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们写作记叙文时常常抓不住要害,或是头重脚轻,虎头蛇尾;或是通篇轻描淡写,平淡板滞。而好的记叙文应当是详略得当,注重节奏,富于变化的。看来详略处理是否得当是一篇记叙文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
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文章篇幅无论长短,须有明确的中心,故不可东拉西扯,也不能平均用力,而应根据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有所侧重。一般来说,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叙述比较简略,而把叙述重点放在事情的经过上面。通过对事情经过具体的描写,揭示其内在的思想意义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有才能的艺术家往往用极为简练的语言,来发掘生活的本质,揭示生活的奥秘,短短几个字就光彩四溢。使读者不得不惊叹作者驾驭语言的才能。以下选取三例稍加说明。
惜墨如金“画眼睛”
鲁迅用“画眼睛”的手法,传神地发掘生活的本质,揭示了生活深处的奥秘,描写了人物形象的精神世界。他有时惜墨如金,甚至不著一字,便尽得风流,如大家熟悉的《故土》这篇散文诗似的小说,不仅给我们描写了神奇的大自然景色,而且刻划了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自不必说那活灵活现的“豆腐西施”杨二嫂,单说那幼年好友闰土和“我”相见的情景,就是神来之笔。读者原以为,老朋友多年未见,一定是千言万语互诉衷肠,但是出乎我们意料,作者却这样写道:“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在这里没有叙旧,没有寒暄,甚至连一句应酬话都有没有,闰土只说了两个字,“老爷”!这两字怎生了得!一出口,便把闰土痛苦的生活,麻木的精神状态,沉重的精神负担以及他们两人之间“可悲的厚障壁”全表现出来。
文学语言的运用是十分奥妙的。有时候,惜墨如金可以有销魂夺魄的艺术魅力;有时候,泼墨如云也同样会产生巨大的艺术效果。泼墨如云,反复渲染,可以使作品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给读者以暗示和启发,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启迪读者的心智,使作品的意境更加丰富、深遂,使作品增加光彩。
不厌其烦“数豆子”
《孔乙己》中,在孔乙己给孩子们散茴香豆的时候,作者写道:“孩子们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便都在笑声里走散了。”这里“不多”一语共用了五次。但是,这种重复不仅不显累赘,反而令人觉得恰如其分。因为这几句话,不但写出孔乙己穷酸的窘迫生活,而且写出孔乙己善良的本质,又写出了他被科举制度残害的精神状态,还写出了他滑稽诙谐(好卖弄)的性格特点,更重要的是,这几句话勾勒出周围群众冷漠庸俗的精神状态——人们常常以孔乙己的腐儒穷酸相来取乐,这里的重复,一箭五雕,使作品容量更大了,并为作品以后的转折作了有力的铺垫,何乐而不为。
众星拱月——孔明
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出场,可以说作者极尽泼墨之能事。为了烘托诸葛亮的出场,作者从水镜之“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安天下”始,到诸葛亮出场终,洋洋洒洒,数万言之多,诸葛亮时隐时现,藏头露尾,欲出又隐,设层层关卡,埋道道悬念。徐庶出场是诸葛亮出场的第一步铺垫,从他身上可以窥见孔明能知千古,胸怀韬略,腹有良谋的贤相背景。接下去,作者又以大量的笔墨泼洒到刘玄德三顾茅庐之上。第一、二次,刘备只见诸葛亮的好友、亲属,但从这些人身上,都可以见到诸葛亮的影子,作者描写诸葛亮的好友、亲属,主要是为了衬托诸葛亮。三顾茅庐时,诸葛酣卧在床,熟睡未醒,想见未能,直到“立了一个时辰”,那“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的诸葛亮,才“千呼万唤始出来”。这样写诸葛亮的出场,真可谓泼墨如云了。
陆游论诗“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记叙文的剪裁手段决非一日之功,既要广积材料,更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的智慧,也要有大局观,要有罗丹砍手的气魄。
惜墨如金和泼墨如云,是两种不同而又相关的写作手法,都服从艺术造型之需要,“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二者相辅相成,选择什么手法来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用什么手段来深化主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事情,并没有一定之规,要根据作品的具体情况处理。
