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多种形式朗读,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g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对学生语感培养有重要性,就针对一堂语文课来说,课文朗读效果好了,就如画龙点睛,整堂课都活了。在具体的朗读教学过程中,要融入多种朗读形式,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开开心心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一、配乐读,营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配上乐曲来朗读,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这既可以营造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配乐朗读可以升华情感。悠扬的音乐让人舒畅、激昂的音乐催人奋进,悲怆的音乐让人酸楚。如我在讲授朱自清的《背影》的时候,本文主要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热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文中的出现了几次“流泪”的情景,因此我就选了大提琴曲《殇》来配乐朗诵,引导学生就着音乐慢慢的诵读,去品味生命中亲情,唤起学生对父亲的美好回忆,通过教师配乐朗读、教师指导朗读、学生配乐诵读等环节,让学生的心灵真正的走进文本,并初步明确学习的基本方向,学生才会懂得要去品味朴实无华的语言,体会深情无限的意蕴,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朗读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达到以声传情的效果。
  有的文章的感情震撼人心,配乐朗读就可以起到烘托、渲染、升华的作用。如在讲述《雷电颂》的时候,我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通过开展“与屈原相遇”“与屈原同行”等活动,先引导学生听读课文朗诵,再指导学生配乐朗读,当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乐曲声在班上响起的时候,同学们朗诵的激情就起来,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使教师、学生、文本三位一体,共同去感受风雨雷电交加的浓浓黑夜,去感受屈原呼唤文明、毁灭黑暗世界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这样,既能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同时还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点。
  二、分角色,做表演,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就非常适合作为分角色朗读与表演的课文。童话人物形象多样各异,对话内容多且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与心理,夸张与滑稽以及上至皇帝下至臣民的愚蠢在对话中得到充分表现。采用分角色朗读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走进童话的世界,学生能更为具体,感性地去了解众多人物形象。
  首先,教师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分角色朗读指导:
  1. 听朗读录音,揣摩人物心理,把握角色形象。
  2. 小组内选定、分配角色,进行朗读表演。学生简短评议。
  3. 讨论:听读之后,你受到什么启发和教育,有什么联想呢?
  通过分角色、做表演这项活动,学生能对自己分配的人物性格有更深刻的体会,高水平的学生还能充分发挥表演天赋。参加分角色朗读的学生根据人物性格、心理以及在对话中通过语调、语气来形象地表现人物特点,尤其是扮演皇帝的同学演得绘声绘色,把同学逗得哈哈大笑。更重要的是分角色朗读能为课堂创设情境,形象教学得以更好的体现,语文课堂“活”起来了,分角色朗读的作用也就体现出来了。
  三、展竞赛,活气氛,挖掘学生朗读潜能
  《雨说》这首诗歌是郑愁予先生写的,诗人笔下的雨,被赋予了生命的灵性。一上课,我就出示投影:“雨说的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问学生:“你们读了这一节,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学生们提的问题,也正是我要解决的问题。
  我说“大家不要急,我们今天来进行一场朗读比赛”,一听到比赛,学生马上表现得积极起来。接着我用投影就出示了四个要求:
  1. 每位同学自由诵读。自由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诗歌内容,体会感情基调。
  2. 读出节奏。 组内研读,将各个诗节的朗读节奏,用斜线的方式做划分。小组选择展示,师生共同讨论明确。
  3. 读出情感。
  4. 朗诵比赛:小组选派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自由组合诵读。各组展开竞赛。
  不一会,各组的参赛选手就选好了,学生们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说:“不用急,为了确保你们组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小组内再结合诗歌的情感、节奏方面等需要注意的地方,给参赛同学提出自己的建议,参赛同学在自己的小组中再做一次练兵。”他们的积极性更高了,自己“研究”完读法后,就你一言我一语给选手们辅导上了。比赛开始了,四名参赛选手站在讲台上,教室就像个竞技场。“评委”们在认真地记录每一个选手的情况。等到评议的时候,那才叫我对他们刮目相看哩,不但什么地方丢字拉字,就连语气、语调、表情也要评议一番,做到了公正公平。
  比赛结束后,我再出示课前展示的问题,“刚才,很多同学对这首诗歌的内容提出了不少的问题,不知你解决了没有?”这下,课堂气氛空前高涨,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了。
  事实证明,有一些浅显易懂的课文,用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朗读的兴趣,还能挖掘学生的朗读潜能。
  四、多激励,巧评价,让学生乐读善读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因此,教师的评价应该重情感投入,即用简短恰当的语言热情地给予褒奖。如:我上《记承天寺夜游》,几位学生把结尾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作者的复杂的情感读出来了, 我就及时给予激励与评价:“我们班又多了一颗朗读明星。”“你读得比刚才进步多了,把藏在文字背后的东西读出来了。”……这些富有鼓励性的话语,不仅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更让每个学生都读得兴趣盎然,情感投入,这才是真正的读书,这才是情感的交流,这是心灵的相通,这是学生走进了文本的一种流露。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背诵某些精彩的语段或全篇。如果读物已经烂熟于心,学生就可以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朗读表达上,自然就可以提高朗读能力。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就会得到提高,语文课堂就能“活”起来,并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积累名言佳句,陶冶思想情操。
  责任编辑 黄日暖
其他文献
〓〓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教师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手段。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让课堂教学更有质量。课堂提问不能一板一眼,更不能高深莫测,使学生“无从下手”。我们应该把课堂提问变成一种艺术,使课堂因提问而变得更精彩。  〓〓一、在知识的重点处巧设提问  〓〓在知识的重点处提问印象最深,重点设计,举一反三。通过在知识的重点处提问,让学生不仅理解了知识的内容,更对知识的重点处加深了印象
从古至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对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孔子说:“移风易俗,莫过于乐”;《乐记》中载:“凡音之起由心生也,人之心动,物使然也”;贝多芬说:“音乐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等,其表达的意旨无非是音乐产生于人的内心情感、却又反作用于人的心灵。  一、歌唱教育在中职学生中的体现  1. 校园歌曲对职校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  校园歌曲曾经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从《让我们荡起双桨》、《歌唱二小放牛郎》
为验证棉花秸秆砌块与框格间的协同工作能力,制作1榀内填棉花秸秆砌块材料的1:2比例生态复合墙体模型进行伪静力抗震试验,研究内填棉花秸秆砌块生态复合墙体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
多年的课堂教学工作经验告诉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实际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如教师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能力,课堂上师生教学方式的转变,课后教师的及时反思及不断改革等。然而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掌握提高教学质量的要点和掌握具体的方法,就需要学校教学科组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来实现,通过开展说教材教研活动提高老师们对教材的把握能力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