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导条约》,苏联吃亏美国笑

来源 :新华月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y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罗斯总统普京10月23日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时,对美国宣布将退出《中导条约》的举动大加挞伐。当年为达成这项国际军控体系中的重要协议,美苏进行了漫长而艰巨的谈判,甚至很多俄罗斯人认为,如果不是当年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天真地信任了西方,这份让苏联吃了大亏的《中导条约》根本就不可能签署。
  “几发导弹就能重创资产阶级”
  如今提起1987年签署的《中导条约》的意义,最常见的说法是它驱散了笼罩在人类头顶的大片核乌云。可翻开历史书就能知道,早在1979年,美苏已签署《关于限制战略性进攻武器条约》,约定双方战略核武器的数量上限,这已经将人类从自我灭亡的边缘拉回一大步。相比之下,《中导条约》限制的中程导弹威力要小得多,为什么它的签署值得全世界庆祝?
  这还得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说起。在经历长达十余年的核军备竞赛后,美苏都意识到,一旦在战争中使用当量为百万乃至千万吨的核武器攻击对方大城市,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全面核战争和人类毁灭,“核战争没有胜利者”。
  但核弹小型化以及制导方式多样化打开了另一扇“地狱之门”:千吨级当量核弹集成到命中精度可达10―30米的中近程导弹上,能对某个城市的特定目标(如某座大楼)发动“外科手术”式打击,而不至于造成过大的连带伤亡。这种全新的技术手段出现后,美苏不约而同地修正了核战争条令,迷信用低当量核武器攻击特定目标,能在升级为全面核战争前严重削弱对方反击能力,迫使敌人认输,无形中降低了核门槛。
  美国率先在西德和意大利部署“潘兴-1”弹道导弹,可打击苏联和华约在欧洲部分的指挥所和军事基地。苏联不甘示弱,于1977年部署“先锋”中程导弹,可轻松摧毁英法和西德的主要军事基地。紧接着,苏军又列装“奥卡河”近程导弹,声称它能打中西德法兰克福和法国巴黎的股票交易所,“不用几发导弹,就能重创西欧资产阶级”。
  谈判初期,矛盾重重
  在这场美苏军方的疯狂“有限核军备竞赛”中,摆在台面上的赌注是欧洲各国。显而易见的是,美国在欧洲的“潘兴”导弹基地必然是苏联核导弹的首轮打击目标,从西德到意大利,再到英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初掀起轰轰烈烈的反战抗议浪潮,美国和部署美国核导弹的西欧国家承受了巨大政治压力。
  苏联同样也不轻松。由于美国用部署在欧洲的中程导弹就能打到莫斯科等苏联重要城市,而苏联则必须动用洲际导弹才能回击美国本土,考虑到中程导弹与洲际导弹的建造和部署难度,苏联先天性地陷入不对等的战略劣势中。
  既然大家都感觉“玩不下去了”,从1983年开始,美苏试探性地开展控制中近程核军备的接触。不过相关谈判却一波三折,原因是苏联政局在上世纪80年代上半叶发生“老人政治”的快速更迭,短短5年间,克里姆林宫先后经历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和戈尔巴乔夫四任主人,每届苏联最高领导人对如何应对中程核军备谈判又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勃列日涅夫是核军备条约的创始人之一,而且当时苏联国力强盛,在谈判中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毕竟苏联拥有的导弹总数和核弹头总当量都压过美国一头。
  相对温和的安德罗波夫上台后,眼看美苏恢复谈判,不料又出“妖蛾子”。1983年8月31日,苏联在境内击落一架迷航的韩国客机,导致269名乘客全部遇难。美国立即在国际上大肆谴责苏联是“疯狂杀人魔”,并借助欧洲民众对苏联的这种恐惧,以提供“保护伞”的名义加快将中程导弹部署到欧洲。安德罗波夫也针锋相对地将中程导弹部署在欧洲,并表示“美国撤出导弹之前,不会进行谈判”。
