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之一,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备素质,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道德基础和前提条件。面对大学生的诚信危机,我们应当现实地、理性地分析高校学生诚信道德现状,准确把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深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积极采取对策,从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诚信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 现状 对策
[作者简介]席云玲(1953- ),女,河南商丘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学和德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河南 郑州 450044)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3-0079-02
一、诚信的基本涵义
由于“诚”“信”二者意思十分相近,所以东汉许慎在其所著的《说文解字》中将二者互释,认为“诚者”即“信也”,“信者”即“诚也”,以这种二者互释的方式阐明了“诚信”的本来涵义是:诚实不欺,真实无妄、信守诺言、言行一致。千百年来,诚信之德一直是中国传统伦理的结合点,为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的基本内涵之一。同时,作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传统道德要求之一,诚信对于人际的协作和和谐产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诚信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1.大学生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生这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未来的生力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在将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大学生诚信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是否能健康、有序地发展。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高尚的诚信品质,在现代经济建设中担当起相应的诚信责任。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利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根本保证。
2.大学生诚信是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人格的内在要求。人格,从本体论的角度来看,是指个体所追寻或讲求的在社会上人之为人的基本准则或规范。从对良好人格的属性规定和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行为期望来看,大学生良好人格的重要表征是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社会实践等各项活动中恪守诚信的规范。只有恪守诚信,才能创造出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才能得以真正确立,其良好人格才能得以具体显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恪守诚信应当成为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基本取向,并通过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带动,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良好人格的重要定位。因此,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人格,不仅是社会对大学生做人的一种起码要求,更应成为大学生的一种自觉约束。
三、大学生诚信现状及诚信危机存在的原因
目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主流是好的。然而,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时,背弃诚信,见利忘义,给自身、学校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后果。因此,大学生的诚信缺失行为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
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表现不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试作弊严重。考试作弊是大学生在学习方面诚信缺失的一种典型表现。尽管大学生身经百“战”,练得一身“应试”的本领,也早已熟悉考场纪律,但在各类考试中仍有很多学生敢于以身试法。小到平时开卷考试,大到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都存在舞弊现象。而且,作弊现象已有了恶化的趋势:一是作弊队伍不断“壮大”,由过去个别人变成了一群人;二是作弊者的心态由过去偷偷摸摸变得比较坦然;三是作弊手段不断创新,作弊工具变得现代化。作业、论文等抄袭现象也比较严重,由于教师所教的学生较多,每次批改作业时都是部分批改,使得抄袭作业的学生容易蒙混过关,而撰写论文时,顺手在刊物上摘抄几段或是上网下载几段搞“大拼盘”是平常事,甚至近半数的大学生对此表示理解。
2.逃避偿还助学贷款。助学贷款是国家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而采取的一种带有政府行为的助学工程,但当前,在高校中存在着十分尴尬的逃避还贷现象。部分大学生在贷款中不重信用,缺乏应有的偿还责任意识。2001年,广东省某高校对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进行过一次调查,结果有近20%的学生没有考虑过还款问题,7%的学生表示“是否还款还很难说”。还有一些大学生毕业后以种种借口拖欠贷款,甚至采取隐瞒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手段恶意逃避还贷。
3.人际交往浮躁功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信用不足,校园本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既有同学关系,也有师生关系,然而,许多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己,急功近利,诺而无信,借同学的钱物不还的情况屡见不鲜,有的到附近的个体商户赊账,毕业后一去不返,不了了之。诚信意识的缺失、失信行为在校园内的泛滥,损害了大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同时诱发人际关系的危机和冲突。有些大学生日常支出大大超过其承受能力,虚荣心强,在校不认真读书,而是比谁钱多、比穿名牌服装,结果,其开支远远地超出了家庭的承受能力。
4.求职择业弄虚作假。部分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弄虚作假,大肆捏造虚假履历、证书;部分大学生在求职中合同、责任意识淡薄,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后,频繁跳槽,草率毁约。
5.网络道德低下。互联网具有隐蔽性特点,使人们可以在网上进行各种各样的伪装,为不道德者提供了机会。大学生是最先追逐网络的一族,网络的不良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很大,使他们做出了各种不道德的行为,突出表现在说谎上。由于在网上经常说谎,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生也慢慢变得不诚实了。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危机存在的原因