方应香,教师,现居江苏句容。
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文章篇幅无论长短,须有明确的中心,故不可东拉西扯,也不能平均用力,而应根据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有所侧重。一般来说,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叙述比较简略,而把叙述重点放在事情的经过上面。通过对事情经过具体的描写,揭示其内在的思想意义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有才能的艺术家往往用极为简练的语言,来发掘生活的本质,揭示生活的奥秘,短短几个字就光彩四溢。使读者不得不惊叹作者驾驭语言的才能。以下选取三例稍加说明。
惜墨如金“画眼睛”
鲁迅用“画眼睛”的手法,传神地发掘生活的本质,揭示了生活深处的奥秘,描写了人物形象的精神世界。他有时惜墨如金,甚至不著一字,便尽得风流,如大家熟悉的《故土》这篇散文诗似的小说,不仅给我们描写了神奇的大自然景色,而且刻划了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自不必说那活灵活现的“豆腐西施”杨二嫂,单说那幼年好友闰土和“我”相见的情景,就是神来之笔。读者原以为,老朋友多年未见,一定是千言万语互诉衷肠,但是出乎我们意料,作者却这样写道:“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在这里没有叙旧,没有寒暄,甚至连一句应酬话都有没有,闰土只说了两个字,“老爷”!这两字怎生了得!一出口,便把闰土痛苦的生活,麻木的精神状态,沉重的精神负担以及他们两人之间“可悲的厚障壁”全表现出来。
文学语言的运用是十分奥妙的。有时候,惜墨如金可以有销魂夺魄的艺术魅力;有时候,泼墨如云也同样会产生巨大的艺术效果。泼墨如云,反复渲染,可以使作品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给读者以暗示和启发,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启迪读者的心智,使作品的意境更加丰富、深遂,使作品增加光彩。
不厌其烦“数豆子”
《孔乙己》中,在孔乙己给孩子们散茴香豆的时候,作者写道:“孩子们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便都在笑声里走散了。”这里“不多”一语共用了五次。但是,这种重复不仅不显累赘,反而令人觉得恰如其分。因为这几句话,不但写出孔乙己穷酸的窘迫生活,而且写出孔乙己善良的本质,又写出了他被科举制度残害的精神状态,还写出了他滑稽诙谐(好卖弄)的性格特点,更重要的是,这几句话勾勒出周围群众冷漠庸俗的精神状态——人们常常以孔乙己的腐儒穷酸相来取乐,这里的重复,一箭五雕,使作品容量更大了,并为作品以后的转折作了有力的铺垫,何乐而不为。
众星拱月——孔明
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出场,可以说作者极尽泼墨之能事。为了烘托诸葛亮的出场,作者从水镜之“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安天下”始,到诸葛亮出场终,洋洋洒洒,数万言之多,诸葛亮时隐时现,藏头露尾,欲出又隐,设层层关卡,埋道道悬念。徐庶出场是诸葛亮出场的第一步铺垫,从他身上可以窥见孔明能知千古,胸怀韬略,腹有良谋的贤相背景。接下去,作者又以大量的笔墨泼洒到刘玄德三顾茅庐之上。第一、二次,刘备只见诸葛亮的好友、亲属,但从这些人身上,都可以见到诸葛亮的影子,作者描写诸葛亮的好友、亲属,主要是为了衬托诸葛亮。三顾茅庐时,诸葛酣卧在床,熟睡未醒,想见未能,直到“立了一个时辰”,那“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的诸葛亮,才“千呼万唤始出来”。这样写诸葛亮的出场,真可谓泼墨如云了。
陆游论诗“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记叙文的剪裁手段决非一日之功,既要广积材料,更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的智慧,也要有大局观,要有罗丹砍手的气魄。
惜墨如金和泼墨如云,是两种不同而又相关的写作手法,都服从艺术造型之需要,“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二者相辅相成,选择什么手法来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用什么手段来深化主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事情,并没有一定之规,要根据作品的具体情况处理。
方应香,教师,现居江苏句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