植和翼状胬肉切除术。
1.2 方法
1.2.1 A组治疗方法 在翼状胬肉头部前的角膜上皮开始剥离胬肉头和胬肉体,深度可达到前弹力层,剥离后不留纤维组织和血管,以使角膜和巩膜的病变组织完全剥离,然后对病变处烧灼止血,使透明的角膜暴露出来,留3至4毫米的巩膜裸露区,并将残留的正常结膜缝合。以下B、C两组均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手术。
1.2.2 B组治疗方法 在剥除胬肉组织和烧灼止血后,取同侧眼颞上方的角膜缘植片3.5毫米,包括结膜2毫米、透明角膜上皮0.5毫米和角巩膜1毫米,要求该角膜缘植片长度和创面基本相符,然后将该角膜缘植片与剥除处的角膜缘缝合和在一起,并于浅层巩膜进行固定,再将残留的正常结膜进行缝合,而移植片处不做任何处理,最后加压包扎术眼。
1.2.3 C组治疗方式 在剥除胬肉组织和烧灼止血后,取大于裸露巩膜约1毫米的羊膜植片平铺在创面上,然后用尼龙线将羊膜植片与结膜间断缝合,并于浅层巩膜进行固定,注意羊膜上皮面要朝上,并且下方不能有积血,最后加压包扎术眼。
2 结果
2.1 三组角膜修复和复发情况 我科对以上患者进行了随访,经过统计分析,三组角膜修复和复发情况,详见表1。有表1可知,三组的随访时间差别不大,但是B、C两组的修复时间明显比A组时间要短,而且B、C两组的复发率近似,但都比A组较低,因此总体来说,B、C两组的疗效基本一致,但要比A要有明显的优势。
2.2 不良反应 A、B、C三组患者在术后的3天内均出现了流泪、怕光、眼痛等不适症状,部分患者的球结膜出现了水肿和充血,角膜上皮部分覆盖等现象;B组患者的角膜缘植片水肿和充血的发生;C组患者的羊膜植片周围的结膜有充血,且羊膜植片呈苍白色。C组部分患者于术后4至7天,有移行的上皮覆盖了羊膜植片周围的健康结膜现象。三组患者在术后7至10天水肿和充血逐渐消失。在治疗期间,B、C两组患者的植片无排斥现象。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由于结膜组织变性所致的眼部疾患。该病常常使患者视力下降,眼部干涩,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将翼状胬肉切除。据陆雯娟等[2]专家研究表明,若只将翼状胬肉切除,会有30%左右的患者出现复发现象,本研究中,单纯切除翼状胬肉有26.5%的复发率,与有关专家的研究比较接近。
翼状胬肉有原发性和复发性,若患者是角膜干细胞受损不严重的原发性翼状胬肉,可对先将患者翼状胬肉进行切除,然后再移植自体角膜緣干细胞或移植羊膜。若患者为复发性翼状胬肉,最好通过移植自体角膜缘干细胞进行治疗,以使患者缺损的角膜组织得到有力的恢复,并使该区干细胞的数量得到补充,另外通过移植角膜干细胞也使患者眼表的完整性得到了恢复,并由于移植的角膜干细胞可起到遮挡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消除了瘢痕的出现。另外通过移植羊膜,可有效地改变眼角膜缘干细胞基质微环境,防止翼状胬肉复发,以起到对眼表重建的功能。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对患者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后,再移植自体角膜缘干细胞或移植羊膜的治疗方式,使患者的恢复时间缩短,有效地降低了复发率,其疗效要明显优于仅仅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 赖永绿.两种手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23):46-47
[2] 陆雯娟,付瑶,范先群.角膜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7,25(5):458—461
翼状胬肉俗称“鱼肉”,中医上称之为“胬肉攀睛”,是眼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于户外劳动者,如农民和渔民,其发病原因多与环境有关,如阳光、风尘、烟雾和紫外线等[1]。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采用三种手术方法对接收的188例翼状胬肉患者进行了治疗,现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与分组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共接收了188例(共201眼)翼状胬肉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07例,女性患者81例,年龄范围为32岁至78岁,平均年龄为57.8±5.4岁。