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存在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所以,在分析大学生诚信问题时,首先要从社会这个大环境入手。社会上失信现象比较多,这是由于失信成本比诚信成本低很多,但是收益却很大,所以,尽管风险很大,仍有很多人铤而走险。同时,由于法律的漏洞与滞后,也使很多失信的人能得到“便宜”,让学生感到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于是导致了诚信的缺失。
2.传统道德信念缺乏。个别学生的道德观念缺乏,一部分是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误,家长只注重升学,不重视道德教育,使学生对传统道德的信念无暇顾及;另一部分是学校教育对德育的轻视,使德育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现了脱节。
3.大学生自身的缺陷与不足。要探究大学生诚信危机存在的根本原因,还要从他们自身谈起。首先,当代大学生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在分数至上的观念引导下,他们对诚信知识缺乏系统的学习。其次,大学生对于人生道德追求的最高目标没有合理定位,道德目标简单化、功利化,对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的追求仅停留在不违法乱纪上。因此,在日常生活上,他们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最后,大学生缺乏必要的自律与自省。部分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出现脱節,自律意识不强。在有人监督、有外力限制的时候,部分大学生还可以规范自己的言行,但是,一旦外力消失,许多人就忘掉规范、准则。另外,大学生缺乏以辩证的、科学的观点来认识社会的能力,容易受到社会上某些不诚信风气的影响。
四、扭转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的对策
2004年3月,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诚信教育要取得实效”,就必须将“学校诚信教育与社会道德和家庭道德建设结合起来”。笔者认为,这一要求不仅适用于中小学校,对高校开展诚信教育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因此,应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同时将社会、家庭这两个因素纳入到学校诚信教育过程中,形成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合力。
1.加强学校在诚信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学校是对学生传播各种知识的平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主阵地,要加强诚信教育,首先要发挥好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高校应了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研究诚信教育的特点,并针对问题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第一,学校应提高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对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要求,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培养诚实守信品德是完善大学生人格,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把诚信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统筹计划,合理安排,有效开展。
第二,将诚信教育与大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时候,要注意将课堂教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要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关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针对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采取有步骤、有计划的教育措施,帮助大学生减轻各种压力,正确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保持乐观、向上、健康的精神状态,养成“言必行、行必果”的习惯。同时,要将诚信教育生活化,在现实生活的细节中体现诚信思想,培养大学生的诚信行为。
第三,广泛开展诚信评价,建立科学有效的诚信评价机制。评价是理论和实践的中介,通过诚信评价,不但可以使诚信理论的社会效能得以充分发挥,还能使诚信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发展和完善。大学生通过对是非标准进行讨论以及对善恶观念、行为好恶进行情感表达和宣泄,可以加强道德意志,达到互相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目的。同时,评价过程又能增强大学生的主体道德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进一步培养诚信品质和诚信意识。在确立了开展诚信评价的必要性之后,还要建构科学的诚信测评体系,形成有效的诚信评价机制。
2.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作为社会组成的一个最基本形式,是个人与社会发生联系的第一个场所。法国唯物主义思想家爱尔维修曾说过:“儿童获得运动和生命的时刻,就是获得最好的教育的时刻。”因此,家庭作为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文化修养、言行举止、教育观点、教育方式及家庭氛圍都将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当孩子进入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时,虽然家庭教育已不起主导作用,但由于父母与子女间固有的血缘、感情、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仍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效果。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必要补充,家庭只有和学校相互支持、合作,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3.积极发挥社会的调控作用。除学校、家庭外,另外一个能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就是社会了。社会的特殊使命是调控,即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营造出良好的社会诚信大环境。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在全社会达成共识,并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社会作为一个大学校,理应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机会。在这个社会中,各种机构组织,尤其是社会大众传媒都应与学校、家庭密切合作,大力宣传诚信思想和文化,坚持正确的诚信舆论导向,积极宣传诚信事迹,表彰诚信行为,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诚实守信光荣的社会舆论大环境。
[参考文献]
[1]韩丽丽.建立开放式大学生诚信档案[J].石油教育,2004(1).
[2]赵定贵.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诚信教育[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3]徐小路.学校开展诚信教育策略谈[J].思想.理论.教育,2002(4).
[4]黄敏.论大学生的家庭教育[J].理工高教研究,2002(1).
[5]陈和潮.国家助学贷款与诚信浅析[J].金融与经济,2002(11).
