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性分言到心性合一——先秦儒家性论思想演变模式简探

来源 :文史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llstud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性论思想在先秦经历了从心、性分言到心性合一的模式。"心"字于西周时期很少与其他身体器官并举连言,其道德性亦不明显;春秋时期,心的意涵得到丰富与拓展,逐步向标志主体性特性的哲学范畴演进。"性"字于先秦主要经历了从生到"眚"的演进,金文"眚"字既具有甲文"生"字状物、摹物之特点,又因其向"性"字的过渡而具有了"心""生"形体结合的某些特点。在郭店简阶段,尽管心、性皆为内在之物,而且用法也较为含混,但整体上仍然呈现出了心重于性、心性渐为合一的思想趋势;在孟子阶段,由于其以心善言性善的理路,使心、性范畴得以真
其他文献
所谓“自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于语言文字。一句话,写作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学生既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各种不良网络文化正以迅猛的速度进入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极大地改变冲击着大学生思想,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