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袖清风”亦称“清风两袖”,如果想形容一个人为官清正廉洁,常常会用到这个词。为什么要把清廉和衣袖联系起来?
“两袖清风”,《辞海》解释为“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然而,如果追根溯源,无论是“做官廉洁”还是“穷得一无所有”,都非其本义。
“两袖清风”本义为衣袖迎风摆动,姿态飘逸的样子。诸如“两袖清风和月偃,一壶春色透瓶香”;“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等句中,均有类似用法。在不同语境中,“两袖清风”还常被活用为“两袖春风”“两袖秋风”等。在这些诗句中,作者借助衣袖、清风的意象,融入自己或潇洒、或淡泊、或惆怅、或苍凉的感情色彩,但均与清廉无甚关联。
那么,“两袖清风”又为何被用来形容为官清廉呢?
这先要从古人的衣服说起。在古代,宽衣阔袖为王公贵族、官员士子流行的服装款式,往往少有衣兜。那么,要随身携带一些散碎杂物,比如银子、扇子、书信,怎么办?于是,人们就想到把东西藏于袖中,正所谓“袖里乾坤”,如《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写道:宝钗扑蝶时,“向袖中取出扇子来”。而为了防止物品遗失,袖里通常缝有一个口袋,口袋的方向与袖子相反,形状为收口梯形,这样即使双手下垂、作揖或行走,里面的东西也不会掉出来。现在常用“袖珍”一词来形容极小的东西,就来源于此,在古时专指精致小巧、可以被放入衣袖的物品。
既然袖子常被用来放银票、银子,倘若一个人生活清贫,手中没钱,他的衣袖自然是“空空如也”,只有“清风”了,所以,“两袖清风”就被用来形容穷得一无所有,即清贫之意。倘若一个官员生活清贫,甚至穷到袖中只有“清风”,那么,大概率是为官清廉、没有贪赃受贿。于是,由生活清贫,“两袖清风”又引申为形容官员为官清廉。与此相关的历史典故和人物有很多,最为人熟知的,当属明朝廉吏于谦的故事。
于谦是浙江钱塘人,自幼聪颖过人,年纪轻轻便写下了著名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在三十余年为官生涯中,他始终清正廉明,兴利除弊,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在河南、山西巡抚任上时,官场贪墨成风,外吏入觐时,常常从百姓手中搜刮當地特产作为礼物,赠送给朝中要员。而于谦每次回京城议事,从不带任何礼物,有人私下劝他“识时务”“遵循惯例”,他便作《入京》诗表明心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间阎话短长。”自己惟愿不给百姓加重负担,宁可只带两袖清风入朝面圣,是何等的高风亮节。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共产党人的做人之本。革命烈士方志敏在《清贫》一文中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翻阅党史,老一辈革命家的一生,不仅是革命的一生,也是廉洁自律、坦荡无私的一生。毛泽东参加革命后,给自己规定了“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不谈对革命无利的事情”,被誉为“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周恩来一生清廉,严格要求家人和身边干部“私人的事不坐公车,不沾国家的便宜;亲属来机关探亲,就餐自己买票,不沾集体的财富;不得以总理的名义接待或收受礼品,不沾机关和个人的利益”。陈云一生粗茶淡饭,衣着简朴,一件1961年买的衬衣,一直穿到1995年去世,足足穿了34年……廉洁自律、克己奉公、艰苦奋斗的作风帮助共产党人坚定革命意志,铸牢信仰之基。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建党时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清风无形,盛德有形,“两袖清风”从最初形容人迎风翩立、两袖飘扬的潇洒姿态,到后来比喻清正廉洁的操守,既表达了百姓对官员清正的尊重爱戴,也让这种铮铮风骨、浩然正气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发扬中愈发动人。
(摘自七一网七一客户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两袖清风”,《辞海》解释为“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然而,如果追根溯源,无论是“做官廉洁”还是“穷得一无所有”,都非其本义。
“两袖清风”本义为衣袖迎风摆动,姿态飘逸的样子。诸如“两袖清风和月偃,一壶春色透瓶香”;“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等句中,均有类似用法。在不同语境中,“两袖清风”还常被活用为“两袖春风”“两袖秋风”等。在这些诗句中,作者借助衣袖、清风的意象,融入自己或潇洒、或淡泊、或惆怅、或苍凉的感情色彩,但均与清廉无甚关联。
那么,“两袖清风”又为何被用来形容为官清廉呢?
这先要从古人的衣服说起。在古代,宽衣阔袖为王公贵族、官员士子流行的服装款式,往往少有衣兜。那么,要随身携带一些散碎杂物,比如银子、扇子、书信,怎么办?于是,人们就想到把东西藏于袖中,正所谓“袖里乾坤”,如《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写道:宝钗扑蝶时,“向袖中取出扇子来”。而为了防止物品遗失,袖里通常缝有一个口袋,口袋的方向与袖子相反,形状为收口梯形,这样即使双手下垂、作揖或行走,里面的东西也不会掉出来。现在常用“袖珍”一词来形容极小的东西,就来源于此,在古时专指精致小巧、可以被放入衣袖的物品。
既然袖子常被用来放银票、银子,倘若一个人生活清贫,手中没钱,他的衣袖自然是“空空如也”,只有“清风”了,所以,“两袖清风”就被用来形容穷得一无所有,即清贫之意。倘若一个官员生活清贫,甚至穷到袖中只有“清风”,那么,大概率是为官清廉、没有贪赃受贿。于是,由生活清贫,“两袖清风”又引申为形容官员为官清廉。与此相关的历史典故和人物有很多,最为人熟知的,当属明朝廉吏于谦的故事。
于谦是浙江钱塘人,自幼聪颖过人,年纪轻轻便写下了著名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在三十余年为官生涯中,他始终清正廉明,兴利除弊,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在河南、山西巡抚任上时,官场贪墨成风,外吏入觐时,常常从百姓手中搜刮當地特产作为礼物,赠送给朝中要员。而于谦每次回京城议事,从不带任何礼物,有人私下劝他“识时务”“遵循惯例”,他便作《入京》诗表明心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间阎话短长。”自己惟愿不给百姓加重负担,宁可只带两袖清风入朝面圣,是何等的高风亮节。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共产党人的做人之本。革命烈士方志敏在《清贫》一文中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翻阅党史,老一辈革命家的一生,不仅是革命的一生,也是廉洁自律、坦荡无私的一生。毛泽东参加革命后,给自己规定了“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不谈对革命无利的事情”,被誉为“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周恩来一生清廉,严格要求家人和身边干部“私人的事不坐公车,不沾国家的便宜;亲属来机关探亲,就餐自己买票,不沾集体的财富;不得以总理的名义接待或收受礼品,不沾机关和个人的利益”。陈云一生粗茶淡饭,衣着简朴,一件1961年买的衬衣,一直穿到1995年去世,足足穿了34年……廉洁自律、克己奉公、艰苦奋斗的作风帮助共产党人坚定革命意志,铸牢信仰之基。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建党时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清风无形,盛德有形,“两袖清风”从最初形容人迎风翩立、两袖飘扬的潇洒姿态,到后来比喻清正廉洁的操守,既表达了百姓对官员清正的尊重爱戴,也让这种铮铮风骨、浩然正气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发扬中愈发动人。
(摘自七一网七一客户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