[6]潘秀山.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途径[J].高教论坛,2004(1).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 现状 对策
[作者简介]席云玲(1953- ),女,河南商丘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学和德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河南 郑州 450044)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3-0079-02
一、诚信的基本涵义
由于“诚”“信”二者意思十分相近,所以东汉许慎在其所著的《说文解字》中将二者互释,认为“诚者”即“信也”,“信者”即“诚也”,以这种二者互释的方式阐明了“诚信”的本来涵义是:诚实不欺,真实无妄、信守诺言、言行一致。千百年来,诚信之德一直是中国传统伦理的结合点,为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的基本内涵之一。同时,作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传统道德要求之一,诚信对于人际的协作和和谐产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诚信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1.大学生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生这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未来的生力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在将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大学生诚信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是否能健康、有序地发展。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高尚的诚信品质,在现代经济建设中担当起相应的诚信责任。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利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根本保证。
2.大学生诚信是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人格的内在要求。人格,从本体论的角度来看,是指个体所追寻或讲求的在社会上人之为人的基本准则或规范。从对良好人格的属性规定和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行为期望来看,大学生良好人格的重要表征是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社会实践等各项活动中恪守诚信的规范。只有恪守诚信,才能创造出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才能得以真正确立,其良好人格才能得以具体显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恪守诚信应当成为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基本取向,并通过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带动,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良好人格的重要定位。因此,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人格,不仅是社会对大学生做人的一种起码要求,更应成为大学生的一种自觉约束。
三、大学生诚信现状及诚信危机存在的原因
目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主流是好的。然而,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时,背弃诚信,见利忘义,给自身、学校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后果。因此,大学生的诚信缺失行为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
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表现不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试作弊严重。考试作弊是大学生在学习方面诚信缺失的一种典型表现。尽管大学生身经百“战”,练得一身“应试”的本领,也早已熟悉考场纪律,但在各类考试中仍有很多学生敢于以身试法。小到平时开卷考试,大到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都存在舞弊现象。而且,作弊现象已有了恶化的趋势:一是作弊队伍不断“壮大”,由过去个别人变成了一群人;二是作弊者的心态由过去偷偷摸摸变得比较坦然;三是作弊手段不断创新,作弊工具变得现代化。作业、论文等抄袭现象也比较严重,由于教师所教的学生较多,每次批改作业时都是部分批改,使得抄袭作业的学生容易蒙混过关,而撰写论文时,顺手在刊物上摘抄几段或是上网下载几段搞“大拼盘”是平常事,甚至近半数的大学生对此表示理解。
2.逃避偿还助学贷款。助学贷款是国家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而采取的一种带有政府行为的助学工程,但当前,在高校中存在着十分尴尬的逃避还贷现象。部分大学生在贷款中不重信用,缺乏应有的偿还责任意识。2001年,广东省某高校对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进行过一次调查,结果有近20%的学生没有考虑过还款问题,7%的学生表示“是否还款还很难说”。还有一些大学生毕业后以种种借口拖欠贷款,甚至采取隐瞒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手段恶意逃避还贷。
3.人际交往浮躁功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信用不足,校园本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既有同学关系,也有师生关系,然而,许多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己,急功近利,诺而无信,借同学的钱物不还的情况屡见不鲜,有的到附近的个体商户赊账,毕业后一去不返,不了了之。诚信意识的缺失、失信行为在校园内的泛滥,损害了大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同时诱发人际关系的危机和冲突。有些大学生日常支出大大超过其承受能力,虚荣心强,在校不认真读书,而是比谁钱多、比穿名牌服装,结果,其开支远远地超出了家庭的承受能力。
4.求职择业弄虚作假。部分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弄虚作假,大肆捏造虚假履历、证书;部分大学生在求职中合同、责任意识淡薄,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后,频繁跳槽,草率毁约。
5.网络道德低下。互联网具有隐蔽性特点,使人们可以在网上进行各种各样的伪装,为不道德者提供了机会。大学生是最先追逐网络的一族,网络的不良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很大,使他们做出了各种不道德的行为,突出表现在说谎上。由于在网上经常说谎,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生也慢慢变得不诚实了。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危机存在的原因
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存在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所以,在分析大学生诚信问题时,首先要从社会这个大环境入手。社会上失信现象比较多,这是由于失信成本比诚信成本低很多,但是收益却很大,所以,尽管风险很大,仍有很多人铤而走险。同时,由于法律的漏洞与滞后,也使很多失信的人能得到“便宜”,让学生感到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于是导致了诚信的缺失。