  “到2000年全面销毁核武器”
  美苏的僵局直到戈尔巴乔夫时代才发生剧变。1985年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时,戈尔巴乔夫才54岁,资历很浅,更多是靠年富力强的“改革派”形象获得国内支持。戈尔巴乔夫三句话不离“新思维”“公开化”和“改革”等论调,和苏联军方显得格格不入。
  这时苏军正沉浸在“先锋”导弹的巨大成功中,对《中导条约》反应冷淡。为借助外部力量对苏联内部进行整合,戈尔巴乔夫首先撤掉主持苏联外交20多年的老资格外长葛罗米科,换上亲信谢瓦尔德纳泽,直接插手《中导条约》谈判。1985年底,戈尔巴乔夫公开发表“到2000年全面销毁核武器”的言论,让苏联国防部和总参谋部极为震惊,因为他之前根本没有和军方沟通过。苏军有人公开宣布,草率销毁人民花费巨资制造的导弹是“犯罪行为”,“是对列宁主义路线的公然背叛”。
  戈尔巴乔夫如此天真的言论让美国人也一时无法评估苏联领导层的真实意图。老练的里根在几轮会谈后,才判明戈尔巴乔夫不是在开玩笑,他真的迫切希望和西方达成和解并获得支持,用外部力量来推进自己在苏联国内阻力重重的改革。
  1987年,西德青年鲁斯特驾机独闯莫斯科红场成功,戈尔巴乔夫立即抓住机会,以“不称职”为由让苏军高层来了个“大换血”。当戈尔巴乔夫再次提出“国家经济无法支撑庞大核武库”的问题时,苏联国防部和总参谋部终于在原则问题上让步了。
  苏联接连退让
  可以说,从1986年开始,《中导条约》取得的进展基本都来自于苏联方面的主动让步。在戈尔巴乔夫的强压下,苏联军方同意《中导条约》只约束美苏的中近程导弹,而不考虑北约框架下的英国和法国的核导弹,尽管这些导弹同样能覆盖到苏联欧洲地区。
  随后,苏联主动表示可以同时销毁不在射程限制范围内的“奥卡河”导弹。戈尔巴乔夫还指示谢瓦尔德纳泽向美国吹风,如果美国愿意暂停“星球大战”计划,苏联愿意销毁50%的进攻性核武器。面对这般退让,美国自然投桃报李,先后给戈尔巴乔夫赠送了“自由世界最好的朋友”“东欧政治地图的改革者”等一系列空洞且毫无实际价值的头衔,整个西方对戈尔巴乔夫的吹捧达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1988年5月28日,苏联最高苏维埃正式批准《中导条约》,接着苏军一丝不苟地执行了条约全部内容,于1991年6月前销毁全部1846枚导弹、825套发射架、812个战斗部。作为对比,美国只销毁了846枚导弹,289套发射架和442个战斗部。
  尽管外界公认苏联在《中导条约》中吃了亏,但对于全人类而言,美苏各自收回了即将迈过核门槛的那只脚,在消除全球核威胁方向迈出坚实一步。
  (摘自10月25日《环球时报》)
其他文献
一  今天傍晚的雷阵雨很调皮,小鹿前脚刚进理发店,雨就下大了。这会儿理发店里只有一位男客人,爸爸正用吹风机给客人吹头发,妈妈在门厅的过道打扫着地上的碎发。  小鹿本打算在店内的小房间写作业的,可是今天她还有一件事情想要爸爸妈妈帮忙:同桌小雨就要过生日了,小鹿想送她一个礼物。自打小雨去年转到这所学校以后,她没少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小鹿。  这几天放学,小鹿特意逛了几家礼品店,有一串龙猫风铃吸引了她的目
最近,我在知乎注册了账号,提了不少问题,也回答了不少问题,但是没有获得几个赞,更没获得什么粉丝。后来专门请教了一个知乎大V(指在网络平台上获得个人认证,拥有众多粉丝的用户),她看完我的知乎内容后,对我说:“之所以没人关注你,主要原因就是你提问能力太差。而想要玩转知乎,获得大批粉丝,最必不可少的能力就是提问。所以,当务之急是赶紧学会提问。”  《学会提问》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作家粟津恭一郎,他认为人是
如果你有话想说  我从不夸奖别人,也不接受别人的夸奖。我总觉得别人夸我时,有些阴阳怪气的。我知道他们的夸奖大多都不是真心话,所以我从不会当真。  ——豆 豆  我也很少正经地夸别人,因为我感觉有些尴尬,显得太矫情了。  ——小 刘  受到认可的时候,我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心里还是很高兴的。所以,我认为适当夸奖可以给人力量。我們会因为彼此的一句赞美变得更好。  ——大 C  或许我们心有灵犀  为什