188例(201眼)患者中有168例(180眼)为原发性翼状胬肉,处于进展期的有60例(60眼),静止期的有108例(120眼);188例(201眼)患者中有20例(21眼)为复发性翼状胬肉。所有患者翼状胬肉均侵入内眦部角膜缘内3至7毫米,有94例患者(占51.2%)已部分或全部遮盖瞳孔。将以上患者随即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A组共有65例(68眼)患者,7例复发性翼状胬肉,58例原发性翼状胬肉,均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B组共有68例(75眼)患者,8例复发性翼状胬肉,60例原发性翼状胬肉,均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和翼状胬肉切除术;C组共有55例(58眼)患者,5例复发性翼状胬肉,50例原发性翼状胬肉,均行羊膜移植和翼状胬肉切除术。
1.2 方法
1.2.1 A组治疗方法 在翼状胬肉头部前的角膜上皮开始剥离胬肉头和胬肉体,深度可达到前弹力层,剥离后不留纤维组织和血管,以使角膜和巩膜的病变组织完全剥离,然后对病变处烧灼止血,使透明的角膜暴露出来,留3至4毫米的巩膜裸露区,并将残留的正常结膜缝合。以下B、C两组均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手术。
1.2.2 B组治疗方法 在剥除胬肉组织和烧灼止血后,取同侧眼颞上方的角膜缘植片3.5毫米,包括结膜2毫米、透明角膜上皮0.5毫米和角巩膜1毫米,要求该角膜缘植片长度和创面基本相符,然后将该角膜缘植片与剥除处的角膜缘缝合和在一起,并于浅层巩膜进行固定,再将残留的正常结膜进行缝合,而移植片处不做任何处理,最后加压包扎术眼。
1.2.3 C组治疗方式 在剥除胬肉组织和烧灼止血后,取大于裸露巩膜约1毫米的羊膜植片平铺在创面上,然后用尼龙线将羊膜植片与结膜间断缝合,并于浅层巩膜进行固定,注意羊膜上皮面要朝上,并且下方不能有积血,最后加压包扎术眼。
2 结果
2.1 三组角膜修复和复发情况 我科对以上患者进行了随访,经过统计分析,三组角膜修复和复发情况,详见表1。有表1可知,三组的随访时间差别不大,但是B、C两组的修复时间明显比A组时间要短,而且B、C两组的复发率近似,但都比A组较低,因此总体来说,B、C两组的疗效基本一致,但要比A要有明显的优势。
2.2 不良反应 A、B、C三组患者在术后的3天内均出现了流泪、怕光、眼痛等不适症状,部分患者的球结膜出现了水肿和充血,角膜上皮部分覆盖等现象;B组患者的角膜缘植片水肿和充血的发生;C组患者的羊膜植片周围的结膜有充血,且羊膜植片呈苍白色。C组部分患者于术后4至7天,有移行的上皮覆盖了羊膜植片周围的健康结膜现象。三组患者在术后7至10天水肿和充血逐渐消失。在治疗期间,B、C两组患者的植片无排斥现象。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由于结膜组织变性所致的眼部疾患。该病常常使患者视力下降,眼部干涩,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将翼状胬肉切除。据陆雯娟等[2]专家研究表明,若只将翼状胬肉切除,会有30%左右的患者出现复发现象,本研究中,单纯切除翼状胬肉有26.5%的复发率,与有关专家的研究比较接近。
翼状胬肉有原发性和复发性,若患者是角膜干细胞受损不严重的原发性翼状胬肉,可对先将患者翼状胬肉进行切除,然后再移植自体角膜緣干细胞或移植羊膜。若患者为复发性翼状胬肉,最好通过移植自体角膜缘干细胞进行治疗,以使患者缺损的角膜组织得到有力的恢复,并使该区干细胞的数量得到补充,另外通过移植角膜干细胞也使患者眼表的完整性得到了恢复,并由于移植的角膜干细胞可起到遮挡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消除了瘢痕的出现。另外通过移植羊膜,可有效地改变眼角膜缘干细胞基质微环境,防止翼状胬肉复发,以起到对眼表重建的功能。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对患者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后,再移植自体角膜缘干细胞或移植羊膜的治疗方式,使患者的恢复时间缩短,有效地降低了复发率,其疗效要明显优于仅仅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 赖永绿.两种手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23):46-47
[2] 陆雯娟,付瑶,范先群.角膜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7,25(5):458—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