2.传统道德信念缺乏。个别学生的道德观念缺乏,一部分是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误,家长只注重升学,不重视道德教育,使学生对传统道德的信念无暇顾及;另一部分是学校教育对德育的轻视,使德育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现了脱节。
3.大学生自身的缺陷与不足。要探究大学生诚信危机存在的根本原因,还要从他们自身谈起。首先,当代大学生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在分数至上的观念引导下,他们对诚信知识缺乏系统的学习。其次,大学生对于人生道德追求的最高目标没有合理定位,道德目标简单化、功利化,对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的追求仅停留在不违法乱纪上。因此,在日常生活上,他们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最后,大学生缺乏必要的自律与自省。部分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出现脱節,自律意识不强。在有人监督、有外力限制的时候,部分大学生还可以规范自己的言行,但是,一旦外力消失,许多人就忘掉规范、准则。另外,大学生缺乏以辩证的、科学的观点来认识社会的能力,容易受到社会上某些不诚信风气的影响。
四、扭转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的对策
2004年3月,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诚信教育要取得实效”,就必须将“学校诚信教育与社会道德和家庭道德建设结合起来”。笔者认为,这一要求不仅适用于中小学校,对高校开展诚信教育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因此,应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同时将社会、家庭这两个因素纳入到学校诚信教育过程中,形成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合力。
1.加强学校在诚信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学校是对学生传播各种知识的平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主阵地,要加强诚信教育,首先要发挥好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高校应了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研究诚信教育的特点,并针对问题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第一,学校应提高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对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要求,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培养诚实守信品德是完善大学生人格,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把诚信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统筹计划,合理安排,有效开展。
第二,将诚信教育与大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时候,要注意将课堂教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要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关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针对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采取有步骤、有计划的教育措施,帮助大学生减轻各种压力,正确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保持乐观、向上、健康的精神状态,养成“言必行、行必果”的习惯。同时,要将诚信教育生活化,在现实生活的细节中体现诚信思想,培养大学生的诚信行为。
第三,广泛开展诚信评价,建立科学有效的诚信评价机制。评价是理论和实践的中介,通过诚信评价,不但可以使诚信理论的社会效能得以充分发挥,还能使诚信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发展和完善。大学生通过对是非标准进行讨论以及对善恶观念、行为好恶进行情感表达和宣泄,可以加强道德意志,达到互相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目的。同时,评价过程又能增强大学生的主体道德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进一步培养诚信品质和诚信意识。在确立了开展诚信评价的必要性之后,还要建构科学的诚信测评体系,形成有效的诚信评价机制。
2.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作为社会组成的一个最基本形式,是个人与社会发生联系的第一个场所。法国唯物主义思想家爱尔维修曾说过:“儿童获得运动和生命的时刻,就是获得最好的教育的时刻。”因此,家庭作为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文化修养、言行举止、教育观点、教育方式及家庭氛圍都将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当孩子进入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时,虽然家庭教育已不起主导作用,但由于父母与子女间固有的血缘、感情、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仍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效果。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必要补充,家庭只有和学校相互支持、合作,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3.积极发挥社会的调控作用。除学校、家庭外,另外一个能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就是社会了。社会的特殊使命是调控,即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营造出良好的社会诚信大环境。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在全社会达成共识,并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社会作为一个大学校,理应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机会。在这个社会中,各种机构组织,尤其是社会大众传媒都应与学校、家庭密切合作,大力宣传诚信思想和文化,坚持正确的诚信舆论导向,积极宣传诚信事迹,表彰诚信行为,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诚实守信光荣的社会舆论大环境。
[参考文献]
[1]韩丽丽.建立开放式大学生诚信档案[J].石油教育,2004(1).
[2]赵定贵.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诚信教育[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3]徐小路.学校开展诚信教育策略谈[J].思想.理论.教育,2002(4).
[4]黄敏.论大学生的家庭教育[J].理工高教研究,2002(1).
[5]陈和潮.国家助学贷款与诚信浅析[J].金融与经济,2002(11).
[6]潘秀山.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途径[J].高教论坛,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