歲月悠悠,逝者如斯。  1987年1月,一本令省内外初中生耳目一新的杂志《(江西教育)初中生版》出现在读者面前,当年11月,她更名为《初中生之友》。一转眼,三十年过去了。而立之年的《初中生之友》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宛若一个巨人,拥载着束束鲜花,款款向我们走来。这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共和国发生了巨变:这三十年,一代创业者风雨兼程,用自己的汗水抒写了属于自己的黄金岁月。这三十年,《初中生之友》从小到大,
这个清晨  是谁站在朦胧的烟雨中  用细腻的手指勾勒树丫的生动  是梦中的自己吗  逼真地在梦境之外捧起一个梦境  让入梦的入梦  把睡眠延长到晌午  所有的微笑都为这个梦而甜蜜  梦中的自己是抒情的王子  浪漫的情怀化作朦胧的烟雨,我只一个人  在这场烟雨中走过长满青草的稻田  也许,梦里的季节永远是春天  这是真的。一场烟雨化开了所有的霜与雪  我立在梦里梦外的煙雨中  让梦站满张开的臂膀  
每个人都曾有过孤独或黑暗的时刻,那种感觉就像是一只在大海里漂泊的小船,看不到希望的灯塔。但总有那么一句话,给了自己前行的力量,驱散了迷茫与阴霾。今天就来分享一下曾经激励过自己的那句话吧。  @Aw 很多时候,吞噬你的不是惊涛骇浪,反而是那些普通的日子。  @一只小鸭子 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作扎根。  @彼时 糊涂时看书,独处时思
任何写作都离不开叙述。一个作家的叙述功夫好,那么这个作家的语言能力也強。语言是一切写作的根本,若没有语言,那么写作就无从谈起。因此,一个作家的语言能力决定他的叙述能力。散文是最广泛、普及程度最高的叙述文本。写好散文需要作者有良好的语言和叙述能力。  我觉得《无尽的远方》(时潇含著)是一部良好地体现作者较强叙述能力的作品。这本书虽然是以行吟、记游欧洲为主,但它轻快、明亮、迅疾的艺术特征是一大亮点。作
文题呈现  一个班级、一个小组、一个运动队……这些都是集体。作为集体中的一员,你一定熟悉集体中的每个成员,感受到了集体的魅力。请以“我的集体”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表现出集体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适当进行抒情、议论,题目自拟,篇幅不少于600 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要求围绕“集体”这一话题进行写作。所谓“集体”,就是多个人组成的一个整体。集体既指相对固定的团队,比如我们所熟知的班集体、
冰雹姓“冰”,为什么常出现在夏天?  答:三伏天为什么会下冰雹?气象专家解释,冰雹虽然姓“冰”,但它的确是常出现在夏季的强对流天气。冰雹是一种固态降水,下冰雹的云是一种发展十分旺盛的积雨云,而且只有发展特别旺盛的积雨云才可能降冰雹。夏季地面气温高,空气对流强烈,近地面容易产生大量的湿热空气。这些湿热空气快速上升,温度急剧下降,热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了水滴,由于温度低,又很快凝结成了小冰珠。这些小
1987年1月,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江西教育)初中生版》犹如一朵迎春的鲜花,绽放在赣鄱大地。当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珩为刊物题写刊名,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著名数学家王梓坤为创刊号题词,江西省副省长蒋祝平发表了题为《祝贺与希望》(代发刊词)的署名文章,同年11月取得正式刊号改名为《初中生之友》。经过三十年的艰苦创业、不懈努力,《初中生之友》已经成为赣版期刊百花园中的奇葩。从最初的几万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